周 卉
无锡市中医医院健康管理中心 江苏无锡 214000
摘要:目的:探讨个体化产后盆底康复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收取的52例接受盆底康复治疗的产妇,以简单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以个体化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的盆底功能恢复情况和产后压力尿失禁、粪失禁发生率以及性生活满意程度做观察比较。结果:研究组5级盆底肌力患者数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产后压力尿失禁、粪失禁发生率小于对照组,性生活满意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讨论:个体化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产后盆底功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升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荐。
关键词:个体化康复护理;盆底功能障碍;临床效果
盆底功能障碍是产妇在阴道分娩后常见的并发症,容易引起盆腔脱垂、性功能障碍以及压力性尿、粪失禁等,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研究资料显示,存在40%的产妇会发生盆底功能障碍,并且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会伴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升。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与分娩、妊娠有关,妊娠期间激素和松弛素的变化会引起骨盆关节软化、产道松弛,需要实施治疗手段改善患者的盆底功能。现阶段,在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升的环境下,医学模式也迎来了较大的转变和突破,临床上也相继出现了各种盆底肌肉康复训练方法,如盆底肌肉训练、电刺激、生物反馈等。本次研究就个体化产后盆底康复护理的实施和效果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收取的52例接受盆底康复治疗的产妇,以简单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6例。研究组年龄23~39岁,平均年龄(31.37±5.18)岁,孕周38~42周,平均孕周(40.36±5.86)周;对照组年龄22~41岁,平均年龄(31.52±5.04)岁,孕周38~42周,平均孕周(40.66±5.26)周。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包括常规护理、饮食指导、健康知识宣教等[1]。
研究组予以个性化康复护理:①个体化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相关知识认知度和文化水平进行了解,结合患者的认知水平以及学习能力开展一对一的健康教育,对于文化水平在高中及高中以下的患者,护理人员借助影像资料、带有图文的健康手册向患者详细的介绍进行盆底康复训练的相关知识,并且耐心解答其疑问。对于学历在大专及大专以上的患者,前期可按照上述方法进行健康教育,后期可提高健康手册的发放,让患者进行自我阅读,对健康知识的掌握进行强化。②凯格尔训练:指导患者排空膀胱,缩紧盆底肌肉,保持5~10s后放松5~10s,每组训练10次,每天3~4组。训练过程中患者需要保持腹部和臀部肌肉的放松,并且护理人员结合个人情况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2]。③电刺激+生物反馈训练:指导患者平卧,将电击棒缓慢插入患者阴道,观察患者的盆底肌点活动和腹肌收缩状况。给予电刺激,刺激程度为患者无疼痛感,使患者Ⅰ类肌纤维收缩曲线稳定,通过压力曲线、肌电图等将肌肉活动信号反馈给患者,患者结合反馈信号学习对自己内脏技能和躯体技能的调整。电参数采用4~10mA,1~5ms的波宽,频率为20Hz,每次训练10~20min,2次/周,持续训练7周[3]。④出院康复指导:告知患者及患者家属在出院后42d后需要来院复查,并且说明产后进行盆底肌肉锻炼的目的和重要性,指导患者进行收缩外阴训练和盆底肌肉训练,避免进行高强度的剧烈运动。并且对患者的饮食进行指导,嘱咐患者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保证维生素和蛋白质的摄入,从而促进产后康复,维持大便通畅。嘱咐患者忌食刺激、油腻、辛辣食物,避免咖啡、浓茶,忌烟忌酒,避免长期的坐姿或蹲姿,以避免腹压升高。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盆底功能恢复情况和产后压力尿失禁、粪失禁发生率以及性生活满意程度做观察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软件SPSS22.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采用检验,计量资料采取平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盆底恢复情况
研究组5级盆底肌力患者占总数的65.38%,对照组5级盆底肌力患者占总数的29.92%,P<0.05,见表1。
3讨论
产妇在妊娠过程中,子宫重量会增加,脊柱向前弯曲,盆底支持组织会受到直接性的压力,从而影响产妇的盆底。在阴道分娩时,神经组织和盆底肌肉会受到牵扯,严重会发生断裂,从而导致盆底支持结构的损伤、缺陷以及功能障碍[4]。
本次研究表明:研究组5级盆底肌力患者数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产后压力尿失禁、粪失禁发生率小于对照组,性生活满意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原因分析为:①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在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的同时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提升其治疗信心和依从性[5]。②结合患者的具体盆底损伤情况开展个性化康复护理,选取不同的康复手段,体现良好的针对性、预见性以及目的性。③通过出院指导进一步促进患者的康复,指导患者出院后的饮食和盆底肌肉训练,帮助患者进一步改善盆底功能,从而提升其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个体化产后盆底康复护理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产后盆底功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助于提升其生活质量,临床价值颇为显著。
参考文献:
[1]黄丽霞,谷玉红,房桂英,等.综合护理干预在产后早期盆底功能康复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17,39(9):1436-1437.
[2]靳宝兰,刘亚玲,张晨凌,等.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康复治疗及护理的效果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8,47(4):540-542.
[3]叶琼,倪娟娟,张茜茜.微信互动对阴道分娩二孩产妇产后盆底康复管理效果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7,33(18):1401-1403.
[4]王慧丽,李小红,翁佳丽.阴道分娩产妇不同时间行盆底康复训练的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7,32(7):643-645.
[5]顾泓.个体化盆底康复治疗老年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临床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22(14):94-96.
论文作者:周卉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4
标签:患者论文; 产后论文; 个体化论文; 对照组论文; 产妇论文; 肌肉论文; 发生率论文; 《健康世界》2019年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