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创新:现状、问题与对策--2001年中国企业经理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一)_企业经营论文

企业创新:现状、问题与对策--2001年中国企业经理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一)_企业经营论文

企业创新:现状、问题及对策——2001年中国企业经营者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之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企论文,调查报告论文,年中论文,对策论文,现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面对新世纪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创新已日益成为一个国家、民族兴旺发达的关键因素。企业是国家创新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持久动力,因此,企业家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对于推动企业和全社会的创新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解当前企业在创新方面的现状和问题,从而通过创新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解决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中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2000年8月至10月, 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组织实施了“2000年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

本次调查是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第八次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调查以企业法人代表为调查对象,按照我国企业的实际构成情况进行等比例抽样,采用邮寄问卷方式进行。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5000份,回收问卷5126份,其中有效问卷5075份, 有效回收率为33.8%。通过对部分未填写问卷与填写问卷企业的对比分析,未发现存在系统偏差,说明本次调查结果有效。

本次调查主要涉及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业、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房地产业和社会服务业等行业。本次调查的企业经营者职务为企业董事长、总经理、厂长或党委书记的占94.9%,其他职务的占5.1%;文化程度为大专以上的占82.8%,其中具有学士、 硕士或博士学位的占40.9%(见表1、表2)。

表1 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农林牧渔业4.8 国有企业38.2

采掘业3.8 集体企业9.4

行 制造业53.2 所 私营企业4.3

业 电力 5.3 联营企业0.8

构 建筑业6.5

有 股份合作企业6.1

成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业4.7 股份有限公司11.3

批零贸易、餐饮业 9.8

制 有限责任公司22.8

金融、保险业 0.1

构 其他内资企业0.4

房地产业 3.3

成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6.7

社会服务业3.4

规 特大型 1.7

文教体卫广电业1.1

模 大型24.1

科学研究及综合技术服务业 1.0

构 中型47.0

其他行业 3.0

成 小型27.2

特 高新技术企业 13.9 东部地区52.3

殊 乡镇企业 13.8 地 中部地区25.6

类 上市公司 3.0

区 西部地区22.1

型 国有控股公司 25.2 盈利企业60.2

企 企业集团 29.8 盈 持平企业14.6

业 IT(信息技术)企业 2.3

亏 亏损企业25.2

外贸企业 6.2

表2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性 男

97.0 董事长44.0

别 女

3.0现*总经理60.2

年 35岁及以下

5.2任 厂长 27.5

龄 36~45岁 34.1

职 党委书记 31.4

46~55岁 47.3

务 其他 5.1

56岁以上 13.4

初中或以下

2.4

文史哲法律5.8

文 高中 14.8

所 经济 24.1

化 大专 41.9

学 管理 38.2

程 大学本科 32.5

专 MBA

3.8

度 硕士研究生

7.8业 理工农医 23.4

博士研究生

0.6

其他 4.7

*注:由于存在职务兼任,因此现任职务比例合计大于100%。

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经营者比较重视企业创新工作,把创新视为企业家精神的核心,学历高、年纪轻的经营者风险意识较强,更拥有创新精神;企业经营者普遍对高新技术的发展持积极乐观态度,技术创新方式逐渐步入以国内自主开发为主的道路;企业管理组织形式呈现多元化趋势,管理技术与手段的信息化程度日趋提高;实行经营者年薪制和股权制的企业比重在增加,企业经营者的收入逐年增长。

调查结果同时表明,虽然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都有不同程度的进展,但总体创新水平还不高;许多经营者感到观念创新难度较大;管理组织形式的创新相对滞后,技术创新人才缺乏;现行企业经营者的任用制度与经营者的期望尚有较大差距;政企职责不分和产权改革滞后仍是制度创新中的主要障碍。为此,企业经营者希望全社会培育和倡导创新文化,进一步强化创新意识,建立鼓励创新的社会环境,突破制度创新瓶颈,加大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力度,切实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以迎接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挑战。

一、创新意识

本次调查涉及到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经营者对企业家精神的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是对经营者风险偏好程度的测评。

(一)企业经营者把创新视为企业家精神的核心

针对“最能体现企业家精神的是什么?”这一问题,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选择“勇于创新”的比重最高,为47.7%;约有1/3左右选择了“敬业”、“追求最大利润”和“实现自我价值”;与之相比,选择“吃苦耐劳”和“勤俭节约”的较少。由此可见,目前企业经营者把创新视为首要追求的企业家精神。

从不同年龄段看,对于风险和奉献的理解存在一定差异。总的来说,年长一些的经营者对“乐于奉献”的认同比重较大,年轻的经营者选择“敢于承担风险”的比重较大,特别是35岁以下年轻经营者认同“敢于承担风险”的比重,明显超过其他年龄段(20%左右),但他们认同“乐于奉献”的比重却比较低。需要特别指出的是,36~45岁年龄段的经营者选择“实现自我价值”的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表明这个年龄段的经营者对自我实现的要求较为强烈;同时,也反映出这个年龄段是经营者成就事业的关键时期,承受着较大的压力(见表3)。

表3 不同年龄的经营者对企业家精神的理解(%)

35岁以下 36~45岁 46~55岁 56岁以上 合计

勇于创新

50.8 47.2

46.3 52.8

47.7

敬业

37.8 33.0

36.5 34.9

35.2

追求最大利润

31.7 33.6

34.2 32.8

33.6

实现自我价值

27.1 35.6

30.8 25.9

31.5

敢于承担风险

28.2 21.5

19.8 19.2

20.8

乐于奉献

10.7 16.7

21.8 23.3

19.6

吃苦耐劳

2.3

2.32.8

3.22.7

勤俭节约

1.1

1.81.5

1.91.7

其他

0.4

0.80.2

0.10.4

从不同学历看,学历越高选择“勇于创新”的比重越大,其中,研究生的比重为56.4%,而初中及以下的比重为38.2%,两者相差18个百分点。但是,选择“乐于奉献”和“吃苦耐劳”这两个选项的比重,却随着学历的提高而降低,初中及以下学历的经营者选择“乐于奉献”的比重为27.6%,选择“吃苦耐劳”的是8.9%, 而研究生学历的经营者选这两项的比重分别是13.8%和1.9%。 其他选项受学历差异的影响不大。以上结果表明,创新意识的形成与文化程度有一定的关系(见表4)。

表4 不同学历的经营者对企业家精神的理解(%)

初中或以下高中 大专 大学 研究生 合计

勇于创新 38.2

40.6

46.4 51.0 56.4

47.7

敬业 35.8

32.4

36.1 36.4 31.2

35.2

追求最大利润 28.5

31.4

32.7 36.3 32.9

33.6

实现自我价值 33.3

33.6

32.9 29.0 31.0

31.5

敢于承担风险 18.7

23.8

19.5 20.1 24.9

20.8

乐于奉献 27.6

22.2

21.6 16.9 13.8

19.6

吃苦耐劳 8.95.82.5

1.3

1.92.7

勤俭节约 2.43.01.7

1.2

1.21.7

其他 0.4

0.4

0.5

0.90.4

(二)学历高、年纪轻的经营者风险意识较强

本次调查还对企业经营者的风险偏好程度进行了测评。当问及“假设给您一次投资机会,面对各种可能的风险和收益,您选择的投资项目是哪项”时,调查中将企业经营者对项目风险的偏好程度分为“过度保守(100,4,0)”、“比较保守(90,7,-5)”、“稳健(80,15,-10)”、“一般风险(60,50,-30)”、“过渡风险(40,100,-50)”和“超常风险(10,300,-100)”等6个等级,括号中的数字依次代表项目“成功率(%)”、“成功后年收益率(%)”和“失败后损失率(%)”。

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在项目投资过程中,有42.3%的属于“稳健”型,35.5%属于“一般风险”型。除此之外,其他类型的所占比重较小。调查结果显示年龄的差异对风险偏好程度有一定的影响,而且在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上表现得更加明显。对于过度和超常风险项目,35岁以下经营者选择的比重接近20%,而56岁以上的则只占7%。 另外,对于一般风险项目,46岁以上选择的比重低于45岁以下的;且选择稳健投资项目的比重,也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提高。可见,企业经营者总的风险偏好程度位于中等水平,既不偏向保守,也不冒过度风险。但年龄因素对风险的偏好程度有一定影响,年龄越大越趋于规避风险,年龄越小则越敢于承担风险(见表5)。

表5 不同年龄的经营者风险意识测评(%)

35岁以下

36~45岁46~55岁56岁以上 合计

过度保守

3.3

4.8 6.35.6 5.5

比较保守

7.1

4.8 6.67.6 6.1

稳健

33.8 39.6 44.0

47.0 42.3

一般风险

36.6 39.8 32.9

32.5 35.5

过度风险

15.4 8.7 7.86.6 8.4

超常风险

3.8

2.3 2.40.7 2.2

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学历的经营者对待风险的态度也不尽相同。对于比较保守和过度保守的项目,学历较低的经营者选择的比重较大;而大专和大学的比重则在11%左右;研究生的比重最低。对于那些稳健和一般风险项目,选择的比重随着学历的提高而增加,研究生学历的最高,初中及以下学历的最低。对过度风险和超常风险项目的选择比重,高中及以下企业经营者明显大于大学及以上的经营者。由此可见,较高学历的经营者对风险的偏好趋于稳健,相对来说,较低学历经营者的风险偏好或趋于保守或趋于冒险(见表6)。

表6 不同学历的经营者风险意识测评(%)

初中或以下高中大专大学 研究生 合计

过度保守8.1 9.15.4 4.92.5

5.5

比较保守11.17.95.8 6.04.3

6.1

稳健31.337.1

43.3 44.2

40.8 42.3

一般风险35.432.4

35.0 36.0

41.1 35.5

过度风险10.19.68.4 7.78.3

8.4

超常风险4.0 3.92.1 1.23.0

2.2

二、技术创新

本次调查着重了解了经营者对高新技术发展、技术创新方式与资金来源、妨碍企业技术创新的因素等问题的认识和判断。

(一)多数经营者对高新技术的发展持积极乐观态度

调查结果显示,多数企业经营者(60%)对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前景持乐观态度。从不同类型企业看,经营者对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前景的乐观看法相差不大(见表7)。

表7 企业经营者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前景的看法(%)

国有企业 非国有企业 股份有限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 上市公司

非常乐观7.0 10.3

9.48.39.1

比较乐观53.049.9

51.2

50.4

53.3

一般27.126.2

25.1

27.8 20.1

不太乐观9.9 10.2

11.0

10.5 15.6

很不乐观1.0 0.81.40.8

1.3

不清楚 2.0 2.61.92.2

0.6

大型企业 中小企业 东部企业 中、西部企业 高新技术企业 总体

非常乐观7.5 8.98.48.7 10.5 8.5

比较乐观52.5 51.2

51.1

52.052.351.5

一般27.0 26.6

27.7

25.421.626.7

不太乐观11.0 9.89.810.513.310.1

很不乐观1.0 0.80.90.9 1.7 0.9

不清楚 1.0 2.72.12.5 0.6 2.3

从企业是否涉足高新技术产业的调查结果看,目前已经进入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为15.0%,相当多的企业(56.8%)准备进入高新技术产业,这个数字比没打算进入的高28.6个百分点。可见,虽然目前已进入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比重不高,但打算进入的比重大大高于不准备进入的企业,因此,可以预计,企业进入高新技术产业的前景比较乐观。从不同类型企业看,上市公司、大型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对高新技术产业前景更为看好,尤其是上市公司更加明显,已经进入的比重高出总体水平21个百分点。

调查结果显示,对于那些准备进入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在“用高新技术改造原有产业”和“投资新的高新技术项目”两种进入方式中,绝大部分选择的都是改造的方式(73.3%)。从不同类型企业看,只有上市公司例外,其选择投资的比重(51.5%)大于改造,这说明融资渠道畅通与否对于投资新的高新技术项目十分重要。

调查结果显示,在企业准备进入的高新技术投资领域中, 排在前3位的依次是新材料、环保新技术和信息产业,也有相当数量的企业准备进入生物技术及新医药和新能源领域。另外,总的看来,企业类型差异对准备进入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影响并不明显。唯一例外的是上市公司,与总体水平相比,上市公司准备进入的领域更多集中于信息产业和生物技术及新医药领域。另外,东部企业选择信息、新材料产业的比重略高,而中西部企业选择生物技术及新医药、环保新技术产业的较多(见表8)。

表8 企业将投资的主要高新技术领域(%)

国有企业 非国有企业 股份有限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 上市公司

新材料 24.330.125.6 30.616.3

环保新技术 23.422.821.3 25.614.6

信息产业24.021.923.1 19.235.0

生物技术及 17.315.821.3 16.627.6

新能源 7.7 8.3 7.5

6.6 4.9

航空航天2.1 0.4 0.9

0.5 1.6

海洋工程1.2 0.7 0.3

0.9

大型企业 中小企业 东部企业 中、西部企业总体

新材料 23.8

28.8 28.825.327.1

环保新技术 21.7

23.6 21.524.923.1

信息产业26.7

21.3 25.819.723.0

生物技术及 17.4

16.0 14.319.016.5

新能源 7.78.3 7.3 9.0 8.1

航空航天2.30.8 0.9 1.6 1.2

海洋工程0.41.2 1.4 0.5 1.0

(二)企业技术创新方式逐渐步入以国内自主开发为主的道路

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以“自主开发”的方式实现的比重为48.9%,名列企业实现技术创新各种方式的首位,企业采用的其他技术创新方式依次为:“与国内高校或科研院所合作开发”、“与国内其他企业合作开发”和“国内引进”;相比之下,与国外合作开发或引进的比重较小。由此可见,企业当前实现技术创新的方式主要依赖于国内新技术资源。

从不同类型企业看,高新技术企业选择“自主开发”和“与国内高校或科研院所合作开发”的比重明显高于其他企业;上市公司、大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东部企业采用“国外引进”方式的比重明显高于其他企业(见表9)。

表9 企业实现技术创新的主要方式(近3年)(%)

国有企业 非国有企业 股份有限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 上市公司

自主开发 46.3

51.7 46.5 50.9

51.3

与国内高校或科36.8

33.4 44.8 39.5

45.5

研院所作开发

与国内其他企业21.7

20.8 17.4 22.0

14.3

国内引进 21.1

18.8 20.3 21.8

14.3

国外引进 17.0

16.5 17.4 13.8

29.2

与国外企业合作开发8.210.1 8.3

7.87.1

购买国内研究机构 7.39.6 8.5

9.74.5

与国外高校或科研院2.22.4 3.5

2.22.6

所合作开发

大型企业 中小企业 东部企业 中、西部企业 高新技术企业 总体

自主开发

50.8 48.3 49.947.7

63.4 48.9

与国内高校或科 42.8 32.4 36.133.8

50.1 35.0

研院所作开发

与国内其他企业 16.2 23.0 20.022.6

10.2 21.2

国内引进

15.2 21.7 16.524.0

8.8 20.1

国外引进

26.6 13.5 20.313.0

26.2 16.8

与国外企业合作开发 12.0 8.0

11.26.813.0 9.1

购买国内研究机构

6.6 9.1

7.3 9.76.2 8.4

与国外高校或科研院 2.7 2.2

2.3 2.33.1 2.3

所合作开发

标签:;  ;  ;  ;  ;  

企业创新:现状、问题与对策--2001年中国企业经理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一)_企业经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