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斌[1]2003年在《论大众媒体与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利用大众媒体塑造与中国国家本体相互支撑的国家形象,是一个极具理论探讨价值而现实迫切性的重大课题。本文从新闻传播学及国际政治学等跨学科的研究视角出发,以大众媒体形成的“媒体世界”对受众的影响为出发点,从理论上阐述了大众媒体在塑造国家形象中的地位及方法等相关基础性的问题,同时集中剖析了美国媒体“妖魔化”中国的现象及本质。最后,通过对塑造中国国家形象的传播性质、核心内容等的独创性界定,提出了中国媒体增强传播信息数质量的叁大措施,务实应对挑战传播实践的叁大环节,着力改进影响传播效果的叁大问题等具体对策,力图建立一个借鉴历史,立足现实,服务实践而具可行操作性的塑造中国国
卢梦君[2]2010年在《网络新闻报道与国家形象建构》文中研究表明国家形象是国家实力和民族精神的表现与象征,是主权国家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利用大众媒体建构国家形象是应尽职责也是主要工具。已有的对国家形象建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平面媒体以及新闻如何更好的促进国家形象建构。然而,随着网络媒体的盛行,平面媒体在议程设置和舆论引导的作用力已经日渐式微,网络媒体因为传播迅速及时、相对完备、无疆界的特点,可以对事件做较长跨度的专题报道,基本框限了受众对事件的认知,起到传统媒体无法替代的作用。研究如何通过网络媒体新闻报道促进国家形象建构成为学者越来越需要关注的研究内容。本文立足于研究网络新闻媒体的报道如何影响受众对事件的认知和评价,进而对国家形象的评价造成影响。抽取中国第一门户网站新浪网对上海世博会4个关键事件:开幕式,中国国家馆日,《上海宣言》发布以及闭幕式的专题报道,通过定性和定量研究分析其与国家形象建构的关系。并希望从中探索出网络新闻报道如何建构国家形象,为国家形象通过网络传播构建提供参考。
陈实[3]2012年在《论大众传媒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及提升》文中研究说明进入21世纪,全球化的浪潮席卷着世界每一个国家。随着科学技术、信息技术的推广,媒介的发展越来越呈现多元化,这一切都使国家与国家之间、国家与公民、社会组织之间的时空感如此淡化。一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重要性开始对外显现,而作为其最主要的代表——国家形象,开始逐渐被世界各国重视。国家形象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无形资产,也是国家与国家进行交流合作的基础。因此,在当今时代研究国家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成也媒体,败也媒体”,这是当年社会环境看待媒体的一个共识。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媒体作为一种重要的传播工具、一个重要的传播渠道,同时也作为一种舆论工作,在塑造及提升国家形象的作用日益凸显。由于媒体独有的“拟态环境”及“议程设置”功能,使得国家形象的具有塑造的可能,也具有改善的可能。因此,大众传媒承接着走出国界、通向世界的国际传播使命,在传播和塑造国家形象中的地位和意义不可小觑。本文在前有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以大众传媒为视域主体,根据学理定义对“国家形象”作了补充定义,找到国家形象四个内涵因素中的核心元素,在通过对大众传媒的能见度分析,将传媒定位于国际传播,探析出大众传媒参与下的国家间的互动实质是有效信息的传播,以此尝试提出大众传媒对国家形象的建构的传播模式,并得出传媒在塑造和传播国家形象的传播策略。最后在根据前有分析所得出的模式及结论运用到中国传媒的国际传播中,分析出中国传媒的国际传播策略:一是加大对中国六大发展报道力度,以此多方面建立起中国国家形象的侧面形象因素;二是中国传媒要配合国家外交活动,不仅国家要搞外交,媒体也应该搞外交,建起国家形象对外输出的桥梁;叁是传媒要善于利用全球媒介事件,加强新闻信息的产品营销,善于传播中国优秀文化;四是传媒在加强自身传播实力的同时应遵循“国家传播叁贴近”原则,对传播对象加以分析,因地制宜,达到预定的传播效果。
宣宝剑[4]2008年在《媒介形象系统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前流行一句话:“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其实就是用朴素的语言说明,人们在决策的时候往往并不是根据事物的原本真实状态,而是根据人们对于事物的认知信息来做出的。也就是说,事物的形象往往比事物本身还要重要。几年前,媒介形象这个概念还很少为人所知,今天它已经在学术界拥有了一定的地位。这当然和学者们的努力分不开,同时,也体现了一种实践界的现实需求。媒介形象对于大众传播媒介组织来讲是重要的——在当今时代,决定其在竞争中获胜的关键因素既在于其曾经或正在做什么,更在于人们预期其将要做什么——媒介形象是一种延续历史、承载当下,更指向未来的力量。媒介形象对于被大众传播媒介组织再现的人或事物来讲是重要的——在当今时代,不仅“不引人注目的人注定要失败”,“如何引人注目”、“引人注目什么”同样决定其成败。当然,媒介形象不仅仅关乎媒介形象主体的生存与发展,也关乎整个社会和世界的发展与进步。本论文首次提出了媒介形象系统的设想,分析了媒介形象的内涵和认知规律,打通了“媒介的形象”和“在媒介上再现的形象”,拓展了目前媒介研究的思路。应该说,过去的相关研究偏重于对传播者的媒介形象研究,也就是注重对组织形象的研究,而对被传播者的研究一直没有提升到媒介形象的高度来认识。媒介形象系统的内涵。梳理了前人对于媒介形象的研究和理解,认为媒介形象系统是人们对于大众传播媒介组织及其再现事物认知信息的总和,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分析了媒介形象系统的认知特征。媒介形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媒介形象系统可以分为传播者媒介形象系统和被传播者媒介形象系统;分析了媒介形象系统外部和内部结构、媒介形象与形象和国家形象之间的关系,构建了它们之间关系的模型;研究了媒介形象系统的功能,论证了媒介竞争必然是形象制胜。传播者媒介形象系统。传播者媒介形象系统的要素包括了人的形象要素、物的形象要素、过程性形象要素、关系性形象要素、精神性形象要素和次级组织形象要素;分析了影响传播者媒介形象塑造的叁个因素,即大众传播媒介组织自身、环境和社会大众;梳理了前人对于传播者媒介形象塑造的研究成果,分析了目前在传播者媒介形象塑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被传播者媒介形象系统。被传播者媒介形象系统可以分为主动被传播者媒介形象、部分主动被传播者媒介形象和被动被传播者媒介形象叁大类;提出了媒体非平视效应的概念,具体分析了媒体仰视效应、媒体相对平视效应和媒体俯视效应的效果和影响。
汪媛媛[5]2013年在《总理形象呈现与国家形象塑造》文中认为“越来越多的国际事件表明:一国对外战略和政策的制定及其结果,一方面取决于本国的利益和需求,另一方面取决于对他国的知觉、评价和情感,即他国的国家形象。一国的国家形象会对国家间行为产生重要影响,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实力,很大一部分起源于国家对自身形象的建构以及控制、影响其他国家对其形象认知的能力。在这个意义上,国家形象成为一种影响国家间行为的重要因素,成为一国谋取和实现本国利益的有力工具。因此,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已成为一个国家在相互依存时代安身立命的必然选择。”1随着改革开放和信息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在被世界接纳和了解的同时,也有许多的问题暴露在全世界的媒体面前。加上中国的政治制度、文化传统明显不同于西方国家,因此,某些西方媒体有意无意地放大中国的负面新闻,给我国国家形象带来难以抹去的刻板印象。有学者指出:“中国形象没有跟上中国变化。更有西方人士认为:中国目前发展的最大问题不是经济,而是被扭曲的国家形象。”2中国常常被某些西方媒体描绘为贪污腐败、缺乏民主、威胁邻国、侵犯人权等等,各种“中国威胁论”更是变种繁多,例如“‘中国粮食威胁论’‘中国环境威胁论’、被放大的‘中国责任论’”3等等,严重扭曲了中国形象,非常不利于中国同国际世界的交流与合作。在这个合作异常重要的全球村时代,塑造正面的国家形象势在必行。塑造国家形象的途径有许多,本文主要从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呈现成功的领导人形象和妥善运用媒介手段等叁个方面来阐述。随着科技水平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大众传媒已成为重要的信息源和国际事务的参与者,同时也是各国政府塑造国家形象的强有力的武器。国家领导人作为国家的代表和发言人,其个人素质和形象对国家形象形成的影响不容小觑。国务院总理是我国最高领导集团的代表,因此总理形象是国家形象的重要载体。每年的两会记者招待会,是总理和媒体进行有效互动的舆论平台,各国权威性的媒体记者汇聚一堂,和总理进行面对面沟通交流。两会记者招待会自1989年开始电视直播,1993年开始逐渐制度化。朱镕基温家宝两位总理的记者招待会,更是从1998年来每年两会的压轴戏。本文重点通过对朱镕基温家宝两位总理两会记者招待会的报道,来分析两位总理形象对于国家形象的呈现。本文通过对两会记者招待会上,不同国家媒体的提问数量、类型结构,以及两位总理的应对回答,来分析其语言艺术,人格魅力和执政风格,从而探讨两会记者招待会媒体公共空间下总理形象呈现对于国家形象建构传播的作用。从分析可以看出,两位总理高效地利用了记者招待会这个舆论平台,表达了我国和平自主的外交政策、反对外国干涉内政的政治立场以及有效消解国外民众对我国的刻板成见。同时也成功地塑造了良好的个人形象,生产出了良好的媒介话语效果。两位总理在答记者问时所表现的超然的气质风度、丰富的人格魅力、高超的语言艺术、严密的逻辑思维,给世界留下深刻的印象,折服了众多媒体记者,获得世界民众的认可接受,为塑造真实正面的中国国家形象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任超然[6]2008年在《论国家形象提升与中国媒体的奥运传播》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之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家实力迅速提升,国家形象也有了很大改善。然而某些西方媒体却因此常抛出“中国威胁论”等观点,这严重损害了中国形象。对此,中国有必要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来塑造一个良好的国家形象。国家形象的传播需要一个国际平台。2008年全球瞩目的体育盛事——奥运会,将在中国举办。奥运会不仅是一种体育赛事,更是提升举办国形象的一个平台。中国媒体如何抓住奥运传播的契机提升国家形象就成了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通过对国家形象相关理论的分析,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形象的发展历程,针对当前国际局势及中国形象遇到的问题,国家形象有了新的提升目标: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和平崛起的强国”、“和谐进步的发展中国家”、“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国家”。要达到这一提升目标,就需要一个构建国家形象的平台。通过奥运会的相关报道,我们可以向全世界展示一个新形象。因此通过探析奥运会、大众传媒与国家形象的联系,可以看出奥运传播对国家形象构建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奥运传播在中国发展有两种模式:“奥运-中国”单向模式以及“奥运-中国-奥运”互动模式。在互动模式下,中国媒体的北京奥运传播策略在5W理论中的传者、信息、受众叁个方面就有了特别之处,特别是中国媒体如何借北京奥运会提升中国国家形象就更具有研究价值。此外,大众传媒中的报纸、电视和网络媒体的奥运报道对策也是奥运传播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陈媛[7]2016年在《2014年推特新闻中的中国形象》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以国家形象理论以及框架理论为支撑,对2014年推特新闻中的中国形象进行了定量分析。在具体操作方法上,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对中国形象主题、整体倾向性以及新闻来源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推特新闻中的中国形象的主题主要表现为国际影响力、繁荣发展、存在的问题、与他国的复杂关系、消费中心和中国人的形象。中国形象以中性与负面为主。推特上关于中国的新闻来源主要来自国际传统媒体与国际新媒体,来源于中国传统媒体的新闻比较少,而且推特上没有来源于中国新媒体的涉华新闻。研究还发现国际传统媒体对社交媒体上的中国形象的塑造依然扮演重要角色,而国际新媒体在中国形象的多元呈现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宁可[8]2014年在《当前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化的进程加快,世界各国的竞争日趋激烈,国家形象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成为国家间竞争和实现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各国的关注和重视。改革开放叁十年多年来,中国的快速发展令世人瞩目,西方社会在惊叹“中国奇迹”的同时也开始把中国的壮大视为威胁,“中国威胁论”的论调不断出现。西方社会对中国形象的误读不仅体现了中西方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差异,更重要的是它反映出中国近年来在国家形象塑造中存在的问题。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家形象塑造并未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这无疑制约了中国国际竞争力的增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的指导思想,不仅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明道路,也为中国国国家形象的塑造提供了方向和依据。同时对于中国而言,展现文明、民主、开放、进步的良好国家形象,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传播学和国际政治学理论角度出发,立足国家战略的角度来思考,结合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定位,根据国际传播现状进行分析,从软实力、跨文化传播、危机修复中探索出国家形象塑造的特点和规律,总结出中国国家形象塑造中存在的问题和应该采取的对策。本文一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论文的创新点;第二部分分析了国家形象的内涵、国家形象塑造的过程及中国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性,为下文分析国家形象的塑造策略提供理论基础;第叁部分主要分析制约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的问题;第四部分是分析中国国家形象塑造存在问题的原因;第五章是全文的重点部分,从中国国家形象的定位入手,根据前几章分析出的问题和原因,探讨了符合时代发展的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的策略。最后一部分是结论。
赵靓雯[9]2017年在《《环球时报》呈现的菲律宾国家形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家形象是一国公众或者国家在互动过程中形成的、基于对某个国家客观实力的主观认知和评价。近年来国家形象研究已成为学术研究热潮,但菲律宾的国家形象研究仍然是学界研究的一个薄弱环节。作为发展中国家,菲律宾是东南亚国家联盟的主要成员国,同时也是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的成员国之一。中菲关系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一直起伏不定,两国因南海问题关系曾一度紧张。探究我国媒体是如何呈现菲律宾形象的,对于理解和把握菲律宾的国家形象具有重大意义,对增进两国友好交往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对2006年7月至2016年6月10年间《环球时报》有关菲律宾的报道进行了梳理总结。研究显示,《环球时报》对菲律宾近年来的经济发展、文化多样性进行了肯定,对菲律宾的内政外交予以了较为客观的报道。对菲报道数量相对较多且分布不均;报道内容以国际形象报道为主,其他主要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类形象报道,国际形象中的负面报道主要集中在中国与菲律宾的领土纠纷上,特别是南海问题;《环球时报》10年间的涉菲报道中负面报道比例高于正面报道和中立报道。经过研究,笔者最终总结了《环球时报》呈现的菲律宾国家形象,并用文献分析法对其成因进行探究。总体来看,菲律宾呈现出国内的国家形象表现为政局混乱,安全隐忧突出;对外挑起事端,制造领土纠纷;民众贫困,灾害频发。这既是菲律宾的客观情况,同时也是大众媒介要为国家利益服务的体现。
张天宇[10]2012年在《论体育新闻对我国国家形象的建构》文中指出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媒体塑造国家形象的课题及其相关内容有过较广泛和深入的研究。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显着提升,国际交流与传播全球化趋势也是日渐增强。利用新闻媒体塑造国家形象逐渐成为新闻传播学界广泛关注和探讨话题,也是各国对外交流和现代国际关系产生影响的重要课题,兼具理论探究和实务之效。但在研究体育新闻与国家形象建构的科研中涉及较少,因此,论体育新闻对国家形象建构的影响是其中的一项重要课题,它具有深厚的探索价值。本文以国家形象的内部界定为根据,即我国的体育新闻是怎样对我国的国家形象进行建构的,以它的正面影响为主,归纳出体育新闻对我国国家形象建构的特殊贡献。并且对建构过程中产生的一些负面效果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周明伟的《国家形象研究论丛》和段鹏的《国家形象建构中的传播策略》是研究体育新闻影响我国国家形象建构的重要着作,通过这两本着作提供的价值线索,才能使体育新闻对我国国家形象建构影响的研究更深刻。
参考文献:
[1]. 论大众媒体与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D]. 黄斌. 暨南大学. 2003
[2]. 网络新闻报道与国家形象建构[D]. 卢梦君. 上海交通大学. 2010
[3]. 论大众传媒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及提升[D]. 陈实.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2012
[4]. 媒介形象系统论[D]. 宣宝剑. 中国传媒大学. 2008
[5]. 总理形象呈现与国家形象塑造[D]. 汪媛媛. 安徽大学. 2013
[6]. 论国家形象提升与中国媒体的奥运传播[D]. 任超然. 湘潭大学. 2008
[7]. 2014年推特新闻中的中国形象[D]. 陈媛. 西安外国语大学. 2016
[8]. 当前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宁可. 东北大学. 2014
[9]. 《环球时报》呈现的菲律宾国家形象研究[D]. 赵靓雯.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2017
[10]. 论体育新闻对我国国家形象的建构[D]. 张天宇. 浙江师范大学.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