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怎样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论文_刘丽芬

在语文教学中怎样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论文_刘丽芬

四川省峨边县红花中心校 刘丽芬

我认为无论小学还是初中,甚至更高级的学府,各个学科教学都应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而语文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联系更为紧密,因而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大力提倡精神文明建设和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则更为重要。在语文教学中怎样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挖掘教材,抓住思想内容

在语文教学中,无论那篇课文都具有一定的深刻的思想内容和优美的语言文字,转眼教材是,教师应从思想内容入手,把思想内容牢牢抓住,启发学生深思。如教《小公鸡和小鸭子》时,不仅要使学生认识消极和小雅的特征,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明白小公鸡帮助小鸭子、小鸭子帮助小公鸡那种互相帮助的精神,正是我们人与人之间所需要的团结友爱的精神,从而教育学生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二、启迪思维,理解精神实质

语文教学如果只是呆板说教,就会削弱文字中所蕴含的教育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巧设问题,启迪思维,引导学生去领会课文的精神实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温暖》最后一句:“深秋的清晨是寒冷的,周总理却送来了春天般的温暖”,这个句子很抽象,作者用比例的抒情笔调,点化了全文中心,这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教师可设计三个问题,分步引导:1、“深秋是什么意思?”2、“深秋的清晨是寒冷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3、“周总理却送来了春天般的温暖”中的“温暖”是指什么?为什么说是送来的?整个句子怎么理解?只有通过这些启发性的提问,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周总理热爱人民关心人民的崇高品德。

三、把握观点,提高辨别能力

有的文章既有积极的因素,也有消极的因素,教师要把学生印象积极的一面,看清消极的一面。因此,教师要把握利用文章观点,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扬长避短。如教学《丁丁和小飞机》这一课时,学生对课后“丁丁长大了能开飞机吗?”这一问题肯定有不同的看法,因此,教师应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客观地看待问题,得出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结论。让学生学会明辨是非,分清对错,积极向上。

四、对比环境,增加教育效果

语文教材中对比性强的课文很多,如:新旧、好坏、真假、善恶、美丑、等方面的社会、环境、人物、事件的对比。“真理实在比较中产生的”,教学中通过练习对比就容易受到教育效果。如教学《我的弟弟》一文后,可引导学生把小萝卜头的学习环境,生活情况进行对比,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学生痛恨国民党反动派,热爱新中国,热爱共产党,从而教育学生以小萝卜头为榜样,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刻苦学习。

五、欣赏语言,培养审美情感

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专家们精选出来的名家名篇,不仅思想性强,而且有很强的艺术性,每篇课文都有些的优美的地方。如《荷花》一文中写百荷花开放时的各种姿态及由此构成的美丽画面;《桂林三水》中描写桂林山、水、石奇特、秀丽、俊俏的优美词句等,教学时要通过读讲引导学生去认真欣赏课文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结构美,从而培养学生热爱一切美好事物的纯朴情感。

实践证明:语文教学是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必须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愚教于文,让语文教学为思想品德教育铺路引航。

论文作者:刘丽芬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3

标签:;  ;  ;  ;  ;  ;  ;  ;  

在语文教学中怎样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论文_刘丽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