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清江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保护论文_彭 丽

简析清江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保护论文_彭 丽

彭 丽

(利川市发展和改革局)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清江河道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本文通过分析清江河道现存问题,根据生态河道整治的原则, 提出了清江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保护有效措施。

【关键词】 清江河道;生态治理;环境保护

引言

清江发源于恩施州利川市齐岳山,至西向东蜿蜒流经恩施、宣恩、建始、巴东、长阳等县(市),在宜都市境内注入长江,是该流域人民的母亲河。随着清江水布垭─隔河岩─高坝洲电站梯级开发,多级水坝造成阻隔,使清江库区水流变缓,水体交换能力变弱,自净功能下降,加之流域内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工业污染、农村面源污染,城镇生活、垃圾污染及水产养殖和旅游发展,导致清江水质逐步恶化,可谓“山明依旧,水秀不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水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区居民和周边农民对水生态环境都非常的关切。生态治理不仅提高了河道防洪能力,同时也改善了城区面貌,创造了良好的人居环境,实现了水清、岸绿、和谐、景美的目标。良好的水生态环境不仅为人民提供良好的休闲养生之地,也有利于当地的招商引资、旅游业、房地产产业发展。

1.清江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保护面临的问题

1.1 河水污染严重

清江河道污染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工业污染源所占比例较小,主要集中于恩施州境内的巴东和宜昌境内的长阳、宜都。二是农业面源污染所占比例较大,包括农田径流、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等。三是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和垃圾的随意倾倒,集镇和乡村几乎没有有效的污水处理设施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绝大多数地区产生的生产和生活污水直接进入清江,造成了局部严重污染。四是初期雨水带来的污染。由于降雨初期,雨水溶解了空气中的大量酸性气体、汽车尾气、工厂废气等污染性气体,前期雨水的污染程度较高,通常超过了普通的城市污水的污染程度。前期雨水直接排入自然承受水体,对水体造成非常严重的污染。

1.2 截污治污基础设施落后

1.2.1 管网覆盖率低。

由于以前规划设计欠合理,加上城市化进程加快等原因,导致城区管网覆盖率偏低,污水回收率仅为45%,半数以上污水未进入收集管网。

1.2.2 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低。

目前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难以满足城市建设发展带来的污水量的增加的处理需求。未来的水量增加主要源自: 城区人口规模的增加,导致新增污水量随服务人口增加而增大;新区新建分流制管网,导致收集污水量增加;城区污水管网的改建与修缮,增加了城市生活污水的接管率,增加了大量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

1.3 河道淤泥淤积和污染严重

一方面,由于河道作为输送水资源的载体,流水冲击造成土壤的迁移、沉积,大量有机及无机垃圾进入河道,河道水力坡降小,水流速度慢,导致河道中固体颗粒的沉积,城市未进行系统的河道清淤工作,长期下来,导致河道淤积情况越来越严重。另一方面,清江城区段及其各支流大量接纳生活污水、农业等地表面源污染和大气降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污染,底泥污染普遍较严重,导致水生生物多样性减少,河水透明度下降。此外,由于清江及其支流流域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及餐饮业增多等诸多原因,受氮、磷污染严重,亦导致了水体富营养化日益严重。

1.4 河道管理工作薄弱

河道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周边民众环保意识不强,河道护岸结合土地开发缺乏统一规划,挤占河道,城市垃圾随意倾倒等现象时有发生。人为设障使城区河道断面不断缩小,降低了河道行洪能力,加重了城市防洪负担。

2.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保护的原则

2.1 生态河道的定义

生态河道治理是指在河道陆域控制线内,在满足防洪、排涝及引水等河道基本功能的基础上,通过人工修复措施促进河道水生态系统的恢复,构建健康、完整、稳定的河道水生态系统的活动,能长期维持河道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最终构建一个人水和谐的理想环境 [1]。

2.2 生态河道治理的原则

2.2.1 综合性原则。河道生态治理应在保证河道防洪、排涝、引水等传统功能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河流的生态功能、水质净化、水生态等功能的需要,同时兼顾亲水休闲设施,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空间。

2.2.2 景观协调性原则。

河道生态治理体现河道与周围环境及生态景观的风格相协调;

2.2.3 自然性原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坚持恢复河道自然水生态环境,以自然修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状河道的形态、地形、水文等条件;物种的选择及配置宜以本土物种为主,构建具有较强自我维持及稳定的水生态系统[2]。

2.2.4 植物合理配置原则。

植物合理配置原则是指在河流生态治理中合理配置水生植物、湿生植物和陆生植物,建立起多样性的生物群落,以提高河流的自净能力和自我恢复能力[3]。

2.2.5 统筹兼顾性原则。

河道生态治理在实现河道的生态效益的同时,兼顾城市发展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做到因地制宜、节能高效;统筹前期建设与后期管护,实现河道生态治理的可持续性发展,达到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全方位的协调统一。

3.清江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3.1 采用环保清淤法

陆地清淤适用于流量小、水深不大的小河流,水下清淤适用于河流大、水深、流量大的河流,为防止工程建设对河道沿线生态环境的破坏,清淤方法采用环保清淤。丰水期采用水下环保清淤法,枯水期采用陆地环保清淤法,各支流清淤采用陆地环保清淤法。它是在保持河通过施工围堰分期导流方式,河道通过堤防建设,明确河床边界,规整了河床平面走向,减少了洪水期间漫滩现象;另一方面,通过“束水攻沙”,适当的提高了河道的流速,可以将上游来沙量安全下泄,避免河床的淤积。且通过堤防建设,提高了流域的水土保持能力,将减小河段本身的来沙量,确保河床疏浚效果,避免产生新的淤积现象。

3.2 合理布置生态护岸

生态护岸是指恢复后的自然河岸或具有自然河岸“可渗透性”的人工护岸[4]。注重安全、经济、效益,充分体现“调整坡降,稳定河床,加固河岸”的山区河流治理利用模式,利用现有堤防及河流走向,合理布置,尽可能减少土地占压和拆迁,节省工程投资。生态混凝土琥珀适用于周边居民;格宾适用于人类活动较少的段落;生态袋适用于边坡交换、保护对象为农田等段落。

3.3 完善截污治污设施

3.3.1 因地制宜布置污水收集区及铺设截污管道

根据城市地形地貌和城市主要排水河道,合理设计污水收集区。根据污水片区的规划,结合已有的截污管道,沿江铺设截污干管,实现截污全覆盖,彻底拦截污水源。

3.3.2 采取雨污分流制

通过在雨水排水系统中入河口附近建造初期雨水截留池,然后输送至污水处理厂或生态处理装置中进行处理,从而实现城市面源污染的截污和控制。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直接通过污水管道输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这样既可以减少合流制中处理雨水的成本,又可以对污水进行有效处理,达到生态水质标准。

3.3.3 扩建污水处理厂

为满足新增污水量需求,需扩建或新建污水处理厂, 出水水质提升为1 级A, 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污水处理设施,才能实现水环境改善目标, 巩固河道治理的成效。

3.4 修复人工湿地

在河道治理过程中,不破坏原始湿地,以小岛、岸边滩地等形式因地制宜地营造一些湿地。湿地可起到自然生态系统中物理、化学、生物的共同作用,促进水生态系统的平衡。另外,湿地充满了野趣,散发着自然气息,可成为休闲娱乐的场所。河道水面上可种植浮水植物和浮叶植物水生植物能够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有助于水体的自我净化[5]。

3.5 修建生态辅助设施

清江主河道和支流进行河道辅助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效应能得到人民的亲自接触、亲自感受和亲自体验,从而完善河道的水环境修复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

3.6 健全河道管理体制

河道治理与管理并举才能达到综合整治成效和水生态环境保护的目的。要真正实现“蓝天碧水”的水生态环境,强化河道管理的措施和手段, 有效控制污染源,加强执法检查和监督力度,是巩固河道建设成效、保护水环境的有效途径。

3.7 加强宣传,建立健全非工程性措施河道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工程复杂、涉及面广, 政府各有关部门需要充分发挥职能,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利用媒体、标语、宣传手册,加大宣传力度,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取得各级各部门和老百姓的理解、关心、支持和配合。德治和法治的有效配合,配备专业执法管理人员,做好巡视和监督,提高全社会的水环境保护意识, 建立健全水环境保护非工程性措施。

结语

清江河道进行生态治理及环境保护,使河流在发挥防洪排涝的基本水利功能的同时也具有景观和休闲的功能,有助于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人民生活的幸福感,达到生态、人文、景观的协调统一

参考文献:

[1]生态河道治理必须把握四个基本原则.上海水生环境

[2]蒋冲良,徐俊.河道生态化在河道整治中的实践[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7(11):70-71.

[3]于智勇,崔凤国.城市受损河流生态恢复的原则[J].中国科技信息,2005(7):139-141.

[4]高至国;矫之明;胡湘;于奎.牡丹江河道生态护岸研究 [J]. 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2010(3).

[5]陈仕全.简谈城市河道生态治理[J] 绿色科技,2010(

论文作者:彭 丽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建设标准化》2015年5月总第19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15

标签:;  ;  ;  ;  ;  ;  ;  ;  

简析清江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保护论文_彭 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