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用电信息采集系统2.0即构建第二代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技术架构,建立具备准实时性、可靠性、安全性、扩展性的采集数据高级应用平台,进一步完善提升采集系统的功能和性能。从以往的单独的设备即电能表和集中器采购到现状的设备采购包含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可预见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对于新一轮的智能电网的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涉及到系统运行稳定来考虑,故针对此情况下,如何论证和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也成为当下和未来智能电网配电环节中的关键的问题。
关键词:智能电网;用电信息;可靠性;设计方法
1前言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智能用电的技术实现,是用来测量、收集、储存、分析和运用用户用电信息的完整网络和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建立将彻底改变电力流和信息流单向流动的现状,为用户与电网的双向全面互动提供平台和技术支持。通过与电网的信息交互,用户将随时掌握电网的负荷情况和电价信息,从而主动参与电网运行。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多种技术和应用集成的解决方案,主要由智能电表、通信网络、数据采集平台、高级应用4个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图1 用电信息采集架构
2相关设备及指标参数
针对目前没有该系统的相关系统参数的的要求,故根据实际的应用和相关行业中提及的,概况为对系统的可用性、可靠性、可维护性进行如下3个方面的论述。
(1)串联、并联及权联系统MTBF及MTTR计算原理、计算方法;
(2)系统的可靠性及可用性计算过程;
(3)系统可靠性的说明;
关键设备与非关键设备的划分:按照“系统的内部设备可以划分为关键设备和非关键设备;如果一个设备故障影响到整个系统的运行,它被视为关键设备”的原则,反则为不关键设备,如表1所示。
表1 系统关键设备列表
3建立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的关键
安装载波表是整个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工程的一项十分繁重的工作和十分关键的环节。为了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要设立局党政班子任项目总指挥,负责工程的具体协调指挥,下设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工程建设项目领导小组,由营业局长亲自主抓整个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工程的实施,并制定相关管理制度规范工作要求。对管理人员根据工程需要进行职责分工。集中全局的施工力量,领导带头,施工现场的人员需要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严格按照进度进行载波表的安装。同时严格规范管理流程,确保工程质量。要本着“干就干好,决不返工”的朴素工作理念,对于工程质量的认识和要求除了按照省公司的规定完善制度之外,还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在工程的方方面面都严细管理,把握重点环节,将安全、高效、规范的理念渗透到每一个工作细节。为了保证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工程的工程质量,必须建立规范的施工管理流程,确保整个施工忙而不乱,有序推进,确保工作进度和质量。
4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的保障
施工改造是实现电能信息采集系统工程安装的先期工作,之后的完善资料和数据核对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减少系统调试时间,保证集中器数据上线后的数据一致性,要组织人力按照台区进行营销数据的彻底核实。内容包括:微机内该台区的户数与现场实际换表数量是否相符。该台区所有换表用户登记书是否运行。微机内未换表的用户现场是否换表。核实是否有一个台区内的用户表号处理错误,造成串表。核对的具体方式包括:按台区打印用户明细。把换表工事票按台区装订,按照台区用户明细的顺序排好。由专人逐户核对台区明细上的用户号、表号和工事票上的表号、户号是否相符等等。经过细致的数据核对工作,要数据定义一致率已达到100%。为将电能信息采集系统工程打造成样板工程,按照工程基本建设程序,引进监理工作机制,由监理中心承担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工程的监理工作,并且对每个供电局的施工作业现场都派出监理员,对供电局的集抄系统工程进行监督、管理。以确保工程质量。
5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的效益分析
彻底改变了传统线损管理只有等营业核算发行完毕后,才能对营销数据进行线损分析的被动管理模式,实现供电量、售电量的同步抄表,克服由于抄表例日不同对线损分析的影响,使线损管理和分析具有时效性和针对性,为找到影响线损问题的症结开辟出一条新途径。
实现营业管理从抄表、核算发行数据的全部封闭管理,做到现场数据与微机数据百分之百的一致,营业管理达到无管理损失的新高度,突出表现窃电能够及时发现、零字卡得到彻底清除、三项不平衡调整等问题能有方向的加以解决,细化了营业管理。
实现抄表信息、用户基础信息的真实可信,有利于电价政策执行的准确,有利于客户满意度的提升,更有利于今后延伸管理、延伸服务工作的开展,对社会效益的提升具有长远的意义。
6结束语
尽管我国智能电网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已经能够支持现阶段用电市场需要,系统也可以满足专业市场和综合市场运行需求,由于缺乏行业规则约定及规范,导致该系统存在着风险和缺陷,所以保证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稳定运行成为当前最关键的工作。该系统的体系结构、基础平台和应用功能按照横向集成、纵向贯通的一体化思路设计时,充分考虑系统可靠性和稳定性相关参数内在联系,满足智能电网调和未来用户的的需求,从而保证实现电网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叶红波.电能采集器可靠性试验评估的研究[J].浙江理工大学.2016
[2]李斌.提高电能采集网络可靠性的若干措施[J].宁夏电力.2004(06)
[3]张文冰.电能量数据平台的建设与管理[J].电工技术.2016(10)
[4]危阜胜 肖勇 党三磊.电能计量表计及终端可靠性研究与探索[J].电测与仪表.2013(S1)
论文作者:幸俊霖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8
标签:电能论文; 系统论文; 电网论文; 信息采集论文; 可靠性论文; 数据论文; 信息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