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柳宗元、欧阳修的山水志_欧阳修论文

试论柳宗元与欧阳修的山水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试论论文,山水论文,欧阳修论文,柳宗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要〕 本文肯定了柳宗元与欧阳修在政治及文学上的相同之处,比较分析他们山水记的差异,指出这种差异取决于他们不同的世界观,生长环境及心理性格。

〔关键词〕 相同 差异 世界观 生长环境 心理性格

柳宗元与欧阳修的散文以深邃的思想内容和文采风流的艺术形式,奠定了他们在唐宋八大家中的地位,他们的山水记更以独特的个性风格,在山水文领域各领风骚,成绩斐然。将两人进行比较分析,我们发现他们在政治改革、文学革新、人生经历及山水记创作上有许多相同点,值得深思的是,他们的山水记显示出迥异的个性风格。山水记伴随着六朝盛行的隐逸之风而产生,但是六朝的山水记大多只对自然山水作客观的摹写。柳宗元山水记突破了前人对景物作客观摹写的传统旧习,他倾注自己强烈的主观情感,抒其愤、写其爱,把山水记创作推向高峰。照理说后人难以在这座高峰上施展才华,但是“历代名家无不是既善师法前人而又能自辟蹊径”①,欧阳修就是一个,他写出了流芳千古的山水名篇。

柳宗元山水记20多篇,多写在被贬永州后,以“永州八记”最负盛名。欧阳修山水记有10多篇,多写于两次被贬后。他们的山水记虽然都是被贬后的愤懑之作,却有着明显的差异:首先是寄寓不同。柳记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倾注强烈的身世之感,他对景物的观察欣赏都带着浓厚的主观色彩。他笔下的景已不全是客观的自然美景了,无论是“若剖大壅,侧立千尺”②的黄溪,还是“荡击溢瀑”③的钴鉧潭,或是“若牛马之饮子溪”④的小丘,都寄寓作者深深的情感。因为“美丽的风景所以使人感动,不是由于它或多或少的舒适的感觉,而是由于它引起人的思想”。⑤柳宗元看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⑥同病相怜之感油然而生,深感自己被朝廷贬谪抛弃—如眼前的小丘,故赋予它深刻的意义。小丘经过“刈秽草,伐去恶木”⑦的修整,万千美景展现眼前。小丘的重获新生,寄寓了作者美好的理想和愿望。对于自然景物,柳宗元以他特有的感受、经过自己的眼睛,透过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去体味、去思考,所以在这些景物的刻画描写中,他融进了自己的身世之哀,抒写着自己的愤懑不平。他是“把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情,寄托到被弃置的美丽的自然之上。在山水中表现着他的感慨和命运,他的现实感受与人生理想”。⑧郭沫若总结司马迁发愤著述《史记》时说“这是文人们的一种常有经验,每到痛苦得不能忍耐的时候,突然经一次的发泄,表现成为文章,他的心境是会渐渐转成恬静。”⑨柳宗元的山水记写作正是如此。欧阳修的山水记同样赋予很强的现实意义。与柳记不同,他不以抒写个人遭遇为目的,他在观赏自然景物时,联系历史,阐发对现实的思考。有人说他是借景起兴,以眼前景物引起对某些问题的联想和议论。《岘山亭记》以描述岘山“望之隐然,盖诸山之小者”的概貌入手,再切入主题:小而不起眼的岘山,使它“其名特于荆州”的是晋代两个著名人物羊祜、杜预。他们“以平吴而成晋业,其功列已盖于当世矣”,既肯定他们功绩盖当世,英名流千古,又讥讽他们“汲汲于后世之名”,激励襄阳知府史中辉以先人为榜样,治理辖地时能为民谋利,有所建树。他常以山水美石引出历史故事,阐发他对现实问题的认识和思考,曲折见意,寓意深远。《丰乐亭记》从滁州丰山建亭引出“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的历史,联系当今滁地“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的现实颂扬朝廷的丰功伟绩,意味深长地告诫人们安宁生活来之不易,须当珍惜。欧阳修以描绘美丽山水为手段,借景寓意为目的,在论古通今中抒写自己于国于民深重的忧患意识,表达其忠君爱国的赤诚之心。所以同样是寄寓,柳记重写身世之感,欧记重写国家民族之忧。

其次是作者性格形象的不同。柳记始终将作者置身于观赏游玩的景物中,每篇山水记都能感受到作者鲜明的性格形象。在“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憟,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⑩的叙述中,一个经历坎坷,谨小慎微的作者形象跃然纸上,他那压抑苦闷,悲哀自责的心理性格被鲜明刻画出来。《小石潭记》描述作者置身潭中乐趣盎然时、忽感“寂寞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他何以在陶醉于乐景时,会忧从中来?他在《与李翰林建书》中道出原委“仆闷即出游,游复多恐。时到幽树好石,暂得一笑,已爽不乐。何者?譬如囚拘圆土,一遇和景,负墙搔摩、伸展肢体,当此之时,亦以为适。然顾地窥天,不过寻丈,终不得出,岂复能久为舒畅哉?”恶劣的环境,野蜂毒蛇对他的“含怒窃发”,使他战战兢兢,加上他由“超取显美”的高官一落成为“自度罪大”的流囚,声名与地位的强烈反差,加剧了他心理上的负罪感,使他在出游时,纵逢丽山秀水,“幽树好石”,也难以摆脱罪人的阴影,故柳记中展现的作者形象始终是孤寂、愁苦、忧虑的。欧记除几篇是受人之托依图写就之外,其余都是作者实地观赏游玩之作。他在《醉》里叙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展现旷达豪爽,散淡自然的醉翁形象。结尾“人知从太守游而乐”,一节刻画了一个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太守形象。用弗络伊德理论来诠释,即作者形象得到了升华。升华“专指自我的活动冲破压抑而得到充分表现”(11),所以“作家把内心的冲突塑造成外部的形象”,(12)作者的形象在自我活动和升华中得到真实的刻画。以往人们对《醉》的理解有说写太守与民同乐,有说抒写太守的悠闲雅趣,事实上欧阳修是以一种达观的态度来曲折抒写自己遭诬陷被贬黜的愤懑,苦痛和抑郁情怀。

再次是观察描写景物的着眼点不同。柳记喜爱描绘不为人知、不被人识的掩埋于恶木秽草丛中的奇异小巧之景,这些景点很少有境界开阔,气象万千的大场面和恢宏的气势。他对小范围的奇巧之景情有独钟,常具体,细致地描绘它们,象小石潭,钴鉧潭、小丘、石涧、石渠等,将它们的清丽可爱,奇异多姿描绘出来。他不厌其烦地叙述这些景点的地理位置,目的不仅为了说明其方位,重要的是强调这些景点的荒僻、冷落和被人遗忘。他对景点的选择和描写,折射出他当时的心态,这些景点寄寓了他的遭遇,寄托了他的理想与希望。欧记对景物的观察与描写,着眼点侧重于境界恢宏的大场面,《醉》开篇“环滁皆山也”一句,就把滁州四面环山的景物特征作了精炼概括的描写。《朱子语类》记载:曾有人买得《醉翁亭记》初稿,初写滁州四面有山几十字,后经欧阳修改定,只剩“环滁皆山也”五字而已。这一改不仅使恢宏的境界更突出,也显示出他对语言的锤炼之工。《丰乐亭记》用“耸然特立”“幽泉窈然而深藏”两句把丰山万千景致概括其中。欧记对景物描写没有柳记的具体细致,他不拘泥于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的描写,他发挥丰富的想象,突破时空的纵横局限,将景物早晚和四季的变化描绘出来。用“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荫,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13)写出琅琊山四季之美景,用“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14)绘出丰山四季的奇姿神韵。

最后是语言运用上的不同。柳记喜用幽、奇、怪、异、奥等字词表现景物。他偏爱“幽泉怪石”,(15)“深木幽林”(16),还有“草木猥奥”(17)的“弃地”,“尾蟠荒陬”(18)的丘山。这些奇巧怪异的景物,恰好地烘托出柳宗元悲凄苦寂的心境。再有柳记爱用三、四字短句、骈偶句写景,如《袁家渴记》第二段大部分都是整齐的四字短句及骈偶句这样大量使用三四字短句,骈偶句,文章显得抑扬顿挫。欧记喜用虚词,《醉》用了21个“也”字,22个“而”字。《岘山亭记》用了19个“而”字,13个“者”字,这些虚词的大量运用,使文章显示出平和疏朗、情致深婉的美感。他骈偶句运用也丰富多彩,《醉》篇有单句对,如“日出而林霏开”对“云归而岩穴明”;双句对,如“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对“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三句对,如“夕阳在山,人景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对“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就是“也”字前面的句式,也很整齐,如: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欧阳修创造性地运用多种句式来叙事,抒情和写景,使文章“纡徐委备,往复百折,而条达舒畅,无所间断”,(19)所以姚鼐把欧文视为“阴柔之美”的代表,总而言之,柳记寓身世之哀,深邃忧沉;欧记寄国事之感,放达疏朗。面他们文章个性风格的形成,与其世界观,生长环境及心理性格有密切关系。

柳宗元世界观中早年有儒家济世之志,但是占主导的还是佛家思想。他母亲卢氏好佛,周围亲戚也多人信佛,自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他曾说“吾自幼好佛,求其道,积之三十年”。(20)他在长安应举作官时,朝庭内外正佞佛成风,德宗皇帝正倡导“三教讲论”,一些常出入官场文坛的僧侣象灵澈,文畅等,与他都有较深交往。促使柳宗元虔诚信佛的重要原因,是他参予的政治改革失败被贬后,理想的破灭,环境的恶劣,母亲的病亡,婚姻的寂寞,使他身心备受摧残。他习佛是希望借此摆脱身心的巨大痛苦,摆脱深重的心理忧虑,以减轻精神的苦闷,获取自我心理的内在平衡,抗衡污浊的世风,维护自我品格。欧阳修世界观早年是儒家占主导,这与他生活的北宋时期有一定关系。当时内忧外患日益严重,积弱积贫的国家需要大批报效祖国的有为之士,而北宋王朝吸取唐代藩镇割据导致国家覆亡的经验教训,顾虑武官掌权危及朝庭,故大量启用有才华之文人参政,这大大激发了文人爱国参政的政治热情,所以北宋文人位居高官要职的超过任何一朝代,欧阳修是其中之一。他早年对“天下之事、积弊已多”,(21)的现象忧心忡忡,他把对时局的关注和忧虑转化为强烈的政治责任感,从此他的政治理想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文学创作与现实社会也息息相关起来,即使是山水记也赋予很强的现实意义。随着仕宦生涯的潮起潮落,欧阳修对官场的黑暗污浊和互相倾轧有了深切感受,思想意识中渐渐接受了一些老庄思想,他认为“道家者流,本清虚,去健羡,泊然自守、故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22)肯定道家的清虚无为在政治上的作用。随着各种不幸的纷繁迭起,他接受老庄思想就更明显,甚至一些思想与老庄渐趋一致。一生“以风节自持”的欧阳修仕途上几经风雨,家庭生活又遭遇两妻死,女夭折的种种不幸,但是他的文学作品没有大起大落的感情变化,应该说是老庄思想淡化了他悲愤抑郁的心灵,使他能够坦然地面对各种不幸。

从生长环境看,柳宗元乃名门之后,祖上柳氏在北朝为豪门士族,他曾自豪地说“柳族三分,在北为高。充于史氏,世相重侯”。(23)祖辈几代在历代王朝均为高官,这在《魏书》《周书》《隋书》中均有记载。唐高宗时,柳氏家族步入最为辉煌的时期,他回忆说“人咸言吾宗宜硕大,有积德焉。在高宗朝,并居尚书省二十二人。遭诸武,以故衰耗。武氏败,犹不能兴”。(24)家族由昨日之辉煌走向今日之衰败,于柳宗元是刻骨铭心的。辉煌的家史象光环辉映着他;衰亡的厄运又象紧箍咒时常刺痛他。他常以祖上的荣耀激励自己,希望重振祖上辉煌之抱负在他心里已转化为强烈的功名心,这种功名心在他顺境时成为激励他进取的动力,逆境时则成为沉重的心理包袱,使他难以走出功名心的阴影而振作自己,心理性格朝着另一方向发展。柳宗元二十四岁中进士,步入仕途不久即成为王叔文革新集团骨干。革新的胜利使他一跃升为礼部员外郎,成为朝廷“居权衡之地”的重要人物。几个月后,随着李诵皇帝的退位及逝去,他与改革派成员纷纷被贬,与他情笃至深的妻子又病故,母亲在永州也染病身亡。住所“五年之间,四为大火所迫”。(25)一连串的打击使心理性格未成熟的他象一个溺水的求生者,渴望朋友的援引帮助,渴望亲情友情的慰藉关怀。但是,他“抱非常之罪,居夷獠之乡”(26)五年来,“未尝有故旧大臣肯以书见及者。”(27)亲朋故旧的疏远遗忘,宪宗皇帝对“八司马”“纵逢思赦,不在量移之限”(28)的四次诏命,熄灭了他早日北归,重新启用的希望。身心憔悴使他心理性格变得更孤傲,压抑和低沉。“艺术家也和一般人一样,由于欲望长期受到压抑而得不到满足,致使他们郁郁寡欢,试图在文艺创作中得到感情渲泄,寻找欢乐。”(29)柳宗元借山水记的写作渲泄压抑于胸中的苦痛和愤懑,寻找着心灵的欢乐。欧阳修没有引以为骄傲的祖先,没有殷实的家道,他“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至以荻画地学书。”(30)他幼年已经历了人生诸多不幸,饱尝生活的艰辛。由于没有祖上灿烂光环的环绕,也没有了心理的重负。幸运的是他有一位明达事理,意志坚强的母亲。母亲“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31)既教他读书,也教他做人。他在《泷冈阡表》中回忆母亲“曰‘吾儿不能苟活于世,俭薄所以居患难也’。其后修贬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曰‘汝家故贫贱也,吾处之有素矣;汝能安之,吾亦安矣。’”母亲深明大义,居安思危和甘守贫贱的生活态度,成了他几十年宦海沉浮的中流砥柱。母亲还以父亲廉洁正直,至仁至孝的优秀品质谆谆教诲他。使他秉承了母亲顽强豁达的个性,又继承了父亲正直无私的品德,所以,他历尽艰辛和不幸,仍不改那“果敢之气,刚正之节”之本性。当范仲淹触犯吕夷简获罪被贬时,身为谏官的高若讷见死不救,反落井下石,欧阳修为正义驱使,写下《与高司谏书》,斥责他卑鄙的行径,为此被贬夷陵。在赴夷陵途中他写下了“莼菜鲈鱼方有味,远来犹喜及秋风”(32)的诗句。第二年在《戏答元珍》诗里又表达了“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的平和心态。这一次的打击迫害没有使他消沉自责,是由于他心理性格渐趋成熟,会有什么后果,他已有准备。当他身居“地僻而贫,俗信鬼神”的夷陵时,对“江山秀美”“风俗朴野,少盗争,而令之日食有稻与鱼,又有桔柚茶笋四时之味”(33)的夷陵生活能怡然处之,深感安居此“有罪者可以忘其忧”(34)。他还寄书被贬的尹洙“每见前世有名人,当论事时,感激不避诛死,真若知义者。及到贬所,则戚戚怨嗟,有不堪之穷愁形于文字,其心欢戚无异庸人”(35),勉励尹洙振作精神、勿作“戚戚之文”。欧阳修能站在历史的高度,高屋建瓴地看待荣辱兴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表明他思想和心理性格的成熟。此后在庆历五年他支持新政被贬滁州;嘉祐二年他主持贡举遭围攻报复;治平四年受妻弟“造帷薄不根之谤”(36)都没能摧垮他。虽然欧阳修的仕宦生涯和个人生活都几度风雨,但在他的山水记中我们常常能够感受到他那静和又放达,淡逸又豪爽的个性真情,却看不到心态轨迹大起大落的迹象。坦然面对一切,宠辱皆忘,成为他生活的信条。

通过对柳宗元与欧阳修山水记的比较分析,我们看到了在两人相似的经历中,山水记的创作显示出不同的个性风格,这种个性风格的差异取决于两人不同的世界观、不同的生长环境及不同的心理性格,认识这一点对于深刻理解他们的散文是大有益处的。

收稿日期:1995年2月20日

注释:

①裴斐《个性化是精神生产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文学评论》1981年2期

②柳宗元《游黄溪记》

③柳宗元《钴鉧潭记》

④⑥⑦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

⑤《罗丹艺术论》

⑧日本清水茂《柳宗元的生活体验及其山水记》

⑨《郭沫若文集》第五卷。

⑩(15)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11)(12)(31)霍夫曼《弗洛伊德主义与文学思想前言》三联书店

(13)欧阳修《醉翁亭记》

(14)欧阳修《丰乐亭记》

(16)柳宗元《石涧记》

(17)柳宗元《柳州东亭记》

(18)柳宗元《邕州柳中丞作马退山茅亭记》

(19)苏洵《上欧阳内翰书》

(20)柳宗元《送巽上人赴中丞叔父召序》

(21)欧阳修《再论按察官吏状》

(22)欧阳修《崇文总目叙释·道家类》

(23)柳宗元《故大理评事柳君墓志》

(24)柳宗元《送澥序》

(25)柳宗元《与杨京兆凭书》

(26)(27)柳宗元《寄许京兆孟容书》

(28)(29)《旧唐书·宪宗记》

(30)(31)《宋史·欧阳修传》

(32)欧阳修《初出真州泛大江作》

(33)(34)欧阳修《夷陵县至喜堂记》

(35)(36)欧阳修《与尹师鲁书》

标签:;  ;  ;  

论柳宗元、欧阳修的山水志_欧阳修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