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儿科 610400)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8-0033-02
病房安全管理是护理质量的重点,在医患矛盾日益紧张的今天,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实施开放“二胎政策”,很多家庭都积极纷纷响应国家政策,导致近1-3 年内儿科病儿较往年增加迅速,全国各地医院都出现儿科床位紧张,儿科医务人员紧缺的特点。儿科护理管理的内容相对增多,儿科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增大,如何保证儿科病房的安全管理,为病儿提供优质服务,成为了儿科管理者思索的重要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护理质量要求增高,尤其儿科病房,由于其特殊性,使其成为一个高风险重点科室,因此儿科护理人员应全面掌握儿科病房工作特点,分析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更利于儿科病房的安全管理,提高儿科护理质量。
一、儿科病房风险十大特点。
1、小儿容易哭闹,吵闹。
儿科护士要有一颗善良宽大博爱的心,对病儿及家属要有耐心。病人家属视孩子为珍宝,一个病儿住院,4-6 个家属,医生护士心理压力增加。病房环境吵闹,常见孩子哭闹声。儿科俗称“哑科”,病儿有什么不适不会主动向护士报告,护士要多巡视病房,及时发现病儿问题。查对病人时要反向识别,问病人叫什么名字,还要核对比病人年龄、性别等。儿科有同名同姓的,或同音的,如王诗羽、王思雨等。
2、病人家属情绪激动。
由于病人家属知识文化差异、工作背景不同、对儿科家属的沟通也要因人而异。病人家属角色:父母、叔叔、舅舅、姑妈、外婆、奶奶。由于家庭纠纷等、经济、意外事件等多种情况导致家属情绪激动。护士应多关心病儿,从而拉近医患距离, 减少医患矛盾。学会换位思考、体验家属紧张焦虑的心情。
3、病情变化急,评估病情。
护士应熟练掌握急诊病儿的病情评估,10-30 秒迅速评估病儿病情。通过三项基本标准评估:1、神志面色2、呼吸3、循环。10秒内迅速判断病儿基本病情。便于迅速评估病情,及时给与治疗护理,优先处理急诊病重者。如高热惊厥、中毒、腹泻脱水、昏迷等。
4、简化入院流程
先治病后办理入院流程。如果有2 个家属,可以协助办理手续。不要让病人抱着病儿来回奔波。急诊病人直接入抢救室。防止病人因入院不顺利而导致矛盾。
5、入院沟通温馨提示。
多从病人的角度多为他着想。如财产安全、离院安全,留陪伴,家长监护等,解释注意事项,签写入院须知等。
6、穿刺沟通技巧。
用平静关心的语气取得与家属沟通、合作。要告知病人家属静脉采血化验检查的重要性,取得病人家属的配合。如果发现情绪激动者、神态紧张者,请家属在外面休息一下,不参与看穿刺过程、以免激化矛盾。穿刺完毕检查压脉带是否解开,输液肢体血循环是否正常。穿刺中解开病儿的手镯交给家属保管。以免造成手镯压迫手臂循环引起缺血。
7、输液注意安全
输液穿刺成功后,要妥善固定。头部可以用网状帽套上防止孩子抓扯。手部用自制的纸板固定。告知家属防止婴儿哭闹手部抓扯,使留置针脱落。防止头皮针刺伤。
8、病人防烫伤、防坠床。
防跌倒、防电器伤、体温表损坏伤。病床旁的水瓶应妥善保管。1-3 岁左右的小孩对新事物有好奇心,发防止打翻水瓶,热水烫伤。
9、防液体渗漏。
头皮渗漏引起头部局部皮肤隆起。输液泵对输液渗漏有时不报警,局部皮肤缺血、皮肤紫绀。防止输液渗漏导致局部皮肤坏死。控制输液速度,特别输入高浓度液体,如氯化钾、甘露醇等液体。
10、巡视病房关注重点。
看病儿面色、听是否哭闹。指导家属做好母乳喂养,皮肤护理等。如果患儿哭闹不止,护士要及时查明原因。要观察输液部位是否有渗漏引起不适,查明是否引起身体不适如腹痛等原因。输液过程中防头皮针头脱落。刺伤皮肤,头皮针脱落刺伤病儿背部皮肤。拔针过程中防针刺伤。由于病儿容易哭闹,影响护士操作,而刺伤护士手指。
二、护理安全隐患五要素
2.1 管理因素
质量管理是护理安全的核心,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认真执行护理“交接班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医嘱查对制度”,对护士缺乏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意识教育,科室考核力度不够,护士长管理不到位,不能充分利用护理资源。
2.2 护理人员因素
(1)护士主动服务意识差,近年来低年资护士增多,专业理论水平及护理操作技术差,安全意识不强,工作中缺乏“慎独”精神,对儿科用药特点掌握不全面,主动巡视差,观察病情不仔细,护理记录书写不规范。
(2)护理人员静脉穿刺技术水平达不到家长的期望要求:静脉穿刺技术是患者评价护士技术水平优劣和导致护理纠纷的主要因数。由于小儿静脉较细,管腔小,穿刺难度较大;患儿在接受穿刺时不能好好配合;部分患儿由于疾病因数病程较长,血管条件差;护士在进行穿刺前部分家长会就先提出要求,这些都给护士穿刺带来压力,导致穿刺时有可能一、二针甚至更多次都会失败,家长往往不能接受而会产生过激情绪。
(3)护患沟通因素 儿科面对的病人大多无表达能力或表达能力差,加之陪护多,护士缺乏与患儿及家长主动有效沟通,甚至有时对家长的提问,表现不耐烦,回答问题语气生硬,做各项治疗、护理未履行告知义务,出现护患纠纷。
2.3 输液安全因素
药物外漏过多或引起局部皮肤坏死:
(1)由于患儿输液过程中护士巡视观察不够,药物外漏后未及时发现,出现较大范围肿胀,特别是输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如多巴胺、甘露醇等,一旦外漏,有可能出现局部皮肤坏死。这也是临床工作中引发纠纷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2) 输液管道滑脱而造成患儿血液和药液丢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往往在冬季,患儿肢体包裹在棉被中输液,当患儿过度活动时输液接头或穿刺针有可能脱出,家长缺乏看护经验,而护士又观察巡视不到位,会导致患儿血液及药物较大量丢失。另一方面,儿科多采取静脉留置针输液,药物输完后进行封管保留,避免重复穿刺。夜间家长睡着后,患儿自行将留置针抓脱,家长、护士都未能及时发现,也会出现穿刺部位出血较多。因此家长会非常紧张和心疼,引发纠纷。
(3)输液液速度过快引起循环负荷过重反应。护士在给患儿输上液体后未按要求控制滴速,或对家长告知不到位,家长自行将滴速调节过快,导致患儿短时间输入液体过多出现循环负荷过重反应。
(4)配伍禁忌。药物之间产生配伍禁忌反应未及时发现:随着治疗药物种类的增多,许多药物在现版的药物配伍禁忌表上查不到信息,而医院又未引用计算机对药物配伍自动查检系统,有些药物之间存在配伍禁忌而护士不能全面掌握。临床工作中常常会碰到更换的前后两组药物在输液滴管内发生浑浊或变色反应,护士发现不及时,部分药物输入患儿体内,引起家长恐慌和不满。
2.4 家庭环境因素
一方面患儿绝大多数是独生之女,家长对他们平时过于溺爱,小儿患病家长常有内疚、焦虑的心理,住院后认为自己是上帝,护士就应当伺候他们,对护士的要求值高,要求静脉穿刺“一针见血”,用药后病情很快好转,花费低,住院时间短; 另一方面陪护及探视人员多,难于管理,易造成患儿院内感染,家长出现不满情绪,护理工作稍有疏忽就会招到家长训斥、谩骂,发生护理纠纷。
2.5 社会环境。目前医院儿科还没分急症和门诊,只分了白班儿科医生门诊坐诊,夜间门诊病人全部涌向住院部,导致住院部夜间门诊压力增大,病人多,排列等候时间长,家属容易情绪激动。认为自己是急症病人,应该马上就诊处理。儿科医生除了分管住院部几十个病人的诊治外,还要不停的接待门诊病人,有时夜间接到门诊病人50~60 人。医生护士的工作量增加,医疗风险增大,急诊候诊时间过长,医患矛盾也逐渐增加。
三、儿科安全防范五对策措施
3.1 管理方面
(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组织学习ㄍ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组织学习《儿科护理常规》《医患沟通技巧》《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培养高尚医德,认真执行疾病护理常规及护理操作规程。
(2)科内建立质控小组,护士长担任组长,制定工作职责、计划、考核目标,检查科内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制定防范措施,并督促落实。设责任组长2-3 名,负责监督检查本班护理工作质量。年轻护士发现问题应及时向上级护士反应,上级护士及时监督检查年轻护士对特殊、危重病人病情处置是否落实到位,对新入病人提出的各种疑问,是否妥善解决。
3.2 护理人员方面
(1)更新护理理念,提高服务意识,培养其“慎独”精神,严格履行岗位职责,提高护士的专科知识。根据护士年资不同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内容包括: 专科疾病护理知识、护理技术操作、儿科用药等,通过培训使护士理论知识掌握全面; 专科技术水平提高,熟练掌握儿科抢救技能,吸氧、吸痰、呼吸机等操作,与医生配合密切。掌握儿科常见抗生素,特殊用药(红霉素、甲基强的松)的稀释及使用剂量。掌握及急救药品使用方法、剂量。(如安定、鲁米钠)
(2)合理安排人力资源,提高年轻护士穿刺成功率。护士长做好人力资源安排,儿科护士应团结合作,做到新老搭配。特别在输液穿刺室,每天输液穿刺9-10 点高峰时段,可以一新一老搭配,利于提高年轻护士的穿刺成功率,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3)掌握护患沟通技巧护士面对的不仅是病人,更重要的要面对家属,首先提出先服务家属在服务病人。儿科病人陪护多,家长频繁更换,这就对护士提出更高要求,要善于与家长沟通,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家长的心情,对所提问题以真诚的态度,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予耐心解释,认真履行告知义务。输液穿刺后,及时医嘱完成治疗和护理,对患儿家属,采取不同的健康指导,如: 疾病知识、检查的目的、饮食指导、如何护理患儿、如何配合护士的治疗及护理、安全防护知识等,使家长消除不安心理建立信任感,积极配合护士的工作。
3.3 输液安全管理。
(1)加强巡视。责任护士对应及时巡视输液用药及输液部位情况,对输液部位采取:一看、二摸、三检查的方法,特别是输液后30 分钟后及时巡视有无输液肿胀,及时发现,及时处理,避免输液渗漏。
(2)妥善固定。妥善固定头皮针,防止病儿用手抓扯,引起刺伤病儿皮肤或头皮针脱落药液外漏。推荐儿科使用无针输液。小儿头皮输液者可使用网状头罩固定,手部输液者给予自制纸板夹板固定,提高儿科输液安全性。
(3)控制输液速度。通过输液泵安全控制输液速度,提高病人的满意度。目前我院儿科自2012 年购置了46 台输液泵,基本能100% 满足病人需要,进一步提高了病人满意度。
(4)安全配液。输液配液统一在治疗室进行配置,配液护士应及时检查有无浑浊、沉淀、絮状物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配液后及时在输液瓶上标记配液时间及配液护士姓名。
3.4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关注与患儿家属,使用温和、关怀的语言与患儿家属进行有效沟通,拉近护患距离。对患儿应给予关心爱护、抚摸、微笑,经常给予他们激励性的语言,让他们配合治疗和护理。一个和蔼友好的微笑,一个亲切关爱的抚摸,都能给患儿带来心灵上的慰籍,使患儿感到安全与舒适。
3.5 建立分诊流程。急诊、危重病人优先处理。值班护士对于夜间门诊患儿应及时给予病情评估,测量生命体征,及时与值班医生沟通,对于高热有抽搐史者及危重患儿优先处理,体现“急”字。对急、危重病儿及时给予吸氧、输液、心电监护等急救处理。为了保持儿科夜间门诊的安全秩序,向保卫科申请夜间派一名保安负责儿科巡视,维持有效的医疗就诊秩序,保障儿科医护人员的安全。
儿科护理人员要协助做好病房安全管理,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护理常规和操作规程,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操作水平。转换人文角色,多问候、多巡视,加强护患沟通,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关心爱护患儿。全面掌握儿科病房工作特点,分析知晓护理安全的因素及防范对策,更利于儿科病房的安全管理,为病人提供安全、有效、优质的服务。
论文作者:韩双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3
标签:儿科论文; 护士论文; 病儿论文; 患儿论文; 病人论文; 家属论文; 家长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