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组织的发展变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政治工作论文,化与论文,组织论文,社会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C9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492(2006)04-0176-03
社会组织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次级群体的表现形式。自1978年以来,我国社会组织迅速发展变化,这种发展变化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挑战。
一、我国社会组织发展变化的特点和表现
目前,学术界有关社会组织内涵的理解,主要有两种。一是广义的,即认为社会组织“泛指一切人类共同活动的群体,它包括家庭、家族、村社等初级群体”;另一种理解是狭义的,即“仅把相对于初级群体的次级群体的形式”称为“正式社会组织”。也就是说,社会组织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共同目标,将其行为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所形成的社会团体。”[1] 我国社会组织在改革开放之前发展缓慢,其迅速发展变化是在1978年的改革开放以后。总的说来,其发展变化主要有以下特点和表现。
社会组织的类型和方式由简单划一变为多样化。改革开放前,我国的社会体制和社会结构格局是在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思想指导下形成的,并在1949年以后形成了中央集中计划管理的社会体制。[2] 因而,改革开放前,我国社会组织的类型和形式简单划一。在城市主要表现为单位组织,单位在当时是我国城市组织中最重要、最明显的特征;在广大的农村,则是人民公社。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社会组织迅速发展、壮大,逼近数量猛增,而且类型多样,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目前我国社会组织主要有以下三个大类:1.党领导的比较健全的正规社团。这些社团既有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中长期发挥作用的“老”社团: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共青团、青联、学联、少先队、中国科协、文联、作协、全国体总等人民团体和群众组织,也有开放以后新出现的社会团体: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个体劳动者协会、消费者协会和各种行业协会以及全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等。2.群众性的自治组织、文化活动组织和社区服务组织:社区的文化、体育俱乐部,交友中心,小区心理咨询中心和农村的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妇女禁毒会等。3.游离于党组织之外的社会组织及非正式组织,主要指同乡会、沙龙以及带有宗教色彩和具有一定政治意图的组织。[3] 这些组织良莠不齐,应该引起各部门的重视,严加管理和约束。
社会组织的功能由高度统一向功能分化、专业化转变。改革开放前,我国的社会组织基本上是“党政不分”、“政企合一”,也就是说,社会组织在政治、经济和社会职能等方面高度统一。[4] 比如,城市中的单位组织往往要承担一般政府职能、社会-政府职能和政治-政府职能三大职能,具体工作多达几十项。[5] 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社会组织的功能也发生了重大的调整和深刻的变化。政府组织机构改革、职能转变和遵循“政企分开”的原则,放松了行政权力对社会组织的控制和制约,再加之市场因素对组织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社会组织的功能分化并且呈现出专业化的发展趋势,[6] 同时企业的政治职能被大大削弱。
社会组织由同构向异质转变。改革开放前,我国社会组织在结构、功能、运行机制等方面大体雷同,表现出很大的同质性,也就是所谓的组织同构。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组织同构已成为社会组织控制体系的主要特征。“在组织同构的条件下,各类组织的控制方式极为相似,往往下一级组织是上一级组织的缩影”。[7] 改革开放后,由于政府允许并鼓励多种经济成份并存,改变了原有单一公有制,形成了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势并存的经济格局,从而出现了大量新的社会组织,而且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社会组织与原有公有制社会组织相比,具有鲜明的异质性特征。农村乡镇企业的崛起,“不仅带来了农民社会身份的第一次正式转换,而且也改变了原社队集体性质企业组织的内部结构及与其他组织的关系。”[8] 同时,“在计划体制外或该体制边缘再生出来的私营企业”,也“完全是异质型的”。这些“私营企业及没有上级主管部门,更不是政府的附属物和政府过程的一个环节。企业同国家的关系仅受市场规则和法律的调节和制约。”[9] 此外,与私营企业相类似的外商控股的合资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等也具有这种异质性特征。
二、社会组织的发展变化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挑战
我国社会组织在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这种发展和变化,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符合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充分体现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但同时这种发展变化也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挑战。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加大。我国社会组织的多样化,引发了企业员工的价值取向多样化。有的人信仰无神论和唯物主义,而有的人则迷信有神论和唯心主义;有的人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能够以企业的大局为重,主人翁意识较强;而有的人则过分注重一己私利,仅把企业当作自己挣钱的场所,集体意识淡薄。有的人工作效率高,并且对待工作一丝不苟;而有的人则工作效率低,敷衍了事,得过且过。有的人公私分明,不拿公家的一针一线;而有的人却利用公款大吃大喝,肆意挥霍。……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可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则要求指导思想的一元化,即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主旋律。因此,这种“一对多”的矛盾和对立,大大增加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
私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任重而道远。随着社会组织的发展变化,出现了完全异质型的私营企业,在这些组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完全是一个崭新的领域,可以说,任重而道远。“全国现在私营企业近一百五十万家,个体工商户三千一百多万户,从业人员一亿三千万人。无论从经济实力上看还是从人数上看,分量都不轻。”[10] 这个有关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和从业人员的数目是江泽民在2000年讲的,如今的数目会比这大得多。如此大数量的私营企业,党员数量却少的可怜,而且拥有党组织的也不多。“目前全国百分之八十六的私营企业中没有党员,已建立党组织的仅占企业总数的百分之零点九。相当一部分企业中没有党组织,”[11] 时,还存在着流动党员和“口袋”党员。因此,如何在私营企业中发展党员和建立党组织,如何管理流动党员和“口袋”党员,如何一手托“两家”,既要保护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又能调动员工积极性努力从事生产经营确保私营企业主的利益,这些都是私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难题和艰巨任务。
改制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处境堪忧。改革开放前,单位组织大多承担了政治-政府职能。具体说来,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向单位成员传输政治信息,即把党和政府的政策、法规以及重要的决策,及时准确地传输给单位成员,同时收集反馈信息,因而单位组织成了政府和单位成员之间“上情下达”和“下情上报”的中介和桥梁。二是单位组织是其成员政治社会化的重要渠道[12] 和场所。改革开放后,一些国有企业进行了改制。改制后的国有企业经济职能增强,但其思想政治工作处境却令人担忧。首先,这些企业纷纷将原来分设的党务工作部门合并办公甚至取缔,党务工作人员大量减少。其次,“党管干部”这是国有企业的老黄历,但改制后,企业中层以上干部的使用一般由董事会或经理办公室研究,专职党委书记却难以发挥作用。此外,在思想政治工作的条件保障、地位作用和保证监督[12] 等方面,其处境都令人忧虑。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效力减弱。过去,组织同构、组织成员的角色定位、户籍制度等,把组织成员牢牢地固定在某一个组织之内,甚至父子两代同在一个组织工作的情况也司空见惯;同时,由于组织承担着职工的政治、物质、文化以及卫生保健等多种功能,因此,组织成员对组织的依赖性很强。所有这些,大大增强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效力。改革开放后,组织功能分化,组织成员去留自由,组织提供给职工的福利保障也比以前少多了。因此,组织成员对组织的依赖性减弱,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效力“今不如夕”,同时也是如今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难做的客观因素之一。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受到某些组织的冲击。如前文所述,目前我国社会组织除了有党领导的正规社团,群众性的自治组织、文化活动组织和社区服务组织外,还存在着游离于党组织之外的非法组织和虽形式合法但却从事非法勾当的组织。这些组织频繁活动,吸引了一大批警惕性不高的党员和群众加入,不仅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争夺群众,而且还严重影响这些党员和群众对其所在基层组织的认同,甚至有的党员党组织观念淡薄。有些组织打着强身健体的旗号,实则干着坑害参加者切身利益和国家利益的非法勾当。这些组织扰乱了人们的思想,损坏身心健康,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应引起高度重视。
此外,社会组织的发展变化还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内部的目标、内容、方式方法等提出了挑战。面对这些挑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只有进行优化和创新。
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既是一项重大的理论课题又是一项实践课题。我们认为,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纵深发展,改革开放力度加大,经济效益在企业中的位置日渐凸显,似乎成了企业追求的唯一目标,因而,导致企业领导层和员工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不够甚至缺失。有的企业领导把思想政治工作当成了可有可无的事情,他们往往口头上讲重要,但在贯彻实施时却轻描淡写甚至完全忘掉;还有的企业领导对思想政治工作不闻不问,甚至直接强硬抵制。有些企业员工对思想政治工作也存在模糊认识,在非公有制企业内表现尤为突出。思想政治工作在非公有制企业完全是一种新生事物,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员工认识不到提升思想水平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好处,他们想得最多的是多干活多拿钱。其实,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这早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在过去长期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初期都发挥了生命线作用,如今思想政治工作的这种作用对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同样不可或缺。现在我国企业员工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法律意识不高,道德水平参差不齐。当遇到与企业或企业内部其他员工发生矛盾或纠纷时,员工往往不知如何应对和处理。另外,从企业来看,如果企业思想工作做好了,还能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对员工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是相当必要的,企业应把思想政治工作纳入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全过程,抓紧抓好。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虚”功实做。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做人的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无论是思想还是政治,从表面上看来都是“虚”的,不像经济利益那样实实在在。如果在实际工作中真的“虚”功虚做,流于形式、空洞说教,不仅会事倍功半,而且还会严重损害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甚至会引起员工的逆反心理。思想政治工作的历史和经验均证明,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虚”功实做。所谓“虚”功实做,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想政治工作要同解决企业员工的实际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遇事和群众商量,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要等到问题成堆,矛盾激化以后再去解决。那样,付出的代价就大了。对于群众最关心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凡是能办到的,一定要千方百计帮助解决。对于随着压缩投资规模和调整企业结构而处于待业状况的人员,尤其要采取多种方式广开门路,做出妥善处理。”[13]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向江泽民所指出的这样,贴近员工,为员工着想,为员工解忧,才能得到广大员工的欢迎和认可。二是思想政治工作要与企业的经营目标相结合。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而这种作用的达成不是自然实现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将自己定位于企业的经营发展,定位于为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服务,为实现企业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服务,也就是说,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经营目标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其生命线作用,也才能被企业主所接纳。如果这方面的工作做好了,还能为其以后的良性循环提供有利条件。上海浦东新区的非公有制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勇于创新、求真务实,探索出了一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虚”功实做的成功之路。他们“在工作理念上,强化能力意识、服务意识;在工作内容上,‘紧扣需要做工作’;在工作方式上,注重灵活性、时代性相结合。”[14] 这些做法受到了企业主和员工的好评,值得借鉴和推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加强横纵联合。过去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很大程度上是由企业的党政行政部门和党组织在唱“独角戏”,不能否认,在我国长期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确实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也确保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党性和社会主义性质。但时过境迁,企业内外部客观环境都对这种做法提出了挑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加强联合,才是应对挑战的最佳策略。一方面,要加强与企业内部相关部门的联合,这是纵向方面的联合。企业工会是一个非常好的联合对象,按照企业工会法的规定,任何企业必须建立工会,非公有制企业也不能例外。因此,工会是企业普遍拥有的部门,这就为所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可依托的实体,尤其是没有党组织的私营企业更为重要。同时,工会具有得天独厚的对群众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首先,工会本身就是一个联系员工且与员工关系紧密的一个群众性的部门,其角色对于从事思想政治工作非常有利。其次,工会对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比较隐蔽,员工比较易于接受。再次,工会进行思想像政治工作的资金比较有保障。另一方面,要加强与企业外部组织的联合,这是横向方面的联合。家庭、社区、村社以及部队、院校等都是企业横向联合的对象,尤其要加强与社区的联合。预设区的联合,既包括员工的居住社区,也包括企业厂部所在的社区。与前者进行联合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可以了解员工在工作时间以外的思想状况,从而丰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信息;与后者进行联合,可以为企业提供一个相对和谐、健康的周边环境,促进企业的生产经营顺利进行。
充分发挥隐性主体的作用。过去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主要靠思想政治工作者来实施和承担。如果说思想政治工作者是显性主体的话,那么,企业环境和电视、广播、因特网及报纸等大众传媒则是隐性主体。企业充分发挥隐性思想政治工作主体的作用,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因此,企业要加强环境建设,尤其是政治文化环境建设,下大力气办好企业的图书室、俱乐部、文化园地和自己办的杂志、报纸等,积极营造思想政治工作良好的文化氛围。企业还要购置电视、因特网等现代化电教设备,这些大众传媒传播速度快、时效性强,能够确保员工在第一时间,最全面、最准确的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和政策,从而与思想政治工作者一起对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如此进行横纵向的联合,能切实增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和主动性,打好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仗。
此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还不只这些,还有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创新、内容创新和方法创新等,这些方面学者和思想政治工作者论述和探讨的比较多,本文不再赘述。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视角很多,领域也很广,还需要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上下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