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焦作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河南省焦作市 454000
摘要:设计是建筑的灵魂,一个好的建筑项目有一个出彩的设计方案至关重要。现代人对于住房,工作等环境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遮风挡雨,而是要求更多的精神层面的享受,因此如果能在建筑设计中融入更多的设计元素成为设计师们十分关注的问题。可拓学与一些学科的相互融合往往可以创造出不一样的灵感,其逆向思维模式,菱形思维模式,传导思维模式和共轭思维模式等方法在建筑学中的应用,对于促进形成新的建筑设计理论和灵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建筑设计;创新;可拓思维模式
引言
可拓性普遍存在于世界上许多事物之中,而创新也是不例外的,在创新领域之中,可拓性原理是进行创新的基本思路和原则,而当今建筑设计技术在创新领域是新兴的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新项目,同时可拓学不是一个独立发展的学科,而是和许多学科相互交融,相互渗透,提出了一些新的思维模式,而在建筑设计中,融入了这些思维模式而产生了新的建筑理论和方法,而同时这些理论方法的产生和实践,也丰富了发展了可拓学的发展和不断创新。
一、可拓思维的概念
可拓思维模式主要指的是思维的方式方法,通过把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与人类的思维模式通过一定可拓方式有效的结合起来,促进固定思维模式的发展,从而提高人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高度和层次,有效的解决实践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可拓思维主要包括了传导思维模式、逆向思维模式、棱形思维模式、共扼思维模式等创新思维模式,这些创新思维模式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建筑设汁变得更为生动,这样建筑设计就能够取得较大创新。
二、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性思维模式
可拓思维模式,实际上是一种发散型创新模式,该种创新模式将可拓学作为精髓、工具用于建筑设计创新,其具有效率高、系统性强等特点,其以解决创新过程中所遭遇的问题为出发点。在建筑设计创新过程中,应当立足实际,处理好各种问题之间的关系,并以此来有效提高建筑设计创新目标价值。可拓学以菱形、逆向、传导以及共轭和辩证思维模式为核心,研究上述创新思维模式在现代建筑设计过程中的应用,逐渐形成了基于拓学的建筑设计创新理念和方法,具体分析如下:
(一)逆向思维与建筑设计创新
和正常的思维模式不同,逆向的思维模式反其道而行,看重变异,注重打破常规。这种思维模式在创新思路方面的应用,对新方法、新思路的出现反而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常规逻辑思维模式的指引下,人们往往会从正面、单方向的去思考问题,而逆向的思维方式则打破了这种传统的逻辑模式,提供给人们反方面多种的非逻辑思考模式,从而有效促进了创新性思维模式的产生。将逆向的思维模式形式化,便于人们的认识和学习,也就是我们所指的可拓学。
(二)传导思维模式与建筑设计创新
传导思维模式指的是在设计师的建筑创新思考过程中,针对以往建筑设计过程中前辈设计师的设计思维理念进行总结,在前辈设计师设计理念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完成对建筑结构的创新设计工作。事实上,设计师在进行建筑创新设计的过程中必然会有一部分设计理念和设计内容与以往的设计内容发生相关的冲突,在这个时候运用传导思维模式,正是对以往设计内容的一次清晰总结,在总结以往的思维模式和设计内容的过程中针对设计师的创新设计内容,寻找二者之间的共同点、转换点以及矛盾点,进而根据建筑工程创新理包容以往的设计经验,完成建筑创新设计工作,有效的利用传导思维模式有效的解决传统设计内容和创新设计内容中存在的差异与矛盾。
(三)菱形思维模式与建筑设计创新
菱形思维方式是一张综合发散性思维和收敛性思维的集合法。发散性思维是根据事物的基本特性对其进行伐善,是来自或连接到一个中心点的联想过程。而收敛性思维则是对发散思维的一种逆过程。菱形思维方式是先进行发散再进行收敛的一种方式,首先,利用创新相关要素的可拓性、共扼性、相关性、传导性等属性,对思维进行发散,从一个基元出发向多个新的基元要素进行扩散,从而为创新提供了多种途径,这是菱形创新思维的第一个阶段,目的是为了创造更多新的可选择的思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第二步则是对发散的思维进行收敛,根据限制因素、实际需要,从可行性、优劣性、兼容性等标准对发散后的新的基元要素进行选择,从而得出需要的创新方式。一般在建筑设计的创新过程中我们在使用菱形思维模式的时候不单单只是运用单一的菱形思维模式,而是在设计的过程中综合不断的采用发散性的方式对思路进行括展,最后再根据实际需要对思路进行概括和收敛,这样可以在保证思路多样性的基础上不至于偏离基础的条件及设计要求。
(四)共轭思维模式与建筑设计创新
通常每个事物均由四个共轭部分组成,即硬软、正负、潜居与虚实,与此同时以上几个部分还能够实现相互转换,这样就使得人们不能对其完全了解和熟知。所谓的共轭思维就是在一定规律配对的情况下,另一方随着一方的变化而变化。基于建筑设计任务具有多式多样性,设计的内容或熟悉或陌生,在多样化的涉及条件下,还会充斥着直接间接性与潜在性,因此作为建筑设计工作者必须能够将共轭思维灵活应用并将相关问题解决,并且还能以该思维模式进行设计分析,如通过建筑环境限制将建筑特色转换,从而创新建筑设计。
三、可拓思维模式在建筑设计创新中的利用策略
(一)建筑设计方法创新
首先是整合性和综合性。整体性设计指的是对建筑进行全面的分析,并掌握好其整体功能,将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在进行综合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建筑的功能、历史发展等因素,并对此进行整合,以便于获取最好的设计效果。同时,应重视起联系性和构成性。构成性设计主要指的是在关系作用下,利用各种要素实现的集合,并根据每个不同的部分进行关系整合,最终形成一个整体。联系性则代表的是设计中不仅要考虑到设计的联系,同时还应考虑到建筑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适应性,以便于提升设计的整体效果。此外,还有动态性和最优化设计。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充分的考虑到设计的建筑物未来发展方向,对其进行展望。同时,应考虑到每个部分的不同功能性,将这邪恶功能完全地融合到一起才能促使其将最大的功效展现出来,最终形成一个全新的、并具有特色性的建筑。
(二)建筑设计形态的创新
第一、表面变异。建筑物表面包括墙体、屋面等能够为人们所看到的空间,对人们的感官产生重要影响,也是建筑创新设计的重点。可以采用轻质透明材料,或高科技光学特效来代替明显的建筑分界线,能带来视觉上时隐时现的感觉。或采用轻薄构件或质感变异材料,能带来可渗透性或层次感强的视觉冲击,达到特殊的建筑空间表面视觉效果。第二、构成变异。在进行创新设计的时候,通过利用不同形状的材料,或者将其不规则的镶嵌在建筑物的表面,展现出一种破碎的表现形式;通过材料叠加的方式,形成具有层次感的效果;采用与中心相关,但没有连接圆心的线来表现辐射形式;设计门和窗的突然出现形式,在感官上创造时空通道的意义;通过光线折射形成明暗色彩对比,给人以空间感。第三、绿色变异。主要是指生态建筑设计,生态建筑与传统的建筑设计截然不同,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建筑设计也发生了重要变化。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设计创新工作中,通过可拓思维模式的应用可以达到非常好的设计效果。在实际的设计工作中,建筑人员要对可拓思维模式引起重视,根据实际情况,通过逆向思维、逻辑思维、传导思维、菱形思维以及共轭思维的应用,从而在保证建筑设计质量的同时,有效提高设计中的创新元素,从而设计出更多优良、独特的建筑设计,满足人们日益变
化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王杨.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分析[J]. 建筑设计管理,2016,(06):32-33+57.
[2] 周莉,杨波.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J]. 建材与装饰,2016,(14):112-113.
[3] 王蕾.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J]. 中国住宅设施,2016,(03):21-23.
[4] 沈薇薇. 分析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J]. 门窗,2015,(05):133.
[5] 姜征兵,陈要法.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J]. 建材与装饰,2015,(45):104-105.
[6] 沈薇薇. 分析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J]. 门窗,2015,(05):133.
论文作者:高思思1,王志强2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2
标签:思维模式论文; 建筑设计论文; 建筑论文; 思维论文; 菱形论文; 过程中论文; 考虑到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