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继承
湖南省安乡县黄山岗中学
摘要: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选择适当路径,把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外教学活动、教学评价体系以及学校的课程协同育人体系之中,促成教学过程诸要素之间的耦合连接,良性互动,以增强教学效果和育人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初中阶段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一个关键时期,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对不久以后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青少年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不仅关系到他们的思想及心理的健康成长,而且还关系国家民族的前途未来。下面结合《钱塘湖春行》的教学,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如何把握古诗词教学作初步探讨。
一、把握知识与能力的宽度,引导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
1.掌握诵读技巧,在多样化朗读中理解基本内容
教学本课时笔者采取以情入境、以读启思的教学方法,把诵读贯穿于该课教学的全过程。在激情导入后,先由学生自由朗读,对诗歌进行整体感知与自主解读。再组织学生个别朗读及伙伴点评。教师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对节奏、读出重音。如: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渐欲""才能"要读出重音,注意做到"声断气不断,音断意相连"。同学们在朗读与点评中获得了初步感受。接着是听读音频,浸润体验,要求读出韵律。在反复诵读、品味中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体悟作者隐含在字里行间的喜悦心情。最后是分小组诵读竞赛,要求读出感情,掌握诵读技巧,达到当堂背诵。
2.学习律诗结构,在分层次品析中体会构思精妙
律诗虽然篇幅短小,但也具有起承转合的结构。首联紧扣标题,以叙事为主,奠定早春之景的基调;颔联承接首联,以写景为主,延伸首联的意境;颈联诗意转折变换,与颔联对仗,由写动物变换到写植物,触景生情,别开生面。尾联以议论、抒情为主,诗人直抒胸臆,表达流连忘返的喜悦心情,点明题旨,收束全诗。学习律诗结构,能帮助学生分层次品析诗歌内容,理解诗歌如画般的精美意境,领会诗人精妙的艺术构思,体会诗人喜悦的情感温度。
二、把握过程与方法的深度,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1.师生互动,以问题解决引导学生思维
师生合作互动更多地体现在品读环节。为此,笔者设计了如下环环紧扣的问题串:(1)首联中有哪些词语能与标题中的词语相对应?(2)颔联中的"争"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3)颈联中诗人为什么要用"乱花"和"浅草"?(4)尾联中的哪个字能说明诗人的感情?(5)诗人最喜爱的是什么?(6)能得出诗人游览的行踪吗?(7)诗中写了哪些早春之景?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核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来发现并提出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从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2.生生互动,由学生探究提升思维质量
首先,让学生自由发言,个性化地探究"景中之画",如:"水面初平""云脚低""渐欲""才能"的内涵是什么?以此让学生深入体验早春的时令特点。
其次,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分别探究诗歌中的某一联或某一句,描绘出诗人笔下的画面,并体会诗人的心情。结束后派小组代表交流分享。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另外,在悟读环节,可结合语境适当设计几个替换、比较的语言活动,如:颔联中诗人为什么用"几处""谁家",而不是"处处""家家"?这能让学生体悟到诗人用词之精妙,同时有助于学生的语言积累和思维质量的提升。
3.学法指导,用知人论世理解诗歌主旨
古诗词鉴赏的学法指导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从诗歌内部,即题材内容、意象选择、遣词造句、修辞手法等;二是从诗歌外部,即从诗人的身世遭际、思想倾向和创作背景等,就是我们常说的"知人(时)论世",这常常能辅助读者理解诗歌主旨。
如:问题情境:如何理解尾联中的"最爱"二字?古人在诗歌中表达情感通常都较含蓄,诗人为何会用"最爱"这么直白的语言来表达?此时笔者通过屏幕显示史料链接,辅助学生对白居易的形象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白居易在杭州做过几年地方官,兴修水利、巩固堤坝,官声极好,他自己也比较自得,在闲暇时喜欢游山玩水,西湖的白沙堤是他最喜欢的地方。因他有德于民,后人为了怀念他,就将白沙堤称为白堤。由此史料学生不难理解诗人作为地方官骑马游览西湖白沙堤的悠闲自得,而且直抒胸臆地表达他完全陶醉在湖光山色之中的喜悦心情。
三、把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温度,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与人文底蕴
1.激情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开课伊始,笔者设计了如下导入情境:古诗通过对自然情境寄予的无限深情来净化我们的心灵,博大我们的情怀。古代诗人在美丽的西子湖畔,留下了一首首感人的诗篇。能说出几句学过的描绘西湖风光的诗句吗?"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首描写西湖美景的古诗---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
2.鉴赏品悟,引导学生体验古诗的精美
(1)语言美。语言美体现在用词之美、修辞之美,内涵之美和韵律之美。该诗中的西、低、泥、蹄、堤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音韵和谐、便于记诵。诗中语言精妙,含蓄凝练,特别是颔联和颈联,每个字词都精妙绝伦,不可替代。"争""啄"等字,把早春生机勃勃的情景描述得惟妙惟肖,见字如见画,让人回味无穷!
(2)意境美。作者在诗中为我们构建了一幅有声有色、绚丽生动的早春立体图景,并在丰富多彩的意象中融入了作者的情感,展现出情景交融的意境美。一幅幅充满早春活力的美图,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美感,留下诗情画意的无限遐想!
(3)情感美。品味古诗词的情感美是学生通过与诗人对话产生情感共鸣的过程,这期间教师的责任就是智慧地引领学生实现从文字到意象再到情感的三步转换。该诗尾联集中抒发了作者最爱白沙堤的情感,然而作者欣赏西湖早春的喜悦心情,骑马游览白沙堤的悠闲自得,还需通过回味全诗,加上自己个性化的联想与想象才能体会到。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对发展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深远影响。古诗词年代久远,文字晦涩难懂,学生难以理解。所以教师应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有效把握好古诗词教学的宽度、深度和温度,引导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学会学习古诗词的方法,在提高学生欣赏品位、发展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古诗词教学水平,真正实现师生共同成长的新课标理念。
参考文献:
[1]张金淑.在语文教学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江西教育,2017(18):53.
[2]田晓丽.语文教育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分析[J].才智,2017(13):79.
论文作者:毛继承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3
标签:古诗词论文; 诗人论文; 学生论文; 西湖论文; 诗歌论文; 核心价值观论文; 早春论文; 《中国教工》2019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