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肇庆市建筑工程总承包有限公司 广东肇庆 526000
摘要: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符合绿色、低碳理念,也符合住宅产业化和建筑工业化要求,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本文结合工程实例,主要探讨了PCF在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体系中的施工应用,通过分析了工艺特点与难点,并论述了其关键施工技术,旨在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PCF;处理;安装;施工要点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可持续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这对建筑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应运而生。然而,此类建筑的关键技术在于如何将各个预制构配件稳固连接,尤其是竖向承重构件连接,如剪力墙水平向和竖向的连接,以及在接缝处如何进行有效的防渗漏处理等。基于此,本文以某住宅楼为例,对装配整体式建筑预制构件外墙模(PCF)的施工技术进行探讨,相信对有关方面的需要能有一定的帮助。
1 工程概况
某住宅楼总建筑面积2520.4m2,地下2层,地上6层,建筑高度17.7m,8级抗震设防,采用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体系。各外围预制剪力墙体水平向采用“PCF外墙模+内模板”形成的模板体系现浇钢筋混凝土的连接方式。在装配式建筑施工阶段,对PCF板的吊装、临时固定以及缝隙处理是装配式施工的难点。
2 工艺特点与难点
(1)PCF板在工厂内将保温材料、室外饰面砖或装修涂料一次加工成型,形成自保温复合外墙模(图1),解决预制剪力墙水平向通过现浇混凝土连接的外墙模板支设难的问题,省去后期施做外保温和饰面等工序,成品表观质量优良,并且节省模板、脚手架、支撑架,施工速度快。
(4)装配整体式接缝处的防水,按照“导水优于堵水、排水优于防水”的理念,通过设计合理的排水路径,将进入构造中的水排到室外,起到防水作用。
3 关键施工技术
3.1 工艺流程
PCF外墙板是由构件加工厂制作而成的具有自保温+外墙饰面结构的复合外墙模板形式的预制构件,与内衬现浇混凝土结构模板体系拉结、固定,形成完整的剪力墙模体系,然后进行现浇剪力墙结构施工,施工流程为:PC构件进场→现场验收→存储场地→吊具、钢丝绳安全检查→预制外墙板安装→放线、标高测定→PCF板起吊→PCF板安装→安装调整、标高调整、精度确认→钢筋绑扎→内侧模板支设、固定→板缝处理→混凝土浇筑。
3.2 施工要点
3.2.1 运输与堆放
PCF板运输过程中,车上应设有专用架,且要有可靠的稳定构件措施;预制构件与架体接触部位应垫放木方或橡胶垫块,防止构件接触破坏;车辆启动应慢,车速均匀,转弯错车时要减速;现场应按吊装顺序、规格、品种、所用幢号等按照两两一组背靠背原则分区配套码放,底层应垫好木方并有良好的排水措施;构件临时码放场地可合理布置在吊装机械覆盖范围内,避免二次搬运。
3.2.2 测量放线
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工程放线遵循先整体后局部的程序,具体步骤如下:
(1)在建筑物的基础层根据设置的轴线控制桩,用激光铅垂仪将内控点引到施工层楼面上,再用经纬仪采用两点通视直线投测法投测出建筑物的控制轴线。
(2)根据控制轴线及控制水平线依次放出建筑物的纵横轴线,依据各层控制轴线放出本层构件的细部位置线和构件控制线,在构件的细部位置线内标出编号。
(3)每栋建筑物设标准水准点1~2个,在首层墙、柱上确定控制水平线,首层根据建筑物水准点,在所有构件框架线内取构件总尺寸1/4的两点用硬塑垫块找平,垫起厚度为2cm。
3.2.3 吊装
(1)起吊前,要确认吊具、钢丝绳、吊梁或扁担安全可用。
(2)起吊时用卸扣将钢丝绳与预制构件上端的预埋吊环连接,并确认连接紧固。
(3)起吊前应先试吊,将构件吊离地面50cm,停留1min,待构件稳定后再起吊。
(4)构件吊运到安装位置后,缓缓下降,距离预埋钢筋顶部2cm处,通过自制定位工具,配合撬棍将构件调到控制线位置,然后采用观察镜查看构件底部套筒位置与预埋钢筋位置,调整对准后,缓缓下落使构件平稳就位,在下落过程中工人需随时通过观察镜进行调整,待就位后,临时固定,配合采用长2m靠尺调直找平。
3.2.4 PCF板安装
(1)PCF板就位。PCF板起吊前,检查吊环、吊具,并用卡环销紧,缓缓地起吊至离地500mm处停顿1min,待板稳定后再起吊。吊运到安装位置时,根据预先画好的定位线,用撬棍配合镜子使板底预留孔与预埋钢筋对准后,缓缓落板。PCF板就位时,应由专人负责PCF板下口定位、对线,并用靠尺板找直,做到标高准确,外墙面墙身垂直,缝隙一致,企口缝不得错位,防止挤严防水空腔。在整个安装过程中注意保护外墙板的棱角和防水构造。
(2)PCF板临时固定。PCF板就位后,上部采用M22花篮螺栓(两头各一个),一端扣于PCF板上部吊环,另一端与相邻外墙板伸出插筋相连;下部按设计企口处的预留套筒和插筋的形式,使上下板形成插扣连接,至此完成PCF板的临时固定。
(3)结构钢筋绑扎与拼装模板。PCF板安装完毕后,进行结构墙体钢筋绑扎。绑扎暗柱插筋范围里的箍筋,绑扎顺序由下而上,相邻墙板两侧的外露钢筋与暗柱插筋绑扎固定;将暗柱插筋以上范围内的箍筋套入相应的位置,并固定于预制墙板的甩出钢筋上;安放暗柱竖向钢筋并与插筋绑扎固定;将已经套接的暗柱箍筋安放调整到位,并与主筋绑扎固定。绑扎完成后进行模板拼装,模板与PCF板进行对拉固定,确保模板加固到位。
3.2.5 混凝土浇筑
通过在PCF板处现浇混凝土,将整个预制外墙板连接形成一个整体,提高结构整体稳定性。
混凝土泵送时应先慢后快,连续浇筑,浇筑高度超过2m时要用溜槽或串筒。浇筑混凝土时应分段分层进行,每次浇筑厚度控制在50cm以内。使用插入式振动棒,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布,逐点移动,顺序进行,避免遗漏,振捣间距宜控制在300~400mm范围内。存在上下分层时,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应将振捣棒插入到下层混凝土中不少于500mm,避免上下2层间形成接缝。振捣时应使振动棒自由垂直地沉入混凝土底部,尽量避免与模板、预埋件等碰撞。浇筑过程中应派专人负责检查,当发现模板有变形、移位时,应立即停止浇筑,并采取措施,在已浇的混凝土终凝前修整完好。
3.2.6 板缝及预留孔处理
预制装配整体式建筑就是将建筑物的结构体,如墙板、柱、梁、楼板、楼梯、阳台板等按一定规格拆分后在工厂生产预制,然后运输到现场按照图纸进行拼装连接,因此会留下大量拼装接缝,而这些接缝在温度应力和水的毛细作用下,很容易使水渗透到室内,因此预制装配整体式建筑的关键在于防水处理。
鉴于此,装配式建筑防水的设计理念必须进行调整,参照传统建筑滴水槽如“鹰嘴”的设计原理,将墙板水平接缝设计成内高外低的企口形状,在企口内侧设计高20mm的减压空腔,防止水流通过毛细作用倒流进入室内。
为此,本工程主要采用封闭式线防水形式(图3),缝宽20mm,设3道防水措施,最外侧采用高弹力的耐候防水硅胶,中间部分为防止毛细水爬升的物理空腔形成的减压空间,内侧使用防水橡胶条通过上下墙板的压紧起到防水效果,完善了整个预制墙板的防水体系。针对墙面之间的十字接头处等防水薄弱部位,为防止墙板吊运安装过程中对橡胶止水带不均匀挤压,造成橡胶止水带相互错动产生细微缝隙,成为后期渗水隐患,一般在橡胶止水带外侧施打1道聚氨酯防水,目的是利用聚氨酯良好的弹性避免橡胶止水带相互错动产生的细微缝隙。对防水等级要求特别高的建筑,可以在橡胶止水带内侧全面施打弹性防水胶,以增强防水的可靠性。
打胶前认真检查拼缝质量,将基底层和预留防水空腔中的垃圾灰尘用高压吹风机配合铁刷清理干净;检查背衬材料质量和规格尺寸是否符合要求,并按设计要求填塞背衬材料;打胶时需注意打胶厚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施胶中断处留好施工缝,施工缝要留成内高外低形式,保证相互搭接宽度不少于50mm。
图3 PCF板缝防水处理示意
外墙垂直缝采用平口结构,挤塑板缝隙采用挤塑板条封堵,外页墙采用硅酮密封胶防水处理,背衬材料可选用硬质橡胶、聚乙烯闭孔泡沫板或止水胶条,PCF板上的穿墙螺栓孔用硅酮密封胶封堵即可。
4 结语
综上所述,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作为实现住宅产业化及建筑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已成为了未来建筑结构体系的发展方向。通过本工程的实践表明,PCF预制板作为现浇剪力墙外墙模结构,集成了外保温和外墙装饰系统,省去了外墙模支设及后续装修、外保温施工,简化工序,节约成本,质量可靠,实现了绿色施工。但是当前PCF的施工应用尚有诸多难点与不足,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探索。
参考文献
[1]鄢欣.预制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体系工程应用研究[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6(5):00027-00027
[2]鲁斌.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PCF墙板安装技术[J].施工技术.2017(12)
论文作者:陈先凌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8
标签:构件论文; 外墙论文; 结构论文; 模板论文; 剪力墙论文; 橡胶论文; 钢筋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