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近年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乡村最为突出。十九大报告指出,“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乡村振兴战略是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本文从乡村振兴战略角度出发,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内涵、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点及其路径进行详细地阐述,旨在推动我国乡村经济的发展和城乡统筹发展,为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关键点;路径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对乡村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对“三农”工作队伍的建设,加快农村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实现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巩固和完善,不断提高村民在产业发展中的参与度和受益面,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一、乡村振兴战略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内涵
乡村振兴战略是基于党中央对我国“三农”工作的深度开展,并结合当前我国农村发展面临的形势和发展要求所提出来的农村发展规划。乡村振兴战略就是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稳定,加强农村基层建设,培养一支懂农业、喜农村、爱农民的工作队伍,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着重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为振兴农村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坚定的战略安排[1]。
(二)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意义
随着乡村相关改革实现全面化,其主要就是将主体、市场、要素三者之间全面激活,通过三者之间渠道的打通,以此使农民能够充分的分享到改革的红利,从而实现乡村的有效振兴。体制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完善农村的基础性经营制度,对农村的土地制度进行相应的改革,也就是对承包地实施过程中的“三权分置”有关制度进行相应的完善,能够有效确保土地承包之间的关系实现长期稳定发展。(2)农村集体产权相关制度的改革,其能够确保农民自身的财产权益,从而促使集体经济得以有效发展。(3)多种形式共同发展,其能够确保规模经营过程中的适度性,并加强对农业的新型主体进行培育,构建完善的农业服务体系,从而使农户能够实现与现代农业之间的良好衔接。(4)积极鼓励农民返乡创业,或者鼓励城镇居民到农村创业,通过对多种业态进行融合,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有助于解决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2]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包括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乡村振兴战略是基于我国社会现阶段发展的实际需要而确定的,是符合我国全面实现小康、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需要而明确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的客观要求,是新时代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迫切需求。
1.乡村振兴战略有助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振兴中国乡土文化。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我们忽视文化方面的同步,乡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通过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可以更好地推动乡土文化发展,塑造乡村全新的文化风貌,构建更加和谐的中国乡土文化,进一步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四大关键点
(一)明确战略目标,矢志不移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首先要明确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以总目标为导向,才能紧跟乡村振兴战略的步伐。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最终目标,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的就业问题,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发展[3]。只有坚定这一目标,同时将现代化理念和要素融于乡村整体发展和治理中,才能逐步完成乡村现代化建设的阶段性目标,从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这是一项长期且又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坚定目标,矢志不移。
(二)落实总体要求,思路明晰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工作报告中提出,我国要坚持农村农业优先发展,努力做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体要求[4]。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总体要求为我们呈现了乡村发展的具体方面,推动农村的产业创新和发展,为农村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增强乡村的文明价值和文化建设,建立完善的乡村治理体系,实现农民共同富裕。
(三)抓住关键要素,打破瓶颈
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要素集中于“人”、“地”、“钱”三方面,这三要素也是制约乡村实现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在农村产业良性发展的基础上,增强农民的战略意识和素养,打造一支高素养的职业农民队伍;对农村土地经营制度进一步巩固和完善,落实好承包地“三权分置”,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经营改革[5];加大对农村经营拨款力度和财政支持,提高农民补助,积极吸收社会资金的有效流入,激发农村产业与项目的发展活力。
(四)聚焦关键难题,有的放矢
当前,我国乡村发展的关键难题还是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逐步完善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在稳步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同时,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的政策不动摇,积极将工业技术和项目引入农村发展,推动农村产业升级和转型,提高农村农业的竞争力和综合效益,坚持农民自我发展、自主管理的理念,开创美丽、和谐、文明的农村新局面。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
(一)建立健全乡村发展振兴体制机制
体制机制为乡村振兴的实现提供重要的发展结构和框架,只有建立合理的乡村振兴体制机制,才能更好地推动乡村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根据乡村的实际发展情况,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和总要求,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建立健全农村振兴发展体制机制,激活农村的发展市场、要素与主体,壮大农村经济发展规模,保障农民的切身利益;进一步稳定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采用多种形式的经营模式,促进农村生态的融合发展,健全农业社会服务体系,增强现代农业与农民之间的衔接[6]。
(二)积极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实现特色产业崛起
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先决条件。一方面要充分挖掘当地资源条件并充分利用环境发展优势,以因地制宜理念制定乡村产业发展策略,形成自主产业,积极跟踪市场需求,利用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另一方面,农业产业发展需加强与第二三产业的融合,进一步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深入挖掘农村农业的拓展功能,健全农村现代的发展体系、经营体系和服务体系,加快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农村服务设施和文化旅游的建设,实现农村现代化发展。
(三)强化本土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农村基层本土人才队伍建设是基层组织建设的重中之重,是解决村级干部后继乏人,提高村级干部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加大对农村当地的教育资源投入,完善农村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从内部提高新一代农村整体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加强对乡村党支部的组织建设,深化学习和理解十九大报告和乡村振兴战略,加大对农民创业就业的支持力度,激励更多优秀的人才参与到乡村振兴的建设中,进一步打造本土人才的队伍建设;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的力量,加强乡村的信息化建设,利用互联网平台学习先进技术,开拓新农村发展理念和思路,最终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发展。
结语
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切实把握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机遇,抓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点,走好乡村振兴发展的路,规避发展道路上的风险和误区,化解我国新时期面对的新矛盾和挑战,进一步推动我国乡村经济的发展和城乡统筹发展,为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何佳.乡村振兴的战略关键点及其路径[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2):248,244.
[2]张利平.乡村振兴的战略关键点及其路径探讨[J].农村实用技术,2018,(10):16-17.
[3]李清荣.试论乡村振兴的战略关键点及其路径[J].中国市场,2018,(19):32,36.
[4]王梅.乡村振兴的战略关键点及其路径[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1):19.
[5]周瑾.乡村振兴的战略关键点及其路径[J].农民致富之友,2018,(6):22.
[6]刘合光.乡村振兴的战略关键点及其路径[J].中国国情国力,2017,(12):35-37.
论文作者:杨加智,王东波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6
标签:乡村论文; 农村论文; 战略论文; 我国论文; 关键论文; 农民论文; 农业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