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权改革背景下农村居民产权融资意愿的实证研究&以成都“试验区”为例_信贷业务论文

产权改革背景下农村居民产权融资意愿的实证研究——以成都“试验区”为个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试验区论文,成都论文,个案论文,意愿论文,融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资金对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长期以来,因为《农村土地承包法》、《土地管理法》、《担保法》及《物权法》对宅基地使用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抵押和流转限制,房屋和土地作为农村最重要的财产,无法吸引资金流入,农村居民也因缺少抵押担保品而难以获得正规信贷。是否需要放宽相应的法律规定,赋予农村产权更强的融资权利便成为了理论界和实践部门都很关注的议题。一些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了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问题。如高圣平、刘萍(2009)从法律角度细致分析了应该允许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抵押;厉以宁(2008)从统筹城乡发展战略要求打破城乡二元体制出发,主张增加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益,赋予农村宅基地和承包地的抵押权;陈家泽(2008)从土地资本化对“三农”的增收作用呼吁大胆尝试农地抵押等金融创新;陈建新(2008)利用经济机制设计理论比较了多种农贷技术,发现农村信贷技术的最佳选择是通过完善市场条件,允许农户通过抵押农地获得信贷资金;肖诗顺、高锋(2010)通过产权分析模型及经验数据发现我国农村土地产权的融资条件已经初步具备。但现有研究以宏观视角和理论分析为主,微观视角和来自第一手数据的实证分析还比较薄弱。

本文以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成都为对象,以笔者于2010年6、7月份对成都4个乡镇12个村庄109户农村居民所开展的质性访谈和量性统计为第一手数据,着重于农村以土地和房屋为抵押品的债务融资研究。

二、调查村镇及数据的基本情况

为较好地代表成都市农村的不同情况,按照近郊、中郊、远郊分别选择了三圣乡、兴隆镇、合江镇及羊安镇4乡镇为样本村镇,样本村镇都已完成了确权颁证工作。其中,锦江区三圣乡是成都农村产权改革的急先锋,距离市区仅有7公里,代表成都第一圈层的近郊农村,乡人均7分地,依托明显的区位优势、悠久的种花传统以及土地流转后的规模经营,以“五朵金花”为代表的观光休闲农业闻名全国,年人均纯收入超过万元;作为中郊农村代表的有双流县兴隆镇瓦窑村和天寺村,瓦窑村是“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首批试点村,距离成都市区20公里,交通便利,区位优势较明显,经济作物草莓、琵琶、玫瑰、粤菜等种植业发达,该村土地租赁、入股规模较大,村民收入多元化,年人均纯收入接近9000元,与瓦窑村邻近的双流县合江镇南天寺村,地理和农作条件都与瓦窑村类似,经济作物也发达,但土地流转规模较小,人均纯收入略逊于瓦窑村;代表远郊农村的是距离成都市区50余公里的邛崃市羊安镇,2005年该镇汤营村采用土地入股的方式创设了“汤营模式”,使汤营村成为成都农村改革的先锋和亮点,年人均纯收入超过7000元,汤营村临近的界牌、檀荫等村土地流转规模则较少,村民以传统农业和打工为主要收入来源。

所调查的109户样本分属于三圣乡20户、兴隆镇30户和合江镇25户、羊安镇34户。样本最小年龄27岁,最大70岁,平均年龄47岁。男性93人,占85.3%。调查问题分为三部分:一是村民个人信息,如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二是家庭特征,如人口数、主要收入来源、社保参与、土地流转及实际耕种规模等;三是金融需求信息,包括资金缺口、拟选融资途径、获贷经历、产权抵押意愿、抵押和担保的偏好比较。拥有产权融资意愿包括两种情形:一是目前有贷款需求并愿意采用产权抵押方式的情形,二是未来需要资金时愿意采用产权抵押方式的情形。第一种情形是现实的需求,代表了产权融资有效需求规模;第二种情形则为潜在需求,制约着产权融资业务空间。缺乏意愿者由两大类构成:一类是不认可产权抵押方式导致的意愿缺乏;另一类是目前和未来都缺乏银行贷款需求而导致的意愿缺乏,如一些村民过去从未向银行贷过款,目前也无需要,将来又无投资或经商计划,因而预期未来根本不需要银行贷款。

三、农村居民产权融资意愿的特征

(一)现实需求的有限性

产权抵押现实需求规模由村民资金缺口规模、首选借贷途径及产权抵押意愿三个因素共同决定。笔者向109户村民询问了“目前您家生产和生活有没有缺钱、需要借的地方”,有99户回答“没有”,占九成,只有10户回答“有”,占一成。资金缺口包括承包建筑工地、经营木材生意和其他生意5户、房屋修建4户、子女上学1户,缺口规模从数万元到十万元不等。房屋修建和上学等消费性缺口的5户村民拟选择私人借贷方式满足,经商用途的另5户明确希望获得银行借贷,并愿意采用产权抵押方式。这说明村民对正规信贷的需求增长主要来自生产性需求。按此推算,有产权融资现实需求的家庭应小于农村家庭数的5%,意味着很有限的产权融资有效需求,说明产权抵押试验风险并不像有些学者担忧的大。

(二)产权抵押的备选性

我们向109户村民询问“成都市试点农村房屋、土地产权证抵押贷款,如果未来需要资金你愿意用产权证申请抵押贷款吗”?41户回答“愿意”,占37.6%;64户回答“不愿意”,占58.7%;另有4户态度模糊。有意愿的村民都认为只有在需要较大额资金或者投资经商的情况下才会采用,而九成村民目前并无资金缺口,这说明产权抵押是近四成村民未来的一种备选融资工具。产权抵押的备选性也可从村民的首选借贷途径得到证实。在109户村民中,七成有余的村民明确表示在需要借款时首选民间借贷,这部分村民普遍反映获得正规信贷需要关系、手续繁杂而且利息高,这与其他调查结论比较一致(如韩俊,2009);约一成村民依赖金额大小选择首选借贷途径;一成略多的村民希望首先从银行获得所需资金,这一成多村民普遍有经商或其他创业活动,友情借贷通常无法满足其资金需要。产权抵押作为融资工具的备选性是由村民的风险规避偏好和各途径融资成本高低决定的,这也说明产权融资成本的高低将影响潜在需求向现实需求的转化。

(三)担保替代的不完全性

根据团体贷款和信贷配给理论,担保等社会资本可以补充实物资本的不足,促进融资。这正是部分学者反对产权抵押的一个原因。为了解村民以担保替代产权抵押的意愿,调查设计的问题是“信用社的贷款通常要求抵押或者担保,你认为土地房屋抵押好还是找担保好”?全部样本中32%的村民明确表示产权抵押好,17%的村民更偏好担保,30%的村民认为两者都不好,14%的村民看重哪种贷款方式更便利,7%的村民不好判断或者依赖抵押物估值状况才能判断等(见表1)。

三成左右村民明确偏好产权抵押的主要原因是:担保公司提供的担保需要支付担保费用。找熟人担保虽然免费用,但缺陷很明显:首先,担保人难找,因为被担保人必须要有好口碑,而且须与担保人有良好关系;其次,找人担保不仅欠人人情,还使担保人承受或有债务,一旦出现纠纷可能伤害彼此感情。因此,希望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是该部分村民普遍的倾向。可见,虽然担保对抵押品有一定的替代性,但担保并非产权抵押品的完全替代品,产权融资具有明显的隐私保障和节约面子成本的优势。

(四)阶层的分化性

按照家庭主要收入来源和经济状况,我们将全部受访户分为经商、打工、农业等三个阶层(见表2)。经商阶层指经商是家庭最重要收入来源,并且经济条件属于村里中上或更高水平。该阶层村民共有30户,占全部样本的27.52%。经营活动主要有餐饮业、农家乐、花卉、零售或批发、运输、饲料、木材、承包建筑工地等。打工阶层指以务工为家庭最重要收入来源,该阶层共有62户,占全部样本的56.88%,构成农户主体。该阶层75.81%的村民认为自己经济状况属于村里中等,9.68%的村民认可自己经济状况属于村里上等,14.52%的村民认为自己经济状况属于村里下等。农业阶层指种养业是家庭最重要收入来源,虽然还有其他收入,但重要性不如种养业,该阶层共有17户,占全部调查样本比例的15.60%。这个阶层中93%的村民自我评估经济条件属于村里中等或下等。

各阶层产权融资意愿存在明显分化,经商阶层意愿最为强烈。经商阶层中有六成村民表示未来需要资金时愿意用产权抵押,打工阶层中有32.25%的村民表示愿意,61.29%表示不愿意,另有6.45%的村民态度模糊或说不好。农业阶层中占17.65%的村民表示需要的时候愿意采用产权抵押申请贷款,而占82.35%的村民表示不愿意产权抵押(见表3)。可见,打工阶层有产权抵押意愿比例比经商阶层低了将近一半,而农业阶层的比例又远低于打工阶层。

(五)村镇的差异性

在三圣乡、兴隆镇、羊安镇,有产权抵押意愿的村民户数达到或超过四成,而在中郊合江镇南天寺村,有农地抵押意愿的家庭只占20%,相当于其他调查村镇的一半甚至不及(见表4),这显示产权抵押意愿存在明显的村镇差异。

(六)风险认知的参差性

有产权抵押意愿的被访户中,少数村民担心如果不能按期还债将对抵押产权的安全造成影响,但多数被访户并不担心。不担心抵押产权的安全,原因可归为三种:一种想法是,申请贷款是非常慎重的决策,其前提是投资项目有较高预期收益和成功概率,可以保障自己具备偿还能力,否则不会轻易贷款。比如,三圣乡经营农家乐的村民、汤营村经营拆迁木材生意的村民都对自己的投资信心十足,认为风险很低,无须担心贷款偿还问题。这种想法有一定的普遍性。第二种想法认为,即使投资或生意失败,通过民间借贷等方式也要千方百计地偿还银行到期贷款,保证抵押产权的安全。第三种想法是,如果抵押贷款不能按期归还,产权证被银行暂押无妨,可等待具备偿还能力时还清债务索回产权证。有趣的是,持这种想法的村民在正规信贷覆盖率较高的汤营村非常普遍。调查中笔者也了解到某村民的父亲多年前用房产证质押获贷1万元,父亲已逝,债务犹存,房产证至今还押在信用社。以上说明村民产权融资风险认知参差不齐。

四、农村居民产权融资意愿的影响因素

居民是否拥有产权融资意愿是一个二分变量,对于因变量是非连续的且为二分类变量时,Logit和Probit模型都是极为科学的处理方法。为了揭示影响居民产权融资意愿的关键因素,本文采用Logit回归分析模型。

(一)模型设定

本文因变量为村民产权融资意愿,若村民拥有产权融资意愿(如前述,包括两种情形),定义因变量y=1;村民缺乏产权融资意愿或态度模糊,定义因变量y=0。建立的Logit模型具体形式如下:

各影响因素的特征值见表5。G(Z)表示一个标准的Logistic随机变量的累积分布函数。

(三)对模型结果的讨论

从表7可知,在步骤1的回归结果中统计检验不甚理想,经过对变量的逐步剔除,步骤4的回归结果统计检验显著。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和家庭实际耕种规模对意愿影响不显著,影响农村居民产权抵押意愿的主要变量有:一是村民的性别和年龄。性别和年龄变量(和)分别在10%和5%的显著性水平上统计显著。性别变量估计的系数符号为正,说明变量对村民产权抵押意愿具有正向影响,即男性比女性意愿更强。年龄变量估计的系数符号为负,说明变量对村民产权抵押意愿具有负向影响,即随着年龄增长拥有产权抵押意愿比例降低。这与我们的调查吻合。调查发现,农村“男主外、女主内”的模式依然比较普遍。至于年龄变量,我们发现年轻男性产权融资意愿明显强于年老的男性。二是村民正规信贷经历。这是所有变量中统计检验最显著的变量,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仍然是统计显著的。估计的系数符号为正,说明变量的影响为正向,即有获贷经历的村民更倾向于产权抵押融资;2.626的系数值也是所有变量中最大的系数值,说明正规信贷经历具有最大的经济显著性。我们调查也发现,曾经获贷的村民普遍拥有产权抵押意愿。这从理论上也可找到依据。Barham(1996)和Petrick(2004)提出了发展中国家存在无信心的非借款者,意指受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等影响,不少村民对正规信贷持有消极预期,进而抑制了对正规信贷的需求。韩俊等(2009)、朱喜等(2009)都证实了我国存在无信心的非借款者。显然,村民的获贷经历有助于形成对正规信贷的正确预期,更有可能产生对正规信贷的需求。三是村民主要收入来源。它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统计显著,系数符号为负,这与前述产权抵押意愿的阶层特征相吻合,即经商阶层有较高的产权抵押意愿,打工阶层其次,农业阶层最薄弱。打工和农业阶层的生产性信贷需求通常不足,因为村民外出务工一般不需要资金投入,小规模的土地经营使村民通常靠自有积累就能够解决种养业所需的资金投入,相比之下,经商阶层的生产性信贷需求通常很旺盛,其非农经营活动的资金规模往往较大,非小额的友情借贷能够解决,所以更愿意选择正规信贷。需要说明的是,在正规信贷覆盖和经商比例都较低的合江镇南天寺村,产权抵押意愿明显较低(见表4和表8),这也正是前述产权抵押意愿存在明显村镇差异的原因。

五、政策建议

1.选择有条件的地区坚定不移地推进产权抵押融资试验。农村对正规信贷的需求主要来自生产性信贷需求,对正规信贷需求最旺盛的来自经商阶层。确权颁证完成以后,部分经商村民客观地存在产权抵押尤其是房产抵押融资的意愿。产权抵押被视为有较大资金需求或急用时的备选融资手段。因此,应选择有条件的地区比如经商创业较活跃或正规信贷覆盖较好的村镇继续推进试验,积极探索。

2.降低产权融资成本,改善金融服务。农村居民渴望便利和低成本的金融服务,这正是部分村民明确偏好产权抵押而不是担保的原因。目前,成都市部分农村成立的产权流转担保有限公司,对于分散金融风险,促进农村产权融资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对产权抵押融资的担保无疑又增大了融资成本,这可能会抑制农村居民产权抵押融资的需求。从改善金融服务来看,未来应该赋予村民通过产权抵押直接获得信贷资金。

3.建立农村房屋和土地公正的产权估值标准。产权估值高低是产权融资双方关注的重要事项。为了发挥产权抵押作为农村大额融资工具的作用,避免对村民产权的过低估价,需要建立农村房屋和土地公正的产权估值标准。

4.加强对产权融资的法律配套建设。农村居民具有参差不齐的产权融资风险认知,从法律角度降低融资风险十分必要。首先,设立限制性的拍卖清偿程序,降低村民失房失地风险。比如,法律可以规定任何拍卖开始之前,必须经过由法院主持的调解。调解的目的是让债权人和债务人通过协商,找到某种让债务人可以避免拍卖清偿的途径,从而有效地避免因自然灾害或偶然因素而暂时无力还贷的拍卖清偿,对借款人提供一定的保护。其次,配套法律可规定,在拍卖清偿程序开始之前,村民至少有一定时期的宽限期(比如半年),给村民一定时间想办法努力还贷。

5.农村产权抵押融资与诚信建设同步推进。农村抵押品创新有助于增强农村的外部借款能力。但如果缺失诚信文化,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将不能健康地发展。因此,加强诚信村镇建设,完善诚信村民的信用记录,为降低产权融资风险和融资成本创造条件。

注释:

①学界认为社会保障是农地抵押的重要条件。样本村民中医疗保险已全覆盖,除了少数老人外几乎都没有养老保险,故未列入分析变量。

标签:;  ;  ;  ;  ;  ;  ;  ;  ;  ;  ;  ;  ;  

产权改革背景下农村居民产权融资意愿的实证研究&以成都“试验区”为例_信贷业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