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市政工程;软弱地基;处理方法
伴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快速、稳定发展,我国建筑行业也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期。在这时期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日渐增多,直接促进了我国房屋建筑质量的有效提升。而要想在软弱地基条件下确保施工质量能够满足于安全设计标准,加强对于软弱地基的处理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与价值,只有如此,才能最大程度的保障房屋建筑的质量与施工效率,将安全隐患消灭于萌芽之中。据此下文主要就软弱地基的施工问题展开具体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施工技术措施。
1市政工程中软土地基概况
软弱地基包含了地基中欠缺承载力的部分,砂土、软土这类土层在承受压力时,容易出现严重变形、承载力不足等现象,成为市政施工过程中引发变形、设计高程改变,直接威胁行车安全和顺利使用。城市市政工程中的软弱地基主要是指软土地基。软土地基,顾名思义,地基的主要成分是软土。软土质具有水分多、压缩性大、抗压力弱、易变性特点,在压力承载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对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必须依据市政工程的实际特点,因地制宜,提供较具针对性的施工技术加以解决。在软土的强度较低时,立足于整体的承载力要求,规避建筑物结构变形问题的出现,推动市政工程进度的顺利开展。客观上,施工过程中面临软土地层情况时,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施工难度,制约了施工作业的整体进度。同时,软土地层因为较大含水量、土壤空隙大等弱势性问题,造成施工部分出现坍塌等重大问题,是施工单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内容。软土地基在未经处理时,是无法符合施工质量标准的,必须依据土质的具体特点实行针对性措施,使软土地层性能不断完善和优化,从整体上提升市政工程的质量。
2软弱地基的施工处理方法
2.1换填置换法
在软土层置换量低、厚度小的施工中,最好使用换填置换方法。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需要用高透水性,高强度的砂岩等填充材料更换和填充软土地基,从而实现整个市政道路软土层的更换,有效提升地基稳定性和强度。想要使施工效益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从而最大程度的降低工程建设的资金消耗,在施工过程中,施工者需要加强对软土层的测量和勘察,并在此基础上,测量软土层的厚度和更换区域,并预算所需的填充材料。与此同时,在实际施工中,操作人员还要按照由内到外的顺序进行逐层换填和压实,从而保证工程施工能够满足市政道路建设的具体要求。如,当前我国某省在对市政道路进行建设施工时,坑洼路面较为常见,所以在具体的操作中,施工单位和人员要有效应用换填置换法,从而有效提升地基承载力,增加其稳固性和安全性。
2.2夯实法
由于软土地基一般具有低抗压能力和土质松软的特性,所以,在提高软土地基强度的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加强高强度压实方法的应用。作为施工和施工过程中的常用施工技术,高强度压实法一般具有施工过程简单,施工效率高的特点,因此得到了施工人员的广泛应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常来说,运用此种技术时,可以有效去除掉软土地基中的多余水分,并将土层将的缝隙缩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强度和密度。使用这种方法施工时,技术人员需要详细勘察施工现场,并在此基础上,选择最佳的夯实施工工艺,并有效的提升夯实效果。另外,在软土地基的夯实和碾压中需要应用多种机械设备,所以,施工人员要严格检测工程的夯实程度,从而才能有效控制好碾压、次数、夯实力度以及范围,最大程度的降低资源浪费,最终提高工程建设效率。此外,需要循序渐渐的进行夯实作业。如,在使用光轮碾压机实施碾压施工时,操作人员需要按照1/3重叠法,反复的碾压软土地基,最终才能保证充分压实每一部门的软土,提高道路的密实性和稳定性。
2.3排水固结法软弱地基处理方式
由于软弱地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土质中含有水分较多,为了提升软弱地基的强度,可以通过排水固结法对土壤中饱和水和间隙水进行排出,缩小土质间的孔隙,促进地基的沉降和固结。同时通过超静水压力的施加,能够促进土壤中孔隙不断的缩小和消失,从而提升土壤的效应力,提升软弱地基的强度。排水固结法主要应用于淤泥等含水量较高的地基中。
2.4垫层法软弱地基处理方法
市政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在对软弱地基处理时,垫层施工技术应用的频率也比较高。垫层施工技术的核心是在软弱地基上铺设特殊的材料,提升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市政软弱地基在垫层法的应用中,必须要保证垫层的坚固性和质量。通过对施工经验的总结可知,软弱地基本身存在透水性能弱的情况,而且缺乏硬壳层的保护,因此最好的垫层为砂石原料,而且利用砂石原料作为垫层还有利于节约施工成本,同时提升垫层施工的进度。比如,可以在建筑施工场地就地采购砂石,在完成加固任务的同时降低采购环节的资金支出,所以当前垫层法也被广泛的应用到软弱地基的处理过程中。
2.5加筋法
所谓加筋法,即是对软土地基实行处理措施时,利用钢筋、网状的施工方式来更好地提高地基的整个荷载力,确保软土地层整体性的稳定作用。对施工和条件较差时一种较好的施工方法,有利于规避软土地层的沉降。从资金成本方面投入较大,方法的适用对象较少。在使用此种施工方法的时候,必须认真考虑各项施工影响因素,根据施工实际情况进行施工,提高软土地基施工质量。
2.6CFG桩法软弱地基处理方法
当前市政工程软弱地基的处理中CFG桩法也得到广泛的应用,具体来说其是利用水泥、煤灰等混合物,通过一种或者多种组合的方式形成粘结性强、强度高的工程桩。在软弱地基处理的过程中,需要因地制宜,根据具体的地质情况和施工环境,合理的选择固化剂和外加剂。其中最常用的外加剂为氯化钠以及硫酸钠。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固化剂主要应用的为硅酸盐水泥。固化剂的添加中需要对加入量进行合理的控制,根据具体的设计标准进行添加,不能盲目的制作。同时在市政工程施工中,需要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进行施工,并根据严格的标准对施工人员的操作进行规范,防止施工人员在施工中仅凭借自身的经验解决施工中的问题,进而导致施工问题频发,影响市政工程效率和质量,同时也对施工单位的形象和经济效益造成不良影响。
3结语
总之,软弱地基存在的缺点,会严重的影响到市政工程建设的安全性、稳固性以及耐久性,故此,在施工之前,需要结合软弱地基的不同状况,应用相应的技术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承载力,以期充分满足工程项目的具体要求,同时也能够最大程度的提高市政工程建设的质量。此外,施工单位需要结合工程质量的实际要求,严格处理软土地基,切实将软弱地基的土质属性进行改变,提高牢固性和承载力,为工程建设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高志超.软弱地基处理及路基防护在公路设计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7,(06):162+164.
[2]管西顺,郝同伟.市政路桥工程施工中软弱地基处理措施研究论述[J].绿色环保建材,2016,(11):80.
[3]唐维维.关于道路工程软弱地基处理与沉降变形的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6,(06):277-279.
论文作者:周丽娟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电力》2018年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
标签:地基论文; 软弱论文; 土地论文; 过程中论文; 市政工程论文; 土质论文; 方法论文; 《河南电力》2018年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