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普适商务环境下的图书馆服务研究_图书馆论文

移动普适商务环境下的图书馆服务研究_图书馆论文

移动泛在业务环境下图书馆服务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下图论文,书馆论文,环境论文,业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不断影响和改变着社会生活环境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当前世界已经进入到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时期,信息技术的变革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未来的数字化社会生活环境将是以泛在计算、无线网络、下一代因特网(NGN)、IPv6等为主要特征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在新的社会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信息交流方式之下,人们的知识需求也同时发生巨大的变化,从而影响了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和方式。

1 未来数字化社会生活环境主要特征分析

1.1 泛在

泛在来源于英文中的“Ubiquitous”一词,意即“无处不在”,而“Ubiquitous Computing”指的是在未来,计算机将会存在于生活的每一个物体当中,而且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计算机的运算资源[1]。以此为基础,在美国衍生出了“普适运算”(Pervasive Computing),而在欧洲被称为“情境智能”(Ambient Intelligence)[2]。尽管这些概念的描述不尽相同,但是其核心内容却是大体一致的。未来泛在计算环境下的社会将会具有以下四个特点[3]。

(1)泛在运算(Ubiquitous computing):提供无所不在的计算机网络。

(2)情境感知(Context Awareness):计算机能够了解用户使用时的环境与状况,例如在办公室、家庭、娱乐的情境。

(3)智能判断(Intelligence):计算机能够了解不同使用者的个性与使用习惯,从而做到个性化、个人化、多元化的运算。

(4)自然的使用性互动(Natural user- system interaction):在整个使用过程中实现人性化、拟人化,用户不需要学习,系统自然反应。

泛在社会的理念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摆脱时间和空间的约束,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进行交流沟通的社会,透过随手可得的服务,建构一个更加便捷和谐的社会。

1.2 移动

移动网络是未来一个发展前景巨大的应用。移动通讯系统不断增强的实用性、小型化和更快更好的数据传输,结合智能传感器和传输设备,将可以实现个人服务器的完全移动通讯。个人服务器将通过无线个人局域网(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WPAN)、无线局域网或者无线广域网,与分布在全球的服务器连接。现有的3G和未来的4G移动通信网络将在现有2.5G网络的基础上支持更高的数据传输速度和更好的服务质量。4G移动系统会将焦点集中在无缝整合现有的无线技术,包括HSDPA、3G、无线局域网、蓝牙和其他新技术,连接各种异构网络成为一个基于IPv6的核心网络。

从网络发展的历史规律和人们的需求来看,泛在计算必将与移动通信交融与汇聚。在“以人为本”的共同服务需求驱动下,移动通信与泛在计算将出现融合——形成移动泛在业务环境(Mobile Ubiquitous Service Environment,MUSE)。即通过对数字信息的综合采集、管理和有效利用,以及功能各异、形式多样的网络与设备的协同工作,以无处不在的灵活的业务提供,建立人与其周边更加便捷的联系[4]。

在移动泛在业务环境中,网络将如同空气和水一样,自然而深刻地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及工作之中。网络将不再是被动地满足用户需求,而是主动感知用户场景的变化并进行信息交互,通过分析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而主动提供服务。相应的,终端设备也将具备智能型接口及环境感知能力,使用户的使用更加简单和方便。

移动泛在业务环境是一个拥有许多机制的业务环境,通过各个异构网络的协同以支持不同的移动无缝连接,同时泛在智能终端及传感器网络能够进行环境感知和上下文信息采集,支持信息空间与物理空间的融合。

2 对图书馆服务产生的影响

2.1 对图书馆文献服务的影响

泛在技术给图书馆领域带来了新的理念。通过把数字化内容、有线或无线网络、标引等技术结合起来,图书馆可以为用户提供一个泛在图书馆环境。这个环境能够满足用户的广泛需要,使他们可以在任何时候、从任何地方打开定制的图书馆,方便地获取信息[5]。

而实体的图书馆将把智能技术运用在图书馆建设之中形成的一种现代化建筑,在传统图书馆的基础上加入了信息化元素,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技术创建一个新型管理模式,打破了传统人工操作的模式,从而更好地为读者服务。[6]

未来的智能图书馆将会广泛的应用RFID技术。RFID智能图书馆管理系统由RFID智能标签(RFID TAG)、智能检测天线、管理员读码器、自动借阅台、手持读码器和应用软件组成[7]。图书馆应用RFID技术可以在对资源进行便捷的管理同时又可以提高安全性;而读者在无需图书管理员帮助的情况下,在自助借阅台就能单独办理借阅手续。

2.2 对图书馆咨询服务的影响

未来的图书馆馆员可利用手机开展一系列参考咨询服务工作。咨询服务是图书馆服务的重要方式,因特网使参考咨询服务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但这些服务也必须在能上网的固定场所才能实现。而手机图书馆的出现,真正实现了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的移动、无边际服务。参考咨询服务可以通过短信方式得以实现,I mode、WAP、IDB等手机上网服务方式可实现E- mail、网上实时服务、在线参考咨询服务以及网络导航等服务[9]。

而咨询服务的形式将会更加多样化。读者可以通过无线网络预约图书;通过无线网络查询图书是否可以外借;通过无线网络询问其他任何关于图书馆的问题。读者可以向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咨询有关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等,系统会根据问题的属性选择自动回复或者人工回复,做到有问必答。

2.3 对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影响

下一代因特网(NGN)、IPV6和无线网络技术将会为泛在图书馆提供更加动态的渠道,并以更快的速度为全球用户提供信息资源。除了传统的台式机,笔记本、便笺本、手持阅读设备、掌上电脑、高清晰电视和手机等都可以用于存取、定位、传递泛在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和教育。小城市或郊区图书馆用户可以远程的存取泛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服务和教育[10]。

NGN技术可以提供的数据传输速度将比目前提高1000倍以上,图像和视频数据的即时发送和收取更为轻松方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用任何一种方式高速上网,任何东西都可能成为网络化生活的一部分。这使得图书馆为用户提供大容量的视频资源成为可能。

在未来几年,随着手机和PDA的性能提升,以及价格的逐步降低,将会日益普及。它将成为普通人工作、生活、娱乐的工具。而无线图书馆可以借此为用户提供在线阅读服务。用户在图书馆网站注册后,只要每月交纳一定费用,就可以通过手中的掌上电脑等个人电子阅读器一边下载一边阅读自己所需的书籍、欣赏影视作品等。这种电子图书(E- book)的优势非常明显:不需要纸张印刷,具有多媒体的性质。人们出差,只要带个笔记本电脑或阅读器,就可以随时随地向图书馆订书、看书,就像带着定制出来的小图书馆。

例如,Amazon2007年推出电子书Kindle,它可以使用免费的无线移动宽带服务。Kindle内置有的网页浏览器,用户可以到Kindle Store下载图书。目前Kindle Store拥有9万本书,包括大部分的畅销书和新书。除了支持电子书阅读,Kindle还可以用于阅读付费版的网络报纸。例如,如果用户每月交纳14美元的订阅费用,就可以通过Kindle阅读《纽约时报》。用户还可以通过Kindle内置的浏览器和无线接入功能,免费阅读网络版报纸。除《纽约时报》外,用户还可以阅读《华尔街日报》和《世界报》等报纸。使用者所有的阅读内容、个人注记、书签和简报,都自动备份在Amazon.com,可以在Kindle存满时将其删除,日后还可再次下载[11]。

此外,电子图书将改变人们的阅读方式。家人睡觉时,你可以掏出发光的手持阅读器来看书。更大的改变在于,“看书”这个词的含义改变了。原来书上是文字、图片,现在,可以在上面加音乐、图像和多媒体动画。以后不仅叫读书,还要叫听书、看书、触摸书。同时对图书馆来说,这无疑使自己的数字化馆藏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在未来的互联网世界,也将为自己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12]。

2.4 对图书馆跨界服务的影响

随着无线互联网技术的日臻成熟和广泛应用,将能够满足人们查询自己所需的信息和知识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愿望。以无线的方式接入数字化图书馆,能够超越时空的限制,实现随时随地互联。移动图书馆服务是指用户通过移动终端设备(如手机、PDA)等,以无线接入的方式接收图书馆提供的服务。例如利用手机的短信功能或电子邮件功能,接收图书馆发出的图书逾期通知,或咨询图书是否借出,还可以利用手机上网的功能检索馆藏图书的书目信息,阅读在线全文书刊等[8]。

图书馆可以与移动通讯运营商合作,通过专门的移动网关向手机用户发送新书上架等的信息。如果用户感兴趣,可以到图书馆的网站上注册并提交自己感兴趣的书籍类别,图书馆据此可建立用户信息数据库,如果以后有该类新书上架,即可以给用户发送相关的短消息,使潜在的用户成为图书馆真正的读者。这不仅是信息个人化定制的体现,也是图书馆服务由传统的被动角色向主动服务转变的体现。对图书馆适应市场,了解读者的需求,主动寻找潜在用户,改善服务等方面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目前国内已经有多家图书馆开通了手机图书馆服务。上海图书馆开通了全国首家手机图书馆。目前已开通的服务项目包括:开馆信息、举办读者活动信息、书目检索、文献请求、参考咨询、讲座预定、读者信箱等。这种手机图书馆服务不仅在全国属于首家,在世界图书馆界也居领先地位。

同时人们对于移动阅读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对于用户来说,目前提供的服务已经不能够满足他们对于移动阅读的需求了。因此,图书馆可以建设一个专门面向移动终端设备(手机、PDA等)用户的服务平台。用户可以直接使用安装在移动终端设备上的浏览器访问该平台。它可以实现检索馆藏资源、查询书目信息、预约续借图书、查询个人信息以及访问图书馆的各种数字化资源等功能。此外,当用户需要阅读的内容需要付费时,可以在手机支付平台的帮助下,对所产生的费用进行结算。目前国内手机支付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交易时直接从用户手机话费中进行扣除;另外一种则是将用户的手机号码与银行账号进行绑定,当交易时由收款方提出支付要求,付款方再用短信等方式通知银行付款。

3 结束语

从当前数字化社会生活环境发展趋势可以看出,未来的数字化社会生活具有泛在和移动的特征。而所有这些都建立在网络和终端的变革之上,因此对于图书馆来说这也是在面对未来数字化社会发展进程的道路上更应该关注的重点主题。

未来的互联网将是三维互联网,人们的生活将更加紧密与互联网连接起来,下一代人将生活在一个无处不在的网络环境中,而不像当代人需要去寻找网络。而无线个人网络(WPAN)将使人们无论身处何处,都可接入无处不在的、可靠宽带连接,最终,无线网络将遍及全球各个角落。

未来的手机终端将扮演多种角色——钱包、票务代理、购物伙伴、门卫。电视将与互联网结合,提供个性化的新闻和广告。电话将能够处理视频、电子邮件、其他数字化媒体。自然界面技术将更为广泛的应用到终端当中,这种技术允许人们通过手势、语言甚至是身体活动对设备下达指令,用户将拥有更多的除鼠标和键盘之外的其他方式输入信息。

在这个变革的过程中,图书馆需要融入网络与用户更好地进行交互,建设为用户提供无所不在的服务型、开放型、融入用户过程、以用户为中心的数字图书馆[13]。图书馆的服务应该考虑通过多种方式渗透到人们的社会生活当中,利用手机或其他智能终端来开展移动图书馆服务。同时加强与其他信息服务机构,如出版社和数据库商以及电信部门和网络服务商的跨界合作。只有积极地与其他机构携手,才能更好地实现愿景中的泛在图书馆服务,从而满足用户在将来泛在知识环境下的信息需求。

(收稿日期:2008-10-25 编发:王宗义)

标签:;  ;  

移动普适商务环境下的图书馆服务研究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