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宁河区医院 301500
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护理干预在偏头痛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因此本文重点针对护理干预在偏头痛患者护理进行研究。方法:对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前来治疗的80名偏头痛患者进行分析和对比,并且将患者分成两个不同的实验小组,即实验1组和实验2组,每个小组的患者均为40人。对实验1组的患者使用传统的护理手段进行护理,实验2组的患者在实验1组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并在护理结束之后对两组患者的焦虑、头痛效果恢复程度进行分析比对。结果:实验2组的患者头痛效果下降明显,且实验2组患者恢复效果优于实验1组,因此具有统计学价值(P < 0. 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在偏头痛护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此种护理方式值得在医疗过程中大力推广并使用。
关键词:护理干预;偏头痛;护理应用
引言:
偏头痛是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此病经常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还会给患者带来抑郁等问题,因此,要加大对此病的重视。在治疗的过程中,有效的治疗方法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传统的治疗手段只能缓解不能彻底治愈。所以,在治疗的过程中有效的护理手段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改善治疗效果有重要的意义,具体结果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基本资料
对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前来治疗的80名偏头痛患者进行分析和对比,并且将患者分成两个不同的实验小组,即实验1组和实验2组,每个小组的患者均为40人。对实验1组的患者使用传统的护理手段进行护理,实验2组的患者在实验1组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在实验1组的患者中,男性患者26人,女性患者14人,年龄均在17-63 岁,平均(42.4±9.6)岁。实验2组的患者中,男性患者25人,女性患者16人,年龄均在20-60 岁,平均(40.2±9.2)岁。所以患者的资料都符合统计学标准,在对两组患者的年龄、病情等进行统计后发现,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无明显差异化特点,因此具有可比性(P >0. 05)。
(2)护理方法
对实验组的患者进行传统的常规护理方法。首先给予患者精神上的安慰,树立患者的信心,为患者创设舒适的生活环境。
给予实验2组的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会因为身体的不适而产生焦虑的心理,这就需要护理人员从内心给予患者安慰,让患者得到最有效的治疗。其次,给予患者饮食上的护理,患者在治疗期间要食用一些比较清淡的食物,这样更有助于消化,另外,还要吃一些含蛋白质比较高的营养食物供应患者的身体营养所需[1]。在饮食搭配上,应给予患者清淡且易吸收的食物,切忌使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病情。最后,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对患者所住的病房要定期消毒,为患者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空间。在治疗结束后不可松懈,要定期进行复查,对于病情恢复中出现的异常情况要及时告知主治医生,以便及时采取对策。
(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对比,组间的比较采用t和x2进行检验[2],在检验过程中P < 0. 05,则说名组间的比较具有统计学价值。
二、结果
对比和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1组的护理满意度要显著低于实验2组,且两组的比较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价值(P < 0. 05),详见表1.
三、讨论
近年来,患偏头痛的患者数量与日俱增,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偏头痛是一种比较难医治的疾病,治疗时间比较长,也会增加患者的费用,也会造成患者的经济负担。在传统的的治疗过程中,由于护理方法不到位,导致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不能提高,还会造成患者之间的矛盾[2]。因此在对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护理干预手段,从而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减降低患者的不良情绪,让患者的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恢复。在本研究中,笔者对近期我院前来参与治疗的80名患者分别进行分析对比后发现,采取护理干预进行护理的患者,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采用传统方式治疗的患者,同时也可有效降低患者的复发几率。
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论述表明,护理干预对偏头痛的患者护理有着重要的意义,从而有效的帮助患者建立自信心,让患者更加青睐此种方法,为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因此此种护理方式值得在医疗中推广并使用。
参考文献:
[1]杨海霞.张玉芹.刘斌.等 . 头痛宁胶囊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评价及其对血小板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6(1 5):230-232.
[2]雷革胜.宿长军.苗建亭.等 . 偏头痛伴发枕大神经痛的临床意义 [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7(0 7):407-409.
论文作者:李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9
标签:患者论文; 偏头痛论文; 过程中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两组论文; 方法论文; 进行分析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