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长阳路小学 山东 青岛 266023
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崔峦也曾说过:“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语用理念,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与培养呢?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有计划地指导,不仅可以减缓作文的坡度、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而且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阅读文本内容的理解。
一、巧抓文本仿写点
课本中的选材大多文质兼美,不乏语言特色鲜明处。教师要看到文本中语言的示范作用,及时捕捉文章中精彩的语言、典型的句子、片段进行仿写训练。
1.仿句式。主要是训练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可以是模仿文中的句子运用的指定关联词进行写话练习。另外也可以摹仿文中写作手法,比如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等。通过对这些句式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表现技巧,这是写好作文不可或缺的基本功。
2.仿顺序。《义务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也就要求学生在语言表达时要注意表达的顺序,如事情发展顺序、时间顺序、地点顺序、方位顺序等等,教材中有许多这样的范例,可以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和训练。例如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的游览顺序,观察的方位清楚明了,我们教师可在教学课文后让学生模仿文中的写作顺序,写写《我的家乡》《美丽的校园》等,也可在进行秋游活动之后,指导学生模仿本课写作顺序练习写游记。
3.仿结构。结构的仿写可以是段式结构仿写,也可以是文章结构仿写。学生接触较多的段式结构是总分式、总分总式、并列式等。我们可借机引导学生进行结构仿写。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三自然段是并列结构的构段方式,从三个不同方面写了海底的物产丰富。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懂得同时介绍事物几个方面的时候可采用并列结构段。如练习写《校园一角》《美丽的花园》等片断,让学生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加深对这种结构段的认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关注文本“插图点”
插图往往是一篇文章的“特写镜头”,有的再现了课文主要内容,有的呈现故事高潮,有的塑造主人公的形象。因此,插图犹如架设在习作教学和阅读教学间的桥梁,促进习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的紧密结合。运用插图进行练笔,学生以文本内容为练笔的源泉,可以做到有的放矢。通过阅读插图,学生容易展开想象和联想,在图文间进行创造性思维。如教学《识字八》,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插图后,让学生抓住夏天池塘边的景物特点,以一首短小的儿歌展开丰富的想象,描写出荷花荷叶的美丽,写出小蜻蜓与小青蛙的对话,写出自己对美丽景色的喜爱和赞美。
阅读教学为学生提供写作的因素有很多,教师要研读教材,努力挖掘练笔的有效切入点,多创设一些情境,为学生提供与习作储备相似的话题,激活他们的写作思路,这样才能演绎出随文练笔的精彩。
三、拓展文本空白点
作者在课文中常常运用“空白”的艺术,有些地方写得很含蓄,或很简练,给学生的思维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学这样的课文时,教师可以抓住这些空白,启发学生选择练笔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把这些部分写具体、写明朗,不仅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如教学《爱之链》结尾是这样写的: 她关上了店门,走进里屋,发现丈夫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倒在床上睡着了。她不忍心叫醒。他为了找工作,已经快急疯了。她轻轻地亲吻着丈夫那粗糙的脸颊,喃喃地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亲爱的,乔依……”最后省略号留给读者的是无限的思考与想象:为什么说他们的日子会好起来?后来他们的日子究竟会如何?引导学生以“清晨,乔依醒来……”为开头,写一段话,想象一下在以后的日子里乔依一家人是怎么生活的、日子过得究竟怎样……通过这样的小练笔扩写,使学生加深了对文章“爱可以传递”这一主题的理解。
《诗品》曾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高明的作家在写文章时往往不会和盘托出、不留余地。教师以敏锐的悟性挖掘教学中的训练点,引导学生发现文本中“言虽尽,意无穷”的留白处,选择练笔点确定写的话题,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扩写,以补充连缀空白、丰富情节,对于促进学生的表达能力非常有效。
四、开掘文本思维点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认真钻研文本,提出适合学生讨论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思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掘语言表达与思想内涵的兼容点。首先要深入研读文本,抓住文本中的联系点、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展开学习。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去思考,设计适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研读探究兴趣,开掘语言表达与思想内涵的兼容点,指导学生进行语言的学习、积累与运用。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教学中要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围绕语文课程目标与内容的核心——语言文字的运用。教师要准确钻研教材,根据年段特点,带领学生走入文本中,开掘语言表达与思想内涵的兼容点,找到能够激发学生思维表达的点,基于语言的学习,把学习语言、培养语文能力和人文熏陶统一起来,事半功倍,相得益彰。
读写结合是以文章为载体,从文章的内容出发,设计与之相关“写”的训练。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写作资源,要将内容、结构、方法等方面相结合,设计与之相关的“写”的训练,使阅读、写作、思维训练融为一体,以读带写,以写促读,使思维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升。
论文作者:王琦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7
标签:学生论文; 顺序论文; 结构论文; 教师论文; 插图论文; 文本论文; 引导学生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