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分析子宫发育异常在不孕不育患者中发生率的单中心论文_马淑琴

试分析子宫发育异常在不孕不育患者中发生率的单中心论文_马淑琴

马淑琴

陕西省杨凌区农科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陕西咸阳 712100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就子宫发育异常在不孕不育患者中发生率的单中心进行分析,综合性的探究其病症的发生率差异性。方法:在我院2007年2月-2016年2月接受诊疗的“不孕症”及“自然流产史”行宫腔镜联合超声检查的病患进行实验,以随机抽样的形式,在其中抽选出2300例病患当做实验的研究对象,对这2300例病患进行分析,将其依次分成自然的流产组、继发不孕症组以及原发性不孕症组,观察小组病患的原发不孕症、继发不孕症及自然流产患者中子宫发育异常的发生率的数值,对其数值进行分析和整合。结果:经过实验,其中有490例病患为子宫发育异常、400例中隔子宫、30例单角子宫等。自然的流产组子宫发育异常发生率比较高,双角子宫发生率等数值也明显的高于继发不孕症组,其数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P<0.05。结论:子宫发育异常主要存在于一些自然流产患者体内,尤其是中隔子宫和双角子宫患者。

关键词:不育;女(雌)性;流产;自然;子宫发育异常

引言:子宫发育异常是女性生殖器官畸形所产生的一种较为常见的病症类型,其会产生在胚胎发育的10-20周左右,受到各类外力因素的干扰,使得双侧副中肾管无法更好的进行融合和吸收,影响其实际的吸收状态。这种病症的临床表现形式较为多元化,其会产生反复流产、早产等不良症状。依据相关的文献资料可以了解到,目前我国子宫发育异常的患病率大约在0.16%-10%左右。通常来说,其地域的不同,患病率之间的差异也较为显著,产生患病率差异的原因可以就地域以及诊断方式为基准进行分析。本文就子宫发育异常类型在不孕不育患者中的发生率进行较为深度的论述,找出子宫发育异常类型与不同临床表现之间的连接关系,以此来更好的提升我国临床医学的诊疗水平。

1实验对象以及实验方式

1.1实验对象

在我院2007年2月-2016年2月接受诊疗的“不孕症”及“自然流产史”行宫腔镜联合超声检查的2300例病患进行实验检查,在这2300例病患中,有900例原发性不孕症患者,730例无自然流产史的继发性不孕患,还有670例有自然流产史患者。这2300例病患以及家属在手术前全部签署了相应的实验知情同意书。

1.2实验方式

1.2.1手术设备

开展该项手术活动所涉及到的手术设备多种多样,其包含着成像系统CLV-S40Pro光源以及膨宫系统及宫腔灌流系统等。选用4.5毫米配置的检查镜,将其探头的频率调整在7.5MHz。

1.2.2宫腔镜检查术

宫腔镜检查术的开展,需要使用相应的麻醉药物,选用含有5%生理盐水的膨宫液体,将其膨宫压力数值调整在90 mmHg左右,且其上下浮动不超过10 mmHg,1mmHg约为0.133kPa。将灌流液流速调整在每分钟260毫升的速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利用超声监控的形式实时的开展下行宫腔镜检查工作,依照相应的镜下顺序进行宫颈、宫腔形态子宫内膜等的检验,观察输卵管的开口状态,并在手术完成后,及时的取出子宫的内膜开展病理性的检查工作。

1.2.3子宫发育异常诊断方法

首先,弓形子宫发育异常的诊断方式为,其在宫腔镜的检测下,观察到宫底向宫腔呈突出状态,其长度小于1厘米。其次,中隔子宫的发育异常诊断方式为,在宫腔镜下,其自宫底会把宫腔分成两部分,隔长度数值会超过1.5厘米,且其可以在侧端的宫腔位置处观察到输卵管的开口状态,若其超声显示出子宫外形呈现正常的状态,那么其宫底的横径数值会比较大。能观察出“猫眼征”。再次,双角子宫的发育异常诊断方式为,宫腔镜下内的图像和中隔子宫的外形较为相似,但是在超声的检查之中,其所显示出的子宫底水平横切面的分布状态会以蝶状或分叶状为主,宫体下段、宫颈水平横切面表现无异常。单角子宫:宫腔镜下见宫腔呈羊角状,仅见单一输卵管开口,超声显示子宫外形呈梭状,横径较小。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算不孕不育患者中子宫发育异常的发生率,使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法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实验结果

2.1子宫发育异常类型及构成比行宫腔镜联合

经过超声检测后,2300例病患之中,会有490例病患为子宫发育异常。其中,400例中隔子宫、30例单角子宫、4例双子宫、10例双角子宫、32例弓形子宫以及14例T形子宫。

2.2子宫发育异常在不孕不育患者中的发生率

经过该实验可以了解到,子宫发育异常在不孕不育患者中的发生率要明显的高于其它两个实验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原发不孕症组发生率高于继发不孕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目前关于子宫先天性发育异常的分类系统通常依据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异常及相关临床表现进行分类。在国际范围内应用最广泛的分类方法是1988年AFS制定的分类方法,包括7种类型:①未发育或发育不全;②单角子宫;③双子宫;④双角子宫;⑤中隔子宫;⑥弓形子宫;⑦己烯雌酚有关的子宫发育异常(T型子宫)。子宫发育异常在普通人群中的确切患病率至今不明,且难以估测。因许多子宫发育异常患者没有临床症状,未接受过相应检查以明确诊断。

结语:依据文章上述的内容可以得知,自然流产患者子宫发育异常发生率会明显高于不孕症患者,其更是自然流产的主要原因。在子宫发育异常中,流产频率最高的为中隔子宫及双角子宫病症。中隔组织上血管呈稀少的分布状态时,其胎盘的形成过程会受到一定的阻碍,进一步的影响到其宫腔内的压力数值。各个不同种类的子宫发育异常类型会给其自然流产造成不同的影响,对此,我国临床医学要对其子宫发育异常在不孕不育病患中的发生率的单中心进行重视,推动我国临床医学的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探讨女性生殖器官发育异常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J].王秋红.首都食品与医药.2017(12)

[2]超声筛查胎儿骨骼系统发育异常的价值探讨[J].周佳梅,解左平,朱亚芳.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4(05)

[3]胎儿先天发育异常相关因素探讨[J].陈磊,丁琴,刘羽.安徽医学.2013(09)

论文作者:马淑琴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0

标签:;  ;  ;  ;  ;  ;  ;  ;  

试分析子宫发育异常在不孕不育患者中发生率的单中心论文_马淑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