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专业《古建筑测绘》课程教学方法探索论文_李云云,张建坤

(潍坊科技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山东 潍坊 262700)

【摘 要】古建筑测绘是建筑学专业实践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针对课程特点和专业要求,结合实践调研与测绘,在潍坊科技学院建筑学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古建筑测绘课程教学中应用的方法,阐述了实践教学中取得的经验和数字信息化在课程建设中的运用和设想,并对教学效果进行了反思和评价。

【关键词】古建筑测绘;教学方法;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TU198;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544(2017)16-0215-02

1.引言

《古建筑测绘》课程是建筑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我校自2013年开设建筑学专业,现已有四届在校生,尚无毕业生。本门课程设置在大三下学期,已第二次开设。

设置该课程的宗旨是通过对古建筑的勘察与测绘,使学生能够直观的接触我国古代建筑,通过实地测量加深对我国古代优秀建筑文化遗产的感性认识,提升个人的建筑理论修养,提高对古建筑空间的理解与审美能力,同时也锻炼了个人图面表达能力(包括计算机制图的能力)[1];培养爱国主义、团队协作、严谨求实和艰苦奋斗精神。

2.古建筑测绘概述

2.1 定义

由实地实物尺寸数据的观测量取和根据测量数据与草图进行处理、整理最终绘制出完备的测绘图纸两个部分的工作内容组成[2]。

2.2 工具准备

3.针对曲阜三孔建筑群的古建筑测绘的实践教学

3.1 教学方法与组织

我校《古建筑测绘》课程设置在大三的下学期,该课程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中国建筑史、建筑制图与识图,计算机制图等相关课程。鉴于古建筑测绘课程的特点,在该课程中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手法:(1)理论知识的讲解,在天津大学出版的《古建筑测绘》一书的基础上,系统介绍古建筑测绘过程中运用的相关理论与方法[3]; (2)参观考察,例如在大三上学期组织学生到潍坊市十笏园实地参观,带队老师现场讲解古建筑的相关构件、做法,近距离直观的感受古建筑的魅力;(3)在大三下学期开设为期一周的古建筑测绘课,并完成测绘草图和测绘正式稿。

3.2 测绘对象及特点

本次古建筑测绘的对象为曲阜三孔建筑群中的一组斗拱、一扇门窗、一组栏杆等,由学生自己选择,带队测绘老师对选取对象作出评价,并指导学生进行实地测量工作。该建筑群为我国四大古建筑群之一,已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也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

孔府是圣人孔子及其子孙世代居住的场所,规模宏大,有“天下第一家”之称。其规格稍逊于明、清皇帝宫室的府第。孔府占地两百余亩,包括了厅、堂、楼、轩等各种式样的建筑四百多间,有三部分组成,分别为东路、中路、西路,主体建筑在中路,东、西路分别为家庙和学院。规模庞大的孔府建筑群,似乎在诉说着府邸当年传奇的故事。

孔庙是为纪念圣人孔子而设置词庙建筑,面积接近两万平方米,总共一百余座建筑四百多间,主要建筑包括:金元碑亭、明代奎文阁、杏坛,清代时重建的大成殿、寝殿等。金牌亭斗拱舒朗、瓜子栱、令拱、慢拱长度以此递增、六铺作里跳减二铺、柱头铺作与补间铺作外观相同等大木做法。

正殿大成殿采用我国古建常用的对称的做法。廊庑围绕的的组合方式是宋金时期封闭式祠堂的做法,此做法遗例现今已经比较少见。此外大成殿、寝殿、奎文阁、杏坛、大成门等建筑采用木石混合结构构筑而成,在我国古代建筑中此种形式做法也较少。

孔林,或称为圣林,是圣人孔子及其后裔的家族墓地。在曲阜古城北面,占地三千多亩,围墙长7公里,规模宏大。孔林周围用围墙封闭,内部古树林立,郁郁葱葱,种类繁多堪称我国古代保存较为完整的人造植物园。圣人孔子墓在密林深处,其中还包括了历代兴建的楼、亭、坊、殿及大小碑碣石雕。是我国规模最为宏大、年代久远、保存较为完整的家族墓群。内部墓冢数量庞大,碑碣林立,石仪成群。林内洙水河横穿,除孔子、孔鲤、孔及祖孙三代墓葬和建筑外,还有孔令贻、孔毓垢、孔闻韶、孔尚任墓等。墓碑中有李东阳、严嵩、翁方纲、保绍基、康有为等名家的手迹石刻[4]。

3.3 测绘方法与最终成果

3.3.1 测绘方法

分组进行,每组由3~4 名学生组成,根据理论讲解导师引导,学生考察测量现场后选定要测量的古建筑,并确定测量的视图,分工合作。

(1)勾画草图。在测绘现场根据建筑实物目测勾画出建筑墨线草图,草图应该能够明确、真实地反映出建筑物各部分的特点,比如建筑物的结构、做法与样式等。

(2)测量、拓样、摄影、摄像。该阶段一般由小组协同完成,在第一阶段绘制的草图上标注尺寸。测量时应根据课堂讲解的理论知识与现场测量相结合,做到活学活用,对于一些带纹样的构件如浮雕柱式、砖雕石刻等,可以结合复写纸拓样,并且在测绘现场就用确定的线条勾勒清楚。另外,测绘建筑物外部环境、整体造型、结构做法、细部纹样等要用相机拍照做好记录。

(3)整理测稿。尺寸遗漏与出现误差是古建筑测绘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因此在实际测绘的当天就应该小组内部做好校核工作,出现遗漏或者误差的尺寸应尽快补测,或者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测绘稿是最终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组成员的共同成果,是后人阅读与理解古建筑的重要材料,因此对于测量稿上比较模糊的尺寸或者勾画不准确的部位需要重新整理、绘制。并且按照统一尺寸的基本原则完成尺寸整理工作。

(4)绘制仪器草图。仪器草图是古建筑测绘中交代细节与肯定关系的图纸,是数据验证与保证测绘质量的重要环节。根据仪器草图可以初步确定成图的比例与最终版面构图情况。同时,绘制仪器草图时小组内部人员应分工协作,绘制与校对同步进行,发现遗漏错误要即时补测、改正,减少工作的反复提高效率。

(5)校核。仪器草图与建筑实物核对,出现漏测、勾画失真等问题后要即时纠正,在测绘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并且在测绘现场将测绘图纸提交给带队指导老师,待老师与测绘实物核对后,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提交图纸的质量根据评分标准给出分数,与此同时小组学生要根据出现的问题及时补测、重测、修改图纸。

(6)绘制正式图。根据现场采集测量的数据,完成正式成果图。

测绘流程图

3.3.2 测绘成果表达

根据古建筑测绘的目的,该次测绘最终成果有测绘图纸和文本两部分内容。测绘图纸要求A3图纸,其中包括:测绘草图,经整理后的完整测稿;文本内容包括:古建筑调查报告、所测绘建筑重要数据列表(每个小组一份)、工作日志(每小组一份)。

4.教学反思与评价

与国内其他高等院校相比,我校建筑学专业属于新设学科,建筑学专业的教育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问题、遇到困难。例如学校与古建筑群保护单位的对接工作有待完善,可以考虑达成长期协议。学生在测绘前需要对之前《中国建筑史》课程的知识再做一次系统温习,避免在测绘时边查资料边测绘,降低测绘效率。

经过全体同学与老师的努力,测绘工作圆满结束,从学生上交的作业水平来看,测绘的目的基本达到,学生通过近距离的接触古代建筑杰作,对斗拱等大木做法,以及栏杆等小木做法的细部构造,结构做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古建筑空间与建构有了直观的、深刻的认知。而且通过小组团队协作,培养、锻炼了团队协作意识,增进了同学间、师生间的友谊与信任。

5.数字信息化在课程建设中的运用和设想

在传统的古建筑测绘中,只能运用CAD进行测绘对象的二维信息的记录,并且不易对所测得的数据信息进行整理记录,图纸信息缺乏直观性、系统性的整理和统计。相比较而言,将BIM软件所绘制的建筑信息模型对上述问题能够较好的解决而且具有更多方面的优势。

5.1 数据记录

Revit软件绘制模型的过程也是对模型数据进行记录的过程。例如在进行斗拱的绘制的时候,将其中各数据定义为相应的长度、宽度和告诉属性,这些属性会出现在族类型列表中,即准确的记录了模型形体,又清晰的将数据信息展现了出来,具有更直观性的特点。

5.2 数据统计

在Revit建模过程中,每部分都以族或者案例的状态存在,在模型中有自己特定的位置。如果我们想了解斗拱的某一部分,我们可以建立一个斗拱明细表,此表包含斗拱各个部分的截骨类型、体积等信息。

BIM软件在古建筑测绘中起到非常巨大的作用,可以使数据更加直观易读,并使数据具有系统性和可继承性,可以在《古建筑测绘》课程后期加强BIM建模的教学模块。

总之,通过对14级建筑学古建筑测绘课程教学的探索,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以及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所提高,团队意识有所增强,知识技能结构得到优化和显著提高。对于学科教学而言,将数字信息化技术运用到课程教学中,与时代技术相结合,充实并提高了古建筑测绘课程内容,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完善了教学系统。

参考文献

[1]牛婷婷,季文媚.建筑历史理论系统化应用教学研究[J].科技信息,2014,12.

[2]张茜.浅谈古建筑分析与测绘——以四川大邑安仁刘氏庄园为例[J].科技创新导报,2008,245.

[3]朱海珍,袁洪升,鲁伟娜.古建专业《古建筑测绘》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16,118-119.

[4]冯天甲.曲阜三孔建筑群以中国“四大”古建筑群之一世界“三大”圣城之一华夏第二碑林名满寰宇[J].中国地名,2012,30-31.

[5]左光之.古建筑测绘教学的研究与探讨[J].科技信息,2010,118.

论文作者:李云云,张建坤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知识》2017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9

标签:;  ;  ;  ;  ;  ;  ;  ;  

建筑学专业《古建筑测绘》课程教学方法探索论文_李云云,张建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