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东县人民医院 湖南邵阳 422800
【摘 要】目的:分析继发性嗜血细胞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与诊治措施。方法:抽取我院在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继发性嗜血细胞综合征患者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一般资料进行比较,观察患者的临床特征,对疾病特点与表现进行明确。同时,分析诊断中存在的难度与后果,提高医疗工作者的认知。结果:在本次收治的2例继发性嗜血细胞综合征患者,均具有发热、肝脾肿大、血常规两系或者三系减低等临床症状;同时,该种疾病具有病情进展快、死亡率高、病情变化复杂、治疗难度大等特点。结论:由于继发性嗜血细胞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复杂,诊断与治疗难度大,对患者生命健康威胁大,对于疑似病例必须要加强检查力度,以保证诊断的可靠,为治疗提供帮助。
【关键词】继发性嗜血细胞综合征;临床特点
嗜血细胞综合征作为临床罕见的一种增生性疾病,又被称为嗜血细胞性淋巴组织增生症[1]。这类疾病在发生后,患者的多处器官会存在受累,例如脾、淋巴结、骨髓和脑部。且这种疾病的出现多是因其他疾病的恶化。如果未及时的发觉,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可能会导致患者死亡。在目前,这种疾病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有出血、感染、器官功能衰竭以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2]。由于这类疾病的病症缺乏典型性,很容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耽误最佳治疗时机。针对该种现象,我院结合近两年收治的两例继发性嗜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的资料,对其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方案和治疗后果加以分析。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抽取我院在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继发性嗜血细胞综合征患者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一般资料进行比较。
1.1 病例一,
女,年龄8岁,因高热持续入院。根据家长主诉,在患者入院前就存在突发性高热,无诱因,且呈阵发性,最高温度达到41℃,伴有过敏性皮疹,无其他临床症状。经过检查,体温39.5℃,精神状态较差,皮疹无全身性,颈部扪及数粒肿大的浅表淋巴结,平均直径(0.83±0.42)cm,硬度适中,在影像学检查下边界清楚,且无压痛感,唇部干且红,无破裂现象,心率在138次/min。在B超检查下有肝脾肿大、胆囊壁增厚的现象。在入院后,初步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临床对其给予抗病毒、降温等治疗,病情加重,且各项症状恶化。此时,高热时间已经持续7d,且伴随着浮肿、嗜睡、皮肤出血以及多器官功能损伤。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经过血常规检查:WBC 2.3×109/L;N:3.96;L:0.483;RBC:3.57×1012/L;HB:94g/L;PLT:36×109/L,变异淋巴细胞计数为3%。在骨髓报告中,能够看出核细胞增生较为活跃,且粒系统细胞增生降低,红细胞增生较为活跃。在治疗的过程中,对患者给予抗生素口服治疗,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控制,水肿有所消失,肝脾肿大,其余各项正常。
1.2 病例二,
女,年龄8岁零2个月,与病例一相同,因高热持续入院。在入院时查体,温度为39.8℃。患者面色苍白、巩膜轻度黄染、皮肤与黏膜上出现了少量的出血点,在眼睑与下肢还有水肿现象,且在患者颈部与股骨沟均有淋巴洁。在影像学检查下,心肺功能无异常,叩诊有移动性浊音。在血常规检查中:WBC 3.1×109/L;RBC:1.78×1012/L;HB:45g/L;PLT:38×109/L。患者骨髓增生较为活跃,且粒细胞与红细胞比例与形态正常。在入院后,病情进展较快,对患者给予抗感染、保肝、输血、糖皮质激素、止血等一系列措施,但病症无明显变化,且有所加重。经过3d的治疗后,患儿死亡。
2 讨论
2.1 性质与分类
嗜血细胞综合征可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2种类型,前者为家族遗传,多发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3];后者可分为3种类型,有:(1)感染相关性。与病毒感染相关,以EB病毒感染较为常见,也可以由细菌、真菌等感染引起的所致,且这种感染死亡率较高;(2)肿瘤相关性。这类多见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恶性组织淋巴瘤等;(3)其他原因。在本次研究中,以继发性嗜血细胞综合征为主要研究对象[4]。经过临床核对,患儿家族无遗传史。
2.2 诊断
从临床工作上来看,继发性嗜血细胞综合征的临床症状不明显,在诊断上难度较大。通常来说,其需要满足下列6项条件的五条:(1)患者发热时间,持续7d,温度≥38.5℃;(2)患者脾大≥肋下3cm;(3)患者血细胞减少;(4)患者高甘油三酯血症或者低纤维蛋白血症;(5)患者组织中存在嗜血细胞,且无恶性病变的表征;(6)可溶性受体增加[4]。在诊断的过程中,需要尤其注意为继发还是原发。一般来说,患者年龄>8岁,则多为继发。因此,在对8岁以及以上患者进行诊断时,可观察其是否符合继发性嗜血细胞的标准[5]。
2.3 治疗
对于继发性嗜血细胞综合征患者来说,需要在确诊后第一时间对其诱发原因加以探索,同时,根据患者的基础病与临床症状进行合理的治疗方案制定。一般来说,以类固醇治疗法、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保肝和防感染等治疗措施为主[6]。在相关文献中指出,以环孢菌素A联合G-CSP的效果较好。在本次研究中,病例一的患儿,经过了常规治疗虽然未治愈,但是其得到基本的控制,再经过抗生素用药后,效果较好。而病例二的患儿,死于出血以及多器官功能衰竭,这主要是因为在整个治疗中,病情进展更快。可以说,这类患儿较为罕见。
2.4 结论
由于继发性嗜血细胞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复杂,诊断与治疗难度大,对患者生命健康威胁大,对于疑似病例必须要加强检查力度,以保证诊断的可靠,为治疗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马夫芹,朱冰,吕飒,游绍莉.嗜血细胞综合征伴肝功能异常28例分析[J].人民军医,2016,59(09):956-957.
[2]温利丹,马建伟.嗜血细胞综合征1例[J].空军医学杂志,2015,31(02):127-128.
[3]施鹏飞. 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24例临床分析[A]. 浙江省医学会血液病学分会.2015年浙江省血液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浙江省医学会血液病学分会:,2015:1.
[4]盛巧妮.嗜血细胞综合征2例报告[J].当代医学,2012,18(33):65-66.
[5]张慧,储兰芳,葛伟,刘凌昕.继发性嗜血细胞综合征1例中西医结合辨证施护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12):1349-1351.
[6]李以贵,胡少丽.嗜血细胞综合征一例[J].海南医学,2005(01):156.
论文作者:申艳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3
标签:综合征论文; 嗜血论文; 患者论文; 细胞论文; 继发性论文; 病例论文; 对其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