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帮勇 重庆市南川区隆化第一小学校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许多学生不能掌握知识,其实就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学会流畅的、有理解的阅读,还没有学会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表现在有的孩子没有读懂题意而不能解答问题。有的孩子是老师或者家长帮助他读一下题,或者他自己多读几遍题就可以解决了。因此,对于数学来说,阅读很重要,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阅读能力;兴趣;习惯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3-077-01
在数学教学中,许多学生不能掌握知识,其实就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学会流畅的、有理解的阅读,还没有学会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表现在有的孩子没有读懂题意而不能解答问题。有的孩子是老师或者家长帮助他读一下题,或者他自己多读几遍题就可以解决了。因此,对于数学来说,阅读很重要,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结合自己的教学我认为培养阅读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数学内容产生了兴趣,就有读下去的欲望。在教学过程中,一是联系生活,激发读书兴趣。许多数学知识都来源与生活实际,在学习中充分的将教材和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存在于生活之中,感悟数学的普遍性,实用性。 例如:在学习“比例尺”之后,让学生回家画一画家里房屋的平面图,当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就去翻书解决。通过这类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进而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是通过数学故事,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数学读本》将数学知识寓于故事之中,是很好的数学阅读材料,学生对故事的兴趣很高,他们发现在故事中也有数学知识,从书中能解除了心中的疑问,从而喜欢上数学阅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一是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在每次新授课之前,把预习看书作为课后练习布置给学生,并提出适应学生能力水平的预习要求,指导一定的看书方法,进行必要的预习检查。刚开始,预习要求可提得低一些,细一些,可采用填空式,随着年级的增长,逐步采用问答式,思考题等方式。预习时,将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在课堂上重点学习。
二是课堂上给出充足的看书时间。数学课本是数学知识的主要载体,而有时我们却有意无意地没有让学生翻书,没有意识到必须让学生主动去接触、使用这个工具。也许我们觉得自学数学太难了,其实就是因为我们缺乏一种从开始就训练的学习能力。任何学习都是一个学习者自主建构的过程,因此我们应该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孩子与课本“亲密接触”。 每节课学习完新知识之后,回过头来,带领学生阅读理解课本插图和看关键文字。如:在教学概念“质数”时,要及时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中的有关文字,并强调其中的关键字“只有”,引导大家讨论,让学生能区别“有”与“只有”,更好地理解概念。 在课堂上给出一定的看书时间,使学生对所学新知有一个缓冲的余地。对于课堂上有疑问的地方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同时,老师也能了解本节课学生学习新知的情况。在看书时,可将课堂上发现的规律、总结的公式等记在书上,使学生养成记学习笔记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是培养学生复习的习惯。复习是巩固和加深学过的知识。通过复习,可以找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展思维的能力。 每天学习新课之后,把复习课本也作为一项作业留给学生。通过复习课本,对当天的知识加深理解和巩固。在阅读概念时,抓住概念的关键之处,并用精练的语言作出提要。例如,在学习面积时,抓住“表面”“图形”“大小”这些关键词,就不难理解面积的意义。在阅读公式时,不要去死记硬背,注意认真阅读它的推导过程。例如,学习圆的面积公式之后,阅读时重点放在它的推导过程。在阅读例题时,要弄清已知信息是什么,问题是什么,解决问题的思路是什么,怎么列式解答,书上的和自己想的相同吗?通过这样的思考,学生的学习能力将会不断的提高。
论文作者:王帮勇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6
标签:数学论文; 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兴趣论文; 还没有论文; 习惯论文; 《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