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子大学护士学校832000
摘要:目的:分析心力衰竭患者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不安全因素与护理对策。方法:分析我院心力衰竭患者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不安全因素,应用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对比实施前和实施后患者的心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施针对性护理对策之前的120例患者中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91%;应用护理对策之后下降为1.67%,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行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患者满意度也明显高于护理之前,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力衰竭患者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不安全因素有很多,如管理因素、护士因素等,只有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才能够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心力衰竭患者;血管活性药物;不安全因素;护理措施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严重阶段,也是对人类健康危害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1】。尽管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心力衰竭的治疗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临床中常用的药物有多巴胺、咸酸甘油、米力农以及异丙肾上腺素等,其中血管活性药物应用不当不但达不到治疗效果,还可能对血管造成刺激,产生不良反应,影响患者康复。本文探讨心力衰竭患者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不安全因素,并提出相关对策,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分析我院心力衰竭患者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不安全因素,应用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随机选择护理前后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未接受针对性护理的120例患者中有男性68例、女性52例;年龄在48-84岁之间,平均为(61.5±6.2)岁。行护理干预的120例患者中有男性71例、女性49例;年龄在49-86岁之间,平均为(62.5±6.7)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心力衰竭患者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1)护士因素: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较差,对于血管活性药物的了解不深、出现配伍错误从而导致药物浑浊、沉淀等变化。血管活性药物微量泵入的程序较为繁琐,护士的工作量较大,可能造成剂量偏差等食物,从而给治疗造成不良影响【2】。(2)管理因素:血管活性药物是治疗心力衰竭的重要药物,管理不当很可能造成药物混淆、取放差错,进而造成不良事件。或者是由于储存不当出现过期、变质、沉淀等现象,造成静脉管路堵塞等。(3)患者原因:血管活性药物对血管的刺激较大,一旦出现药物外渗则可能造成局部组织缺血。心力衰竭患者的身体状况较差,穿刺困难;应用利尿剂可能导致患者排尿频繁进而造成药液外渗,以及部分患者对于疼痛、不适的反应较差,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药物的使用风险【3】。
护理对策:(1)加强对血管活性药物应用管理:多巴胺、异丙肾上腺素等药物的管理要加强,粘贴上醒目的标签;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对于血管活性药物的认知,增强穿刺水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选择输入途径:需要长期使用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治疗的患者选择深静脉置管以保证安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是一种创伤较小、操作便捷的方式,值得推广和应用;在置管过程中告知患者优缺点和注意事项。尽量使用消耗留置针,减少由于机械性摩擦对血管内皮造成的损伤;尽量选择肢体远端弹性较大、充盈度好、容易固定和观察的静脉,避免关节、下肢或者头皮静脉,不要在穿刺过的静脉下方穿刺,以免造成原针眼渗液【4】。(3)加强用药观察:在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过程中应加强巡视,注意患者生命体征变化,一旦发现异常要立刻通知医生。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告知药物的优点和可能造成的不良反应,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4)预防静脉炎:静脉压主要表现为穿刺点周边的皮肤发红、疼痛,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出现溃烂和坏死。因此在输注过程中要严格关注患者的情况,一旦发现渗漏要立刻停止输液,使用碘伏棉球进行消毒,同时适当抬高穿刺位置,减少渗血。有研究提示应用多巴胺的郭晨中发生外渗早期可以采用硫酸镁湿敷,或者酚妥拉明稀释液湿敷,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1.3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0.0软件实施数据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值检验。以P<0.05代表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实施针对性护理对策之前的120例患者中出现13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91%;护理之后下降为2例,1.67%,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实施护理对策之前,120例患者中非常满意的有45例、满意61例、不满意的患者14例,满意度为88.33%;实施护理对策之后,120例患者中非常满意的有58例、满意60例、不满意的患者2例,满意度为98.33%。组间的满意度结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总而言之,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离不开血管活性药物,但是由于用药过程中存在诸多的不安全因素,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其他不良事件,对患者的治疗甚至是生命安全造成影响【5】。因此,加强患者用药过程中不安全因素的分析,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对策非常重要。本文中,分析心力衰竭患者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治疗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有护理人员原因、管理原因和患者原因,根据不安全因素加强血管活性药物应用管理、合理选择输入途径、加强用药观察以及预防静脉炎的护理,最终,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罗侨端,林辉,何静等.微量注射泵注入血管活性药物的安全性实验护理研究[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0,3(4):382-383.
[2] 李娟.血管活性药物外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海南医学,2010,21(5):140-141.
[3] 赵修菊,王俏,王阿莉等.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引起外渗的原因与对策[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2,07(8):774-776.
[4] 杨苏惠,李倩,王伯霞等.心电监护下微量泵输入多种血管活性药物治疗重症心力衰竭的观察和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0,05(33):205-206.
[5] 刘济平,王爱田,尹艳华等.持续质量改进在ICU休克患者连续泵入血管活性药物中的应用[J].河北中医,2013,35(1):125-127.
论文作者:张婷婷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前沿》2016年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8
标签:患者论文; 血管论文; 药物论文; 活性论文; 心力衰竭论文; 对策论文; 不安全因素论文; 《健康前沿》2016年1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