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拉美经济的美元化_货币职能论文

论拉美经济的美元化_货币职能论文

论拉美经济的美元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拉美论文,美元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90年代的一系列危机中可以看出,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开放经济很难成功地维持固定甚至半固定汇率制。汇率的失守,无论是在泰国、俄罗斯还是巴西,都标志着危机的爆发。在金融日益趋向一体化的今天,资本自由流动与汇率稳定似乎是一对矛盾,因此,选择正确的汇率制度至关重要。在这种情况下,今年初一些美洲国家,如阿根廷、墨西哥和加拿大,先后提出实行经济美元化这一问题,引起了普遍的关注。

一、美元化的背景分析

经济美元化是指在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美元大量进入流通领域,具备货币的全部或部分职能,并逐步取代本国货币,成为该国经济活动的主要媒介。货币替代现象并不是一个新问题,很多国家在历史上的不同时期都曾经使外国货币具有法定清偿能力,代替本国货币或与其平行流通,如英镑、法郎等都扮演过这样的角色。自二战结束以来,美元在国际贸易与投资领域取得并保持着特殊的地位(见表1)。 美元基本上在任何国家都能被接受,尤其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美元已经渗透到经济生活的很多方面,作为一种保值可兑换的强势货币而被普遍接受,部分地取代了本国货币。

表1 美元在国际金融中的地位 %

美元欧元 日元 其他货币

占世界官方储

备总和的比例 60 206 14

占世界私有资

产总和的比例 40 2512 23

资料来源:The Economist Group,The World in 1999,December1998.

IMF(1999)的一份报告指出了部分美元化的现状。1998年, 外币存款(主要为美元)占本国货币供应量的比例在7个国家中超过50%, 在另外12个国家中占30—50%,在法律允许开设外币存款账户的其他被调查国家中,一般占15—20%。这些高度美元化的国家一般都是小国。其中,比例较高的有玻利维亚(82%)、 土耳其(46 %)和阿根廷(44%),俄罗斯、希腊、波兰和菲律宾等国,大约都在20%左右。另外,1990—1995年在东欧和前苏联的转型经济中,这一比例通常达到30—60%。目前在美国境外流通的美元占美元总量的2/3;近年来,美元持有量的增长有3/4发生在美国以外。例如,从1989年到1996年,流入俄罗斯和阿根廷的美元总值就分别达到440 亿和350 亿(注:数据引自1999年4月22日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Fred Bergsten博士在美国参议院所作的关于美元化的证词。)。

如果说美元的特殊地位是部分美元化形成的外因,那么其内因则在于一国的消费者和厂商对美元的信任超过了对本国货币的信任。这可能是本国的恶性通货膨胀或者本国货币急剧贬值等原因造成的,如阿根廷、俄罗斯等国;或者是出于对这种通货膨胀或贬值的预期,如中东欧国家在转型期间的情况。而且,这些国家的政府事实上无力取缔美元的流通,因而往往采取默许,甚至支持的态度,由此造成了部分美元化的不断深入。

部分美元化不断深入的结果可能导致完全美元化,即美元在一国经济中具备了货币的全部职能,具有无限法偿能力,完全取代了本国货币。目前世界上只有巴拿马和利比里亚两个国家实行完全美元化。部分美元化纯粹是市场力量自由选择的结果,但对于完全美元化而言,还需要一国政府主动采取美元化政策,即国家通过法律明文规定美元具有无限法偿能力,取消本国货币或按固定比价平行流通,同时伴随着国内金融体制的改革。没有政府的支持,完全美元化是不可能实现的。阿根廷、墨西哥和加拿大三国当前提出的美元化,即是指这种官方的、正式的、作为政策目标的美元化。另外,一国实现完全美元化的方式可以是单边的美元化,也就是不寻求美国的支持,动员本国的力量独立进行;也可以是双边的,即与美国订立专门的条约,明确双方的权责,共同推进完全美元化的实现。例如,阿根廷于1999年1月21 日由总统梅内姆亲自出面正式向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提出举行阿根廷美元化的谈判,并得到了积极的回应(注:阿根廷在1995年就有过实行美元化的想法,但未成功。经历了1994—1995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和1998年的巴西金融动荡带来的冲击后,阿根廷重新提出实行美元化。)。

美元化作为政策目标的实质是一种彻底而不可逆转的固定汇率制,主要适用于以下三类国家。首先是高度依赖外部经济的小国(或地区),如香港特区(注:香港特区事实上并没有实行美元化,但其实行的货币局制度同样是一种严格的固定汇率制。而且,近年来,香港特区也进行过几次关于美元化的讨论(Kurt Schuler,1998)。)、新加坡, 它们无法承受汇率不断变动的不利影响。其次是那些经历过,甚至一再发生恶性通货膨胀的国家,如阿根廷等,其国内要求货币稳定的呼声很强烈,在对本国货币普遍失去信心的情况下,不惜采用别国货币。最后一类国家是那些与美国有紧密经济联系的国家,如墨西哥和加拿大。对于这些国家而言,美元化可以节约大量的货币兑换成本。

二、美元化政策的利弊分析

用外国货币代替本国货币对任何国家来说都是一个极其重大的决定,需要认真权衡利弊。首先需要加以考虑的是两个问题:第一,为什么要实行固定汇率而不是浮动汇率;第二,为什么要使汇率固定到取消本国货币的地步?

要回答这些问题,就要搞清汇率的本质。经济学家们对汇率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汇率是一种价格,因而应该自由浮动,以实现供求均衡。另一种看法认为汇率是一种承诺,因而应该坚定不移,不能轻易变动。对于发达国家的货币而言,汇率无疑是作为一种价格而发挥作用。然而,对于发展中国家的货币而言,汇率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一种承诺。这一点从东亚金融危机中可以看得很清楚。没有人会认为泰国、香港特区和韩国等死守本国(地区)货币汇率的努力是在支持一种价格。恰恰相反,它们捍卫的是一种承诺,是向本国(地区)人民和外国投资者做出的对本国(地区)经济发展前景的承诺。而国际游资要打压的也正是这种承诺。

既然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当前的实际情况是汇率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一种承诺,那么,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逐步确立的管理浮动制或目标汇率制(注:管理浮动制和目标汇率制都允许汇率有限浮动。其主要区别是:在管理浮动制下,汇率浮动的适当范围是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的;目标汇率制追求满足事先确定的上下限(目标区)。)已经不再适应新的形势。一般而言,发展中国家采用固定汇率制要比浮动汇率制更为有利,然而固定汇率制的缺陷在于中央银行确定的汇率可能因不尽合理而无法维持,而且中央银行为维持汇率有时要提高利率,这对于经济发展更为不利。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的今天,要成功维持固定汇率只有三种办法:一是保持广泛严格的资本流动控制,以限制投机冲击,如智利、哥伦比亚、马来西亚、印度等国都采用这种方法;二是采用货币局制度(注:在货币局制度下,一国以外汇(一般为美元)作保证按固定比率(一般不能改变)发行货币,中央银行不复存在,也无法执行独立的货币政策。香港特区自1983年,阿根廷自1991年起一直实行这一制度,而印度尼西亚在1998年也进行过尝试。),如香港特区、阿根廷;三是彻底实现不可逆转的汇率固定,推行美元化政策,阿根廷、墨西哥等国正在考虑这一方案。

资本限制是一种非市场行为,逆全球化之潮流而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不愿采用这种方法。而货币局制度则无法提供最强有力的保证,例如,香港特区在东亚金融危机中同样遭受投机商的无情攻击。而在阿根廷,尽管法定发钞准备达到125%(注:阿根廷比索与美元的汇率为1∶1,125%的准备也就意味着阿根廷货币局每发行1比索需有1.25 美元储备作担保。在其他实行货币局制度的国家或地区, 这一比例一般为100%。),美元贷款与比索贷款间的利差在过去两年却一直在1.5%以上,最高达到4%(Steve H.Hanke,1999)。相比之下, 在完全美元化的巴拿马,同样的利差最高只有0.5%。而且, 更有说服力的是巴拿马是拉丁美洲惟一存在活跃的30年固定利率抵押贷款市场的国家。这也是阿根廷、墨西哥等国考虑实行美元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对于这些拉美国家而言,实行完全美元化有以下的好处。第一,美元化降低了外汇交易成本和风险,有利于对外贸易和吸引外国投资,而且游资的进入也不再构成威胁。第二,美元化后各国政府债券将以美元标价,其信用评级的差别与变化,包括与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对比将约束政府开支的快速增长,使其财政政策更加合理。第三,美元化将有效降低通货膨胀和通货膨胀预期,增强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第四,美元化能够降低国内利率和利率的波动,有利于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和深化。第五,美元化将进一步推动各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其后果必然加强竞争,国内经济的效率因此得到提高,有利于经济发展。

对于美国而言,拉美国家的美元化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好处。首先,如果拉美国家广泛使用美元,它们就为美国提供了一笔无息贷款,即所谓的铸币收入(注:由于在其境外流通的美元数额巨大,美国已经从全球得到了大量铸币收入。拉美国家美元化所带来的收入增加,可能在总额中比例并不大,但从长远看,这仍然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其次,美元化带来的外汇兑换风险与成本的减少、贸易和投资的增加、经济和金融的稳定等同样有利于美国。再次,美元化必然增加美国与这些国家间的经济联系,使美国商品和服务面向更大的市场。这一点对于美国的长远利益尤为重要,因为除墨西哥外,所有拉美国家一共只占美国对外贸易的7%。而这些国家近年来正在逐步开放市场, 美元化无疑会使美国在与日、欧的竞争中占据优势。

当然,无论是对美国还是拉美国家,美元化也将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对拉美国家而言,美元化首先使它们失去国内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对汇率的掌握,因而无法有效调节国内经济,抵御外部冲击,这可能导致产出和就业的巨大波动。其次,美元化使它们失去了铸币收入(注:如果实行双边美元化,也就是有关拉美国家与美国签订正式协定,这笔收入可以由双方协商分配。)。最后,实行美元化后,这些国家一般意义上的,或者说真正的中央银行将不复存在,因而它们将丧失中央银行原来承担的对银行体系的监管和最后贷款人的职能,这不利于本国银行体系的稳定。对于美国而言,一个国家的美元化必然要求美国使用政策工具支持该国经济或金融的稳定,甚至可能要求美国直接投入资金,这不仅增加美国的负担,而且可能产生道德风险的问题。另外,美元化无法根本解决一国金融体系中的问题。如果出现危机,不管是什么原因,美国都会成为众矢之的和替罪羊,甚至可能出现反美浪潮。因而,无论是对于美国还是对于拉美国家,实行美元化都是利益攸关的。

三、美元化与欧元区的对比分析

如果把考察美元化的背景从美洲扩大到全球,可以认为当前的美元化政策动向乃是美国,甚至整个美洲对于欧元顺利启动的反应,在欧盟引入共同货币后不久就响起美元化的呼声决非偶然。从地缘政治角度讲,欧元甚至欧盟的诞生都是为了联合欧洲的力量与美国抗衡,因而在欧洲刚开始讨论共同货币的时候,美国就对其采取否定的态度。尽管欧元自启动就表现为一种弱币(注:欧元自启动以来,对美元的汇率一路下跌,从1999年1月4日的1欧元兑1.17美元下跌到当年5月26日的1 欧元兑1.05美元,跌幅超过10%。),而且其未来命运还存在着不少不确定因素,但美国显然不会对这一潜在的威胁掉以轻心。阿根廷、墨西哥甚至加拿大等国拟议中的美元化将大大加强美元的地位,这符合美国的战略目标,因而得到了美国的大力支持。

如果这些国家能与美国签订正式协定,实行完全的美元化,所形成的美元区在经济实力上将超过欧元区,这将极大地巩固美元的地位(见表2)。墨西哥、加拿大和美国同为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成员国,而美国国内也有人提议将任何实行美元化政策的国家纳入NAFTA, 那么,美元将成为NAFTA甚至拟议中的美洲自由贸易区(AFTA )的共同货币。欧盟和NAFTA是目前最重要的区域经济集团。 从区域经济集团的发展角度看,同欧盟的一体化过程一样,NAFTA 的发展也必然提出实现共同货币的要求。共同货币的建立可以更加完全地得到自由贸易和市场开放的好处,彻底杜绝为在共同市场中得到价格优势而采用竞争性贬值的现象。共同货币能够带来稳定的货币秩序,消除汇率波动的不利影响,加快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目前加拿大约1/3的产出和墨西哥约1/5的产出出口到美国,它们从美国的进口也相当巨大,美元化对双方都有好处。

表2 “美元区”与欧元区经济实力的比较

美国 加拿大墨西哥阿根廷

人口(万人)27025.6 2980

9112 3460

GDP(亿美元)8002

5689.28

2500.382810.60

出口(亿美元)

9360

2144.22652.68255.16

进口(亿美元) 10608

2009.29767.46303.49

外汇储备(百万SDR) 59375

16640 22592 17592

欧元区11国欧盟15国

人口(万人) 29127.8 37525.4

GDP(亿美元) 5871174738

出口(亿美元)1943324140

进口(亿美元)1737822197

外汇储备(百万SDR)

243935

303 361

资料来源:《世界经济年鉴1997》,世界经济年鉴编辑委员会,经济科学出版社。

《国际统计年鉴1997》,刘洪主编,中国统计出版社。

European Economy,No.65,European Communities,1998.

美元化与欧元区都是各自所在的区域经济集团发展所提出的必然要求,都将作为区域单一货币在世界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由于这两个集团的不同特点,它们对共同货币的选择也不相同。欧元区主要国家的经济实力、发展阶段接近,任何一国的货币都无法被普遍接受为共同货币,因而都被放弃,代之以新创立的欧元。而在NAFTA, 美国无疑占支配地位,因而美元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共同货币。美元化和欧元区的核心均为单一货币制,即取消成员国货币的法定地位,而代之以统一的货币。这种单一货币制都可看作是极端的固定汇率制。言其极端是因为以往的固定汇率制均允许汇率小幅波动,例如,在国际金本位制下存在黄金输送点,在黄金输送点范围内汇率可以浮动;在布雷顿森林体制下,也有平价加减1%的波动幅度。相比之下,在欧元区和美元化区域内, 汇率完全固定,波动为零。

从更长远的角度看,欧元区和美元化可以看作是未来国际货币制度的两种方案。自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关于建立新的、更合理的、统一的国际货币体系的讨论一直在进行。有学者认为,世界货币体系将由区域性货币联盟(区域性的单一货币制)逐渐转化为世界性的货币联盟(世界性的单一货币制)(周爱民,1997)。现在美元化与欧元区分别提供了进行这种转换的两种途径。从短期看,应是美元化区域优于欧元区,因为欧元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总有其不成熟的地方,要得到普遍接受,得到世界的信任,需要一个过程(这也许是欧元自启动至今一直表现不佳的一个原因)。而美元化区沿用一个经济强国的强势货币,其可靠性毋庸置疑,因而在短期更易被接受。而从长期看,应是欧元区优于美元化区,因为由于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如果美国今后相对衰弱,美元作为共同货币必将受到挑战,带来新的混乱。而欧元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其构成已经考虑到整个欧元区的经济,因而将提供持久的保证。当然,两者孰优孰劣最终将由时间检验。

四、对美元化前景的探讨

目前,无论是在计划实行美元化政策的加拿大、墨西哥、阿根廷还是在美国,对于美元化的讨论还在激烈地进行中。赞同美元化的人士指出,美元化会大幅降低利率和通货膨胀,促进国际贸易与投资以及各国经济的融合,因而,将使墨西哥在未来十年的年均经济增长率提高5 —10个百分点,而对阿根廷而言,这一增加值约为2个百分点。 如果同时将阿根廷接纳为NAFTA成员国,其增长率还可增加2个百分点(注:数据引自1999年4月22日美国Bear Steams公司首席经济学家Wayne Angell博士在美国参议院所作的关于美元化的证词。)。反对者则认为美元化的好处被过分夸大了,美元化治标不治本,不可能在一夜之间给这些国家带来奇迹。美元化前后有关国家经济的基本面不可能有突然地改善,金融体系的结构和效率,财政当局的行为等还是老样子。而且,与欧盟国家不同的是,美元化涉及的国家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如果强行统一货币政策,将不可避免地损害到部分国家的利益。对美元化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三个领域,即铸币收入的归属、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权限的延伸和货币政策的决定。

1.铸币收入的归属。当代中央银行一般是以政府债券的形式持有外汇储备的,因而储备是有利息收入的,这部分收入属于铸币收入。如果实行美元化,政府必须将外汇储备全部转化成现汇,用以购回本国货币,因而将损失这笔收入,而这笔收入最终将会流回美国。据估计,对阿根廷来讲,这笔收入每年可达7.5亿美元。 有学者提出这一问题可由美国与美元化国家通过谈判协商解决, 即由双方按一定比例加以分配(Guillermo A.Calvo,1999)。 这一方法消除了有关国家对于向美国“纳贡”的反感,而且可以为美元化国家的银行体系提供一笔为数不少的稳定基金(注:分配铸币收入的具体形式是美国每年向美元化国家返还部分铸币收入。美元化国家可以该收入为抵押得到低利率贷款,作为维持银行体系稳定的基金。)。然而,这一方法也有其不足之处。对于像阿根廷这样实行货币局制度的国家而言,铸币收入比较容易估计出来,而对于加拿大、墨西哥等国就显然要复杂得多。同时,铸币收入也不应视为一成不变的常量,其波动进一步增加了该做法的难度。而且铸币收入是否能完全由外汇储备的利息总额来补偿也存在争议。

2.美联储权限的延伸。在多大程度上将美联储的权限延伸到美元化国家是另一个需要协商解决的问题。权限延伸的一种方法是将美元化国家的中央银行分别与美国的地区联邦储备银行结对联系起来,从而将美国式的金融监管引入美元化国家。尽管美元化不会给本国金融体系带来奇迹般的改善,但先进监管方式的引进无疑将会促使当地金融结构提高效率。而且,通过这种方式,美元化国家可以打通联系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的渠道。这对于美联储确定和实行有利于整个“美元区”的货币政策至关重要。然而延伸美联储权限也有很大阻力。首先,既然美联储是美国机构,那么它能否真正对外国银行一视同仁还存在疑问。其次,美国纳税人是所有美联储救援基金和稳定基金的提供者,他们对于使外国银行享受到这些保护也有意见。最后,美元化国家也不一定愿意将本国银行体系的控制权拱手让给美联储,它们可能宁愿独立解决危机援助问题。例如,阿根廷就有当危机爆发时当局组织若干大银行提供信贷的机制(Steve H.Hanke,1999)。

3.货币政策的决定。这是最关键的问题,因为很多人从自主决定货币政策对于发展中国家至关重要这一认识出发,反对实行美元化。他们认为美元化以后发展中国家无法利用货币贬值来获得出口竞争力,因而对发展中国家不利。然而,有实证研究表明,对于拉美国家而言,货币贬值的效应并不是扩张性的,而是收缩性的,也就是说贬值并不能带来出口的增加,贬值并不是获得竞争力的好方法,而且高利率将进一步降低竞争力(Sebastian Edwards,1989)。从另一个角度看,美国货币当局在制定货币政策时能否考虑其他国家的利益呢?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是: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开放经济,美国与全球早已紧密相连,其国内繁荣日益依赖全球金融稳定,因而经济全球化客观上要求美国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必须放弃只顾及国内经济的狭隘观念,必须同时对全球经济形势,特别是其后院——拉美的情况加以考虑。例如,1998年秋的美国经济高涨,劳动力短缺,股市“非理性繁荣”,如果这时美联储仅考虑美国自身状况的话,合理的决策应是提高利率。然而这时全球面临衰退,迫切需要刺激因素。为了避免全球萧条发生,更重要的是防止这样的衰退对其经济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美国接连三次降息。尽管如此,要求美联储正式负担对其他国家的责任仍不可能,为了使美元化国家对美联储真正信任,有必要借鉴欧洲中央银行的做法,把美联储的目标仅限于保持价格稳定这一点(注:根据美国《1946年就业法》与《1978年完全就业与平衡增长法》,美联储的目标是充分就业和价格稳定。)。价格稳定被认为是全能的货币政策,如果美国国会能够通过立法改革美联储,将其宗旨仅限于价格稳定的话,也就不存在货币政策有利于美国而牺牲其他国家利益的问题了。这样美国就做出了一个负责的承诺,以逐步得到美元化国家的信任,双方共同合作,推动“美元区”经济的发展。

如果以上三个方面的问题得不到完满解决,美元化不可能有实质性进展。对于拉美国家而言,最大的阻力无疑是来自政治方面,因为美元化意味着放弃部分主权,接受外国控制。如果国内民族主义情绪上升,美元化政策可能再次流产。对于美国而言,虽然出于联合拉美,抗衡欧洲的战略考虑,民间赞成的呼声很高,但官方的正式态度还是相当谨慎的。1999年4月21日,美国财政部长鲁宾指出, 无论是对于希望进行美元化的国家还是美国,对于美元化一定要采取谨慎的态度,具体的实现方案还要与各方面认真权衡后才能做出,对美国而言,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很多限制(注:参阅1999年4月21 日前财政部长鲁宾对美国高级国际研究学院所作的关于改革国际金融体制的演讲(Rubin,1999)。 )。因而,到底美元化的未来发展会如何还有待于进一步考察。

截稿:1999年6月

标签:;  ;  ;  ;  ;  ;  ;  ;  ;  ;  ;  ;  ;  

论拉美经济的美元化_货币职能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