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课新课程教学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_信息素养论文

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中的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课程论文,素养论文,学生论文,高中政治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新课程条件下思想政治课培养信息素养的重要性

新课程改革有着深刻的时代与社会背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加速推进,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国经受着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双重挑战。“迫切需要基础教育加快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① 在信息社会中,每个人与以往任何时代有一个显著不同的人生“遭遇”:人的一生都无法回避地“深陷”在各种各样的信息海洋之中,面临无限的机会与无限的选择困境,如果一旦缺乏必要的信息素养或能力,人生将无法顺利享有与发展、甚至无所适从而成为信息社会的“奴隶”。在信息社会中,只有学会识别信息,获取有益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形成良好的信息道德品质,才能利用信息促进学习和身心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到《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再到《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无不例外地强调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要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② 要“注重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③ “要积极利用和开发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课程资源,建立广泛而有效的课程资源网络”。④ 思想政治课在我国基础教育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功能,她既是一门德育课,又是一门智育课,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政治课既要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与培养,又要引导学生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帮助形成各种信息素养与能力。政治课“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⑤ 新课程标准第一次在课程目标之能力目标中提出培养“发展采用多种方法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筛选社会信息的能力”。⑥

二、信息素养的基本内涵

信息素养一词最早由美国信息产业学会主席Zurkowski在1974年提出, 当时带有较强的科技能力的工具性色彩。随着信息社会的快速到来,各国政府对国民的信息素养培养给予高度重视,有关信息素养的理论也随之不断完善。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美、英、日等发达国家把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列入基础教育的基本目标,并从课程安排上得到保证。美国在1998年制定了学生学习的九大信息素养标准,其中有三大基本要求,能够有效地、高效地获取信息;能够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能够精确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我国从上世纪末才意识到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并在学校中开设了信息技术课。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又明确提出了信息素养的培养目标。

信息素养的基本定义是:“寻找、评价和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随着实践的发展,信息素养的内涵得到不断的丰富,并形成了各种流派,如能力观、学习观、工具观等等。本文主要采纳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学会(Association of Col-lege and Research Libraries)(2000)的定义,以其他观点为补充。 即把信息素养定义为:“能够确定所需信息的范围;能有效获取所需的信息;能批判性地评价信息的来源;能将选择的信息融合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能够有效地使用信息完成特定的任务;了解信息利用的经济、法律及社会等问题并能合法地获取与使用信息”。(如下图示)

附图

该定义能从认知心理学、建构主义理论、信息加工理论、元认知理论等相关理论中找到其理论依据。笔者认为要明确信息素养的内涵,可将其含义概括为三大方面,即信息意识(包括信息生存意识、信息问题意识、信息先行意识、信息有偿意识、信息伦理意识)、信息能力(包括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加工能力、信息运用能力、信息评价能力、信息交流能力等)、信息元认知(包括信息免疫力、信息规范)。以下就从这三个方面来谈谈思想政治课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政治新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探索

在信息社会中,思想政治课重视信息素养培养是完成学科教学的题中之义。本人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地从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各个角度与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紧密结合起来,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不但政治课教活了,学生乐于学习了,而且学生的信息素养也得到了培养和提高。当然,这二者的结合是有机的、和谐的、相互促进的,而不是机械地僵化地凑合在一起的。以下仅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信息素养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出发,谈谈如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如下图示)

附图

1.政治新课程教学中的学生信息意识培养

信息意识广义上包括信息生存意识、信息有偿意识、信息先行意识和信息伦理意识等等,这里从狭义上理解为信息生存意识,也就是“数字化生存”的意识。在信息社会里,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交往等活动越来越离不开信息的获取、分析、评价与运用;同时,信息意识也指人对信息不能迷恋;要有清醒而科学的认识,成为信息的主人。信息意识涉及对信息的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在遇到问题时有采用多种方法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筛选社会信息的意识。从教学内容看,政治新课程对学生信息意识的培养,可以哲学与生活模块和文化生活模块为主要载体;从教学方法看,可通过情境设置、体验过程、讨论反思等方式来提高信息意识。

哲学与生活模块的教学,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智慧地生活。而学生正处于迅速发展着的不成熟阶段,充满着好奇心,容易接受新事物,对哲学的兴趣不浓。为此,我经常从学生身边感兴趣的事例中选取素材,特别是信息社会中的人生百态,引发哲学思考,从而加强对学生进行信息意识、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

例如,在学习“哲学的基本问题”时,我介绍了尼葛洛庞帝著的《数字化生存》一书,并引用书中的“虚拟现实”一节作为例子设置情境,让学生结合自己平时上网的体验阅读思考并讨论。同学们首先肯定了虚拟现实能使人造事物像真实事物一样逼真,甚至比真实事物还要“逼真”,“如飞行模拟,这一最复杂和使用时间最久的虚拟现实应用,就比驾驶一架真正的飞机还要逼真。因为在飞行模拟器上,飞行员会置身于在现实世界可能不会出现的所有罕见的情况中,包括飞机几乎相撞或裂成几段。另外一个具有社会意义的虚拟现实应用,就是汽车驾驶学校的驾驶训练。在一条湿滑的路上,突然有个小孩冲到两辆汽车中间,如果从未经历过这种情况,谁也不知道自己会作何反应。虚拟容许我们‘亲身’体验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⑦ 学生们在讨论中产生了共鸣,觉得虚拟现实很有意义。

这时,我及时介绍了本校的一位学生,自初中开始接触网络,对网络游戏从兴趣到着迷,至高二时整天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有时甚至一星期不出户外,现已辍学在家玩网络游戏不能自拔。值得吗?同学们开始议论纷纷。在学生典型发言后,我归纳道,虚拟现实仅仅是利用视觉机理使人产生一种感觉而已,也就是一种意识,而意识是依赖于物质的,没有现实的物质世界就没有虚拟世界。一个人沉迷于虚拟现实是可悲的。学生对此很有同感。结果,我既完成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一唯物主义知识点的教学,又提升了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认识,明白人是信息的制造者而不能成为信息的牺牲品。

在文化生活模块教学中,可采用以下方式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如调查当地网吧经营与学生业余生活的关系;以“网吧文化的两面性”为主题组织辩论活动,以“现代信息技术对文化传承的影响”为题展开讨论;等等。这样既丰富了教学活动的亲近感,又可切实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

2.政治新课程教学中的学生信息能力培养

信息能力,包括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加工分析能力、信息评价能力、信息应用能力、信息交流能力。这是信息素养的主体部分,是应用性最强的部分。从教学内容来看,政治新课程中的经济生活模块、政治生活模块及文化生活模块更适合作为学生信息能力培养的载体。比如,经济、文化生活就是学生切身能感受的社会生活实际,尤其在当前网络信息无孔不入的条件下,提高学生信息能力,使学生充分了解网络在经济活动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充分了解信息化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这对于学生更好地参与经济、政治、文化活动有着深远的意义。从教学方法看,可采用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和发现学习等方法。

例如,对经济生活模块中的“股票”这一知识点,学生普遍感兴趣,但又觉得似懂非懂。我就因势利导利用网络进行教学。首先设计了几个问题,如股票的基本知识,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回顾,本市证券市场的历史与现状,股票交易形式及股票价格的变化,等等。然后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并在网上作证券信息分析,最后交流讨论。之后,由于学生兴趣较浓,我就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参观本市证券交易所,听取工作人员介绍股票网上交易情况,与股民交流,完成调查问卷等活动。通过这次教学实践活动,学生亲身感受到网络不仅仅是聊天、游戏等消遣的工具,它在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也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又如,在政治生活模块中,可设计以“假如我是市人大代表”为题的模拟活动。学生为了完成此项学习任务,需要了解本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社区等各方面的资料,通过上网查询很快就可以找到,不像以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平面媒体中查找。当然网上信息太多,加上筛选、分析评价、创新应用能力成了一个信息能力培养的重头戏。也就是说,信息素养的培养从技术层面来看并不难,难的是在心理与文化层面。这是个需要经过多次甚至伴随学生终生学习才能生成发展的。

教学中还可通过设计习题作业来加强对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如以“非典”期间网络的长足发展为例,让学生谈谈自己应如何认识和利用网络。因为“非典”期间,人们减少了外出,逐渐认同了网络购物、电子交易的优点。商家利用这一特殊时期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政府推行电子政务,使得网络的作用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有学生谈到,以前只知道网络具有查资料、游戏等功能,在了解到网络有如此重要作用后,表示今后要利用网络发展自己的兴趣与事业。

3.政治新课程教学中的学生信息元认知培养

信息元认知是指对从信息需求产生,到信息获取、加工、分析、评价、创新、应用、交流的全过程有意识的调控与反思,以达到高效、规范、正确地使用、形成正确、积极、健康的价值取向,提高信息免疫力,避免信息使用的道德失范与违法行为的产生。信息元认知是一种高级智慧,是信息素养中最高级的素养,只有具备了信息元认识,信息素养才是高品质的。陈至立同志指出:“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素养已成为人的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全过程中,要克服单纯技术观点,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能。”⑧ 所以,信息元认知是信息素养培养中最重要的方面。这里的信息元认知包括信息反思策略、信息道德、信息法制意识等。从教学内容来看,政治新课程中的哲学与生活模块、政治生活模块较适应作为学生信息元认知培养的主要载体;从教学方式看,可多采用启发式、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及活动体验等方式。

例如,在哲学与生活模块中,学习“事物自身‘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时,可设置这样一个教学情境:“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不可阻挡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对此人们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认为,在网上发邮件、查询资料、下载软件、购物等,大大拓展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也有人认为,网上出现了一些虚假信息,黄色宣传等不健康内容,给人们精神世界带来消极影响。更严重的是,有些学生沉迷于网吧中,严重地影响了学业和健康。请谈谈你们的看法,也可运用辩证法知识对上述两种看法进行分析。”经过学生讨论后,初步达成了共识,网络信息是一个新生的客观事物,本身无好坏之分,被人们利用后会产生两种结果,被科学正确地使用能促进社会和个人的发展,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产生消极的影响。所以,对信息与网络必须学会分清利弊,趋利避害。这既符合网络信息存在的实际,又体现了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哲学道理。这样,不是通过学生们普遍反感的直接的接受性说教,而是将信息意识素养的培养寓于哲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容易接受,并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信息元认知。

充分利用新课程在信息元认知方面提供的资源,如哲学与生活模块之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及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部分,是培养信息元认知难得的好素材。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收集以批判性思维获得创新成果的事例,辩证地说明批判性思维在创新过程中的作用。讨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辩证关系,及其对开拓创新的意义。还可组织辩论“选择解决某项公共问题的不同方案,应遵循的价值准则,可采取的策略和方法”。每一次这样的教学活动,都是渗透信息元认知培养的难得机会。

在政治生活模块之“依法治国”这一知识教学中,及时宣传网络法律知识和有关规定,规范学生的上网行为,使他们养成道德自律的良好习惯。目前虽然网络法制建设相对滞后,主要问题在于对网络的“虚拟身份”比较难于管理。鉴于信息网络世界的现状,一方面要靠健全法规、普及法律知识。另一方面则需要用道德这种无形的约束力去引导规范学生的网上行为,使他们养成道德自律的习惯,自觉地遵守网络法规或有关规定,文明上网、依法上网,做一个合格的网络人。例如,当我谈到“计算机病毒”时,随即提及电脑“黑客”的一些不道德行为和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犯罪活动的事例,使学生深深地认识到,“黑客”的行为不仅危害了社会,而且也毁掉了自己美好的前程。学生在为这些“黑客”惋惜的同时,心灵会受到震撼。

总之,思想政治课教学信息素养的培养是个系统工程,需要从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元认知三大方面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各要素进行有机结合。这不仅是新课程的要求,更是我们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与吸引力的迫切需要,也是从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考虑所必须的。网络信息说到底还是一种新的技术手段,是由人发明出来的,本身不是什么洪水猛兽,它给思想政治课教学提出严峻挑战的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机遇。利用网络信息开展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具有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不可替代的优势。我们应当趋利避害,加强引导,把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与现代网络结合起来,利用网络的平等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特点,寓教育于网络,通过网络来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使得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能真正得益于网络信息。

注释:

① 钟启泉等.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②③④ 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⑤⑥ 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⑦ 尼古拉·尼葛洛庞帝著.数字化生存,海南出版社,1997

⑧ 陈至立.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人民教育2001年第2期

标签:;  ;  ;  ;  

高中政治课新课程教学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_信息素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