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学科也不例外,体育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现代的课堂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打破教学内容的形式上的封闭,要有开放性的备课,开放性的教学,形成开放的系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丰富的信息土壤。“教育是艺术,艺术的价值在于创新。”所以,有必要在“所谓枯燥无味的体育课堂”教学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创新;体育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7-241-01
创新是时代发展和人类进步的不竭动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创新在人们生活和生产方面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开展创新教育成为学校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在高中体育课堂上,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不仅拥有强健的体魄,同时具有满足社会和从业要求的创造能力成为每一个高中体育教师需深刻考虑的问题,作为一名有着多年体育教学经验的高中教师,我特提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为各位教师的创新教育提供参考。
一、体育创新教育的含义
体育创新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在创新理论下形成的、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的的体育教学理论,它从学生的精神、意识、思维、能力和个性出发,摒弃传统教学经验,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注重学生的心理建设,开展俱乐部式的体育课堂,使学生在掌握体育知识、强健体魄的同时,培养和强化其创新性。创新教育遵循快乐、主动、参与、和谐的体育精神。
二、体育创新教育的特点
1.注重学生身心教育,倡导体育精神的参与性
体育创新教育将学生的身心健康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一方面,注重学生体育任务的加强,使学生通过体育锻炼能够获得强健的体魄;另一方面,创新教育强调对于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成为精力充沛、思维活跃的全能人才。当然,创新教育在培养学生身心健康的同时,不忘向学生灌输终身体育的精神,使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2.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倡导体育锻炼的全面性
体育创新教育一方面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有创造性地参与体育活动。另一方面,创新教育强调主体的全面性,即将全体学生作为教学对象,不以学生的成绩高低来划分学生层次,衡量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它注重学生学习内容的全面性,要求学生除掌握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知识外还能够对营养、卫生等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尽可能地实现自身各个器官、部位的健康、和谐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体育创新教育的有效策略
1.培养教师的创新教育能力
为了加强学生的创新教育,培养出具有创造能力的学生,教师作为组织教学的主体,应该加强自身的创新教育,提高自身的素质。首先,教师要遵循体育新课改要求,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和求异思维,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探究知识;其次,教师要理论联系实际,根据每位学生的个性和潜质的不同对创新的原理和方法进行灵活运用,因材施教地调动学生的创新热情;再次,教师要转变教学方法,使体育知识的学习在融洽和谐的氛围下进行。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发现,师生之间关系和睦,相处融洽能够使学生大胆质疑,自觉参与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创新积极性;最后,教师要不断进行科研探究,体育教学实施科研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好的教学成果,要实现这一目标,必然离不开体育教师不断创新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要加强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人格
思想观念的改革是教育改革切实贯彻落实的基础,要实现体育创新教育,就要树立教师的创新教育观念,注重对学生精神和人格的创新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经常反思,大胆质疑,在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和兴趣,使他们学会运用不同的方法,获得不同的收获,从而具备创新的精神、意识和能力。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对于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及进取心的培养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要求教师树立创新教育观,通过知识技能和素质的综合培养,一方面让学生明确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加强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心态和意识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具备创新的精神意识和人格。
3.使用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
体育创新教育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问题研究、实践操作、集体激发等多维互动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挑战性和创新性,将单调的课堂变成学生与老师多维互动的基地,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以活跃。体育创新教育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可以将传统的体育游戏介绍给学生,通过让学生自主创设游戏规则和内容进行再教学,使学生的体育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可以让学生优化组合分组进行团队竞赛,通过团队的成败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学会分析观察及组合创意,另一方面也使教师能够更好地探究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总之,体育创新教育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教师创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4.创设创新教学环境
学生的学习成果受所处环境的影响极大,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为学生营造创新的学习氛围,创设有利于创新的课堂环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创新,对于学生的创新行为及时予以表扬,从而使学生能够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学习和钻研过程,逐步养成求新、求变、求异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使学生在探究和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能够独立自主地完成,为创新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创造基础。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知识经济高速发展下社会对于高校的要求。高中体育作为培养人才的前沿阵地,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除了对学生强健体魄和良好心态的培养外,还要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意识和心理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发展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田振军,王东丽.网络多媒体教学环境下体育专业学生个性品格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8(06).
[2]李红,曹芝兰,黄生勇.体育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关联性探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9(06).
论文作者:马富贵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7月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5
标签:学生论文; 体育论文; 教师论文; 创新能力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知识论文; 体魄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7月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