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朱林镇卫生院 江苏 常州 213241)
摘要:目的:对脑出血患者的内科临床治疗采取不同治疗措施,体会患者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 年3 月~ 2014 年3 月某院收治的64 例脑出血患者,把64 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措施,另一组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静脉滴注依达拉奉,以14d 作为一个治疗周期,对两组患者治疗后日常的生活能力与神经功能缺损进行对比,对两组患者内科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32 例患者治疗后有11 例基本治愈,有11 例显著进步,有7 例进步,治疗的总有效达到90. 6%;对照组32 例患者治疗后有8 例基本治愈,有9 例显著进步,有6 例进步,治疗总有效达到71. 9%。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能力与神经功能缺损等评分都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脑出血是临床急症有着很高的致残率,内科临床治疗可以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静脉滴注依达拉奉,增强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能力,取得极佳的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脑出血;临床治疗;脑实质出血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脑出血作为一种常见疾病,多发生于老年人群体当中,产生十分巨大的身体危害。该疾病的发病缘由多因高血脂、高血压等病症所导致,鉴于其突发性的疾病特征,使得临床治疗及防治均有很大困难。尤其在临床诊治的处理过程中,一旦操作不当抑或受到其它因素影响,将致使患者的治疗效果大打折扣,甚至造成生命威胁,因此基于探究该疾病的内科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的目的,对此,本文将选择64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相关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和分析,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 年3 月~ 2014 年3 月我院收治的64 例脑出血患者,把64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为32 例,其中男15 例,女17 例,年龄45~79 岁,平均年龄(58.8±8.2)岁,脑出血患者的出血位置在基底节区21 例,丘脑4 例,脑叶4 例,小脑3 例,患者出血量为4 ~ 28mL,平均出血量为(15.8±3.2)ml;对照组为32 例,其中男16 例,女16 例,年龄在44~80 岁,平均年龄(57.9±9.1)岁,脑出血患者的出血位置在基底节区18 例,丘脑6 例,脑叶4 例,小脑4 例,患者出血量为5 ~ 25mL,平均出血量为(16.1±3.1)ml。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止血、脱水降颅压及脑细胞活化剂等治疗,观察组给予依达拉奉的静脉滴注,将注射液剂量控制在30mg,配合100ml 生理盐水行静脉滴注,每日给予两次静脉滴注,及时观察患者治疗情况,是否出现不良反应,检测患者肾功能、血常规。两组患者均以14d 作为一个治疗周期。
1.3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13.0 实施数据统计处理,计量资料用x2 检验,P<0.05,数据结果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32 例患者治疗后有11 例基本治愈,有11 例显著进步,有7 例进步,治疗的总有效达到90. 6%;对照组32 例患者治疗后有8 例基本治愈,有9 例显著进步,有6 例进步,治疗总有效达到71. 9%。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能力与神经功能缺损等评分都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一。
3 .讨论
在脑出血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及时观察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发展状况十分关键,以科学的治疗方法,促使脑出血治疗获得应有的成效。这种疾病通常伴有头晕、恶心、四肢乏力、呕吐以及程度各异的意识模糊障碍等临床症状,一旦操作不当抑或受到其它因素影响,将致使患者的治疗效果大打折扣,甚至造成生命威胁。本次研究中采用内科临床治疗方法,其表现在治疗脑出血患者的效果方面十分明显,一方面可以有效将患者的血肿消除,减少脑部所受损伤,另一方面则以调节和控制患者血压,保证其正常标准值,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需要注意的是不可盲目乱用药物,以免造成脑部缺血。经过内科临床治疗后,观察组32 例患者治疗后有11 例基本治愈,有11 例显著进步,有7 例进步,治疗的总有效达到90. 6%;对照组32 例患者治疗后有8 例基本治愈,有9 例显著进步,有6 例进步,总有效为71. 9%。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能力与神经功能缺损等评分都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由此说明,通过在脑出血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内科临床治疗方法,能够及时控制患者的脑水肿,使其颅内血压得以降低,十分有利于提高脑出血患者的内科临床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延长生命,非常值得广泛应用。
4 .结语
综上所述,脑出血起病迅速,病情比较严重,抢救患者的时间在发病的1~3h 内,否则患者的病情可能造成恶化,影响患者的预后。通过入院之前的一系列的急救措施保证患者的呼吸通畅,建立患者输液通道,从而为抢救患者赢取时间,这是急诊内科急救的有效措施,从而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陆远飞. 高血压脑出血的内科治疗及效果分析[J]. 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5(12):1455-1456.
[2] 陈辉,陈实丽. 脑出血患者临床治疗研究[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01):77-78.
[3] 张春生, 孟爽, 丁一诺. 脑出血的临床治疗分析[J]. 现代临床医学,2010,9(8):122-123.
[4] 王亚辉.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内科治疗效果探析[J]. 当代医学,2014,(03):88.
收稿日期:2015-10-17
论文作者:朱小平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文摘》2015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7
标签:患者论文; 脑出血论文; 内科论文; 对照组论文; 治疗效果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两组论文; 《健康文摘》2015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