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迎接世界科技进步的挑战_知识经济论文

主动迎接世界科技进步的挑战_知识经济论文

主动迎接世界科技进步的挑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科技进步论文,主动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0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76X(2000)07-0020-05

20世纪已经过去,21世纪已经到来,回顾20世纪世界历史的进程,展望新世纪的发展势态将是有益的。20世纪是制度大变革、体制大创新的世纪,是大冲突、大动荡的世纪,是主要国家经济运行中不断起落,甚至大起落的世纪。人类在变革社会制度结构中遇到重重障碍,经历曲折,付出了昂贵的代价,但是毕竟实现了意义重大的制度创新。并以此为基础,在发展生产力上取得重大成就,特别是世纪末叶出现了生产力加速发展的势头。20世纪是世界经济增长加快的世纪,人类生产力的发展,成为20世纪历史进程的亮点。

一、科技进步加速的发展势态

20世纪是科技发生革命性变化的时代,出现了科学的大创新和突破性进展,新发明、新技术不断涌现并不断地、迅速地转化为生产力,上述情况使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决定因素。在农业经济时代,物质资源——特别是土地——以及人力是生产力发展的决定因素;在工业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增大,逐步超过了物质资源和人力,成为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基本要素。人们可以从18世纪以蒸汽技术为基础的工业革命迎来机器大生产时代、20世纪20年代以内燃机的普遍使用迎来的福特汽车时代和美欧工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看到科学技术的巨大作用。二战后科技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出现了连续不断的科技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如像新能源、航天技术、海洋技术、环保技术、新材料,等等。特别是80年代以来,在发达国家出现了以信息革命为主要标志的、历史上从来还未有过的技术革新大潮。(1)以储存信息的芯片和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网络技术,成为世纪末的技术革命的关键环节。它可以用于物质生产、营销、管理和教育、科研,以及家庭生活等一切社会领域,完全可以说它是人类进行大大超越工业经济时代的高速率的生产、管理、研发和获得高质量的生活享受的工具。(2)生物工程技术是当前技术革命的新花,基因和遗传工程的研究和使用,为农业产品的高产开辟了无限广阔的远景,它可以解决今后25年内世界人口急增40%带来的迫切的需要。基因工程已经在“克隆”技术上取得了令人不可思议的进展,它也为医疗卫生,如攻克癌症及其它难症,带来新的希望。(3)化学中组合分子的技术,是当代科技进步又一重大领域,它能创造崭新的物质,而形成21世纪的新材料。(4)科技创新也在航天、海洋,以及其它领域开展。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互为因果,互相推动的。科学新理论的出现会进一步孕育出更新的理论成果,技术发明更是互相启动的。内燃机技术引发了机械技术、铁路、轮船和汽车生产有关的技术发明。信息技术具有普遍渗透性,信息革命引发生物工程、航天技术、分子合成、医卫技术的革命性的发展,促进了当前全面的科技创新的局面。(5)科技创新的不停顿的一浪又一浪的发展和创新高峰期的出现,是当前科技进步的新特征。特别值得人们注意的是:当代信息技术与高科技的发展,表现出迅速的和不断创新的势态。近几年来,计算机已经经历了若干次的换代升级,原初的庞然大物已经变成小巧的便携式,而其功能则是不断增多和增强,已出现每秒运行达数十亿次的超级机。先进的计算机芯片体积小

于0.3微米,或更小,可以储存数十亿的信息量。此外,在各个领域的高新科技不断出现,日新月异。

18世纪末的蒸气机技术,是近代历史上发生的第一次科技革命,但那时科技进步的步子还较为迟缓,由蒸气机技术进展到内燃机技术,人们花去了100年。而在20世纪末叶,人们看到各门科学理论连续性的突破和多种技术齐头并进并不断创新势态,科学技术进步表现出不停顿的和加速推进的性质,成为当代经济增长的最有力的推进器。以上情况表明:20世纪是科技快速进步的世纪,科技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在当前,科学技术已成为生产力的决定性的要素,小平同志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命题,正是对当前科技的重要地位与作用的极其深刻的理论概括。

二、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换

20世纪的经济进步,突出地表现在社会经济组织形式的变革和升级上。在这一世纪,世界众多经济不发达国家,步子有快有慢地进行着由千百年来的传统的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换;特别重要的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纪末出现了由工业经济形态向知识经济形态演变的新趋势,一次意义重大和影响深远的经济组织的升级正在出现。

我们在这里使用的经济组织形态这一概念,不同于经济制度,后者指的是以所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的总和。经济组织形态一词指的是生产要素的组织方式,它包括:(1)劳动方式,即劳动力与工具的结合方式,如锄耕农业、手工业、机器大生产、现代自动化生产(流水线)、计算机为基础的智能化生产,等等。(2)产品和活动交换形式,如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以满足需要为目的的简单交换经济,以追求交换价值为目的的发达的交换经济,即商品经济。经济组织形态就是上述劳动方式与交换方式的统一。大体说来,人类历史上的经济组织形态有以下四个基本类型:(1)原始狩猎、采集经济,它是以简单的原始工具和直接分配相结合。(2)农业经济,它体现了畜力、锄耕农业劳动方式和简单交换相结合;(3)工业经济,是以机器大生产和发达的商品经济,即市场经济相结合。(4)知识经济,就是以信息技术——计算机和网络——和高科技为基础,以智能化生产为特征,并与发达的市场经济,特别是知识的市场交换相结合的新的经济组织形式。

知识经济是以信息产业为主导产业的经济组织形态,信息技术是知识经济的首要的物质基础。计算机、软件和网络技术的出现,使知识数字化、编码化和高量储存、快速流动,并按照软件设计的程序,转化为生产与运作的指令,实现一种由信息机器体系自我调控的智能化的生产。其特征是:(1)人工智能机为基础的生产,是几乎不需要直接生产者和直接管理者的自动化生产。(2)人工智能机拥有巨大的工作效率,智能机使人的智力能量超常增大,使一个人能在最短时间里完成几十、上百人在若干年才能完成的运算和图纸绘制。(3)智能机拥有高速自我调控能力,能作出适应环境、条件的最迅速的选择和调整,这种高速度的反应和调控,不仅仅用于提高一般的机器生产的效率,如像钢铁冶炼流程、化工生产的化学流程,将不再由人工操作而纯然由计算机自动控制。计算机的自控性质使人们得以控制那种条件瞬息万变的宇观过程——例如太空器、导弹的星际运行——和微观运行,例如生物分子结构变化以及反应堆的核子裂变。计算机的自控功能既提高人类的生产能力,又扩大了人类生产的领域,使人类生产活动得以向着微观、宇观领域进军。

总之,智能机产生了一种崭新的生产方式,即智能机→劳动对象的机器自控生产方式,这也就是知识经济的生产方式,它对于人操纵工具、作用于劳动对象,即人→工具→劳动对象的传统工业生产方式来说,是一场深刻的革命。

人工智能机的广泛应用引起了经济活动组织形式的重大变革。信息技术具有广泛的渗透性,它不仅使用于制造业,引起了传统工业生产转变为智能化的生产,而且它迅速地扩展到广泛的经济领域,引起企业组织形式、营销方式、分工协作方式以及消费与生活方式的变革。

(1)信息技术使适应市场多样化需求的多品类、小批量生产不仅有经济可行性,而且能带来好的效益,促使传统福特汽车式的大批量生产转变为小批量生产,大工厂也出现小型化。

(2)全能厂转变为只生产核心部件,大公司改组成为核心大企业和加工零部件的小厂的多形式的联合,意味着企业间的分工与协作关系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分工和专业化效益得到进一步提高。

(3)信息技术的使用,使企业内各种活动得以及时反映于管理中枢,厂内的生产活动成为高能见度的,它由此引起企业内部管理方式的革命,总厂——分厂——车间的宝塔式的、包括复杂的科层结构的管理组织趋于简化,不少企业采用管理中枢直管车间的扁平式管理组织形式,它不仅节约管理费用,而且大大提高管理效率。

(4)适应着分工协作关系的发展,原先的全能厂——包括生产、设计、采购、营销,将不必由自己去从事的业务“分包”出去,从而使“承包”业务获得了大发展。

(5)网络革命哺育出电子商务这一崭新的营销方式。电子商务以其商业信息的广延性和更方便的交易方式,打破了传统商业的地域限制和时间限制,使消费者与企业直接联系,互相沟通,它既能大大开拓市场,又节约交易费用,因而电子商务正在成为一种有效的、崭新的营销方式,并由此日益取代传统的营销方式。

(6)信息技术基础上的专业化效益。部件和业务的承包,使传统企业的一些业务活动——生产、设计、营销、维修——分解出来,转化为小业主式的家庭生产与经营,某些知识产品——从生产设计到包括法律、会计等中介服务以及广泛的生活、消费领域的咨询服务——由智力业主进行家庭生产和经营,成为知识经济的显著特征,促使当前发达国家服务产业迅速发展。可以说,信息技术带来了家庭生产方式的复兴和一个奈斯比称之为“小而强的时代”的来临。

(7)信息技术带来产业结构的新变化:①工业结构中,信息、通讯、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网络等产业发展得最快,并成为主导产业;②为信息生产活动服务的服务业的大发展,如从事计算机、网络的调试、修理,以及电子打字录入、分类、整理、研究等服务业的兴起。此外,还有信息教育机构——各种培训机构的发展。

(8)信息网络和技术还引起人的生活、消费方式的变化,这不仅表现在智能机的引入家庭,增大了用于个人发展的自由时间,使人们获得了新的生活享受和社会交往的便利,而且,计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使用既提高了人的智力,还改变了人的工作方式,包括学习方式。可见,信息技术带来一种现代人的新的生活方式。

以上八点表明,信息技术引起生产、交换和生活、消费方式的深刻的变化,逐步出现了一场人类经济活动组织的大改组,这种新的经济活动的组织形式,就是我们所说的知识经济,或者说是以信息技术和高科技为基础的新经济组织形式。知识经济不同于传统的工业经济,它是以信息、技术和当代高科技为其物质基础,体现了技术上的质变,并且体现了微观组织、生产、交换方式、生活方式的新变化,这种经济组织形式,是实现生产力的新跃升的制度条件。在时代跨进21世纪的门槛时,认清这一当代经济组织形态发展、变化的趋势及其意义是十分必要的。

三、智力成为第一生产要素

知识经济是20世纪末在经济活动组织进步上取得的新成果。知识经济带给我们的深刻启示是:智力是推动当代技术和经济进步的第一生产要素。就简单的生产来说,生产要素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而生产工具是第一生产要素,因为,生产工具的性质、效能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中起着决定作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成为手工业生产方式的格言。而在大工业生产方式下,机器使劳动生产率成十倍、百倍地提高,机器由此成为生产要素中的决定要素。在知识经济时代,无论是高度发达的现代机器体系——从核反应堆到人工智能机,还是拥有崭新性能的现代劳动对象——从新合成材料到生物基因,都是现代科技知识和发明的结晶和集积。

就人工智能机器来说,(1)它是高知识的物化,这种机器体系不再是需要人来发动和运用的一把斧、一台车床或机器体系。智能机是有高知识物化于其中,是储存知识和拥有模拟人的思维功能的新机器,就这一点来说,它不同于传统的机器。(2)人工智能机的自控能力——自行运算、自行选择、自行修正运行方式——来自于软件中储存的智力,机器的智能,是由机器——包括软件——的制作、设计者所赋予,是人的智力的物化。计算机的智能,无论是多么强大,但它毕竟是来源于作为始发因素的人的智力,机器的思维是第二性的模拟思维,它是由初始的人的思维所赋予,再聪明的机器人,也是体现了始作俑者的人的聪明。可见,知识经济时代的物质技术基础——生产手段和劳动对象,是以现代科学和技术知识为其灵魂。在当前,我们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既指物质形态的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更是指科学知识和创造发明是第一生产力。总之,知识经济以及人工智能机的普遍使用,意味着知识、智力在生产中的作用的大大加强和在生产要素中的地位的提升。

智力的重要作用与地位,也可以从当代技术进步与经济进步的机制中表现出来。技术进步与经济进步的机制,表现为以下三步曲:第一,智力群体的培育和积累,即有创造性的研究能力的人才的培训。为此,人们必须构建能有效提升智力,特别是培育高智力群的母机——教育机器,一句话,要始于兴学。第二,创建和实现发达的科技知识产品的生产,实现科技知识产品的不断创新。为此,需要有各种各样的组织科研人员进行研发的机构和强大的物质设施。一句话,要大力兴研(发)。第三,推动科技发明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成为主体进行商品生产的物质手段。为此,必须形成最有效地实现知识、科技产品到物质生产力转化的经济机制。一句话,要致力转化,促使科技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总之,科技进步机制在于学、研、产三者的有机结合,而其起点在于兴学和智力群体的培育。智力是科学和物质技术之母,在知识经济中的科学技术进步更突出表现为做为母体的智力群的培育和科学技术知识的积累。

归结起来,20世纪生产力的发展进程特别是当前知识经济的逐步出现,已经使智力要素的地位进一步提升,成为现代化生产力发展的始发因素和第一生产要素,智力成为经济学家称之为的“智力资本”,培育智力、积累“智力资本”已成为当前实现技术和经济进步的中心环节。

四、加快制度创新,促进科技进步

20世纪末叶对世界历史进程影响最为深远的,是中国1979年以来20年经济高速增长和中国社会主义的崛起。中国正在坚持改革、开放中阔步迈向21世纪。中国面对着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中的新情况,面对着新形势下种种复杂的挑战,在政治上要对应霸权主义政治的挑战,在经济上,近期要对应经济全球化大趋势下和进入WTO后更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的挑战,就长期来说,更要对应世界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的挑战。在21世纪,做为经济不发达的国家,中国面对的最根本的挑战是经济的,是发展生产力中的世界竞赛。由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尽管存在着制度的制约,但是在那里科学、技术不仅并未出现发展的停步不前,而且正在全面技术创新中加快了向知识经济转换的步伐,在科技水平上中国与世界的差距还有可能拉大。可见,中国既面对着世界科技进步新形势的严峻挑战,也有着利用人类知识成果为我所用的机遇。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进行历史的反思和当前形势的观察时,我们再一次体会到小平同志提出的这一论题意义的重大。在科技成为第一生产力的时代,中国社会主义的进一步振兴,其关键在于加速科技进步和创新,求得生产力的最迅速的发展和提升。科技进步既从属于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它需要有要素的培育,包括:(1)人才的培养,特别是拥有世界水平的高级的科技精英群体的培育,这涉及到教育体系改革和发展这一艰巨的任务。(2)研究与发展体系的改革和发展,这既涉及到国家的研发机构又涉及企业的研发机构的改革与发展。科技进步又是一个经济过程,它从属于客观经济规律,为了推进科技进步,需要形成激励科技知识产品的创新以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经济机制,这涉及到确认创造、发明人的产权主体地位;构建技术市场,推进科技产品的商品化;实行智力资本化——这涉及到一系列制度建设,如像鼓励科技人员办企业,实行技术入股,发展风险资本市场,为科技型企业进行融资,等等。由于企业是进行科技创新和实现科技转化(生产力)的基本主体,搞活和搞好国有企业,使之成为科技创新和科技转化的积极主体和中坚力量,更是实现科技进步的制度建设的中心环节。上述的一系列制度的构建,其实质是以知识商品化、资本化为基础的高度发达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世界经济发展进程表明,在我国实现最快速的科技进步和最顺利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除了要加强智力要素的培育,加强科研工作,促进科技知识产品的创新而外,最重要的就是要构建有利于科技进步的经济机制。中国2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清楚地表明:传统的计划体制是技术进步的桎梏,而目前转型期不完全的市场体制,也不能有效地鼓励创造发明和推动科技向现实生产力的转换。可见,为了使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由理论命题变成现实,必须着眼于体制和机制的完善,一句话,加大改革力度,建立起充分发达的和完善的市场体制。

收稿日期:2000-06-06

标签:;  ;  ;  ;  ;  

主动迎接世界科技进步的挑战_知识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