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背景下村级物流发展模式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村级论文,模式论文,物流论文,背景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的提出 2015年中国农村人口为6.03亿人,约占总人口的43.9%,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1932亿元,增长11.8%,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速度连续快于城市,但所占比例仅为13.9%,农村消费潜力巨大。近年来,政府大力推广“互联网+”战略,先后出台《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意见》《推进农业电子商务发展行动计划》和《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农村网络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移动上网迅速普及,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农村市场潜力巨大,是网购市场新的增长点,许多学者指出农村电子商务是未来电商领域最具潜力的市场(刘雪芹等,2013)。这一市场吸引了京东、阿里等电商巨头,联想集团、新希望、大北农等企业,供销合作社、中国邮政集团等农村市场传统力量,均在加快农村电商市场布局,一大批新兴农村电商企业在“互联网+”风潮下迅速成长。 尽管政府与企业不遗余力地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但农村物流日益成为农村电商发展的软肋,制约农村电商可持续发展。村级物流是电商物流的终端平台,由于农村物流基础设施薄弱,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难以解决,基本靠农户自行解决货运问题,村级物流成为农村电商物流最薄弱环节,单一的物流功能难以支撑村级物流可持续发展。本文将村级物流平台发展融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现代物流服务和产业链整合中,创新农村物流服务网络体系建设方案,解决农村“最后一公里”配送难题,促进“农村网络经济+实体经济”规模化发展。 二、文献综述 由于农村人口转移、消费者习惯改变等因素,农村零售业面临挑战,英美等发达国家农村零售业面临萎缩(Jackson等,2011),电商成为农村零售业发展的重要战略工具。在“互联网+”战略影响下,“互联网+农业”、电子商务进农村等成为政府、企业和社会关注的热点。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经营模式和融资方式是未来现代农业发展的加速器(李国英,2015)。信息技术特别是电子商务促进了发展中国家农村地区生产、服务和贸易发展,对基础设施、人力资本和物流网络提出更高要求(Zappacost,2001)。电子商务可提高农村市场便捷性,增强其影响能力,提高竞争力(Tootoonchi等,2011)。农村电商发展速度较城市慢,物流网络是重要约束因素,需要形成与城市和大企业对接的物流网络(Huggins等,2002;Thomas等,2002)。移动电商是电子商务的延伸,具有位置锁定、背景感知和大规模推送功能(Kourouthanassis等,2012)。广大农民成为移动电商潜在用户,但利润薄、可持续性不高,对物流提出更高要求(Huang,2012;Kim等,2008)。近年来,阿里巴巴、京东、苏宁等企业加速农村电商布局,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农村物流成本较高,农村物流成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瓶颈(张喜才,2015)。目前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仍未解决,邮递、快递只能到县城一级,未深入乡村,且农村居民点不集中、消费群体分散,即使邮递、快递等深入乡村,其配送成本也将提高(刘雪芹等,2013)。非正式辅助客运经营者是发展中国家农村地区物流主要提供者,使用车型包括卡车、小型客车、摩托车等。农村物流设施影响物流服务质量和收费,政府除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还应鼓励各类物流服务商相互协调,形成差异化服务体系(Venter等,2014)。由于经济发展需要,政府会大力推动电商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其中一个重要政策是支持农村地区物流网络基础设施建设(Galloway等,2005)。World Bank(2004)指出由于发展中国家农村地区基础设施、流通体制和政策落后导致食品等农村物流成本较高,政府应在农村物流网络建设方面发挥作用。贺国杰(2015)指出农村物流运力不足、信息体系不健全、物流技术落后和消费者自身制约因素严重抑制农村电商物流发展,提出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构建F2O模式、发展物流组织“共同配送+乡镇配送点”模式和与中国邮政合作配送的解决对策。魏延安(2015)认为农村物流是目前农村电商亟待处理的7个重要问题之一。陈佳华等(2015)指出农村电商发展瓶颈,包括农民整体电商认同感不强、农村电商和物流条件落后、农村电商和物流人才缺失、农村主体地位难保等。刘云龙等(2013)提出线上线下交易的农村物流发展模式,由政府扶持、企业带动和发展第三方物流等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丁丽芳(2014)提出完善交通网络、培育市场主体、打造电子商务平台、规范农村物流服务环节等政策建议。 农村物流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电子商务发展中起支撑作用,农村物流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关注,取得丰富的成果。但现有研究或偏重宏观问题,大而化之;或定位微观计量研究,精确但脱离实际。村级物流在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缺乏基于村域经济融合发展的研究,未详细分析与探讨村级物流组织、业务及盈利模式。本文根据调研提出村级物流组织、业务和盈利模式,建设村级物流服务平台,解决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以促进农村电商可持续发展。 三、村级物流服务发展模式 (一)农村物流综合平台——村级物流服务站 目前农村物流网点建设末端一般仅限于县区,规范化村镇物流网点较少,大部分快递需村民自取,送货上门、上门取货无法全面覆盖。村级物流服务站是与物流园区相连接的物流末端,具备农村生活用品配送、农资配送、农产品收购、信息发布、信息查询、快递收发等功能,为农民提供一站式综合物流服务,解决买、卖难问题。建设以物流园区(配送中心)为节点,村级物流服务站为终端的现代农村物流服务体系的关键是龙头企业,重点是园区,枢纽是村级物流站,目标是形成规模经济的农村物流服务网络。根据当前物流业发展趋势并结合当地物流业需求,以线上交易与线下物流配送为核心,厂家、物流企业、电商为目标客户群,建立物流信息交流与电子商务平台,提供货物流通全程服务。组建农村物流专用车队,创建农村物流综合信息平台网络,规范农村物流经纪人和农产品运输车辆,建立县城综合物流中心、乡镇农村物流配送站、行政村和集市物流信息点等。建立村级物流网点(站),促进区域内商品与外部商品流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在较大行政村、供销超市、农资超市、农村集市等设物流网点作为农村物流基层末梢,运用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和模式,将加工、整理、仓储、运输、装卸、配送、信息处理等有机结合,实现农村物流领域相关信息从起点到终点有效联动,提供立体化、一体化、多功能的综合性农村物流公共服务。 村级物流服务站模式可使企业形成强劲稳健的扩张模式。由于企业与专业合作社为利益共同体,企业设立村级物流站,可扩大农村农业流通市场份额,生产合作社可保证其市场份额不流失。形成企业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企业收益提高,生产合作社收益随之提高的扩张态势。 村级物流服务站可推动农业信息化。物流企业通过大数据、互联网平台可及时把握国内外市场信息,生产订单引导专业合作社生产、电子商务及仓储配送体系采购配送等,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 村级物流服务站可促进农业合作化、集约化与现代化。村级物流站主要对接专业生产合作社,专业生产合作社生产组织与信息化程度高、盈利高、生产自发性与盲目性少、产前与产后服务到位,会形成示范效应,间接推动以土地入股成立专业合作社、发展集体经济的试点工作,引导农业合作化、生产集约化,推进农业现代化。 建设农村物流服务站、农村物流配送中心,形成方便、快捷、安全的农村配送体系,方便农民购买,拉动农村消费。建立城市和农村双向流通体系,增加供给,改善需求,为企业建立电商与农村间的桥梁,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形成农村电商可持续生态体系。 (二)村级物流服务站组织模式 “公司+园区+村级物流服务站”的农村现代物流整合发展模式可能创造出一种现代农业流通经济模式。设立村级物流服务站,探索实行混合所有制形式的农村流通经济组织形式,即探索物流企业参股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农民专业合作社自愿参与农副产品物流经济项目(如以土地、房子入股物流站,运输车辆入股运输配送项目等),形成混合所有制,企业与专业合作社成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建立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持久、稳定的合作体制机制,克服目前普遍存在的因市场波动带来的“企业失信”或“农民失信”问题和企业与合作社外部合作模式带来的不稳定、不持续问题。村级物流服务站建设需对接大企业和县级物流配送中心,整合农村各类资源,连接最终用户——农民。 1.公司+园区+村委会+农户 中国约有68万个行政村,村委会是农村自治单位,是村集体委托人。建设村级物流服务站首先应争取村委会的支持和加盟,由龙头企业带动,发挥物流园区配送中心作用,村委会提供土地建设村级物流服务站,吸引农户加入。调研中发现,村委会地理位置大多在村域中的最优区域,是设定物流服务站的理想地点。 2.公司+园区+乡村超市+农户 乡村超市是目前农村零售的主导力量。全国约有70多万家农村超市,是农村购物、娱乐等主要聚集地。物流园区的配送功能可为乡村超市提供物品配送,乡村超市则发挥其在商品展示、地理位置等方面的先发优势,提供场地设施、人员等参股要素,吸引附近农户或经常在乡村超市购买物品的农户加入。京东、阿里进军农村电商市场的第一批加盟对象就是乡村超市。 3.公司+园区+专业大户+农户 专业大户是农业生产主力军,在农资需求等方面具有显著特点。应充分利用专业大户在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由专业大户带动农户参与村级物流服务站,专业大户可参与建设与管理,将农产品经村级物流服务站和物流园区向外销售和配送。 4.公司+园区+供销合作社+农户 供销合作社基层社是计划经济时代农村重要的零售网点。改革开放以来,虽然网断、点破、人散,但在很多农村地区仍发挥重要作用。利用供销合作社传统优势,通过土地、房屋设施等入股,改造传统基层社,使其成为现代村级物流服务站。 5.公司+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 截至2015年10月底,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达147.9万家,入社农户9997万户,各级示范社超过13.5万家(农业部,2015)。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村具有旺盛生命力和强大号召力,村级物流服务站建设应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采取土地、设施、订单等多种合作方式,由合作社带动农户加入村级物流服务站。 6.公司+园区+家庭农场+农户 2013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支持家庭农场发展的政策,家庭农场发展迅速。村级物流服务站可利用家庭农场在农资、生活建设、农产品销售等方面需求,将家庭农场作为村级物流站重要合作对象,通过车辆、人员、设施等方面的合作,建设村级物流服务站。 7.公司+园区+社区服务中心+农户 村级社区服务中心是在乡村兴办,向农民提供综合化、系列化、社会化服务的新型服务组织,集农村消费购物、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产品购销、科技服务、信息交流、文体娱乐、健身医疗、宣传教育等功能于一体,向农民提供综合化、社区式服务,满足农民物质文化生活需求。据全国统计报告显示,农村地区约有38万个供销合作社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可发挥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在人气、地理位置等方面的优势,结合村级物流服务站和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带动农户参与。 8.公司+园区+经纪人+农户 农产品经纪人是活跃在农村地区的重要市场主体,在农产品收购、储运、销售及销售代理、信息传递、服务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村级物流服务站可充分发挥农村经纪人作用,通过仓储设施、运输车辆等方式入股农村物流服务站。一方面可发挥经纪人在农村地区的优势,另一方面可由园区和龙头企业带动农村经纪人走出乡村。 村级物流服务站主要采取混合所有制模式,也可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股份来源与形式多元化,可以出资或以土地、设施入股。公司可控股具有示范性质、重要的村级物流服务站。村级服务站入股模式多元化:一是货币入股,二是土地入股,三是房屋设施入股,四是车辆入股。 (三)村级物流服务站业务模式 1.农村生活用品配送到家 农村生活用品范围广、种类多。包括柴米油盐酱醋茶、洗衣粉、洗衣液、香皂、肥皂等日常用品,蔬菜、鲜肉等生鲜产品,洗衣机、电冰箱、空调等家用电器,水泥、钢材等五金建材等。电商的迅速发展,使越来越多的生活用品可通过网络购买,因此需解决农村生活用品配送到家的问题,可作为村级物流服务站的重要业务内容之一。 2.农产品收购至园区加工再配送 农产品特别是生鲜产品和土特产品对仓储、配送等环节要求更高,农村物流服务站购置预冷、包装等设备对农产品初次加工,延长销售期限,减少农产品浪费。村级物流服务站可采取先收购再销售赚取小部分差价,也可与农户合作,农产品实现销售后获取分成。农产品初次加工后,经园区配送中心外销。 3.农业生产资料配送至田间 农资包括肥料(化肥、有机肥)、农药、农膜、种子、饲料、兽药、农机具及配件等。农村对生产资料需求量大,农资配送量较大,特别是在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情况下,可将农资配送至田间地头。 4.农村电商户物流配送 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普及,使越来越多的农户在网上从事交易和服务。村级物流服务站上门为商户提供服务,经园区配送至全国各地,村级物流服务站通过提供物流配送服务收取一定费用。 5.企业新产品展示宣传 农村地区人口众多,具有巨大消费潜力。在商品普遍过剩情况下,农村地区成为各企业竞相开发的潜力市场。村级物流服务站为厂家产品展示宣传提供平台,由配送人员推广产品,向厂家收取宣传推广费用,通过代理获取销售收入。 6.开展家电、农机具维修及零部件销售等活动 既可促进家电、农机等产品销售,也可增加为农服务内容。 7.各类物流信息服务 将收集到的本区域农产品市场与农资信息、天气预报、各类展会信息、农业相关法律、农产品新品种与新技术、农产品物流信息等向农民免费发布、传播,以聚集人气、增加客流量。 “公司+园区+村级物流服务站”合作组织模式及混合所有制可形成企业与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稳定、持久的共同盈利模式。即物流企业和物流园区依托村级物流服务站,依据合同收购农副产品,为农户配送生产生活用品。通过提供物流配送盈利,从合作社合作经营利润中获益。村级物流服务站解决了农副产品和生产资料买卖的“最后一公里物流缺失”问题,农村相关利益主体得到及时、优质的产前与产后服务。村级服务站收入主要来源:一是农村生活用品配送收入;二是农产品收购至园区的分成收入;三是配送农业生产资料收入;四是农村电商户配送收入;五是企业新产品展示宣传收入。 村级服务站根据不同组织模式采取不同收入分配模式。一是按出资额分红,二是按交易额分红。 村级物流服务站成立后统一管理。一是统一品牌与标识设计,统一对外宣传,逐步打开市场;二是制定村级物流服务站建设标准、运营制度和组织架构,形成完善的农村物流网络体系。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结论 村级物流服务站是农村物流综合服务平台,是农村电商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农村供给侧改革和产业融合离不开村级物流。村级物流的关键是整合现有资源,将物流服务站和村级经济发展结合起来,融入农村经济、文化生活中,体现综合服务功能。建立村级物流服务站应明确组织和业务模式,采取混合所有制与综合业务模式,建立科学盈利模式与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确保农民在新型物流业务中获得实惠,参与物流配送服务的市场主体收益得到提高。大型物流企业和物流园区应充分发挥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优势,实现微利经营,持续发展。 (二)政策建议 1.培育农村物流运营主体 应培育农村物流运营主体,形成物流品牌,打造物流名片。一方面对目标培育企业实行免税优惠、资金补贴、折扣利息、开放银行贷款(如允许部分企业以货物抵押贷款)等扶持政策,多渠道、多途径为其注入发展资本、降低融资成本;另一方面,搭建中外、城乡农村物流企业发展平台,鼓励目标培育企业与国内外先进农村物流企业合作。 2.创新农村县乡镇和村级分段物流模式 农村物流包括县乡镇范围内的物流,需采取不同发展模式,鼓励县级建设农村电商物流园,对上可对接城市和国内外物流,对下可成为村级物流配送中心。鼓励乡镇村农民自建物流服务站,村级物流服务站和园区可形成一体化运作模式。 3.加快模式创新,提升增值潜力 传统农村物流运行模式已不适应新的城乡统筹和电商物流发展需要,需要模式创新。可借鉴发达国家做法,推广以第三方物流公司为主导,客户需求为导向,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为载体的城乡一体化双向物流模式。整合金融、科技和互联网等现代要素,提升农村物流增值空间和发展潜力。电子商务背景下农村物流发展模式研究_农村物流论文
电子商务背景下农村物流发展模式研究_农村物流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