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 上海 200030)
【摘要】目的:评价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效果。方法:2017年1月—10月,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患者262例,纳入对照组,常规护理。2017年1月—10月,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患者257例,纳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制定风险管理。结果:观察组病情监护、症状控制、治疗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康复指导、生活照料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因素较复杂,与护士马虎大意、护士自身能动性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创新不足导致护理问题未能得到解决、未能塑造安全管理风险的科室工作氛围有关;加强安全护理可以提升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风险管理;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6-0211-02
心血管内科中老年比重较高、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高,这些都威胁患者生命健康,许多并发症是控制预防控制的,加强护理管理非常必要[1]。为进一步控制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医院尝试在2018年1月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取得较好的效果。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7年1月—10月,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患者262例,纳入对照组,其中男140例、女122例,年龄(61.4±12.0)岁。疾病类型:心功能不良/心力衰竭92例,器质性心脏疾病95例,高血压56例,其他19例。2017年1月—10月,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患者257例,纳入观察组,其中男134例、女123例,年龄(62.4±14.6)岁。疾病类型:心功能不良/心力衰竭90例,器质性心脏疾病91例,高血压58例,其他18例。两组对象年龄、性别、疾病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对照组 常规护理,主要内容包括病情监护,心电图监测、输液管理、生活照料、饮食护理、出院指导。护士长进行巡视,制定护理的重点,如那些致死性心律失常的对象,需要重视心电监护。
1.2.2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制定风险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护理管理风险:①护士马虎大意,护理需求评估不到位;②护士自身能动性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在病区评估、主诉获取、护理观察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③创新不足,在解决具体的护理问题上,创新不足,但是无法有效解决护理问题;④未能塑造安全管理风险的科室工作氛围,
(2)主要对策:①细节化管理制度,完善护理岗位制度、责任护理制度、护士能力管理。对于心内科护理而言,基本的制度包括交接班制度、室内环境管理制度、责任护理制度、护士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心电护理制度等。每一个心内科护士的核心护理能力都需要有明确的评价与管理标准,核心的技能包括输液管理、心电监护理等,需要组织进行培训,不断完善护士的核心技能,掌握心电监护、体位性低血压等常见并发症的护理[2];②充分调动护士的能动性,要求护士能够掌握细节,充分的了解部门情况、自身岗位,掌握这些信息。注意留意工作中的每一处细节,用心一一做好,从点滴做起,对每个细节、每个操作流程,都需要规范细致,杜绝马虎大意,扎实工作,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心内科护士,需要对自身的工作、对自己负责的患者及其家属、相关的医护人员,都要有充分的了解,把握好所有的信息,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既往护理落实情况、血管活性药物与心电监护等药械信息,认真阅读护理文书,注意获取主诉,对以上信息了然于胸,能更好的落实括病情监护、症状控制、治疗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康复指导、生活照料等护理[3];③细节化护理管理创新,要求护士需要有创新性精神,发挥自身的能动性,提出切合实际的护理对策,鼓励护士进行创新,适当的采用激励机制,提升护士的创新意愿,不断改进心内科护理流程、护理管理、护理技术[4];④塑造安全护理科室氛围,需要重视细节化管理氛围的塑造,领导需要发挥带头作用,通过日常督导、团队竞赛、激励等方法,不断巩固成果,最终帮助塑造细节化护理管理氛围,能够自觉的进行质控,如严格落实手卫生、严格的交接班管理、心电图的有效读取、血压测量规范操作等。
1.3 观察指标
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评分,包括病情监护、症状控制、治疗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康复指导、生活照料。VAS评分法,10分非常满意、8分满意、6分一般、4分不满意、2分非常不满意、0分出现相关内容的护患纠纷。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满意度评分服从正态分布,采用(x-±s)表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采用t检验,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病情监护、症状控制、治疗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康复指导、生活照料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3.2%(34/257),低于对照组21.4%(56/2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心内科的护理技术方面基本成熟,安全主要来源于护理管理。质控小组认为护士马虎大意、护士自身能动性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创新不足导致护理问题未能得到解决、未能塑造安全管理风险的科室工作氛围是主要护理风险。医院针对这些问题,进行针对性护理改建、安全管理对策。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护理质量明显提升,并发症发生率下降,获得患方的好评。
不同类型的心内科疾病的护理风险、临床特点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安全管理时,护士需要有充分认识。如对于心律失常的对象,重点放在心电图、输液管理上,特别是那些使用血管活性、抗心律失常的药物时,密切监护,尽可能的降低应激水平,这对于并发症的预防有重要意义。
4.小结
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因素较复杂,加强安全护理可以提升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参考文献】
[1]李艳玲,李敏,江慧琳,等.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J].广东医学,2014,35(24):3817-3720.
[2]肖艳芳.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20(01):76-78.
[3]李赞,吕燕,张联合.在心血管内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对策探讨[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5,28(06):981-982.
[4]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6,30(4):283-324.
论文作者:周海英,王雨娟(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0
标签:护士论文; 内科论文; 心血管论文; 并发症论文; 风险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36期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