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应复制西方社会医疗保障的救济模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不应论文,中国论文,医疗保障论文,模式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不可否认,二战后,西方社会经济发展的活力普遍下降(虽然个别战败国曾经一度辉煌),这并不是中国经济的起飞造成的,而是西方社会保障模式。二战后,西方各国基本上都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化解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如就业、医疗、教育、养老等。不过西方社会保障是一个社会救济体系,因此是一个资金消耗的无底洞。据欧盟统计局的数据,在2008年,欧盟国家社会保障的资金消耗,平均已经占到其GDP的30%左右(由此可见这一无底洞之巨大)。
而由于西方社会保障本质上是一个救济体系,其资金的主要来源并不是也不可能通过本身的运作来产生,更不可能来自慈善捐助,而只能是政府通过税费筹集。因此政府负担极为沉重。以美国为例,自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以来,政府在这方面的支出一路攀升。美国政府估计2008年度财政支出预算(290 20亿美元)的52.61%(15 270亿美元)直接用于社会保障。
但政府承担还是假象——实际上负担主要还是由民众来承担的。对目前西方各国的税收做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其税收85%以上是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障税、公司营业税。例如美国,2008年度这三项税收约2.5万亿美元,接近整个财政年度收入的95%。其中尤以个人所得税为重,接近整个财政年度收入的50%。如果将社会保障税费也计算在内则比例更超过80%。
如此沉重的负担,必定会使民众的实际购买能力下降,而购买能力的下降自然会导致社会有效需求不足,从而导致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滞缓。事实也正是如此——自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形成以来,西方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就由快速增长变为长时期的、明显的低增长。官方统计数据表明,自1950年开始到现在,欧盟国家的GDP平均增长速度一般都没有超过2.7%。不少西方经济学家指出,这种低增长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社会保障制度所消耗资金的增长大大超过经济发展速度,因此严重窒息了经济的正常发展。
西方社会医疗救济保障缺少基本的社会公平性,实际上也是一种“大锅饭”。这种“大锅饭”与中国计划经济的大锅饭没有本质区别。
西方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模式是:政府通过向有可纳税收入的人士征收税费,再转给社会保障体系,对全体社会成员一律实施社会救济。这种救济是无需偿还的。毫无疑问,任何一个社会成员出现医疗费用支付困难时,都应该对他实施保障,不过是否需要救济富人?尤其是不是需要劫贫济富,对富人进行施舍?答案自然是否定的。然而西方医疗保障却恰恰是在救济富人。
对全部社会成员进行考察并不难发现:尽管社会上当前可以在没有困难的情况下,立即自己承担全部医疗费用的富人并不多,不过这只是从静态的角度看问题,从动态的角度来看情况完全不同。如果是小毛小病,医疗费用不高,很多富人和中产阶级在就医时就完全可以在没有困难的情况下,自己承担医疗费用。而如果给人们一个支付医疗费用的缓冲时间,使人们可以逐步地偿还医疗费用,而不是在就医时必须立即支付全部费用,即使大病,费用较高,绝大多数中产阶级及富人也可以在完全没有困难的情下,自己来承担自己的医疗费用。
如果以发展的眼光再来看未就业的未成年人、大学生,还可以发现:其中的不少人是未来的富人或中产阶级,虽然他们现在没有收入或收入极其有限,可是他们的未来是富裕的,只要他们今后就业,有了收入也是可以和现在的就业者一样在没有困难的情况下逐步承担自己的医疗费用的。再来看老人,经过一生的辛勤劳动,绝大多数都积累了一定的财产。这些财产无需也是根本不可能带到天堂或地狱去的,是可以用来偿付他们自己的医疗费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