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粮食企业的培育:中粮、阿霉素和班吉经营模式的比较研究_中粮论文

跨国粮食企业培育:中粮与ADM、邦吉经营模式的比较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营模式论文,中粮论文,粮食企业论文,ADM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跨国粮商的竞争与扩张是我国农业“入世”十多年来所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之一。2004年大豆产业危机后,“ABCD”等跨国粮商占据了国内榨油总份额的80%,控制了我国大豆进口量的80%。2008年我国加入WTO粮食流通领域过渡保护期结束后,跨国粮商又竞相布局我国粮食流通加工领域。2010年、2011年益海嘉里率先在黑龙江佳木斯、山东兖州等地高价抢购水稻、小麦而迅速扩大市场份额。在此背景下,维护“饲料安全”与“食物安全”(于晓华,2012),分享市场定价权(马述忠,2011),需要培育我国的跨国粮食企业。加快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也需要培育我国的跨国粮食企业(张利庠等,2012)。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快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粮棉油等大型企业;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创新为农产品国际贸易和农业走出去服务的金融品种和方式;探索建立农产品国际贸易基金和海外农业发展基金”。

      长期以来,国际谷物贸易一直由跨国粮商垄断、控制,“ABCD”等跨国粮商控制国际谷物贸易量的80%,掌控了我国大豆进口量的80%,是国际农业资源流动与配置的主导者。如何培育我国跨国粮食企业,打破跨国粮商垄断,始终是横亘在我国农业国际化面前的难题。中粮作为国内最大粮食企业,一直被寄予走出去的厚望,2013年中粮与中谷、华粮等粮食企业合并重组,2014年收购Nidera、来宝农业51%的股权,体量规模上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粮食企业。但在市场占有比例、产业链构建以及国际竞争力等方面,仍与“ABCD”等跨国粮商存在巨大差距。对此,培育跨国粮食企业路径如何选择亟待突破与解决。本文以ADM、邦吉为标杆企业,利用非线性可加模型,通过中粮与“ABCD”等跨国粮商经营模式的比较分析,探索我国“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粮棉油等大型企业”路径选择问题。

      二、文献综述

      实际上,国内对培育跨国粮食企业问题的思考,早在2004年、2005年跨国粮商大举扩张阶段就已开始。程国强在2006大豆高层论坛上提出,鼓励我国大型粮食企业走出去,直接掌握国际粮源,阻断跨国粮商风险转移链条,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随着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培育跨国粮食企业问题再一次受到关注。尹成杰(2010)、万宝瑞(2011)等认为,培育农业跨国公司是农业走出去的理想模式。谭砚文(2011)、强始学(2012)等认为,我国有发展跨国粮食企业的市场、资本、技术以及劳动力等优势。宋洪远(2012)提出,应给予走出去的农业企业以财税、金融支持。

      2008年我国加入WTO粮食流通领域过渡保护期结束后,面对益海嘉里等的纵深布局,周立(2009)、林玉伟(2010)等从全球化战略、供应链管理、产品研发等方面对跨国粮商扩张进行了分析。杨东群等(2012)以益海嘉里为例,对跨国粮商在中国发展及影响进行研究。张立华(2010)、李秀江(2012)等认为全产业链是跨国粮商全球产业扩张的关键经营策略。王鹏(2010)基于2004年大豆危机的成因分析,对跨国粮商通过期现货市场以及企业并购投资组合实现市场扩张模式进行了研究。吴志华(2010)等对跨国粮商在南美地区利用种业获取粮源的实践进行了分析。

      由于中粮体量、规模以及国有资本等因素,对于如何培育我国跨国粮食企业问题,学者多将目光投向了中粮的企业发展战略,研究也多是基于竞争与比较的视角展开的。如唐文龙(2010)、张雅楠(2012)、冯长利(2012)、周可(2014)等认为,全产业链战略对中粮集团的发展至关重要,中粮集团的全产业链战略构建取得初步成效。吴勇毅(2010)认为,中粮管理能否跟上全产业链战略转型需要,原有产业链优势能否发挥,对中粮发展至关重要。钟华良(2013)对中粮2009-2013年全产业链布局态势研究后,发现产业链上游的缺位阻碍了中粮与跨国粮商竞争中资本优势的发挥,分析财务数据后发现,中粮利润来源过度依赖投资收益和政府补助。任立(2010)基于五谷道场收购案例的分析,提出缺乏粮食产业零售终端产品的有效支撑,中粮全产业链策略难以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力。康永红等(2013)通过构建内部效率测算模型,发现中粮全产业链战略虽内部资本市场有效,但效率不高,未能实现资本最优配置。此外,胡军华(2011)、宋洪远(2012)等对重庆粮食集团、黑龙江农垦、中农发、浙江卡森等粮食企业赴巴西、阿根廷等国收购土地、租种大豆等实践进行了研究。

      概括上述文献可以看出,围绕跨国粮食企业培育问题,相关学者已做了多视角的探究。但研究多集中于实践分析,对策建议等定性分析模式上,缺乏必要的实证检验与定量分析。由于缺乏必要的实证检验与定量分析,我国培育跨国粮食企业关键问题在哪儿,如何形成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选用非线性可加模型,利用中粮、ADM、邦吉等上市企业的股票市场信息披露数据,对中粮与ADM、邦吉经营模式进行比较,探索我国跨国粮食企业的培育路径。

      三、模型构建与数据来源

      (一)模型构建

      本文通过中粮、ADM、邦吉经营模式的比较,探讨跨国粮食企业的培育问题,研究的本质是企业发展关键因素的判识与筛选。以往此类研究多采用线性参数法进行甄别与判断,但难以刻画企业经营要素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在因素选择与模型设定上主观成分较大,从而降低实证结果的可信度。为克服这一缺陷,本文选用能够描述非线性关系的可加模型进行拟合分析。标准可加模型最早由Stone(1985)提出,由于该模型能捕捉到经济变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避免因模型形式设定不精确而得出错误结论的情形,一经出现即得到广泛应用,即使在因变量分布不易判定或不符合正态假设情况下,该模型依然适用。

      

      其中,α是截距,误差项服从均值为0、标准差为σ的独立同分布,与因变量独立。

      

      Hastie等(1990)提出将可加模型的技术应用于广义线性模型(generalized linear model)的广义可加模型:

      

      其中,μ是Y的期望值,即

,g(·)为连续函数,α和f(·)含义同上,在模型中,影响变量的分布不再仅限于正态分布,而是被拓展到二项分布、负二项分布、Γ分布以及泊淞(Poission)分布等情况,且对于可能对应于多种连接函数(link function)。因此可加模型对样本的性质要求较少,适用范围更广。为了与线性参数回归研究更好衔接,本文在可加模型基础上加入线性部分,公式(2)也随之转变成公式(4)的形式:

      

      其中,α和

为线性回归参数,中间部分和公式(2)相同。

      与已有研究类似,本文也使用总资产利润率作为因变量衡量企业经营效率,表示为ROA。结合研究目标与目的,对企业经营效率影响的自变量因素选择有:应收货款周转率(RT),存货周转率(IT),流动资产周转率(CT),总资产周转率(TT),固定资产周转率(FT),现金到期债务比(CTM),现金流动债务比(CTL),现金利息倍数(CTI),流动比率(CR),资产负债率(DAR),获利利息倍数(IM),应付账款周转率PT。

      (二)数据来源

      我国最新一轮粮食流通市场化改革始于2004年,这为中粮与ADM、邦吉的比较提供了可能;“ABCD”等跨国粮商通过大豆产业危机进入中国也是2004年,随着跨国粮商进入后粮食安全问题的凸显,对中粮与跨国粮商的比较提出了现实需求。基于此,本文选择了2004-2013年数据。值得一提的是,在中粮、跨国粮商等大型粮食企业研究中,由于数据可能涉及商业活动,因此,数据获取一直是研究的难点。本文中,中粮、ADM、Bunge均是上市企业,为数据获取提供了难得渠道,本文数据均选自他们的财务报表。由于粮食企业的同质性与类比性,本文也可视为对国内粮食企业与跨国粮食企业制度设计或政策环境变迁的比较研究,站在这一视角上,极大地拓展了本研究的应用价值。

      可加模型对于不同数据分布通常采取不同的因变量形式,符合正态分布采用原函数,符合指数分布则采用对数形式的原函数,为避免数据处理不当出现的错误结论,首先需要对数据进行夏皮尔检验。检验结果显示,中粮、ADM的资产回报率ROA通过Shapiro_Wilk检验,符合正态分布。其值分别是,ADM:W=0.9177,p-value=0.338;中粮W=0.9344,p-value=0.5893。原函数作为连接函数,适合GVC法,利用后退拟合算法,选择自由度为4。

      四、实证结果分析

      共曲线性是广义可加模型中的非参数形式的体现,共曲线性的存在不仅会增大系数的方差,而且会低估模型参数的标准差,同时会使模型的解不唯一,使可加模型的后退拟合过程收敛的解,受到起始函数的影响,因此要对广义可加模型中的共曲线性进行检验。常用的检验方法是将模型中所关心的某变量与可能与它有共曲线性关系的非参数项拟合值的相关系数进行检验,如果p-value<0.05,concurvityobserved<0.5就可以近似的认为这些变量之间均不存在共曲线性。然后再根据解释力强弱进行选择。由于数据有限,只有三个解释变量和两个解释变量的情况才符合函数拟合过程。

      ADM三变量组合都未能通过检验,两变量组合的数目为66对,其中通过共曲线性的组合包涵RT+IM、IT+TT、IT+IM、TT+IM、CTM+PT、IM+PT。

      

      邦吉三变量组合均未能通过检验,两变量组合当中通过共曲线性的组合包涵RT+CR、IT+CTI、IT+IM、CT+CTM、CT+CTL、CT+CTI、CTM+PT、CTL+PT、CTI+PT、IM+PT。

      

      通过表1与表2的对比,发现只有IM+PT组合能够同时通过ADM与邦吉的适用性检验,而且解释力都在90%以上,据此本文认为这对因素在两家跨国粮商的经营活动中发挥关键作用,能够作为两家跨国粮商总资产利润率的解释变量组。使用GVC拟合并进行共曲线性检验,结果显示,IM变量符合线性关系,PT变量符合非线性关系,模型可设定为:

      

      利用R语言进行可加模型回归分析,得到表3与表4的结果。

      

      中粮集团:三变量检验都未能通过检验,两变量组合类别与ADM相同,其中CTI+DAR组合通过检验,解释力为99.7%,见表5。

      

      使用GVC拟合并进行共曲线性检验,结果显示,CTI符合非线性关系,DAR符合线性关系与非线性关系的组合,模型设定为:

      

      利用R语言进行可加模型回归分析,得到表6结果。

      

      ADM和邦吉资本利得率ROA两个关键影响因素是获利利息倍数(IM)和应付账款周转率(PT),且系数为正,表明ADM和邦吉的经营模式在这两方面优势明显。中粮集团资本利得率ROA的两个主要影响因素是现金利息倍数CTI和资产负债率DAR。回归结果中CTI被分为线性部分和非线性部分,本文研究区间内CTI的均值为1.77,则线性部分期望值E(β(CTI))=1.77×(-0.002906)=-0.005,绝对值小于非线性部分的期望值2.037,因此CTI对ROA存在明显正向影响。DAR系数为负说明中粮集团资产负债率对资本利得率存在负向影响。

      五、结论与对策建议

      本文使用R语言数据处理软件,通过p-value和解释力指数,对中粮与ADM、邦吉的财务指标进行筛选,然后对选取的指标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中粮集团资本利得率两关键影响因素与ADM、邦吉迥异,经营模式上与ADM、邦吉存在明显差异,且效率较低,中粮应尽快进行转型升级。基于此,本文形成如下对策建议:

      (一)风险管理至关重要

      获利利息倍数IM是获利与资金成本间的比较关系。对于粮食流通企业而言,该指标反映的是不确定情境下的风险管理能力。在ADM、邦吉发展影响因素中,获利利息倍数IM被筛选出来,表明ADM、邦吉风险管理优势突出。实践中,在近乎完全竞争市场环境下的国际粮食市场上,风险管理决定流通企业的生死存亡。培育我国跨国粮食企业,风险管理至关重要,否则,一切后续工作无从谈起。

      (二)需要布局物流体系

      应付账款周转率PT是影响ADM、邦吉总资产利润率ROA的另一指标,该指标突显了ADM、邦吉物流体系的完善与高效。物流作为仓储资产管理的手段与工具,一直为跨国粮商谋划与布局,“ABCD”等以及丸红、CHS等跨国粮商几乎垄断了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国的粮食物流体系。国际化背景下,随着电子商务、金融创新以及现代交易技术的发展,物流已不仅仅表现为商品的流通与让渡,作为竞争工具与手段,决定粮源的有无与稳定,决定风险管理方式与效率,已成为跨国粮商全产业链战略、全球化布局的基础。

      (三)需要依托市场机制

      与ADM、邦吉总资产利润率ROA关键影响指标集中于管理领域相比,中粮总资产利润率ROA关键影响指标集中于现金利息倍数CTI以及资产负债率DAR等体制机制因素上。现金利息倍数CTI反映的是融资成本问题,该指标突显中粮国有企业融资的体制机制优势。资产负债率DAR是影响中粮总资产利润率ROA的另一重要指标,系数为负,表明中粮资产负载率较高,已影响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该指标超高可能与华粮、中谷等一系列兼并重组有关,也反映了中粮的发展机制问题。

标签:;  ;  ;  ;  ;  

跨国粮食企业的培育:中粮、阿霉素和班吉经营模式的比较研究_中粮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