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的经济发展观及其对海南经济发展的启示_经济论文

邓小平的经济发展观及其对海南经济发展的启示_经济论文

邓小平的经济发展观及其对海南经济发展的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海南论文,发展观论文,其对论文,启示论文,经济发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相结合,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其中,经济发展观是这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我国17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今天,重温小平同志这一理论,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对搞好我省今后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隔几年上一个台阶”

邓小平在91年8月就谈到我国经济发展是波浪式前进的。到南巡讲话时,他进一步指出:“我国经济发展,总要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在今后的现代化过程中,出现若干个发展速度比较快、效益比较好的阶段,是必要的,也是能够办到的。”在这里,邓小平总结、借鉴了别国经济发展的国际经验,结合本国情况,提出了以上台阶的方式促成几个发展速度较高、效益较好的阶段,借以保障、实现发展的思想,跟这一思想相关联,邓小平还谈到:一是上台阶与抓住时机密不可分,二是上台阶不是无条件的,当前必借助改革开放,三是上台阶与“稳”是相互促进、相互保证的辩证关系。但稳定不是目的,“发展才是硬道理”。

二、实现速度与效益相统一的发展

经济发展必须由一定的速度来体现,速度低了会出问题,但速度不是目的,速度必须与效益相统一,由效益作保证。与效益相统一的速度,才是所需的速度,才是带来真正发展的速度。因此,没有速度不行,没有效益也不行。对这一发展规律,小平同志曾作过多次论述。比如早在1985年就指出:“一定要首先抓好管理和质量,讲求经济效益和总的社会效益,这样的速度才过得硬”。在“南巡讲话”中又说:“当然,不是鼓励不切实际的高速度,还是要扎扎实实,讲求效益,稳步协调地发展”。效益是发展的内在保障,发展必须体现在一定的效益上。

三、发展必须有重点、有步骤、循序渐进

翻两番的经济发展战略,就集中体现了有重点、有步骤和循序渐进的发展观点。在有关发展的其他方面,如经济结构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对外开放战略和改革等问题上,邓小平都一贯坚持区分轻重缓急,根据实际条件有步骤地展开,按照发展的内在可能性循序渐进。在邓小平看来,发展必须有重点、有步骤、循序渐进,这是事物运动的内在规律使然,也是资源有限和条件制约的结果;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要注意保重点,讲步骤,循序渐进。

四、在改革开放中求发展

经济发展不是主观愿望的自然实现,不是自来之物,需要通过扎扎实实的工作,启开必需的动力源。在现阶段,由于旧的经济体制严重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必须清除的最大障碍,因此,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借助改革产生的动力来实现发展,所以,在邓小平同看来,“改革的意义,是为下一个10年和下世纪的前50年奠定良好的持续发展的基础。没有改革就没有今天的持续发展”。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下,邓小平称:“改革也是一场革命”,其功能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改革推动发展,最终对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作贡献,与此同时,发展也离不开对外开放。

五、根本上依靠科学技术来发展

邓小平一直非常重视科学技术的特殊作用,一直对科学技术问题以高度关注,从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直到疾呼“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南巡讲话”时还从总结发展经验的角度重申:“经济发展得快一些,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为了能真正做到依靠科技来发展,邓小平还强调:1、必须改革科技体制,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利用;2、科技发展必须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3、必须追踪世界高科技,在世界科技竞争中占有自己一席之地,4、必须重视、重用和优待科技人才;5、最根本的,是要始终不懈地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培养人才,“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

邓小平经济发展观对海南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现实指导意义。

一、要正确认识海南经济的“低潮”和“高潮”。所谓低潮,就是经济周期的低谷阶段,“高潮”是经济周期的顶峰阶段,经济周期是客观规律,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会呈周期是客观规律,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会周期性波动。邓小平同志对这一规律有十分明确的认识,指出:“可能我们经济发展规律还是波浪式前进。过几年有一个飞跃,跳一个台阶,跳了以后,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一下再前进”。海南虽然是经济特区,但作为大陆市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发展不可避免地受全国经济形势的影响,建省出现两次周期性波动但一些人对这种经济周期的波动缺乏正确的认识,他们抱着的是一种及其浮燥的投资心理,高潮时忘乎所以,低潮时心灰意冷。在他们看来,海南经济一旦跌入低谷就会一蹶不振,再无抬头之日。事实上,第一次低潮过后,景气逐渐得以恢复,最终在92年迎来了空前大繁荣(尽管是由房地产业带动),那些稳坐钓鱼船的国内外投资者占先人之利,短期内获得丰厚的投资回报,撤资者后悔不已,又匆忙回投,一去一回,贻误了许多宝贵时机。目前,泡沫经济造成的第二次低潮也开始逐步走出低谷,缓慢回升,而且,这次周期更替促使海南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由以往的房地产业转向工业、农业、旅游业。且工业地位愈来愈明显。1996海南国内生产总值达393亿元,比95年增长5.2%,其中第二产业增幅最大,为5.4%,工业增长达13.0%,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大幅校长,工业中除了轻工业持续增长之外,天然气产业石油化工产业和汽车产业也开始成长壮大,尤其是已经上马或即将上马的几项大型国家化工项目,将会带动大相关行业发展,说明海南工业正在逐步崛起,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此外,转产于热作农业及旅游业的投资者也将迎来获利高峰期。因此,“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只要低潮中不气绥、不动摇,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调整、治理、抓住时机、重新出击,曙光就在前头。

二、海南经济的发展要注意速度与效益的统一。建省以来,海南以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超高速度,使经济得以迅猛腾飞,尤其是92、93年,海南经济发展速度达2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但由于未与效益有机挂钩,1994年海南经济一下子回落到12.1%。那么,如何做到速度和效益的有机统一呢?首先,要控制住一定的发展速度。在海南目前的经济基础之上,超过20%的过高增长是不切实际的。在稳步发展的基础上,增长速度控制在15%左右比较合适,其次,一定要设法保持物价水平的稳定,抑制通货膨胀。同时,必须制定合理的产业结构,加重工业、热带农业生产,加工业的比重,以实业作为发展的坚强后盾。

三、必须有所侧重地发展主导产业及重点经济区域,使经济发展有重点,有步骤地地进行。目前,我省已确立新兴工业、热带农业及旅游观光业同时并举的发展战略,是符合海南实际的合理选择。但应有所侧重,确立主攻方向。目前,发展经济宜将重点置于海口、三亚两个中心城市上,培养成经济增长极。同时,还须继续将洋浦当作重中之重,加快其开发步伐。

四、要继续扩大改革开放,尤其是做好开放的文章

改革开放是海南省的立足之本。邓小平反复强调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是发展的动力。由于1994年我省在财税、金融、外资、计划、投资体制等领域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便得优惠政策减少之后,我省能迅速找到新的立足点,重新焕发出活力。而对外对内开放带来的内引外联的成绩,使我省吸引了大量的建设资金,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无穷活力。就目前海南的具体实际来看,还是应该以对内开放为主,因为海南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无论是市场、资金来源,还是技术来源、劳动力来源,都离不开内地,在工、农业产品市场上,我省尚不具备国际竞争能力,出口产品所占比例微不足道,旅游更是绝对依靠内地市场,因为本岛所具备的旅游资源并无多大国际竞争力;国家几个大项目的上马,也是基于考虑海南是大陆市场的一部分。

应该确立“背靠大陆、面向世界”的方针,即以加强与大陆往来、背负国内大市场作为立足点加强与国外经济往来。当前,要加快海南铁路通道的建设,使其尽早成为通向内地的大动脉,一是可利用它加强与内地联系,二是可把它当作改善投资环境的重要举措,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同时,在对外贸易上,要充分利用香港回归的有利时机,扩大琼港经贸合作,使香港进一步发挥海南出口的重要转基地的作用。在对外开放上,我们还要强化企业的国际市场营销意识,注重开拓国际市场,加强品质管理,创造名牌产品,使更多更好的海南货进入国际市场,加强海南在国际上的知名度。至于旅游业,从现实情况看,要以国内游客为主,发展大规模吸收国外游客的热带海滨度假地尚需时日。今后,海南的海外客源将可能主要出自同属热带海滨度假地、同样以东亚国家游客为主要目标的夏威夷、关岛、班赛岛、泰国的匪克特、澳大利亚、南太平洋诸岛等地,这些地方的经验可供参考。目前来看,海南虽地处热带,但除椰树外,热带情调不浓,海南特色不够,而且旅游纪念品非常不足。要吸收国外游客,必须注重发展旅游商业。旅游客源近期似可以香港(交通方便)、韩国(本国无热带资源)游客为目标。

标签:;  ;  

邓小平的经济发展观及其对海南经济发展的启示_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