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慧昭 杨帆
(淇县人民医院;河南淇县456750)
【摘要】目的:观察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在使用吞咽康复护理下的吞咽功能改善情况。方法:抽取在我院自2016年1月到2017年2月进行治疗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88例,并将其按照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4)。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方式选择常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方式则使用吞咽康复。2组患者的吞咽障碍程度的判断均使用洼田氏饮水实验进行,评价时间在入院后的第一餐之前和治疗后的4周之后,将2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记录并比较其优良率。结果:2组患者吞咽功能恢复优良率比较,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给予吞咽康复护理能够帮助患者改善吞咽功能,保证营养摄入,从而提升患者预后。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吞咽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9753(2019)01-0132-01
当前大多数康复研究表明,对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在早期进行康复治疗能够帮助其早日恢复吞咽功能,很大程度上降低患者出现致残情况,从而为患者的生活治疗提供保障。本次研究旨在观察我院88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使用吞咽康复护理改善作用。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的选择为我院2016年1月到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患者,将其中的88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诊断,病情与医学诊断标准相符,同时经过头颅CT或者MRI进行检查后确诊。所有患者均伴有临床进食困难,饮食存在呛咳等症状。将所有患者按照住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44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19例;年龄在52-82岁,平均年龄为(62.3±8.8)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有30例,女性患者有14例;年龄51-83岁之间,平均年龄(63.3±9.2)岁。对患者的用药均符合医嘱;患者吞咽康复护理疗程为2周是1疗程,分别进行2个疗程护理。所有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若患者存吞咽障碍较为严重,则进行鼻饲流质饮食。观察组患者选择吞咽康复治疗: (1)基本训练:①颈部活动:让患者进行颈部的活动,一般为左右旋转运动、沉肩和提肩运动,改善颈部的肌力使其逐渐升高;而颈部屈伸的练习则能够激发咽下反射,防止误咽情况出现。②口唇闭锁:让患者进行口唇紧闭的训练,可对着镜子进行,同时还可练习嘴角上翘、抗阻鼓腮和口唇突出与旁拉等训练。③舌肌练习:让患者将舌头向左右两边和前方用力伸直,且还能够进行其他方位的伸直练习;若患者无法将舌头伸直,则可将纱布裹在手指上牵拉舌头,帮助其进行运动。④下颌练习:让患者尽量将嘴张开,之后松弛,让其反复做出下颌的前后运动。⑤空吞咽和咽部冷刺激练习:让患者进行空吞咽动作,将其吞咽反射诱发[1];还可使用冰棉棒蘸取适量的水,在患者的软腭弓个舌根部以及咽后壁进行刺激,提升患者部位的触感。⑥吞咽反射练习:在患者甲状腺软骨和下颌皮肤上使用手指摩擦,促使舌体前后运动和下颌的上下运动。(2)进食训练:让患者保持半坐位或者坐位,若两组体位均无法实现则可使用健侧卧位,患者的偏瘫侧肩部垫上垫枕,在患者的右侧引导进食,进食食物的选择应该是先易后难,且根据患者的真实能力进行。让患者食用豆腐脑、蛋糕等半固体[2],从而在其基础上增加到固体饮食,并最终实现正常饮食。另外,应考虑患者的饮食习惯和爱好,同时还应保证患者的营养摄入。在食用过程中,让患者先使用适宜的量进行饮食,之后再逐渐增量,进食的速度要缓慢进行,保证患者,且不要与患者进行交流。
1.3评定标准
吞咽功能的评价使用洼田氏饮水实验法,让患者依照自身的习惯将30ml温水喝下,若患者未出行呛咳,则为Ⅰ级(优);若患者分2次喝完,未有呛咳出现,则为Ⅱ级(良);若患者一次性喝完但其过程中出现呛咳,则为Ⅲ级(中);若患者2次喝完且出现呛咳,则为Ⅳ级(可);若以上标准均未达到,则为Ⅴ级(差)。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选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19.0,对研究中所涉及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来表示,用t来进行检验;计数资料则采用%来表示,用x2来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对2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分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恢复情况较好,即优良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1.
3讨论
吞咽障碍在脑卒中并发症中十分常见,尤其是在脑卒中急性期时,会达到41-51%的病发率,造成患者无法正常摄取养分,以及脱水症状,同时会出现误吸性肺炎,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之前使用的处理方式主要是鼻饲管,来改善患者吞咽呛咳情况,而使用这种方法却不能为患者及时摄入影响,而且也会使得患者咽喉逐渐萎缩[3],最终结果是并不利于患者吞咽能力的恢复。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病理是舌下神经核性受到损害,继而伤害双侧大脑、皮质脑干束,导致患者假性延髓麻痹。因此,为了恢复患者肌肉的灵活和协调能力,众多研究展开了吞咽功能的训练,结果发现,训练患者吞咽功能,实际上对患者建立侧支循环起到促进作用,重组患者未完全受到损伤的脑细胞,恢复病症周围组织,从而促进脑细胞的重塑。另外,对神经网络和侧支起到刺激作用,使其能够在短时间内重建,并修复损坏的神经细胞和神经系统通路功能,使患者的吞咽功能逐渐恢复。当前吞咽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护理作用得到了很大的成果,从而和获得了医学的认可,研究认为,吞咽康复能够通过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反复训练,使其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刺激,从而产生新的运动投射区,释放神经冲动,重新给予运动能力[5]。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吞咽康复护理相较于常规护理方式来说具有更好的康复训练效果,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吞咽功能评定来看,吞咽康复治疗对患者而言是起到了改善作用。吞咽康复护理尤其在发病早期效果更为显著,若患者无法进行配合训练,则应该给予患者使用治疗仪刺激神经肌肉,之后再对其进行吞咽康复治疗[6]。因此,康复训练护理使用的时间越早,对患者脑的可塑性效果越明显,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的也就越加显著。
综上所述,吞咽康复护理进行的原理则是神经元的再塑,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且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可在临床中使用并推广。
参考文献:
[1]黎彩芬. 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分析[J].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6, 29(4):497-498.
[2]朱君丽. 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J]. 慢性病学杂志, 2016(1):74-76.
[3]李华. 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康复的效果观察[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6, 2(6):140-142.
[4]彭慧. 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施行康复护理的必要性及意义探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6, 16(10):221-222.
[5]赵飞丽, 张春妮. 时间康复护理方案对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 20(6):10-12.
[6]李小红. 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 4(24):171-172.
论文作者:从慧昭 杨帆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1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
标签:患者论文; 障碍论文; 脑卒中论文; 功能论文; 下颌论文; 对照组论文; 则为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1月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