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融入班级管理
钱 康
高中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其心理状态易受到来自家庭、学校、学业、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影响,具有不稳定、随意性强的特点。高中生的心理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将不利于其学业的发展。面对这一问题,绝大多数高中学校都已经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团队,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定期开展主题报告,并针对个别学生的心理辅导需求进行精准的心理干预等。但大部分学生因担心被贴上“心理有问题”的标签,刻意回避了心理辅导诉求。与此同时,心理教师数量偏少也是制约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开展的一个重要方面。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组织者,更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状态,因此普遍提升班主任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融入到班级管理中,对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而言是一项有益的探索。
存在的问题
班主任对心理健康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普遍重视的是班级的稳定和学生的成绩,对不同阶段学生潜在或暴露出的心理问题没有足够重视,学生心理发展档案不完善,对于发生的心理问题,干预方式也比较简单直接。
护理临床实习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环节,其质量高低直接关系着护理教育能否与临床工作顺利对接。护生实习阶段的真实体验是衡量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可以为改进临床护理教学工作提供重要信息。为了解护生在临床实习中的体验、态度,部分学者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实习护生真实体验进行研究[1-27],但受研究目的、客观条件等限制,各研究内容存在差异,无法综合性地为护理教育者提供护生实习体验数据,本研究通过对当前相关质性研究成果整合分析,以期全面揭示我国实习护生的内心诉求,进而为护理教育者更好地开展临床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普遍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 目前,各地教育部门虽已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班主任必修培训课程,要求班主任研修,但受到知识基础、接受能力、认知程度、学习态度等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班主任在理论认知和实践落实上还存在很大差距。
缺乏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规划和机制建设 作为德育的重要内容,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高中学校的重视,但以班级为主体,全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机制并未真正建立,大部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仍停留在心理讲座、个别心理干预等方式,以班级为主体、教师全员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研究不系统。
班主任要自觉增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和认同感 作为班级管理的主要负责人,班主任与其他教师相比,在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方面承担着更多的责任和义务。班级管理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需要班主任从学生的个性发展、心理发展等基于人的发展的角度,自觉增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在班级管理中,尊重学生、理解学生,遇到问题换位思考,深刻分析学生暴露的深层次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予以疏导干预。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打造乐观奋进的班主任团队 班主任的品格决定了班级的育人品质,如果一位班主任自身心理出现了问题,他所带领班级的学生必然受到影响。因此,学校一方面要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增强班主任的职业认同感和师德情怀,提升他们投身班级管理和育人事业的激情和热情,另一方面,学校要通过面向学生、同事等,定期对班主任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状态进行调研排查,梳理出一定时期内影响班主任群体心理变化的普遍原因与个别原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解决。
班级管理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策略
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班级管理相结合,发挥班主任乃至任课教师的教育疏导功能,是当前学校有效破解心理健康教育浮而不实的重要举措,有助于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普遍性教育和干预。
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班主任培训管理评价重要内容 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大对班主任和教师群体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培训力度,增强尤其是班主任群体在班级管理中有效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学校要完善班主任的发展规划,突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功能。定期开展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研讨沙龙活动,发掘和推介优秀的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案例,指导班主任提升班级管理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班主任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堪忧 毋庸讳言,当前受生活节奏、教学成绩压力、家庭经济压力、师德师风问题等因素影响,班主任群体普遍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在与学生的日常相处中,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和价值判断。
在笔者问卷中另外设置的归因调查中,数据统计如表8所示。84.1%的被调查人员默认存在一定的职业倦怠感,并选择了相应的原因。自我感知有职业倦怠感情况,远超职业倦怠量表测量出职业倦怠情况。据表9看,有62.6%的人员选择“工作任务繁重”,占比最高。此外,财政对基层农技推广投入经费不够、职称评定体系欠完善、薪资待遇与预期有较大差异、专业水平提升存在瓶颈、未能充分发挥才能而缺乏成就感,在归因中占比较高,分别达到45.3%、38.9%、37.0%、32.5%、30.9%。
丰富班级文化建设 文化有着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良好的班级文化对增强班级凝聚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引导功能。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将文化建设作为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凝聚全班同学共识形成励志奋进的班级口号、班级誓词、班旗班徽等理念文化。同时注重将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与学生的书法、绘画、剪纸、摄影等特长展示相结合,在班级显性文化中有机融入传统励志文化、意境文化和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等。
在主题班会和主题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要调度骨干班主任和专业心理辅导教师共同研究学生在高一、高二、高三不同时间段易发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形成问题台账。同时,要求全体班主任以课题的形式认领和研究相关问题,形成基于问题解决的贯通高中三年的主题班会心理健康教育材料。班主任要基于普遍性问题和班级实际问题,在班级管理中渗透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这是当前普通高中发挥行政班教学组织和班主任功能有效破解高中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尝试,有助于弥补原有的以专业心理教师进行心理干预的诸多不足。作为班主任要转变管理理念,基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全面的发展做出有益探索。
首先,希望大家可以进一步凝聚共识、明确目标。牢固树立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着眼于促进西江经济带发展和保护西江母亲河的共同愿景,充分发挥共建各方的优势,形成强大监管合力,进一步夯实西江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管理基础,规范西江航运市场秩序,合力打击违法违规经营行为,提高安全生产水平,构建“安全命运共同体”。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第八高级中学)
标签: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班级管理论文; 浙江省温州市第八高级中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