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网云融合——阅读3.0时代高校图书馆推广趋势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图书馆论文,趋势论文,高校论文,时代论文,纸网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李良荣教授曾总结人类社会经历了四次传播革命:文字发明、印刷发明、电报发明、互联网的发明[1]。人类的阅读模式总是会随着技术革命的浪潮而悄然发生变化,2013年4月,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发布的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数字阅读模式已经渐趋常态化,电子书阅读量增幅较为明显,人均阅读电子书2.35本,比2011年增长了0.93本,增幅达65.5%。当然技术的革新在改变人们阅读模式的同时,传统的习惯也不会在短时间内被彻底改变,纸质阅读在虚拟的阅读环境中更容易让读者想念。数据显示,有74.4%的18~70周岁国民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13.2%的国民倾向于“网络在线阅读”,9.0%的国民倾向于手机阅读,2.2%的人倾向于在电子阅读器上阅读,1.3%的人习惯从网上下载并打印下来阅读,纸质阅读仍然是人们心中最为权威的阅读方式[2]。从两组数据中可以看出,新时代的阅读模式必然会出现跨媒介阅读平台,个性化多样选择,“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格局,在所有的阅读呈现模式中虚拟阅读平台只有提高用户的阅读体验才有资本与纸质阅读抗衡,另一方面传统纸质阅读的用户群体基数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平台所蚕食,基于这样的阅读发展态势,高校图书馆创新阅读推广模式,夯实阅读3.0模式,加强纸质书籍、PC网络、移动互联网、终端阅读平台的N渠道“云融合、云互动、云分享”才是未来阅读推广模式发展的趋势。
1 阅读3.0及其特征
1.1 阅读3.0的含义
本文对阅读3.0定义如下:阅读3.0,又称交互类云阅读,是基于Web3.0的理念与方式应用下移动社会性互动的阅读模式的具体实践。强调阅读的互动性、移动性、极致体验、跨媒体、云端储存、大数据智能分析、时间碎片利用等特征,最大化地利用社交性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中主流的技术手段和特征,是将用户的阅读效率最大化、阅读体验最优化的阅读模式。高校图书馆所要服务的主力人群大学生群体是典型伴随手机成长的群体,他们对于阅读3.0的憧憬和向往是可以预估的。高校图书馆不仅应当将大学生作为阅读3.0模式的主要推广对象,还应让他们成为宣传此类阅读模式的主力军,这对于未来一代的信息传递、信息互动、知识分享以及消除信息鸿沟都具有极强的潜在作用。
1.2 阅读3.0与传统阅读模式的对比
在传统阅读思维中,读者往往是通过视觉方式获取文字信息从而满足需求,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于阅读的解释是“看(书报等)并领会其内容”。伴随着数字革命,传统的阅读模式接受了第一次彻底意义上的挑战——文本载体由实体纸张变为虚拟的屏幕,阅读的具体呈现方式开始发生变化,最早的电子阅读器(文曲星等)便是将阅读的模式由纸张变为虚拟介质的尝试。但这不是真正实现数字化的开始,真正概念上的阅读2.0开始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这一时期文字不仅突破了媒介载体的限制,更为重要的是它突破了文本本身的限制,阅读模式开始呈现出一种社会化、互动化的态势,能够获取除文本以外图像、声音、动态影像以及用户交互后所产生的所有信息内容。现阶段是阅读2.0时代向阅读3.0时代过渡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特征便是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2013年1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手机网民数量为4.2亿,年增长率达18.1%,远超网民整体增幅。此外,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继续提升,由69.3%上升至74.5%,其第一大上网终端的地位更加稳固[3]。阅读的移动性成为3.0时代最大的特征,庞大的移动数据在地域间高速流转,阅读愈发在碎片化的时间中进行,这种趋势在短时间内无法扭转。表1为阅读3.0与阅读2.0、阅读1.0之间的比较。
1.3 阅读3.0模式的主要特质分析
阅读3.0模式是基于Web3.0的具体阅读实践形式,因此Web3.0的发展对于阅读3.0模式有着很大的影响,本文对阅读3.0模式的特质归纳如下:
(1)移动性。用户可以利用各种移动终端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实现信息的查找、筛选、阅读、储存、分享、二次传播等功能,并且这种移动服务不会收取过高的费用。
(2)极致体验。用户在移动中使用阅读设备时可以实现智能处理的效果,即设备可以按照用户的内心需求做出适当的个性调整,将用户的需求在平台终端上得到具体的实现,小到阅读字体、颜色、亮度、字号等的调整,中到第几章节、第几句话、第几个场景等的筛选,大到哪位作者、第几本作品、同类别信息推荐、云端储存、随时回播、关键词解读、在线打印等功能的实现。甚至未来这些阅读服务只需眼球或者内心感知就能实现。
(3)地域定位交流。移动终端的普及化以及Wi-Fi的大众化让阅读不再是私密化的行为,阅读3.0可以实现实时阅读同步分享、线上线下及时互动的功能。利用终端的地域位置识别功能可以找寻到某一地点某几个人同时在阅读的某几本书籍的信息,从而实现资源的分享与交流,更加刺激信息的传播和知识的分享。
(4)阅读难题秒解答。传统的阅读模式往往无法在阅读过程中实现当下阅读困惑的解答,这在阅读3.0时代将有望解决。用户可以在终端上发起某一问题的在线解答服务,让民间大师帮助同步解答,由于移动媒体的及时性,难题往往会在发布后的几秒钟内实现解答,这会大大提升用户的阅读乐趣,从而加强对于知识的获取和传播。
(5)阅读语言难关的彻底攻克。阅读3.0时代可以真正打破语言的障碍,实现文字的彻底解放,让世界各地的经典作品能够在移动终端上同步呈现多国语言版本,这在很大程度上真正实现麦克卢汉的地球村梦想,让阅读的湖水流淌到世界每一个角落。
从以上阅读3.0模式的特质可以看出,阅读3.0打破了阅读1.0时代内容为王的思维,走出阅读2.0时代渠道为王的瓶颈,它所追求的是“读者至上、技术为王”的服务理念,这与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态势不谋而合。阅读3.0和高校图书馆3.0以及Web3.0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毫无疑问,阅读3.0的试用范畴远远广于高校图书馆阅读,不过高校图书馆3.0可以充分利用阅读3.0模式来扩大图书馆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服务范围,提升服务质量,让高校图书馆的3.0获取更多读者。本文认为,在Web2.0向Web3.0过渡的时代,高校图书馆应当抓住机遇,努力完善自己的推广模式。
2 阅读3.0时代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
在经历阅读2.0到阅读3.0过渡的过程中,网络阅读早已悄然受到高校学生的追捧。例如,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校图书馆的借阅率达到峰值,年借阅量为76万册,但近几年,借阅量一直维持在46万册,而电子书受到学生的重视,自2009年该校引入“读秀”电子图书阅览室以来,电子图书点击量一直持续上升,当年开设时月点击率为356次,而2012年12月,月点击率已激增至44 556次[4]。这一阅读模式的变化不仅存在于经济发达地区,西北地区的高校也出现同样的情况,新疆财经大学图书馆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的馆内借阅量为46万次,而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借阅量则变为了40万次,比上年减少了6万次[5]。以上数据揭示:在大数据时代,移动媒体彻底颠覆青年人群的阅读习惯,在电子阅读甚至是移动阅读发展迅猛的今天,高校图书馆的实际进馆阅读人数在下降,高校大学生的传统纸质书籍的借阅数量只减不增,电子阅读成为学生们阅读选择的常态,使用人数和借阅次数呈现激增态势。高校图书馆须转变观念,彻底改变既有的阅读推广模式,从而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利用图书馆进行有效和连续的阅读。
新书通报、图书推荐和培训宣传是传统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的主要方式[6]。现在的高校图书馆在上述内容的推广基础上,一是利用既已成熟的自动化系统——OPAC系统接近同步地生成书籍、期刊、电子资源的最新馆藏资讯,以便供读者阅读和检索;二是定期开展馆内推广活动,如经典图书专题宣传、免费试读;三是初步实现个性化功能服务,如根据读者的需求,将个人借阅信息、讲座预定资讯、新书推介、馆内活动、免费试读、有奖征文等信息通过电子邮件、手机短信或印刷小册子向相关的校内读者提供初创性的点对点服务。
除去这些传统的推广模式外,在阅读3.0时代即将到来的当下,高校图书馆应当开始尝试利用现有的最新理念和技术,让读者能够在移动交互的新型环境下获取充分信息。从读者本位的角度出发,高校图书馆在阅读3.0时代所要呈现的满足读者功能需求主要包括:基本的信息查找、浅阅读的常态化、深阅读的多层次覆盖、移动解疑以及信息分享。具体的总结如表2所示。
2.1 读者联动、豆瓣书评渗透的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WeChat)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款免费手机通信软件。用户能在各种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上进行文字、语音、图片、视频等信息传播,并提供多人聊天以及1000米以内的微信用户搜索以及摇一摇及漂流瓶等交友功能[7]。2012年3月底,微信用户突破1亿,耗时433天。2012年9月17日,微信用户突破2亿,耗时缩短至不到6个月。截至2013年1月24日,微信用户达3亿,时间进一步缩短至5个月以内,而且仍在加速普及中.
高校图书馆的微信在对于纸类图书的资源云分享时目前以四种方式呈现:(1)高校图书馆文字简介式分享。这类方式操作简单,主要是通过用户“关注”某一高校图书馆微信账号后的自动推送文字从而推广该高校图书馆主要拥有的书籍内容、分类、主题等内容。(2)第三方书评式分享。这类方式主要是和“豆瓣”相互打通,用户在“关注”这一微信账号后,只要输入想要的书籍名称,即可得到微信账号的智能回复,这一回复的主要内容是以豆瓣的第三方书评的图文方式呈现。通过这种客观的书评模式来推荐图书,这一分享模式具有极强的亲切感和生动性,例如,武汉大学图书馆的官方微信“武大图书馆助手”所推荐的《大数据——互联网大规模数据挖掘与分布式处理》。(3)“微友”秒互动式分享。这类方式充分发挥微信这一工具的互动性,让微信用户自己来对该账号推送的书籍打分,之后微信账号再对书籍所得分数进行智能排序,这一模式无形之中充分提高了用户的新鲜感和参与感。(4)借阅PK式分享。这类方式主要是微博模式的沿用,通过列出高校图书馆在某一段时间内(如一星期、当月、当季、当年等)的借阅TOP10榜单来增加用户对于图书馆书籍的兴趣。比如暨南大学图书馆会按月公布上个月哲学、文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外语类等最受同学热捧的书籍排行榜,这种方式充分吸引了学生用户群的关注。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的微信账号也开始了对虚拟数字这一庞杂特有资源的分享,尽管只是起步阶段,但是这一全新的尝试也符合微信“创新、互动、优质、定投”的特点,这类云资源主要包括:(1)同步更新数字资源。如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官方微信只需回复“Q1”即可获取“多媒体资源”等馆内信息。(2)网络资源分享。如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微信智能菜单上开通了“视频资料”服务,通过智能回复,校内师生即可获取除了文字和图片外优质的用户体验,当然由于公众微信账号起步较晚,故此这类互动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3)书籍资源智能回复。比如“华师图书馆”微信账号就开启了大数据库的试用,用户只需输入想要搜索的书籍名称(全名或者书名的某几个字),该微信账号便可以帮助用户进行智能搜索,用户在15秒内便可以获取微信后台推送的长菜单,这一长菜单可以定点投放到指定用户的微信账号上。
高校图书馆的微信公众平台中内容呈现单一是最主要的问题。这是由于微信本身是新生的社交媒体,同时高校图书馆缺乏专业微信运营、维护的人力资源所致。此外,高校图书馆微信热键设置普遍存在单一化、机械化、呆板化等缺陷。用户在关注了高校图书馆的官方微信后弹出的第一条推送信息通常是“欢迎关注××图书馆微信,为您提供最及时的××图书馆资讯”这样无用的信息。用户无法获取更为精确的人性化信息。
2.2 LBS+微博+客户端极大提升浅层阅读用户体验
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是基于位置的服务,它是通过电信移动运营商的无线电通讯网络(如GSM网、CDMA网)或外部定位方式(如GPS)获取移动终端用户的位置信息(地理坐标或大地坐标),在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平台的支持下,为用户提供相应服务的一种增值业务[8]。伴随着LBS的成熟,微博这一高校图书馆渐趋常态化利用的社交媒体平台将会拓展出更多潜在的推广模式:(1)高校学生利用微博寻找学习小组。传统的微博推广模式如新书速递、TOP10书评榜单、每日好书精选、好文分享等140字微博推广已经无法满足学生们的需求。但是由于LBS的发展,微博可以发起寻找身边的有缘阅读人从而实现第三方推荐,利用“他”的推荐来实现书籍的发散式传播推广。(2)研发手机客户端实现融平台下多种资源的交合。由于信息时代的资源碎片化使得读者们的注意力受到极大的破坏,人们在经历了高猎奇感的信息四处寻觅狂喜后,开始进入期待传统高质量信息推送的慵懒模式,但是这一慵懒模式的介质又出现了变化——从纸质类变为移动类。高校图书馆应当充分利用读者这一心理变化的特征,打造一款适合于自身高校宣传推广的客户端。2011年,苹果App Store与谷歌Android Market发布了一系列与图书馆相关的应用[9],其中高校图书馆的APP软件屈指可数。未来高校图书馆可以自行开发客户端,也可以融资请第三方开发集合多所地方高校于一体的图书馆客户端平台,如果这一平台得以开通,那么对于信息的集合与交融将是极大的提升。尽管有学者表示为当代高校大学生浅阅读和功利性阅读所担忧,但是时代的发展造就了这一独特阅读模式,在短时间内这一阅读模式无法彻底改变,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当适应这一趋势创造出适合当代大学生浅阅读的推广模式,让高校大学生在浅阅读中收获更多的信息,加深思考,这样的态度才能更加令人肯定。
2.3 吸收国外先进的推广经验
阅读3.0模式不仅深深影响中国的图书馆,在英国,公共图书馆的入馆率近几年也在直线下滑。数据显示,每年英国公共图书馆的实际进馆人数平均以2.5%的速度下滑[10]。英国政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将耗资1.93亿英镑建设英国伯明翰超级图书馆,新馆将于2013年9月3日正式落成。
在超级图书馆内,所有馆藏都将存放在特定温度与湿度的空间里,伯明翰图书馆将成为有“特殊地位”收藏品的最佳存放地。例如,“文学作品集”中有莎士比亚的《第一对开本》以及弥尔顿、约翰逊、塞万提斯的作品;“伯明翰文集”记录和描绘了伯明翰城市演进和发展的每一个部分;“音乐集”收录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亨德尔的歌剧脚本以及埃尔加的通信。在这些档案类和遗产类文献中,最珍贵的要数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极其重要地位的《伯尔顿和瓦特档案》,它们被称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关于工业革命的档案[12]。这一超级图书馆并没有放弃传统的纸质类书籍、期刊的内容呈现,相反,纸质书籍的精致感和独一性在超级图书馆中得到更大的体现。高校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将特色资源进行定期连续性的宣传,并且利用先进设备在馆内多次展出,从而扩大高校图书馆的权威性和独特感。伯明翰超级图书馆不仅是一所图书馆,更大程度上它的超级体现在社区参与感中。读者可以在此获得书籍、音乐、CD、DVD,甚至是游戏,而那些并非想一头扎进书堆的人也会被吸引到伯明翰图书馆,查资料、查族谱、交流健康信息、寻找商务支持,获取就业帮助、写作简历,参加培训拿到资格证书等,这里将成为集商务功能、学术功能以及社区功能的聚集地。伯明翰图书馆还将举办一系列的活动——诗歌朗诵、研讨会、儿童故事会、手工艺品制作以及展览,在3.1万平方米里,每个人总能找到心仪的事情[11]。国外的超级图书馆给予高校图书馆的重要启示便是,在阅读3.0模式下不要彻底放弃传统阅读模式的推广宣传,经典将长时间被人们记住。
3 结语
总的来说,目前无论是公共图书馆研究亦或高校图书馆研究都缺乏对于阅读3.0的学理性探析和实践性操作,而且由于Web2.0向Web3.0转型也正处于起步阶段,其技术的创新以及人才的覆盖范围仍处于萌芽阶段。不过,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历史的必然,尽管高校图书馆界对于阅读3.0模式下的推广模式无法全面利用相关技术和设备,但正如上文所阐述的,观念的革新与理论的研究是保证技术发展的主要基石,阅读3.0作为一个崭新的事物定然具有强大的发展潜能和顽强的生命动力,高校图书馆一定是伴随着阅读3.0模式的发展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