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基础工程施工技术论文_张斌

建筑工程基础工程施工技术论文_张斌

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 200000

摘要:建筑基础施工质量对于建筑整体稳定性有很大影响,一些关于建筑倒塌的新闻报道中,其倒塌原因就是基础设计存在问题,施工质量不足。本文首先分析建筑基础施工特点,地基类型选择方法,之后分析施工技术应用,最后就一些常见质量问题进行防治探索。

关键词: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引言:建筑基础工程是整个建筑质量优劣的重要影响因素,基础工作不到位,会对上部的主体施工造成严重影响,主体工程质量也就难以保证,还会影响建筑使用安全性。研究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有利于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减少操作上的失误,提高操作施工的规范性,从而有效提升建筑整体质量,保证建筑结构稳定性、安全性。

1建筑工程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1.1工程勘察技术

进行基础施工前,首先要做好地质、现场勘查,使设计人员可以详细了解、分析现场情况,确定地层构成,为施工提供详细地层数据。要根据设计与实际情况编制工程勘察方案。要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以多种方法进行试验分析,进行多角度研究,以最大程度上满足设计、施工需要。勘察人员要对钻探、抽检、测试等认真负责,保证结果准确全面。

1.2土方开挖技术

根据实际调查现场情况制定开挖方案。要合理选择施工工序、方法与机械设备,在开挖中要注意对孔深的控制。一般要求重要孔位孔深要深入硬持力层5m以上。具体深度视实际情况加深。施工人员要以现场情况为依据做好项目施工分析处理。如承台基坑开挖要参考土层土质合密实性来确定合适开挖坡度,结合承台尺寸做出外扩1.5m作业施工面。

1.3基坑支护技术

1.3.1排桩支护

排桩支护有锚杆式、拉锚式、悬臂式等多种形式,通常是以锚杆、钢桩、混凝土灌注桩加上基坑土层内支撑共同作用,从而实现支挡作用。排桩支护常采用套管、泥浆护壁、干作业等灌注桩工艺技术,在施工中,首先要求施工人员做好对灌注桩的施工工作,施工完毕后做好养护管理工作,最后做破桩冠梁施工。

1.3.2逆作法

该法在经过不断发展后,已经成为成熟的、具有一定先进性的基础施工技术。在应用逆作法施工时,施工人员常会采用上部交替与用土方挖掘施工,以这两种工法来降低载荷作用对基坑上部位置的土体造成的不利影响、减少承受的力量。为了保证相关的混凝土灌注桩或者人工钻孔桩施工可以正常进行,现场施工人员在施工时必须注意适当拉开与基坑周围的距离。

1.4地基处理技术

1.4.1铺垫材料

通过在存在软土地基的地基表层铺设具有耐腐蚀、连续性好、抗拉强度大的土工织物来提高地基牢固性,以此有效提高地基负载承受能力,从而可以有效避免日后出现不均匀沉降、整体下陷等质量通病。

1.4.2换土垫层技术

如果地基土不适合工程施工,例如软土、淤泥质土,可以挖出一定范围、深度的土体,回填高强度材料如砂、灰土等,经过夯实后,可以有效提高地基密实度,达到设计标准。在实际应用中,为保证垫层密实度,要控制好含水量,可以用振动、水撼或根压法施工压实垫层密度到设计标准,确保符合施工要求,提高地基整体质量。

1.4.3排水固结技术

如果在实际施工中发现现场地基土层含水量很高,无法进行正常施工,可以通过排水固结进行土层处理。排水固结技术通常是架设垂直排水井,以此有效改善地基排水情况,通过减少含水量使地基承载力获得提升,强度提高,为后续施工提供良好基础条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建筑工程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通病与措施方法

2.1轴线位移

2.1.1原因分析

基础轴线位移问题多会出现在建筑内横墙位置,从而导致上部墙体和基础出现偏心压。产生原因通常为大放脚收分寸没有把握好,在砌到大放脚顶部时已经出现了偏差的情况下继续砌基础直墙,从而引起轴线位移现象。基础通常是先对外纵墙、山墙进行砌筑施工,等到砌横墙基础的时候,基础槽中线可能会出现被封在纵墙基础外侧,从而无法正进行吊线的情况,导致找中轴线很容易出现更大的偏差[1]。

2.1.2控制措施

在对建筑进行定位放线作业时,要注意在外墙角设标志板并做好保护工作,以防止因为工程车辆进行槽边推土作业或其他施工工作碰撞到轴线。在墙角的标志板下要设置中心桩,拉通线时先核对中心桩。为方便机械设备开挖基槽作业,也可以将标志板钉设工作留待开槽后。横轴线最好不要用基槽内排尺法,可以采用中心桩。横墙的中心桩要全部打入地面,直到桩顶与地面持平。为了方便进行排尺和拉中线工作,中心桩的中间不要有土堆、建筑材料等堆积,在进行挖槽作业时要用砖覆盖进行保护,标记位置。拉横墙基础的中线,必须先复核相邻的轴线距离,以此验证中心桩位置是否准确[2]。为了有效避免因砌筑基础时大放脚由于收分不均导致的轴线位移问题,要于基础砌完后,及时拉通线进行重新核对工作,将新定轴线作为基准,继续进行直墙砌筑。

2.2基础标高偏差

2.2.1偏差原因

因为基础大放脚通常设置的很宽大,导致基础皮数杆难以靠近,所砌筑的每一基础和皮数杆标高差也就变得难以准确观测[3]。应用填芯砖在基础中通常会采用大面积铺灰砌筑,铺灰面长或厚度不均、砌筑施工速度不足导致砂浆挤浆难度提升,灰缝难以压薄等问题,都会导致冒高现象。

2.2.2控制措施

在砌筑基础前,要努力垫平基土。通常基础皮数杆可以用钢筋材料、小断面方木制作而成,在使用皮数杆时,把杆夹砌于基础的中心位置。在基础外侧立皮数杆进行标高检查工作,要用水准尺辅助校好水平[4]。对于一些宽大的基础大放脚砌筑施工工作,必须用双面挂线的方法来保证横向上的水平,砌筑填芯砖时最好小面积铺灰施工,并且做到随铺随砌,要注意顶面不应该比外侧跟线砖高。

2.3防潮层失效

2.3.1防潮层失效原因

各种砂浆的混用或错用是防潮层难以发挥作用的首要原因。一些施工对会把未使用完的普通砂浆当做防潮砂浆使用,从而导致防潮层失效。防潮层施工前没有先清理基面杂物,没有充分浇水,使砂浆和基面的粘合度难以保证,会导致防潮问题[5]。另外,如果抹灰施工不到位,养护工作不到位,也会导致防潮层过早脱水而产生裂缝问题。如果施工在冬季进行,寒冷天气要会使防潮层受冻害,导致性能下降。

2.3.2控制措施

施工工作最好不在存在低温冻害情况的季节进行。在进行防潮层施工前,必须切实做好基面的清理工作,并充分浇水湿润,保证防潮层与基本可以高度粘结[6]。在施工中,要均匀在防潮层上抹灰,控制好环境温度。

结束语

总之,建筑工程质量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激烈的竞争下,建筑企业要想发展,就应该立足基础,做好基础性工作。施工单位必须不断进行施工技术研究,注重不断提高管理水平,规范施工工艺流程,做好技术交底,加强新技术、新工艺的学习,使基础工程施工质量获得质的飞跃,提高建筑整体稳定性,为后续施工工作提供有力保证。

参考文献:

[1]赵丽茵.复杂施工条件下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探讨[J].山西建筑,2017,43(31):69-70.

[2]葛云露.市政建筑工程地基施工技术要点[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13):230-231.

[3]蒙勇舆.谈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6(45):18-19.

[4]陆锐永.讨论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6(21):33-34.

[5]王夏莲.建筑基础工程之地基施工技术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5(49):19-20.

[6]聂敏昌.建筑工程中深基坑中支护施工技术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11):119-120.

论文作者:张斌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3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基础工程施工技术论文_张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