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中心医院儿内科 山东 泰安 271000)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6-0287-02
留置针输液是目前儿科输液中常用的护理操作,并且发展相对成熟的新型护理技术,留置针的优点在于长期静脉输液减少穿刺次数或长时间输液减少输液外渗,减少频繁穿刺给患儿带来痛苦,小儿留置针穿刺需要较高护理技巧和技术,由于小儿处于生长发育期,小儿的血管相对分布较浅,血管较细,加小儿易活动,固穿刺不当易对血管造成伤害。为提高护理技术,现总结护理相关体会。
1.临床资料
2016年1月-2016年12月共用留置针6527套,患儿穿刺部位,头部、上肢静脉、下肢静脉分别为1825套、3382套、1320套, 留置时间为10~120h。
2.穿刺前准备
2.1 护理人员准备
在实施穿刺前,护理人员为患儿家长讲解留置针方法、优点和注意事项等,取得家长的配合提高穿刺的成功率。
2.2 选择血管
穿刺时尽量选取粗、直和有弹性的静脉, 尽可能避开关节部位、皮肤不完整处的静脉和静脉瓣,对上肢前臂静脉实施穿刺时,可选取尺和桡静脉;实施头皮静脉穿刺时,可选取耳后、颞浅和额正中等静脉;实施下肢静脉穿刺时,可选取足背、内踝大隐静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穿刺时的技巧
3.1 暴露血管方法
①对1岁以内患儿穿刺时,尽可能选取头皮静脉。实施穿刺前,先剃光穿刺处及其周围头发,使得血管暴露,便于穿刺和固定。②在对患者实施上肢血管穿刺或是下肢穿刺时,内衣,内裤袖口不要太紧,以免影响输液速度,甚至造成液体外渗。③在天气寒冷季节穿刺时,先指导患儿家长用40~50℃热水袋热敷穿刺部位,保障穿刺血管处于充盈状态便于穿刺成功。
3.2 穿刺方法
①将留置针中的空气排净,用0.5%碘伏对穿刺点实施常规消毒,消毒后操作者进行穿刺;②穿刺方法:针头和皮肤呈10~15°,斜面向上在穿刺静脉上直接刺入静脉,回血良好后再前行0.3~0.5厘米,同时由右手拇指送入少许Y型软管,后退针芯约0.5厘米,外套管使用针芯作为导线使其通过血管,手握套管与针芯一并送入血管,挤压输液器见回血良好,穿刺部位无高起皮肤左手按压好套管,右手拔出针芯,用3M敷贴做无张力固定,固定后再用弹力自粘胶带缠绕进一步固定。对于依旧不能有效固定的患儿,四肢还可通过小夹板方法固定。
4.穿刺后护理
4.1 封管
输液结束时要正确封管,避免出现异常现象,选5ml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刺入肝素帽原则为边推注边旋转边后退、不间断。推注封管液时应放慢速度,封管液量为2~3mL。
4.2 健康指导
在穿刺时,操作者应为患儿及其家长做好相应的健康指导,同时,为其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提高穿刺成功率。对于在头皮留置静脉针的患儿,护理人员应告知患儿及其家长,在输液时避免穿刺部位受压,输液结束,四肢穿刺部位可套上未曾穿过的袜子或用纱布包裹,头部穿刺部位可套一头套避免留置针出现脱落现象。最后,护理人员还应依据患儿家长的文化程度通俗易懂语言讲解预防并发症的措施,促使患儿早日康复[1]。
4.3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小儿不能有效的表达身体状况,所以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儿巡视,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面色等生命体征,并观察输液速度、留置针和头皮之间固定状况、输液部位有无外渗,输液器有无扭曲及肝素帽拧紧状况等。
4.4 无疼痛拔针
拔针时,操作者应轻缓撕掉胶布及敷贴,撕掉后左手拿棉棒按压穿刺部位,右手快速将针头拔出,与此同时,按压针眼,避免来回揉动,降低皮下淤血发生率[2]。
5.小结
护理人员掌握熟练穿刺技能是提高小儿留置静脉穿刺成功的保障。同时,护理人员也应与患者及其家儿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便于稳定患儿及其家长情绪,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护理人员还应根据患儿具体病情选取相应的穿刺部位,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技术执行,穿刺成功后,为患儿提供良好护理措施,降低护患纠纷事件发生率,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也很好的保护好患儿的血管,减少病发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石玉梅,郑磊,李娟.小儿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体会及干预[J].中国医药指南,2012(20).
[2]潘金霞.探讨提高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成功率[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04).
论文作者:朱桂菊, 陈梦婷,褚忠霞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6月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1
标签:静脉论文; 患儿论文; 血管论文; 小儿论文; 部位论文; 家长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6月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