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骨科护士;继续教育;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02-WJK
前言:随着骨科接诊量的不断增加及人们对骨科康复护理关注度的升高,与骨科护士教育有关的研究主要增加。关于骨科护士的教育对骨科康复护理的积极作用,多数学者已达成共识。本研究将与骨科护士继续教育有关的报道综述如下:
1骨科护士对骨科康复护理的支持
目前,大多数发达国家均已建立较为成熟的康复护理学理论及康复医学体系。对于骨科患者而言,在其病情康复期间,康复团队中的骨科医师、康复医师及康复护士等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共同促进患者的康复[1]。而我国开始重视骨科康复护理的时间相对较短,受到医护人员资源及骨科护理模式等因素的限制,我国各大医院骨科的康复体系中并未形成专业的康复护士,骨科患者的康复护理工作主要由骨科护士负责[2]。
众所周知,骨折、骨关节炎等骨科疾病的康复均需经过一段较长的时间。对于患者而言,在康复阶段中,其活动功能相对受限,生活质量相对偏低。如可缩短其康复时间、改善其康复效果,骨科患者的生活质量可得到明显改善。由于骨科康复护理工作主要由骨科护士负责,因此,骨科护士的康复理念、康复护理专业性均直接影响骨科患者的康复效果[3]。由此可认为,加强骨科护士的继续教育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骨科护士的继续教育对骨科康复护理的影响
2.1骨科护理中突发状况的应对
与医院其他科室相比,骨科康复护理工作对护士的要求更高,其原因在于:骨科患者以中老年人为主,加之患者多受到病情影响,而表现出活动功能受限,上述状况意味着:在骨科康复护理工作中,骨科护士常常会面临患者突然摔倒、坠床等突发状况。如骨科患者未能合理应对康复护理中的突发状况,患者的康复速度及住院时间等均可能受到一定的影响。
以改善骨科康复护理质量为目标针对骨科护士开展继续教育后,骨科护士的康复护理技能专业水平及突发状况应对能力均得到明显改善。对于骨科患者而言,这一变化可帮助骨科护士更加高效、高质量地处理骨科康复护理中的相关突发状况,进而确保患者的顺利康复。
2.2并发症发生率
骨科患者活动功能受限,其在住院治疗期间,容易因活动功能不足、机体内环境紊乱等因素影响,而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术后感染等并发症。这类并发症的发生在加剧骨科患者痛苦体验的同时,还会导致患者康复时间的延长。
罗美珠在研究中充分认可了骨科护士的继续教育对控制骨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作用,其将60例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骨科护士的康复护理质量进行对比,结果提示:糖尿病知识掌握良好的骨科护士所在组别,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感染率较低(甲级愈合86.36%,乙级愈合9.09%,丙级愈合4.55%),较糖尿病知识掌握欠佳骨科护士组别的患者(甲级愈合62.50%,乙级愈合18.75%,丙级愈合18.75%)差异显著(P<0.05)[4]。
根据这一结果可认为:骨科护士的骨科康复护理知识、技能掌握状况与患者的预后存在密切关联。因此,应将专业知识掌握不佳、护理技能水平低下的骨科护士作为重点对象,加强对护士的继续教育,进而促进骨科患者康复护理质量的改善。
2.3护理安全
骨科患者对骨科康复护理安全水平的要求较高,如护理人员未做好相关安全管理工作,可导致骨科患者的并发症发生风险增加,间接影响骨科患者的住院时间及康复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严晓慧认为:以前瞻性思维为核心的继续教育,是提高骨科护理安全水平的关键;该学者在研究中指出:需通过前瞻性思维强化、骨科护理实践工作总结两方面,深化骨科护士的前瞻性意识,进而使其能够更好地识别骨科康复护理中的风险因素[5]。严晓慧的研究结果指出:接受前瞻性思维培养教育的观察组护士所负责骨科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2.0%、并发症发生率4.0%,均低于未接受继续教育的护士所负责的对照组(P<0.05)[5]。
3骨科护士的继续教育措施
3.1情景式教学
杜棣等将60名骨科专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于分组条件下,逐一探讨常规教学法、情景式教学(骨科专科病理模拟)的效果,结果提示:基于情景式教学的骨科护士组别的骨科疼痛、压疮、跌倒及坠床风险评估考核成绩均优于接受常规教学法教育的组别(P<0.05)[6]。
3.2行为意向教育
郑雯等则在认同加强骨科护士继续教育意义的基础上,提出运用行为意向教育模式,提高骨科护士的康复护理技能:这一方法以骨科护士的康复护理行为为依据,深入挖掘其行为的产生原因,并将其作为参照,制定适宜的继续教育方案[7]。
3.3SPOC教育模式
蔡莹等则将年轻骨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基于南丁格尔的SPOC教育模式(以自主学习为主,以教师引导为辅)的应用价值,其结果显示:接受SPOC教育模式的骨科护士自我导向学习能力及骨科专科技能考核成绩均优于接受常规教育的对照组(P<0.05)[8]。出现上述差异的原因可能为:相对于常规教育模式而言,在线教育模式更加符合骨科护士于工作间歇接受培训的需求,且这种教育模式还可提高骨科护士的学习积极性。
综上所述,加强骨科护士的继续教育是改善骨科患者康复效果的有力保障。目前学者关于骨科护士继续教育措施的观点不一,主要观点包含采用情景式教学法、需求化教育模式等,丰富骨科护士的康复知识储备。本研究认为:针对骨科护士开展继续教育的关键在于:使得骨科护士能够更好地完成骨科康复护理工作,缩短骨科患者的康复时间,因此,在选择继续教育方法时,可优先选择情景式教学,同时动态根据骨科康复护理工作调整继续教育方案。
参考文献:
[1]邱娟.康复护理对骨科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影响的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04):109-110.
[2]于雅静.康复护理干预对骨科髋关节置换术康复效果及自理功能的影响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04):248-252.
[3]蒋治莉,李润香.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在老年患者骨科术后恢复期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33):177-179.
[4]罗美珠.骨科护理人员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对糖尿病骨折患者术后感染的影响效果观察[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24):150-151.
[5]严晓慧.骨科护士前瞻性思维培养对护理安全管理质量的影响[J].临床研究,2018,26(12):188-189.
[6]杜棣,钟玲,白艳,等.情景式教学法在骨科专科护士护理风险评估培训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8,15(24):3756-3758.
[7]郑雯,丑安,刘美萍.长沙市骨科护士康复护理行为意向评价量表的研制[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30):43-44.
[8]蔡莹,徐宇红,陈燕,等.基于“南丁格尔+”SPOC教育模式在骨科年轻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22(18):122-124.
论文作者:梁翠萍
论文发表刊物:《药物与人》2019年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8
标签:骨科论文; 护士论文; 患者论文; 继续教育论文; 模式论文; 并发症论文; 状况论文; 《药物与人》2019年2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