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高校图书馆数据馆员岗位设置与管理机制_数据管理论文

国外高校图书馆数据馆员岗位设置与管理机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馆员论文,管理机制论文,岗位论文,图书馆论文,国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203;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938(2013)04-0012-06

1 引言

保障科学研究是高校图书馆使命之一,研究数据管理与服务为高校图书馆履行这一职能提供了机遇与挑战。2006年ARL发布了《经久不衰:科学与工程数据集的长期管理》报告,提出研究数据资源管理、培养数据管理[1]。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管理机构,欧美研究大学图书馆已着手开展研究数据管理与服务工作,包括数据管理咨询、数据管理规划、数据分析、数据保存、数据引文等,推动图书馆从二次信息资源管理拓展到一次信息资源管理,覆盖了科学研究的生命周期。随着数据管理与服务工作的开展,图书馆对数据管理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欧洲研究图书馆协会(Ligue des Bibliothèques Européennes de Rech erche,LIBER)e-Science 工作小组在《图书馆启动研究数据管理的十项建议》报告中的第三条指出“设置数据馆员职位,培训数据馆员专业技能”[2]。2012年7月英国谢菲尔德大学信息学院启动《研究数据管理:培养图书情报人员专业知识》(Research Data Management:Raising LIS Staff Expertise,RDMRose)科研项目,该项目由英国联合信息系统委员会(Joint Information Systems Committee,JISC)资助,旨在探索数据管理中图书馆员的角色及职业能力发展[3]。《科学数据人才教育——专业能力需求及其中国图书情报学教育变革》(Science Data Specialist Education:Professional Skills Requirement and Some Changes of Chinese LIS Education)在2012年中国地区图书馆与信息科学研究基金奖(Emerald LIS Research Fund Awards)评审中胜出,表明研究者开始关注中国数据馆员培养问题。岗位设置对图书馆业务发展具有调控与导向作用,在业界,为保证高校研究数据有效组织与服务,国外一些高校图书馆,如罗彻斯特大学图书馆、爱丁堡大学图书馆纷纷开始设置“数据馆员”(data librarian)或者“研究数据馆员”(research data librarian),招聘专业人才专门从事数据管理服务工作。

本文研究方法主要是网络调查方法和案例研究方法,通过网络调查近年来欧美高校图书馆数据馆员岗位设置、招聘等情况。通过案例分析,对数据馆员岗位名称、职责及胜任条件进行总结,并从图书馆制度、组织结构设计、继续教育角度深入分析其管理机制。

2 调查对象选取

2.1 “数据馆员”界定

2008年Swan和Brown在JISC会议上提出区分与数据相关的职业角色,Graham Pryor和Martin Donnelly[4]认为主要有四种数据职业角色,即数据科学家(data scientist)、数据管理员(data manager)、数据创建者(data creator)与数据馆员,他们认为数据创建者是指在数据管理与控制方面具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数据科学家的工作与数据创建者紧密相连,但在数据收集及分析方面更有专长。Davenport和Patil在《哈佛商业评论》[5]中认为数据科学家指从海量的非结构化的数据中萃取(fish out)出重要商业问题的答案,这一定义更多是从大数据和商业角度阐述。数据管理员与计算机专家、信息技术员、信息科学家类似,专注数据的存储、获取与保存。数据馆员则是指在数据管理、保存和存储方面经过系统专门的训练,并具有行业资质的人员。数据馆员内涵及外延与研究数据馆员、数据管理者(data curator)、数据管理专家(data management specialist)、数据管理咨询员(data management consultant)等基本一致。

2.2 研究对象选取

根据本文研究目标,调查对象选取主要是从如下几个方面考虑:

(1)数据岗位设置通过招聘信息反映出来,因此可以通过招聘信息来分析数据馆员岗位职责、胜任条件等内容,如Jingfeng Xia和Minglu Wang通过对国际社会科学信息服务与技术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Social Science Information Services & Technology,IASSIST)2000年以来发布的社会科学数据馆员招聘信息,测量数据馆员岗位职责及胜任条件[6]。笔者采用网站调研招聘信息的方法,从ALA JobLIST、IASSIST等网站收集数据馆员招聘信息,分析数据馆员岗位设置情况。

(2)鉴于科学数据管理活动主要在美英等国开展,图书馆类型主要选取欧美发达国家的高校图书馆。

(3)根据上述对数据馆员概念的界定,本文主要考察数据馆员、研究数据馆员、研究数据管理专家等职位,不考虑其他岗位。

(4)数据管理是一个相对较新的领域,业务工作及岗位职责变化相对较大,因而在时间范围上主要是考虑2010-2013年数据岗位招聘信息,最终确定25个研究对象,表1列举了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

3 数据馆员岗位内容及特点

3.1 数据馆员岗位职责

从表1中可以看出,数据馆员岗位主要分布于欧美发达国家的研究型图书馆。数据馆员岗位职责涉及资源建设、数据服务、技术平台及分析工具、法律及伦理方面,综合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1)参与数据管理政策制定,宣传科研资助机构的数据管理政策,参与制定研究机构层面的数据管理政策。各个图书馆制订的各种数据管理与服务规范,也需要数据馆员参与。

(2)数据资源管理,主持或参与数据管理项目规划与实施,数据资源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数据资源采集、数据资源组织、数据资源存取、数据共享、数据出版、数据引用等。

(3)数据服务,为研究人员提供研究数据管理计划服务、数据分析服务。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图书馆的数据管理咨询员的工作内容包括提供数据服务,包括数据管理计划、数据管理培训、帮助研究人员存储研究数据等[12]。工作方式上,数据服务一般是与学科服务协同进行,如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数据服务主任职责之一是与图书馆学科服务项目合作,提供研究数据管理计划支持服务[7]。

(4)数据资源管理的其他相关问题,如数据版权、数据隐私、数据伦理等。

3.2 数据馆员的胜任条件

数据馆员是综合性高素质人才,与资源建设、学科服务紧密联系,其胜任条件主要包括:

(1)具有自然科学、信息科学或者数据密集型学科硕士以上学位,或具有ALA认证的图书情报硕士学位。国外高校已开展数据管理教育认证项目,如伊利诺伊州大学图书情报学院数据管理教育项目,数据管理方向的毕业生成为数据馆员重要来源。

(2)对数据生命周期管理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及基本技能,如具有资源组织能力。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尤其是机构知识库建设经验,熟悉DSpace、Fedora等开源软件,主要是能够进行数据资源存储与保存,如康奈尔大学图书馆在招聘中最希望具有2种以上计算机语言,如XSLT、Java、Perl、Python、PHP;具有学术资源发现方面的元数据经验;具有科学本体、开放关联数据和文献计量知识;具有数字资源保存标准知识与经验;具有机构知识库平台建设经验[21]。

(3)对科学研究流程具有一定的了解,熟悉科技管理政策,如NSF对科研项目资助中数据管理计划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知识产权、版权知识,研究数据还涉及研究对象的隐私,这就需要从法律、伦理角度来管理研究数据。

(4)数据服务能力,能够开展数据素养教育、数据管理计划咨询,能够利用一定的软件分析研究数据,例如统计分析软件SPSS、SAS、Atlas.ti的使用,最好具有数据可视化分析能力。如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社会科学分馆数据服务协调员明确要求具有使用定量研究工具的能力,如SPSS、Stata等[18],而这些工具是社会科学实证研究的重要手段。

(5)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交流能力等。从上述分析来看,数据馆员岗位内容主要围绕数据管理政策与宣传、数据服务和数据资源管理,涉及数据资源管理与组织、数据政策、数据服务、数据保存等方面,对数据馆员的能力综合性要求更高,需要对学科领域具有更深的把握,进言之,数据馆员所开展的服务更具有深度,与研究人员关系更为紧密。

4 数据馆员管理机制

4.1 制定管理制度

高校及其图书馆制订数据管理政策中涉及关于人员配备及培训的说明,如爱丁堡大学数据管理政策指出:“高校将为研究数据管理和研究数据管理计划提供培训、支持、建议和适当的指导方针和模板”[32]。此外部分图书馆将研究数据管理纳入图书馆发展规划之中,如《哥伦比亚大学大学图书馆2010-2013年战略规划》提出:评价教师数据管理需要以支持学科发展,通过评价学校数据管理与存储需求以符合联邦政府数据管理要求,研究、计划和部署跨区域、跨国家的数据管理与服务[33],并提出通过学科馆员职业发展项目来实现这一目标。

4.2 组织机构设计

部分图书馆为保障研究数据管理与服务,设立数据管理与服务部门,整合图书馆资源。康奈尔大学图书馆设有数据管理服务工作组(Research Data Management Service Group,RDMSG),服务内容包括:根据基金资助要求撰写数据管理计划、数据存储与回溯、元数据、数据分析、协作工具、高性能计算、数据隐私与保密、知识产权与版权、数据出版[34]。也有图书馆专门设置服务部门提供数据服务,如普渡大学图书馆设置副馆长负责支撑研究服务工作,下设数据服务专家、跨学科研究馆员、分布式数据管理中心(Distribute Data Curation Center)。俄勒冈州大学(University of Oregon)设立有数字学术与服务中心(Center for Digital Scholarship and Services),其中的一项重要业务工作就是研究数据管理,主要包括帮助研究人员按照NSF、NIH要求制定数据管理计划,制定资源统一标识符(如DOI,文档资源钥匙)等[35]。

4.3 馆员继续教育

图书馆业界举办的各种数据管理培训、研讨会是数据馆员提升业务能力、开阔视野的重要途径,概括起来有:

(1)数据管理机构举办的短期培训班及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如英国数字保管中心(Digital Curation Centre,DCC)不定期开设短期数据管理训练课程,培训材料放置于网上免费共享[36]。美国高校校际政治与社会研究联盟(Inter-university Consortium for Political and Social Research,ICPSR)每年夏季举办数据管理培训项目,如2012年7月举办《数据科学应用:研究数据再利用》[37],探索多领域数据管理最佳实践,包括文档管理,数据存储需求与评价,数据再利用追踪,如何制定、实施和评价数据管理计划等,该培训主要面向数据科学家、数据管理者、数据分析员、图书馆员、档案馆员等。

(2)各种年会、论坛等为数据馆员提供学习交流机会,创立于2005年的国际数据管理年会(International Digital Curation Conference)至今已经举办八届,每年围绕数据管理领域一个主题,展开广泛讨论与交流,也有力地促进了研究数据管理与数据馆员素质。多样化的教育方式为数据馆员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增进了业界的交流与合作。DCC每半年举办一次研究数据管理论坛,主要面向研究者、数字资源库管理者、图书馆员、信息研究组织、数据管理者、数据科学家、基金会等[38]。

(3)图书馆学会设立专门组织,推进数据管理及数据馆员职业发展。如加拿大研究图书馆协会(Canadian Association of Research Libraries,CARL)设立数据管理分会,2013年开设数据管理服务网上课程,提供在线培训[39]。ACRL则设立数字管理兴趣小组,其主要职责之一是对数据管理趋势及新技术预测分析并培训馆员,与其他图书馆职业、学术组织合作关注数据管理问题[40]。此外一些研究项目组也会提供一些免费学习资料,如RDMRose研究小组提供的在线学习课程[41]。

5 思考与启示

5.1 重视数据馆员作用,设置数据馆员岗位

图书馆员在研究数据管理中的作用主要是围绕数据生命周期和科学研究生命周期,管理数据资源,主要包括制定数据管理政策,数据选择、保存、存储与维护,元数据创建与转换等,同时开展数据服务工作,如数据管理计划咨询、数据分析、数据存取服务、数据引用、数据共享等。针对ARL馆员的一项调查表明,馆员已经意识到研究数据管理对于科学研究、图书馆发展的重要性,而且绝大多数馆员认为自己有能力胜任数据馆员岗位[42]。国内图书馆业界已经开始意识到研究数据管理的重要性,秦健博士在“中美数字图书馆高级研讨班”上多次陈述了科学数据管理主题。2012年11月北京大学图书馆在建馆110周年之际召开的“变革与走向:重新定义大学图书馆的未来”国际学术讨论会,“数据管理与数据服务”成为分主题之一。CALIS三期已设立“科学数据管理预研项目”,开展高校科学数据管理相关问题的研究[43]。但是目前国内数据管理工作做得不够深入和系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相应的数据管理政策,对数据馆员作用缺乏足够认识,因而制约了数据管理工作发展。部分数据资源丰富、馆员素质较高的高校图书馆可以尝试设置数据馆员岗位,界定数据管理工作流程,明确数据馆员角色及其与其他馆员工作关系,参与制订数据管理政策及项目规划等探索性研究工作。

5.2 数据馆员岗位设置应与图书馆发展相融合

“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随着图书馆发展目标向更高层次演进,研究数据管理与服务工作今后将会被纳入图书馆业务范围,但是并不是所有图书馆都需要开展此项工作,因为从国外实践来看,也是部分有能力有条件的研究型图书馆在开展。再者,本文认为不能将研究数据管理当做一个全新的业务内容,数据是科学研究的起点也是科研的产出,与图书、期刊等一样均是科学信息的基本类型,只是数据资源是一种信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图书馆应充分发挥馆员的既有优势,即信息收集、组织与提供利用,结合机构知识库建设,开展研究数据收集、数据组织标准制定、数据长期存储等活动,融合学科服务工作,开展数据管理咨询、数据分析、数据管理政策制定。此外,也需要进一步建立相对完善的数据馆员招聘、培养与考核制度,明确数据馆员岗位职责与胜任条件,建立数据馆员工作流程与规范文档、服务指南等,满足数据管理服务总体发展需要。

5.3 开展数据管理培训项目

数据馆员是综合性高素质人才,对馆员条件要求很高,需要掌握数据收集、分析、存储和再利用等技能,对科学研究流程具有一定的了解,同时需要掌握若干学科专业知识,还需要具有较好的团队合作意识、沟通能力等。调查表明数据馆员最需要的能力是亲自动手描述和组织数据资源[44]。为提升馆员数据管理能力,国内图书情报专业可开设相应课程和招收数据管理方向学生,图书馆通过继续教育方式,培养馆员数据管理应具有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这种能力诚如UCLA数据管理课程教育目标所描述:学习鉴别数据格式、不同学科数据的变换、数据使用方式;学习数据选择与评价专业标准;学习甄别数据馆藏、研究数据库和数据服务类型;掌握数据在科学合作中的作用;掌握图书馆、档案领域的数据管理实践基本知识;学习数据公共政策基本原理[45]。

标签:;  ;  

国外高校图书馆数据馆员岗位设置与管理机制_数据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