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归属需要的康复景观研究论文_翟亚威,刘曜坤,曲帅

基于归属需要的康复景观研究论文_翟亚威,刘曜坤,曲帅

(山东建筑大学 山东 济南 250101)

【摘 要】文章着重于景观对人的心理作用分析。从归属需要的角度,探究对患者产生治愈效果的康复景观模式,并总结其作用原理。研究发现,人类与原始自然建立联系能产生满足归属需要的归属感。

【关键词】归属;景观;康复

Research on rehabilitation landscape based on attribution

Zhai Ya-wei Liu Yao-Kun Qu Shuai

【Abstract】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sychological effects of landscape on peop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needs of ownership, to explore the healing effect of patients to produce landscape patterns, and summarize the role of principle.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connection between man and primitive nature can produce a sense of belonging to the needs of belonging.

【Keywords】 Attribution; Landscape; Rehabilitation

【中图分类号】TU9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544(2017)20-0176-02

1.引言

以康复为主的景观设计是在我们的建成环境中恢复原始自然刺激,以保护、维持、恢复、提高我们与自然世界在生理、认知和心理上的联系,康复景观是强调重建人的精神情绪与环境的内在联系的景观,通过自然或人工景观以被动和主动的方式促进使用者的生理、心理、职业及社会功能的恢复,它是对源于医疗卫生领域的医疗花园的含义及范畴的衍生和扩展。本文所探讨的康复景观,是指建立在自然环境基础上、并将户外景观作为重要康复资源的景观环境,并可应用于城市公共景观,以应对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加剧所伴随的公众健康问题,改善城市公众健康质量。

近年,关于其康复效果的产生原因和作用过程,有很多相互补充和部分重叠的理论。其中一个被广泛接受的是压力痊愈理论,这个理论由罗杰·乌尔里希提出并认为看高度自然的景色能改善情绪,缓解压力,并有益于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密歇根大学的环境心理学者雷切尔·卡普兰和史蒂文将景观有助于复原的现象解释为注意力恢复理论,他们认为现代生活易使人的定向注意力疲惫,感知功能降低,以至不能处理有压力的情形或解决问题,而易生焦虑等负面情绪,由于人类喜欢处理在自然环境中发现的信息,且不费力气,所以观看自然景观有助于恢复我们的定向注意力机能,改善我们的感知功和心情。

2.归属需要

目前,归属需要的理论主要应用于社会关系的相关研究。归属需要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论,并又称为社交需要 ,是个体依附于某个团体或参加一定组织的需要,被社会、团体接纳,寻求认同以及爱与安全感的需要。之后Baumeister等人把归属需要作为维持最低限度人际交往的一种内部驱力。在动机领域,将归属需要与自主和能力需要作为人类的三种基本心理需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归属理论强调归属需要的普遍性 ,并且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得到满足。

归属需要的产生有着生物的进化基础,并产生于生的本能。个体与群体建立联系并保持合作关系,意味着个体可以得到更多的保护与抚养后代的所需资源,在远古时代与群体保持和谐集体关系的个体占有进化优势,被群体排斥则难以生存,因此,这种有利于群体接纳的心理机制便得以延续,其导致的基本行为则可能保留至今,Kerr和Levine从进化学的角度认为,现代社会的人类仍然利用这套心理机制来察觉社会排斥的迹象,个体遭到社会排斥,则会引发归属需要的心理机制,使人产生内部驱动来与人建立联系,以获得社会认同,满足归属需要。作为一套内部心理机制,来引导个体融入社会集体 ,并保持永久关系。

3.归属需要下的康复景观模式

3.1 探寻与冒险

通过特殊的游览路线设计和景观小品安排,把握整体布局的节奏与韵律,充分发挥节奏感的抑扬顿挫。也可在景观中设置具有安全可识别性的冒险模式,保持知觉流畅性,以及空间的复杂性,让人在游览的过程中具有有一种探寻感,激发冒险体验,这是源于对原始自然的模拟。人类所有的情感体验都来源于大脑的反应活动,科学研究证明,接受新鲜刺激和进行冒险尝试,能使脑部的腹侧纹状体释放多巴胺等神经递质参与脑部的奖赏机制,使人产生精神快感。

3.2 观望

通过景观设计,营造一种类似原始的景观观望模式。研究证明,在距今300~400万年之前的千余万年的时间里,人类祖先一直生活于开阔的异相森林——草原景观,最佳的观望景象有着类似于疏林草原环境的构成元素和空间特征(地形起伏、低矮的草地、灌丛、水体和人类活动或居住的迹象),能够在场地内看到远景,或者看到场地之外的焦点。自中国古代,就发现了人类的这种喜爱偏好,并通过框景、借景等古典造园手法进行引导,形成观望模式,创造出比现实情境空间更大、内容更丰富的错觉。也可对窗下景观进行营造,形成俯瞰式观望景观。

3.3 庇护

安全感是满足归属需要的重要情感,庇护的空间特征先是给予头顶以保护,继而保护身后,从而给人以安全感。这种模式旨在将视线限制在空间之内,同时能够从空间内向外观望周边环境。在远古时期,处于具有庇护功能的空间环境,极大的增加了祖先的生存几率,使易于隐藏和逃脱。在当代的景观设计中,可通过多种形式与元素进行围合,构成庇护空间,使人产生安全感。

4.结语

高度城市化的人居环境使人们的生活压力加大,遭受社会排斥的几率增高,长期的社会排斥使归属需要无法得到满足,易于产生心理疾病,导致公众健康质量降低。个体对群体的本能依赖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本能依赖,具有相同的产生基础与作用机制,与自然环境建立联系同样能产生满足归属需要的归属感,对人的心理产生治愈和助益健康的效果,而易于和人类建立情感联系的便是类似于原始自然的康复景观模式。文章从人类归属需要的角度,为康复景观的作用原理提供理论依据,以证明自然和绿色空间对人类福祉的重要价值。并以此引起对人类高级情感需求的重视,注重建成环境中的情感体验,催化景观设计在维系和提高城市环境中公众健康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丹麦)杨·盖尔.交往与空间[M].何人可,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10).

[2](美)隆纳·莱特.进步简史[M].达娃,译.海南:海南出版社,2009.

论文作者:翟亚威,刘曜坤,曲帅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知识》2017年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2

标签:;  ;  ;  ;  ;  ;  ;  ;  

基于归属需要的康复景观研究论文_翟亚威,刘曜坤,曲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