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德育教育是学生在学校所受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在人生之路上刚刚起步的小学生来说更是尤为重要。孩子幼小的心灵纯洁得犹如一张白纸,我们为人师者不但要用科学知识武装他们的头脑,更要教他们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让我们回归生活,一点一滴做起,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抓住一切有利时机,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塑造他们美好的心灵,使他们成为知识丰富、道德高尚的人。
关键词:生活 德育 艺术
德育工作作为一种特殊的事业,作为一种使人的品德、境界得到提高及自我超越的事业,回归生活是其内在的本质。源于生活,反映生活,在生活实践中发展,以服务生活为目的,这是新课标的宗旨和特点。德育是生活化的故事,“生活化”已成为德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趋向,所以我们应该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让德育教育文明之花洒满整个校园。
一、“生活化”的课堂艺术
课堂教学作为一种艺术,最终还要回归生活。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德育价值要关注个体生命幸福,德育内容要贴近生活,在课堂教学中要符合低年级学生年龄的特点。从进入小学校园起,就有许多规矩和要求,但是要想让一个刚上一年级的孩子记住这么多的规矩和要求是比较困难的。教师可以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儿歌、游戏、口令等方式将抽象、生硬的条款变得具体、形象、生动,使学生在牢记各种规则的基础上规范自己的行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在课堂上,教师经常采用对口令的形式来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训练:“小眼睛——看黑板”、“小小手——放桌上”、“小耳朵——听声音”、“小嘴巴——不说话”……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要让学生结合自身进行比较,确立明确的导航目标,构建课堂多维交往结构。采用生活讨论方式,就可以满足低年级小学生交流的欲望,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学生之间的相互教育从而产生德育效能。比如今天是“三八”国际妇女节,课堂上就可以讨论“今天我为妈妈做了什么”。“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我应该做点啥?”(“五一”劳动节。)要以系列实际生活的话题改变以往那种“空洞说教”、“强制执行”的模式,会收到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从而使课堂艺术达到德育教育的更高境界。
在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所接触的德育素材一般是很简单的,例如上课专心听讲、同学之间要友好等,都是与学生的生活十分贴近的。教师在教学中肯定做得好的学生,及时加以表扬、赞美,或许他就会从那一点开始转变……因此,会赞美的老师一定会受到学生的欢迎。课堂艺术中充满了生活的赞美,让外部的评价逐渐转化为学生内部的动力;同时也使学生逐步学会独立地、带有批判地评价自己和别人,从而使德育教育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教师准备好了吗
要走进学生心灵,走进学生生活,走进学生快乐,师生之间以爱育爱、以爱促爱,成为一个幸福快乐的班主任。这体现在淡定若水的日常教育行为过程中:亲近学生,真心关切;赏识学生,积极表扬;激励学生,永远自信;宽容学生,适当理解;尊重学生,真诚相待。平平常常的教育故事,却阐述了任何一个从事教育工作的人都应该具有一种崇高和美好的感情,应该具有积极地促进学生向真、向善、向美的本能。
教学生活中的学生和教师都应是生活中本真的、真心真意的、有真情实感的人,我们必须摆脱传统的思想束缚,正确认识教师所应充当的角色,平等地对待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是学生的导师,对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而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在生活中,教师应该是学生的朋友,可以谈心、游戏;也是父母,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的生活。这样,我们的德育教育才能游刃有余、挥洒自如、声情并茂地滋养学生的心灵。
不要吝啬你的微笑,有了微笑,才能有师生心灵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才能使课堂洋溢着生命的活力。教师的微笑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体现出的是一种正确的德育教育理念。保持微笑,是自信,是乐观,是热情,是对未来充满着无限的希望。而这些,恰恰是对学生的一种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把爱洒向学生,也滋润着教师自己的心田;抚慰学生,也愉悦着教师自己的心田。
要用微笑面对生活,做真实的你,抛开师道尊严,还给学生真实的生活。学会享受生活,才能培养学生。“面对一丛野菊花而怦然心动的情怀”,学会回归生活,才能呵护孩子的情感、关爱孩子的生命,德育教育之花才能在我们的身边处处开放!
美好的生活属于我们每个人,让我们把德育教育之花洒向每个学生,洒向他们的心灵,从回归生活点滴做起,用生命点燃生命,力求用语言播种、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让孩子们在德、智、体、美中茁壮成长。
论文作者:张元波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4年5月总第17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16
标签:学生论文; 德育论文; 德育教育论文; 教师论文; 自己的论文; 心灵论文; 课堂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4年5月总第17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