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蓉 峨眉山市桂花桥镇小学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9-073-01
2018——2019学年上期期末一结束,教师们就反映学生数学试卷做得不好,题不难,但要转几个弯。后来通过研读试卷及出题人的试卷解读,才发现为了适应将来的高考,低年级的试题编排更加注重生活化和故事化,既关注了学生的思维,更增加了试卷阅读量。很多学生没有读明白题意就去做,结果就可想而知了。陈先云教育部长在高考改革中就指出将来的高考,要让15%的人做不完。可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应对高考改革的必然趋势。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讲:“30年的经验使我相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力。”他从心理学的视角分析,“缺乏阅读能力,将会阻碍和抑制脑的极其细微的连接性纤的可以塑性,使他们不能顺利地保证神经元之间的联系”。
那如何在低年级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呢?首先应该从教师立场转变成儿童立场。教育在改革但我们的教学思维方法却没有跟上改革的步伐,很多教师的数学教学依旧是只注重传授知识的结果,没有引导学生在数学阅读中去提取信息,分析思考、探索研究,从而知道知识结果是从何而来,只有亲身经历了知识获得的过程,才能让学生将知识掌握更牢。
作为教育者应该站在儿童的立场,从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认知能力入手,去选择与建构适合儿童的数学阅读教学方式与方法,使儿童在最舒适的环境中得到最好的发展。
一、基于儿童立场,激发学生数学阅读兴趣
儿童学习是凭兴趣来学习的,阅读也是一样,喜欢的就读,不喜欢的看也不看。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呢?我们可以借助课内和课外两个途径进行激发。
课内重点是立足在教学设计,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如结合所授课的知识点选用一些有趣的数学故事、生活中的数学现象等引入新课,激发学生阅读课本的兴趣;其次设计新颖有深度的问题,激发学生去阅读探索新知的兴趣,第三,利用课堂评价让学生体验到数学阅读的成功而更愿意去读。
课外,主要利用学生喜欢读绘本书来开展数学课外阅读。首先教师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一些富有童真童趣童趣,并富有丰富的数学知识的的课外书,让精美的书本和有趣的内容来激发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其次教师要结合阅读开展丰富的阅读交流展示,如读书笔记展示、讲数学小故事比赛及数学童话表演等形式,让学生在展示活动中获得阅读的快乐,从而爱上数学阅读。
二、基于儿童立场,强化学生数学阅读指导
数学语言的符号化、逻辑化及严谨性、抽象性等特点,决定了数学阅读不同于般的阅读,数学阅读的内容远不止读课本、读解题过程、读数学家的故事,还要阅读蕴含数学知识、方法、思想和精神的文字、符号、图画、表格等,是数学、科学、人文艺术等的整合阅读。小学中低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少,阅读能力是有限,阅读没有章法,只是凭自己的兴趣,爱读什么就读什么,常常是猴子搬包谷,搬一个丢一个,就如教师们常说的“做题是“拿到半边就开跑”,怎么能做得对呢?因此我们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阅读特性,强化阅读方法的传授,让学生学会阅读,落实理解,发展思维。
(一)基于儿童立场,采用“教读法”进行阅读
小学低年级的数学课本的例题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因为这时的学生形象思维占据主导,识字量又比较有限。读图就低年级学生必须要具备的一项阅读能力了。模仿是低年级学生学会读图的方法之一。因此低年级的数学教师,要用“教读法”来教会学生阅读书上主题图的一些简单模式。如:一年级的加法教学中,指导学生这样读图:小丑左手拿3个红气球,右手拿1个红气球,一共拿4个气球。学生会说后,再用练习中的例题要学生用学到的方法进行读图,通过巩固,读图方法就会深深的印在学生脑海。在学习减法的时候,就可以进行知识的迁移,让学生进行自主读图。学生就会读:小丑手上有4个气球,飞走了一个,还剩3个。以此类推,在小学低年级,我们教师在新学一个知识点时,就要教给学生该怎样读图的方法。如在教学连加、连减时,就叫学生用“原来有……先跑来了……又跑来……,一共有……”或“原来有……先走来了……又走来……,还有……”这样的句式阅读图画和算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基于儿童立场,采用“具象化”进行阅读
数学概念是客观现实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中的反映。数学中有很多概念:数的概念、运算的概念、量与计量的概念、几何形体的概念、比和比例的概念、方程的概念,以及统计初步知识的有关概念等。这些概念是构成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内容。只有很好的理解这些概念,才能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而低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最活跃,所以我们对于低年级的一些数学概念最好采用直观形象的例子将概念具象化,这样便于学生的阅读理解并存储。
例如:如何在阅读中帮助学生理解“余数”概念和“有余数的除法”含义呢?
第一,我们先阅读教材中的情境引出的问题“用11跟小棒摆出小面的图形,各能摆几个? ” ,再带领学生进行直观操作,并将自己的操作过程表述出来,具体表述为“用11根小棒摆正方形,能摆2个,剩下3根小棒;用11根小棒摆三角形,能摆3个,剩下2根小棒;用1根小棒摆五边形,能摆2个,剩下1根小棒。” 将表述的内容呈现出来,组织学生阅读并发现问题:用11根小棒摆上面的三种图形,小棒会有不同的剩余。”这样在具象中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形象的图形语言有机结合,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从而激发学生思考、探索,帮助学生建立最基础的“余数”概念。
第二,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例1“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摆一盘,摆一摆,”在明确要求后让学生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到平均分物的过程中有恰好分完没有剩余和平均分后还有剩余两种情况,在对比中拓展学生对除法的认识,并更好地理解余数的含义、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其次通过阅读除法算式、书写过程等具象符号,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同时理解算理。
(三)基于儿童的立场,采用“咬文嚼字”进行阅读
我们经常听到老师说:做了多少篇了,还是错的。这是源于低年级学生的“相异构想”作祟。学生在阅读应用题时,没有深入阅读,只是粗略读一下,就根据自己的感性认识去理解、去思考。所以我们在阅读应运用题、概念、法则、公式等教材内容是,就要想到学生年龄特点中易产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抓住其中的关键词句进行研读、分析、研究、归纳总结,从而理解其中的本质特征,获得对文本的深层次感悟。只有深刻理解了,才会进行正确运用。如一年级有这样的例题:兰兰写了13个字,红红再写5个就和兰兰同样多,红红写了多少个?一遇到这样的题,学生的相异构想作祟,一看到“再写”就理解为增加就用加法,因而理所当然的写出13+5=18的算式。为此我们教师就要带领学生仔细阅读文本,让学生用圈一圈、画一画等方法找出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关键词,若学生找不出来,教师也要使用标注的方式呈现出关键字句。找出之后用说一说、换一换、摆一摆等方法帮助理解文本。其实这一题的关键词有“再写”和“与兰兰同样多”,要学生在读中明白“再写”就是“还要写”的意思。“与兰兰同样多”就是一样多。由此再让学生阅读得出兰兰没有写到13个,还要差5个。只有这样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反复阅读,反复分析,才能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理解,从而做出列出正确的算式。
(四)基于儿童的立场,采用“连续追(问”进行阅读
儿童的思维方式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推理、逻辑、分析等能力较弱。小学低年级数学教材中的主题图,有很多信息,为了让学生在阅读主题图中很快地找到有用的数学信息,就可以在学生懂主题图的大意后,采用追问的方式帮助学生读出关键的数学信息。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比多、“比少”问题时,以小兔盖房子,朋友来帮助为故事背景,小兔抱砖头,小猪木头,其中蕴含了小兔和砖头同样多,木头比小猪多等数学信息。为了让学生在阅读中找到信息,我们就可以先问:小兔盖房子,有几位朋友来帮忙?4只兔子抱了几块砖头?小兔的只数和砖头的块数一样多吗?通过问题来导向,让学生在读图比较中明确了“同样多”的含义,引导学生说出砖头的个数和小兔的只数“同样多”;接着追问:有几只小猪来帮忙?抬了几根木头?是小猪的只数多还是木头的根数多?这样引导学生再次阅读主题图,找出图中小猪和木头一一对应的部分,则剩余部分是“多”或“少”在这种追问式的阅读中让读懂 “多”和“少”的含义。
著名教育家费赖登塔尔说:数学的阅读价值就是通过转化、理解、推理猜测、联想、直觉等还原数学的本来面目与过程,要让数学的美丽不再冰冷。由此我们必须从低年级就开始激发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强化数学阅读指导,培养阅读能力,提升数学素养,有效应对新的高考变革。
论文作者:胡蓉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12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数学论文; 学生论文; 概念论文; 儿童论文; 读图论文; 余数论文; 立场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12月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