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本影响97年图书市场的书_图书市场论文

10本影响97年图书市场的书_图书市场论文

影响’97图书市场的10本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本书论文,图书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由于一代伟人邓小平的逝世和香港回归,使得1997年的图书市场有了与往年不同的特色。在这两个主题之外,书业自然还推出了许多为大众所喜爱的精神食粮。今天出版的繁荣,用“茫茫书海”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要在图书的汪洋大海中找出10朵最灿烂的浪花,那只能是一种玩笑。所能做的,只有以一浪窥全海,用10本书来展示图书市场的走势和概貌。

邓小平传

这部书作者是前英国驻华大使理查德·伊文思。作者在书中说,作为一名决策者,邓有两个突出的长处:他目光远大;对所有计划与建议的可行性都要先行试验。前者使他高瞻远瞩,后者使他“实事求是”。作者以一个西方人的视野,对邓小平的一生做了比较公允的评价。书一出版就受到欢迎,仅上海一地就销售5万册,两月后邓小平逝世, 这本初版15万册的图书一时脱销。在以后的数月里,虽然各种有关邓小平的书籍在最短的时间内相继推出,但这本书依然被读者广泛看好,成为当时最畅销的图书之一。

香港百年

今年图书市场的又一热点,就是有关香港图书的热销。数百种图书在几月时间内集中投放市场,读者如花里挑花,无从选择。《香港百年》(中央电视台大型系列专题片解说词)由于电视播出的影响,一时尽领风骚。这本图书从香港及香港问题的产生、早期香港的政治与经济、香港与中国革命、当代香港经济、香港与内地经济、香港的社会文化,一直写到中英谈判、基本法的诞生和接收香港的准备工作,书籍包容了香港过去和今天的方方面面,不愧为一本全面了解香港的通俗读本。这本书与《香港知识500问》、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一起成为在市场上香港题材中最具影响力的图书。

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

海外巨富的发家史,一直为企盼迅速富裕起来的中国人所关心。华尔街日报资深财经记者罗杰·洛文斯坦的《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世界首富沃伦·巴菲特传》是继1996年走俏中国的《比尔·盖茨传》后又一畅销之作。

巴菲特被喻为当代最成功的投资人。他手持100 美元跻身于投资行业,迄今个人财富已逾166亿美元,成为新的世界首富。 这位喝着百事可乐却投资可口可乐的奥马哈乡巴佬,一举手一投足都牵动着华尔街的神经。就连年收入60亿美元的美国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都佩服他点铁成金的经营才能,自称是“巴菲特迷”。而巴菲特的座右铭反倒朴素得不能再朴素:当他人害怕时,你应设法对它感兴趣;当他人蜂拥而至时,你要小心提防。对干什么大都“一窝蜂”的国人来说,这一点不是都学得来的。

日子

过去出一本书也就万儿八千的稿费,诱惑力不大,今日可不,从西方引进的版税制使著书人有了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按普遍推行的10%的版税提成,20元一本的书50万册的发行量就是100万元的稿酬。 于是,名人出书成了一种时尚。杨澜、姜昆、陈国军、唐杰忠、宋世雄、王铁成、姜文等都推出了自己的作品。倪萍的《日子》也是踏着时尚的步子走来的,难免带着流行的时髦和肤浅。不过有一点得到了读者的认可,那就是如同她挂在脸上的真诚。“知名度是源于职业,盛名之下其实难符,我不能算是成功者,只能说我是幸运者。”倪萍在《日子》中向读者敞开自己的心扉,而不是业绩的炫耀。真实的感情和朴素的文笔,使该书具有了广泛的读者。

老照片

一本图配文的小册子能如此走俏,这是出版者始料未及的。《老照片》刚一推出,就具有了广泛的市场。如今印数已达24万册,这在图书市场并不十分景气的今天,并非易事。

这本书的最大价值是它的形象和真实。图书,顾名思义就是配图的书。不知从哪一天起,书中的图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冗长枯燥的文字。《老照片》就是摸准了人们喜爱读起来轻松的形象的图片和怀旧心理,以图文配合的方式,向人们讲述过去的故事,从而得到了读者的认同。

《老照片》在吸引读者的同时,也吸引了出版商的目光。光顾书店不难发现,在《老照片》旁边又多了《老相册》和《百年老照片》两位兄弟,这至少说明“老照片”所具有的广阔市场。

国民素质忧思录

台湾的柏杨写过《丑陋的中国人》,对国民劣根性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在大陆引起广泛反响。解思忠的《国民素质忧思录》所注视问题的角度虽然与柏杨有些接近,但更侧重整体国民的素质,即人的整体质量与现代人要求的差距,以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作者结合长期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方面的管理、研究实践,对国民素质从人格、精神、道德、文化、科学、等8个方面进行了考察,归纳出24 种缺陷,在剖析社会调查结果和典型事例的基础上,提出现代人的素质需求。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作者著书的目的,就是警戒国民,提高素质。

拉贝日记

这是一本尘封了60年的“战时日记”,是作者目击南京大屠杀的真实记录。由于作者约翰·拉贝作为日本盟国德国纳粹党员的特殊身份,从而使这部日记具有无法替代的价值,日记公开后,在世界上引起强烈反响。

在侵华日军侵占南京前后的日子里,拉贝出任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在此期间,他以其独特的身份、西方人的视角,在呼啸的枪炮声中、在尸骨遍地的金陵古城,用充满激情而又冷峻的笔触逐日记载了这中国历史上最为惨痛的一页。《拉贝日记》无疑是对侵华日军制造的惨绝人寰的大屠杀的血泪控诉,是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犯下的严重罪行的有力证词。

我认识的鬼子兵

同《拉贝日记》一样,这本书在1997年也得到了较高评价,它是一部由侵华日军回忆当年在华暴行及今日心态的纪实作品。

作者方军在留日期间,利用送外卖的机会,进入成百上千个日本人的家庭,接触到许多侵华的鬼子兵,从聊天中挖掘他们在中国土地上的暴行、他们难以启齿的隐私和今日心情。作者根据鬼子兵的亲历、亲见、亲闻和他们提供的日记、照片、物证所写成的这部纪实作品,世所罕见,弥足珍贵。

《我认识的鬼子兵》写成之际,不少被采访的老兵纷纷离世。作者从他们那儿抢救出来的资料和素材,连许多抗日纪念馆里都难找到,因此,它具有特殊的历史价值。

钱锺书散文

学者的文章这几年开始走俏图书市场,人们发现,这是一座丰富的知识宝藏。而深居简出的文化昆仑钱锺书,更是人们渴望了解的对象,因此《钱锺书散文》一经推出,就受到普遍欢迎,并在1997年9 月全国畅销书排行榜上,荣登榜首。

读《钱锺书散文》,犹如进入一幢藏物颇丰的博物馆,里面摆满了各种各样稀有的古董,这些古董看起来质朴无奇,却因积淀了历史文化而深邃奥妙。这部34万多字的散文选本,既没有《宋词选注》那样系统专业,也不像《谈艺录》、《管锥编》那样深奥难读,因而具有十分广泛的读者。

英国病人

1997年中外小说似乎没什么热点,几年前翻译出版的《廊桥遗梦》在中国红了3载,接茬的《马语者》也在市场上掀起不小的浪花。 1997年引进出版了《纸牌的秘密》和《英国病人》,前者因为是一本哲学小说,限制了阅读对象的范围:后者虽没有《廊桥遗梦》那么浪漫,也没有《马语者》那么富有诗意,但却讲述了一个神秘、狂热、充满美感的故事。

《英国病人》追溯了4 个饱受创伤的生命在二次大战末期于意大利一幢废弃别墅内发生的感情纠葛,洋溢着令人陶醉的美感。作品荣获英国小说最高奖——布克奖,为《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冠军。

标签:;  ;  ;  ;  ;  ;  

10本影响97年图书市场的书_图书市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