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中医院 重庆 400011)
【摘要】目的:探讨利用磁共振技术探讨轻度创伤性脑损伤的脑部微结构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轻度创伤性脑损伤患者54例作为研究组,将研究组按照患者昏迷时间再分为>30d组和<30d组,同时选取在我院接收健康体检的人员54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实验研究。应用磁共振技术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脑干组织进行检查,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的磁共振波普检测值(MRS)以及>30d组和<30d组MRS值。结果:研究组MRS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昏迷时间>30d组MRS值低于<30d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轻度创伤性脑损伤患者进行诊断过程当中应用利用磁共振技术进行评估,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对有效地分析研究患者脑部微结构有重要意义,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磁共振技术;轻度创伤性脑损伤;MRS;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5-0105-01
创伤性脑损伤属于内科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脑干损伤的特殊类型,该疾病是直接损伤患者脑干,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在众多疾病中,其发病率和致死率均名列前茅,因此对于创伤性脑损伤患者来说,早期精准的诊断与治疗十分重要,对疾病进行准确的评价有利与制定适合患者自身的治疗方案,这有利于患者的预后以及康复[1]。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进步,对创伤性脑损伤患者,我国从最初缺乏准确的评估指标的状况,到现在有了磁共振技术可对该疾病进行评估,磁共振技术是目前唯一一项能进行采取活体组织代谢进行定量分析的技术,具有无创的优势。同时患者脑损伤程度越严重脑代谢活性就会越低,能通过磁共振技术对患者的脑部微结构进行研究分析[2]。我院通过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轻度创伤性脑损伤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磁共振技术在轻度创伤性脑损伤的脑部微结构研究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轻度创伤性脑损伤患者54例及同时选取在我院接收健康体检的人员54例进行实验研究[3]。纳入标准:患者均在我院内科接受治疗;患者初次接受检查后存在脑干损伤、肿胀等临床生理表现;患者不存在脑干占位性病变情况;家属及患者自身均知情且同意本研究。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患者;合并精神疾病患者;治疗期间生活不在本地区的患者;研究组年龄在20~65岁之间,平均年龄(34.47±1.71)岁,研究组患者共54例,男性37人,女性17其中车祸伤29例,坠落伤17例,打击伤8例。对照组共54人,年龄在21~63之间,平均年龄(33.75±1.65)岁,其中男性33人,女性21人。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均有可比性(P>0.05),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检测方法和具体分析步骤。使用1.5TVision超导型磁共振仪,该机型是临床常用机型,其具有标准头线圈,内部已经装好1HMRS检测分析软件。对患者进行常规的头颅MRI三维检查,规定脑干部位层的厚度为1mm,同时明确中脑和脑部其他部位的损伤情况。应用HMRS分析方法对患者中脑的腹侧部位进行分析研究。应用Integ序列进行波谱采集[4]。应用磁共振机器内部已经安装好的分析软件,对N-乙酰门冬氨酸(NAA)、总肌酸(Cr)、胆碱(Cho)等指标直接进行分析计算,确定这些化合物浓度的相对定位值,根据确定值计算分析NAA/Cr、Cho/Cr的具体数值。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统计应用SPSS18.0,计数计量资料应用χ2检验(%)以及t检测(x-±s),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MRS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昏迷时间>30d组MRS值低于<30d组,差异显著(P<0.05),具体见表1和表2。
3.讨论
脑损伤分有多种类型,创伤性脑损伤属于其中一种,脑损伤患者都存在严重的神经生化紊乱的情况,患者脑组织的实际损伤情况由神经生化紊乱程度来决定,二者有着密切的关系,紊乱越程度越大患者脑组织损伤越严重,而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神经生化紊乱的首要生理表现是脑代谢紊乱[5]。由此可见,有效的反应患者脑组织代谢改变的技术方法,都可以准确的判断患者的病情以及预后情况。而磁共振技术即是可以客观评价创伤性脑损伤患者脑部代谢情况的技术,该技术的原理是基于化学位移,能够对脑损伤患者进行有效的诊断,对患者脑部神经元的缺失、能量代谢障碍情况可以提供有利的信息。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MRS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昏迷时间>30d组MRS值相比较<30d组下降更明显(P<0.05)。
综上所述,对轻度创伤性脑损伤患者进行诊断过程当中应用利用磁共振技术进行评估,对有效地分析研究患者脑部微结构有重要意义,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陶仅德,李秋雨,漆强,等.磁共振波谱成像、事件相关电位及脑震荡后综合征问卷评分在轻度创伤性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6):731-735.
[2]蒋杏芳.3.0T高场强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对轻型创伤性脑损伤的诊断[J].浙江实用医学,2017,22(3):175-177.
[3]宋娟,肖慧,韩青,等.高压氧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康复机制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J].功能与分子医学影像学(电子版),2017,6(1):1104-1111.
[4]伍建林.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创伤性脑损伤诊断中的应用[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6,38(6):521-525.
[5]张超,陈楠,李坤成.内侧颞叶癫痫脑微结构变化磁共振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6,32(8):1290-1293.
基金项目:重庆市中医院院内培育科研项目(2016-1-27)
论文作者:杨伟业,谭群,杨健,唐瑞龙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患者论文; 磁共振论文; 脑损伤论文; 创伤性论文; 微结构论文; 技术论文; 脑部论文; 《医药前沿》2019年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