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概念需要正本清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正本清源论文,企业家论文,概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企业家是这个时代真正的英雄。在这个观念多元化的时代,“企业家”这个词汇,是为数不多的能够得到社会各个层次肯定的群体。但是,即使如此平白通俗的词汇,也经常被误读、误用和误解。
如今在中国,企业家这个概念往往被用在那些功成名就的大企业老板身上。实际上,这是一个被误读的概念,更是被用错的理念。在企业家的大本营———美国,企业家主要是用来代表那些开办中小企业的人,企业家与小企业主几乎是同义词。而大企业的CEO们,更多被称为经理人和管理者。企业家的含义更强调自主的创新,它是一个更加具有战斗冲动的概念,主要的驱动力来自个人独立并实现自我价值。
但是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传统观念中,在轻视个人努力而重视集体力量的观念下,往往是守业者而不是创业者成了“企业家”。这也是一个概念方向性的错误,也引导着截然不同的观念。
过去中关村的胜利,是真正市场原发性的创新与创业的胜利,曾经涌现出一大批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但是如今,当其中少数人功成名就,一次又一次被戴上金灿灿的“企业家”桂冠时,他们其实已经不再是真正意义的企业家。因为他们的主要使命不再是创业和创新,而重点是运作大企业所汇聚的资本和资源,因此叫做“资本家”更加贴切,玩的可能是比企业家更高级、更有价值的事情。而杨元庆、郭为也曾经是成功的企业家,但现在却更主要地是管理和推动一个大公司的持续发展,已经是真正意义的企业经理人。盖茨、杨致远、戴尔等等无数的IT英雄都是已经过去的“企业家”。但是,无论是媒体、政府还是大众,都习惯把他们继续称为企业家,而且好像只有他们才是真正的企业家。人们似乎把企业家当作是“终身”荣誉。其实,企业家是一个阶段性的概念。
这些“巨头”们牢牢抢占了“企业家”这个概念山头。而现在真正在努力拼搏创业、促进产业新陈代谢的无数还没有崛起的创业者,却被挡在人们的视野之外,也越来越缺乏成长的空间,甚至生存的空间。这种误读使得人们的观念产生了方向性的错误,阻碍了整个行业创业和创新的文化与氛围。
曾经,互联网掀起了又一股继中关村之后的企业家创业浪潮。但是由于各种因素,这股浪潮未能持续下来,老一辈的技术科学家依然是核心技术领域创新的先锋。这种奇特的中关村“返祖”现象意味深长。它应该使得后起的每一位年轻人感到羞愧!应该让指挥中关村发展的决策者们感到羞愧!这与其说是一个现象,不如说是中关村的一种悲哀,值得每一个人深刻反思!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为什么没有起来?为什么无法起来?根源究竟在哪里?
历史明白无疑地证明了,高科技产业,尤其是IT业,其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来自于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我们需要给“企业家”正本清源,需要重新塑造和呼唤企业家精神,把“企业家”的帽子还给真正的主人,重新启动这个产业乃至整个社会的创新之源。能够形成真正的企业家机制和企业家文化,不断推陈出新,使得企业家能够一批接着一批地产生出来,提升产业和社会新陈代谢的速度。这样,才是正常和健康的发展之路。这样,企业家的概念和精神才真正名副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