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园林绿化植物病虫害的防治要以环保、安全、不污染的基础上,尽量采用能经济、有效的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的综合防治方法。文章阐述了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及防治的原则,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园林植物;管护;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1 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的原因
1.1 栽植前检疫工作不完善
园林植物绝大多数来自于各种苗圃栽培,而苗圃的栽培空间有限,管理人员常常将不同品种的植物轮换栽培于同一种基质上栽培,不仅大大增加了各种病虫害的发病率,也增加了病虫害在不同植物品种间的传播。在栽植前苗木可能已经携带了某些病虫害,但是由于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现场的检疫制度不完善,同时也受到检疫条件的限制,有些病虫害没有被发现,导致园林绿化植物病虫害的传播和扩散。
1.2 外来物种的引进
为了提升园林绿化的景观效果,满足园林绿化植物多样化的需求,就需要不断引进外来物种和新的栽培方法,这就增加了病虫害发生的概率,再加上检测技术和条件的限制,某些病虫害并未被检测出来,导致近年来园林绿化植物病虫害的高发率。
1.3 园林绿化植物设计的不合理
园林绿化植物设计时,需要兼顾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等多方面问题,但是目前的实际情况多数都是以景观效果为第一要素的,各种花卉、灌木、乔木、地被植物和藤本植物等植物的搭配更多的是考虑搭配的色彩是否美丽,是否能达到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景观效果,没有充分考虑植物搭配的生态学效果。因此,有可能出现一种植物是另一种植物病虫害的良好寄生体,导致病虫害多次治理却达不到效果。
1.4 养护标准的缺失
很多城市没有明确的园林植物养护的规章制度,工作人员不具备园林绿化植物病虫害防治方面的知识,导致在养护过程中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增加了园林绿化植物病虫害的治理难度。
1.5 对园林绿化植物病虫害的监测预报不及时
现在大部分城市不具备完善的园林绿化植物病虫害监测预报体系,不仅不能对园林绿化植物病虫害的防治进行动态监测,也不能预报园林绿化植物病虫害的发生,导致目前的园林绿化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非常被动。
2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原则
2.1 安全原则
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要以安全为前提,根据客观条件,因地制宜地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
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尤其在使用化学药剂时,要注意保证人、天敌、植物以及环境的安全。
2.2 生态原则
以生态学为基础,从城市园林生态系统整体性的高度上制定科学的病虫害防治策略。综合考虑生态平衡与防治效果之间的关系,合理解决病虫害问题。
2.3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
根据城市园林绿化的特点,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以植物检疫为前提、园林技术防治为基础、生物防治为主导、化学防治为重点、物理机械防治为辅助,科学防控、积极治理、有效控制病虫危害。
3 综合防治措施
3.1 加强植物检疫
植物检疫是以立法的手段从宏观整体上预防一切有害生物的传入、定植与扩展。园林植物检疫是园林病虫害防治的首要前提。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我国经济在飞速发展的同时,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也在不断蓬勃发展,异地引种和外地调苗日益频繁。一些病虫害可以随着苗木的种子、用作繁殖材料的插条或根、原木等运输传播,给城市绿化建设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要严格执行我国的植物检疫制度,做好苗木的产地检疫、调运检疫、进出口检疫等工作。在引进苗木时,严把检疫关,严禁调入携带病虫害的种子、苗木、植物材料和所附泥土等,防止外来病虫害的传播、扩大与蔓延。
3.2 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建立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监测点
掌握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做好预测预报工作是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重要基础。园林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园林植物生长分布特点等确定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测报对象和方法。并根据需要设立相应的病虫害预测预报机构,建立园林植物病虫害监测点,确定专人,配备专业设施,对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种类组成、分布特点、发生情况、发展动态进行长期监测预报,根据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及发生规律,制定相应的防治方案。
3.3 做好科学的园林规划设计与合理的植物配置
利用植物相生相克的原理,科学安排植物配置,可有效控制园林植物病虫害。多使用相生植物,促使植物共同生存,少使用相克植物,降低植物相互抑制作用。同时,避免配置病虫转主寄生植物,以防引发病虫害,如松树和芍药混栽易诱发松芍锈病。另外,根据适地种植的原则,选择抗性强的植物品种,如抗病虫、抗污染、耐瘠薄和耐粗放管理,依靠植物自身的抗病能力,防止某些病虫害的危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4 园林技术防治
园林技术防治是利用一定的栽培管理技术,创造有利于园林植物生长发育、不利于病虫害发生发展的条件,进而抑制病虫害的发生,减少病虫危害。园林技术防治措施有:①选用无病虫种苗和繁殖材料。按照抗病虫、抗干旱、抗冻害、抗污染、耐贫瘠等标准选择良种壮苗。②选择排水透气性好、土质疏松、养分充足的地段作为苗圃地,栽植前先进行地下害虫调查并深耕土壤,可使潜伏在土壤中的地下害虫幼虫、卵等受到机械损伤,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耕翻后要对土壤消毒,以保证栽植苗木的安全。③合理施肥和浇水可促进植物健康生长、增强植物自身的抗病虫能力。有机肥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使土壤疏松、透气性好。未腐熟的有机肥中常带有大量虫卵,因此,要施加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以减少病虫危害。无机肥见效快,但长期使用会对土壤产生不良影响,故要合理配施有机肥和无机肥。根据植物的抗旱能力和气候条件合理安排浇水时间与次数,如给草坪灌水时,要避免周围的松树受淹。④合理整形修剪。合理的修剪整形可以改善苗木的通风透光条件,为苗木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促进苗木的生长。及时剪除病虫枝、衰弱及死亡枝条可以有效抑制病虫危害。⑤做好园林绿地卫生保洁工作。绿地内的枯枝、落叶、杂草等都是病虫害潜伏的场所,如:大多数花木病虫的病菌或越冬卵,都在枯枝落叶或杂草病果中越冬。因此,及时将绿地内的枯枝、落叶、杂草、病虫植物残体等进行集中处理,烧毁、深埋,可减少病虫害侵染源。
3.5 物理机械防治
利用物理因子或机械作用对有害生物生长、发育、繁殖等的干扰来防治植物病虫害的方法称为物理机械防治。物理因子有温度、湿度、光、电、声波、激光、放射能、红外线辐射等;机械作用包括人力扑打、使用工具器械等。物理机械防治措施简单易行、见效快,可作为有害生物大量发生时的应急措施。它可以解决一些化学农药难以解决的病虫害问题,是无公害病虫害防治技术中比较重要的一种。常用的物理机械防治措施有:①人工捕杀:利用人力或简单器械捕杀害虫,如:清晨发现断苗时,刨土捕杀幼虫等。②诱杀法:利用害虫的趋性设置幼虫器械或诱物诱杀害虫,如:用黑光灯灭虫等。③障碍物法:人为设置一些障碍切断病虫害的扩散途径,减少其影响范围。如:薄膜覆盖,芍药地覆膜后,芍药叶斑病会大量减少。④其他杀虫法:晒种、热水浸种、用放射能照射导致害虫不育、用仿声学原理和超声波防治病虫害等。
3.6 生物防治
利用有益生物及其产物防治有害生物的方法称为生物防治。广义的生物防治除了以虫治虫,以鸟治虫,以菌治虫和保护天敌外,还应包括使用微生物制剂、性诱剂、生物农药、仿生农药等防治病虫害。生物防治的优点是对人畜安全,对植物无害,不污染环境,不会引起害虫的再次猖獗和形成抗药性,保护生态平衡,持续控制病虫害等。其缺点是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防治效果比较缓慢,可大量释放的天敌种类不多,人工培养有益生物的技术复杂等。生物防治在园林病虫害可持续控制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是生态园林的发展方向。
3.7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又叫农药防治,是用化学药剂的毒性来防治病虫害的方法。它是最常用的、也是综合防治中一项重要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化学防治具有高效速效、使用方便、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在遇到突发性灾害时,化学防治仍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但是,化学防治也有其缺点,长期对一种害虫使用相同类型的农药会使害虫产生抗药性,用药不当容易杀死害虫的天敌而使害虫再度猖獗。农药会直接或间接对人畜产生危害,农药的高残留还会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因此,要尽可能减少农药的用量,尽量选用低毒、残留期短、对环境污染小的药剂,少用或不用广谱性化学农药,经常更换用药品种,把化学防治的危害降到最低,坚持园林病虫害防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3.8 建立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档案
为了进一步做好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城市园林主管部门应建立各自区域的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档案,档案包括各个公园广场、道路、小游园、小区等绿地内每种园林植物每年每月的病虫害发生特点、发生面积、发生范围、危害程度、采取的防治措施、防治结果等内容。如遇病虫害高发期,要按周做好病虫害防治情况记录,内容要翔实。
3.9 建立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效果评价体系
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系统工程完成后,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从经济性、有效性、生态安全性及社会可行性这四个方面对防控效果进行监测评价,以期进一步改进措施、提高效率,实现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可持续防控。
4 小结
城市绿化是唯一有生命力的城市基础设施,园林植物作为城市绿化的主体,可以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吸收并转化环境中的有害物质,维护生态平衡。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要以安全、不污染环境为前提,以保持和恢复生态平衡为基础,采用经济、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把病虫害控制在景观效果允许的范围之内。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在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的前提下,把各种防治措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可持续控制。同时,建立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监测点与防治档案,形成科学完善的病虫害防治系统,实现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综合治理,达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以生态园林为方向,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爱民.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及主要措施[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2,35(2):77-79、118.
[2] 张建国.园林绿地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技术[J].天津农林科技,2013(2):25-28.
[3]苏爱萍.屯留县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J].山西林业科技,2011,403-46.
[4] 王志红.晋中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J].山西林业科技,2013,42(4):49-50.
[5] 王美平,刘建敏,王曼.大学校园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现状及防治建议[J].河北林业科技,2011(2):29-33.
论文作者:梁梓毅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3
标签:病虫害论文; 植物论文; 园林论文; 园林绿化论文; 病虫害防治论文; 害虫论文; 发生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