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间隙入路结合TLIF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翻修术中的应用论文_张敦良1(通讯作者),林飞跃2,王龙平1,郭建清1

肌间隙入路结合TLIF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翻修术中的应用论文_张敦良1(通讯作者),林飞跃2,王龙平1,郭建清1

1.福建沙县医院骨科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 365000;2.福建省立医院骨科 福建省福州市 350001

摘要:目的:探讨肌间隙入路结合TLIF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翻修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3例腰椎间盘突出术后复发患者接受肌间隙入路结合TLIF融合翻修术,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手术相关性并发症,回顾性分析手术前后JOA评分、VAS评分及ODI指数,并进行配对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手术本组手术时间为130.6±52.3min;手术出血量为178.8±157.4ml;术前JOA为18.9±4.3分,术后第15天时为24.3±2.5分;术前VAS为4.5±1.8分,术后第15天时为6.8±2.3分;术前ODI为23.6±5.8;术后第15天时为13.4±7.3;手术前后JOA、VAS及ODI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肌间隙入路结合TLIF技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可获得良好疗效,具有较高的手术安全性,利于基层医院应用。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手术;微创;疗效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常见的腰椎疾患,对中重度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如保守治疗无效,通常需要手术干预,且多能取得较好效果。然而,不论采取微创还是开放性手术,约10-15%[1]的患者在缓解一段时间后症状再现,即腰椎间盘术后复发。复发性腰椎间盘突的再手术是脊柱外科的难点,增加了再手术的难度和风险。

自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共15例腰椎间盘单纯髓核摘除术后复发患者在我院接受肌间隙入路结合TLIF技术进行翻修,获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间,我们对腰椎间盘突出术后复发患者进行再手术15例。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29~64(46.6±14.3)岁;初次手术部位:腰4-5间盘10例,腰5骶1间盘5例;所有患者均初次手术均为椎板开窗及髓核摘除术,且术后均有至少6月的缓解期;初次手术复发时间复发时间:6~34(18.3±14.9)月;复发症状责任间盘均为原手术节段间盘,其中手术侧复发11例,对侧复发4例;所有患者均除外肿瘤、感染及精神异常等合并症。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手术方法及术后处理:全麻俯卧位,腹部悬空。依原手术瘢痕做皮肤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后,于棘突旁开2-2.5cm处纵向切开腰背筋膜。于多裂肌与最长肌之间钝性进入达关节突关节。如为原手术同侧复发,关节突关节处可见较多瘢痕增生,需小心分离松解。完全显露手术节段关节突关节及上位椎体的上关节突外下部。预置椎弓根螺钉钉道后骨蜡封堵钉道口止血,切除关节突关节和黄韧带,暴露硬膜囊和神经根并予以保护,分离显露椎间盘和椎间隙,摘除复发的椎间盘组织,处理椎间隙,以椎间融合器+自体骨行椎间融合。对同侧复发患者,由于下关节突和黄韧带多于初次手术时切除,硬膜外多有明显的瘢痕粘连,寻找复发椎间盘时需格外小心,防止神经根及硬膜囊损伤。常规以生物蛋白胶预防神经根粘连。植入椎弓根钉棒系统。放置引流,缝合伤口。

如无脑脊液漏,鼓励患者在腰围保护下于术后第二天下床活动。

1.3 评价指标:手术前及术后第15天时的JOA评分、VAS评分及ODI指数;手术出血量及手术时间;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 统计方法:以SPSS17.0统计软件包对手术前后JOA评分、VAS评分及ODI指数进行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手术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本组病人手术出血量为120~440(178.8±157.4)ml;手术时间为80~180(130.6±52.3)min。

2.2 功能结果:术前平均JOA评分为18.9±4.3分,术后第15天时为24.3±2.5分,两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01);术前平均VAS评分为4.5±1.8分,术后第15天时为6.8±2.3分,两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01);术前平均ODI指数为23.6±5.8;术后第15天时为13.4±7.3,两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01)。

2.3 手术并发症:本组患者无伤口愈合不良及感染者;8例同侧复发患者发生轻微并发症可能与手术相关:3例患者术中出现神经根袖套撕裂,术中予以明胶海绵及生物蛋白胶封堵,术后出现少量脑脊液漏,常规平压引流6天后拔管。5例患者术后出现手术节段的一过性神经根骚扰症状,表现为根性痛、麻木及感觉异常,均于术后第10天左右缓解或消失。

3、讨论

腰椎间突出如保守治疗无效,多需要手术干预。腰椎间盘术后复发的原因复杂,总的来说可分为两种:患者的因素和手术的因素。有研究表明,患者如有吸烟、糖尿病或有高强度劳动史者,其复发的风险增大。由于本组病例较少,未进行术后复发的原因分析。

汪鑫等[2]的研究表明,腰椎间盘突出术后复发多发生在初次手术半年到第4年,且多为同侧复发。本组病例出现复发的平均时间是18.3±14.9月,且15例患者中11例为同侧复发,与既往报道相似。

对腰椎间盘突出术后复发采用何种治疗手段,目前尚无统一观点。赵福江等[3]报道,对复发性椎间盘进行减压融合固定术可获良好疗效,影响疗效的因素主要为再手术前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我们采用的肌间隙入路结合TLIF技术对术后复发的椎间盘患者进行翻修,无论在神经功能恢复还是在疼痛缓解方面均获得良好疗效,其该法不需要特殊器械,易于在基层医院开展[4]。

本组病例中,有3例患者出现轻微脑脊液漏,5例患者出现一过性神经根功能障碍,上述患者均为同侧复发,提示初次手术造成的硬膜外瘢痕和神经根粘连增加翻修的难度。而肌间隙入路治疗腰椎疾患不仅可以保持脊柱张力带结构,减少椎旁肌萎缩,防止邻椎病,还尽可能避开既往手术瘢痕,降低手术难度,减少严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总之,经肌间隙入路结合TLIF技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可以获得较好疗效,降低手术难度和风险。

参考文献:

[1]黄勇,徐峰,蔡贤华,等. 微创翻修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J]. 2011,16(12):728-731

[2]汪鑫,温伟,汪翔,等.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髓核摘除与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 西部医学. 2015,27(8):1144-1147

[3]赵福江、陈仲强、李危石,等,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腰椎再手术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2,22(7):594-599

[4]林飞跃,尹晓明,徐杨,等,Wiltse入路结合TLIF技术治疗峡部不连性腰椎滑脱21例临床分析[J]. 福建医药杂志,2015,37(5):12-15

论文作者:张敦良1(通讯作者),林飞跃2,王龙平1,郭建清1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0

标签:;  ;  ;  ;  ;  ;  ;  ;  

肌间隙入路结合TLIF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翻修术中的应用论文_张敦良1(通讯作者),林飞跃2,王龙平1,郭建清1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