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综合优势 增强传播效果——对提高我国电视新闻杂志节目质量的几点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点思考论文,优势论文,效果论文,节目论文,质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几年,在我国的电视屏幕上出现了一种新型节目——电视新闻杂志节目。这种节目编排灵活,信息量大,突出了对重大新闻事件的深度报道,节目一播出就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
电视新闻杂志节目,起源于美国。早在1968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就创办了颇有影响的杂志节目《六十分钟》。 我国的电视新闻杂志节目诞生于八十年代后期,1987年7月, 上海电视台借鉴国内外同行的制片经验,推出了新闻杂志节目《新闻透视》。1993年5月, 中央电视台开播了大型杂志节目《东方时空》。该节目集新闻性、社会性、知识性、评论性于一体,对观众有很强的吸引力。目前《东方时空》已成为中央电视台的名牌节目之一。我国的电视新闻杂志节目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节目数量不断增加,而且有进一步普及的趋势。然而,在众多的杂志节目中,真正有影响、收视率较高的并不多,一些电视新闻杂志节目仍处于简单摹仿阶段,栏目设置大同小异,缺乏个性;节目编排存在着简单化、程式化的毛病。如何充分发挥电视新闻杂志节目的综合优势,提高节目质量,是摆在广大电视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将对这一课题做初步探讨和分析。
讲究栏目设置 发挥综合优势
美国观众常常称《六十分钟》是杂志的电视翻版,是一种杂志型节目。该节目的总编导唐·休伊特也承认,他是从美国的《生活》画报中汲取了许多有益的编辑手法,借鉴了杂志的长处。《六十分钟》废除了传统的一次节目只编入一个主题的作法,改为一次节目三个主题,节目一开始首先介绍将要播放的三个主题,接着出现的是每个主题的主持人和节目中最精彩的镜头,这近似于杂志的扉页目录。这种编辑技巧有效地提高了观众的收视兴趣。一次节目三个主题,保证了节目内容丰富多样。
电视新闻杂志节目是一种综合性的新闻节目,由主持人主持,借用杂志综合编排的方式,把不同的新闻报道样式串接起来,形成一次完整的节目。“杂”是新闻杂志节目的优势,若处理不当,优势往往会变成劣势。因为在一次节目中,多个主题,多种内容,使用多种新闻体裁,多种表现形式,最容易导致内容上的堆砌,编排上的杂乱。如果把新闻价值极高、倍受观众喜欢的新闻内容,不加选择地呈现给观众,就好比把熊掌、燕窝、鱼翅等珍贵食品炖成一锅杂烩菜端上宴席一样,好东西做不成佳肴,确实令人遗憾。事实上,新闻杂志节目的质量,不仅取决于每个栏目的自身质量,而且取决于各栏目之间编排串接得是否合适。
首先,要明确电视新闻杂志节目的宗旨,并依据这一宗旨,设置多个各具特色的栏目。新闻杂志节目是由多个栏目组成的,每个栏目都应有主题,有思想,有自己的特色,而且能体现节目宗旨。
上海电视台创办的新闻杂志节目《新闻透视》有一个明确的宗旨,那就是“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准则,坚持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按新闻性、社会性、知识性、服务性的要求,及时捕捉、剖析观众关注的重大新闻、热点新闻与社会新闻,直接反映观众的意见和呼声,努力把节目办成沟通党、政府和群众的桥梁,观众心中的‘社会瞭望’”。〔1〕根据这一宗旨,《新闻透视》节目设置了几个有特色的栏目, 其中《纵与横》是对人们关注的热点新闻和热门话题的述评报道;《当代人》是突出新闻性、时代性和人物个性的人物专访;《社会广角》是公众普遍关注的社会现象为主要内容的社会面面观;《长焦距》以新闻特写的方式表现生活中的新事件、新风尚、新道德和新观念;《观众中来》则主要反映观众的呼声和要求。
中央电视台的大型新闻杂志节目《东方时空》,是在杨伟光台长提出的“要把中央台建成同我国大国地位相称的世界一流电视台,……加强新闻节目,加强新闻报道深度”〔2 〕这一大背景下由新闻中心推出的。作为国家级的大型杂志节目《东方时空》的内容和风格是高品位、高档次,同国家级电视台相适应的。新改版的《东方时空》由三个固定栏目组成,其中《东方之子》通过采访名人、新闻人物和政界要员,展示这些人物的高风亮节、真知灼见、业绩与挫折、家庭与生活,通过这些人物的个性情感折射出一个社会、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生活空间》把镜头对准普通老百姓,以纪实手法反映老百姓的生活、思想、情感和真实心态,具有很强的贴近性。《时空报道》通过记者、主持人以纪实性手法进行现场报道,展开节目内容,剖析观众关注的焦点问题。《东方时空》的每一个栏目都体现出“大众化”的节目宗旨,浓厚的平民意识,缩短了节目与观众之间的距离,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在进行栏目设置的整体构思中,要明确每一个栏目的指导思想,确立每个栏目在节目整体中的地位,并力求办出特色。这就要求对栏目进行综合设计,要选择合适的节目主持人和记者,逐步形成栏目特色,吸引更多的电视观众。当然,作为杂志节目中的每一个栏目应有一个固定的名称,名称本身可以表达出选题的大致范围,而同一栏目内容的共性可通过连续播放的节目体现出来。另外,新闻杂志节目中各栏目的设置除了体现节目宗旨外,还要考虑到栏目选题的广泛性和题材的多样性。传统的新闻专栏节目是专门化的新闻节目,选题单一,而新闻杂志节目是综合性的新闻节目,它不象动态新闻那样要求时效性很强,但讲究时效观念,记者可以根据报道时机选择最合适的题材。
其次,新闻杂志节目的时间和栏目数量要符合杂志节目的内在规律。新闻杂志节目具有结构灵活、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等优势,要充分发挥这些优势,就必须合理安排节目时间长度和栏目数量。一般电视新闻杂志节目的时间是30分钟到60分钟,一次节目编入三至五个栏目为宜。这是因为时间过短难以发挥杂志节目综合性的优势,而时间过长则可能导致内容庞杂、结构松散,难以维持观众的注意力和收视兴趣;如果栏目太少,形式单调、内容上缺少起伏变化,便不能吸引观众,而栏目太多又显得冗长、零碎,不断变换话题会导致节目混乱。事实上,中央电视台的《九州方圆》节目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节目时间过长,栏目设置太杂。
从栏目的数量来看,一些大型新闻杂志节目,为保证一次节目深度,设置的栏目较少,如CBS的《六十分钟》、CCTV 的《东方时空》均设有三个固定栏目,这样既能保证有充分的时间对每一个栏目的主题内容进行深入报道,又能较好地形成舆论导向。地方台推出的新闻杂志节目的栏目多样,栏目时间有长有短,播出的节目栏目数量有多有少,相当灵活,编辑可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层次观众的不同需要,对节目内容和形式进行调整,来满足观众的多方面需要。福建电视台的《新闻半小时》设有《焦点新闻》、《社会看台》、《警报台》、《公民之声》、《谁来排忧》等20来个小栏目,一次节目可根据内容的需要进行栏目组合;太原电视台的《今晚30分钟》设计了《记者见闻》、《社会透视》、《新闻综述》、《调查报告》等四个固定栏目和《热门话题》、《本周新闻人物》等非固定栏目。非定期播出的栏目与定期播出的栏目相结合,不断给观众带来新鲜感。而非定期播出的栏目在整个节目中起到了活跃节目、拓宽报道内容、扩大信息量的作用。电视新闻杂志节目要克服杂而不深的弊端,每次节目应有一两个重点栏目或重点报道内容,并以固定栏目的形式播放,这样不仅有利于树立节目风格,而且有助于观众形成良好的收视习惯,这对创办名牌节目是极为有益的。
再次,栏目间的编排要生动活泼,富于节奏感。不同的栏目有不同的特色,不同的栏目有不同的时间长度,在保证每个栏目内容新鲜、体裁新颖、有吸引力并能激发观众兴趣的基础上,各栏目交替出现会给观众带来常看常新的感觉。当观众对某一栏目还未产生疲劳感之时,新的栏目又出现了,观众的注意力又被吸引到下一个栏目新的内容上去了,这种变化大大提高了观众的收视兴趣,扩大了宣传效果。《东方时空》改版后,由总节目主持人串接三个栏目,这三个栏目是《东方之子》、《生活空间》和《时空报道》,栏目的风格变化是:凝重——轻松——严肃,其节奏变化是:快——慢——快。由于节目的内容变化、节目体裁和形式的不同,加上栏目间的有机组合,整个节目排列给观众带来一张一驰的节奏变化,这种变化符合观众的收视心理,能长时间吸引观众收看节目内容。栏目间这种富于节奏感的编排是提高新闻杂志节目的传播效果的有效手段。
最后,充分利用各种电视技巧或节目主持人串接,把不同栏目内容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把不同栏目的内容综合在一次节目中,如果内容不连贯会给观众带来零乱之感,而利用各种编辑技巧可以克服这一问题。为了提高收视效果,编辑为每个栏目进行了包装,依据栏目的风格,设计了特定的片头、片尾,如《东方之子》浓缩人生精华,《生活空间》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时空报道》关注社会热点,均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由节目主持人串接栏目,主持人机智灵活的编串,不仅能引导观众注意节目内容、深化节目主题,而且会使栏目间过渡自然、流畅,增强节目的整体感。
精选题材 提高质量
电视新闻杂志从形式上突破了单一的新闻体裁的局限性,将消息、专题和言论等新闻体裁融为一体,通过结构的优化组合,克服了以往电视新闻节目内容单一的缺陷,实现了新闻总汇与舆论中心的有机结合。如果说讲究栏目设置与编排只是从外在的形式来吸引观众,那么电视新闻杂志节目成败的关键在于栏目内容本身。作为综合性节目,新闻杂志节目的选题很广泛,可涉及政治、经济、文教、科技、法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论选择什么内容,都要突出新闻性,及时报道群众关心的新事物、新问题,注重时效性和针对性。在选题上要兼顾社会性、评论性、知识性、服务性和趣味性的内容,力求题材内容多样化,注重发挥其综合优势。节目的选题要有报道价值,能体现出现实的适宜性和广泛的群众性,节目内容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观众。新闻杂志节目的选题要注意以下问题:
1、从党和政府工作的大局出发,选择那些有利于改革开放, 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安定团结的题材。选题要有全局观念,站在党和国家利益的高度,以正确的舆论导向为着眼点做宏观考虑,不能为追求轰动效应而忘了大局。对一些短期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或最终难以解决的问题,或不能促使其向好的方向转化的问题,都不宜作为当前的选题。对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一类的重大事件和重要课题的报道与评论,可以请主管部门的负责人发表权威性意见,进行必要的舆论引导。对一些重要的事件性新闻作配合性报道,对大政方针作解释性报道,从多角度、多侧面进行深度报道。《东方时空》节目为展示改革开放的成就,把长江三峡大工程、广东大亚湾核电站、“甘巴拉”雷达站等连为一体,多角度展现了祖国的建设成就,歌颂了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劳动者和解放军指战员,节目播出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2、选题要适合广大观众的需要。观众是节目的主体, 如果脱离观众的需要,无论杂志节目多么“丰富”,也不会引起观众共鸣。《东方时空》提出“真诚面对观众”,其《时空报道》栏目的选题坚持领导重视、群众关心、普遍存在的原则,把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及敏感话题作为报道的主要内容。上海电视台《新闻透视》不回避社会生活中的矛盾,敢于就群众中的敏感话题发表意见,以翔实的材料通报情况,将人们的思想引导到克服困难、寻找对策的目标上来。其中“悸动的神经——关于物价问题的透视”,通过大量的资料镜头和现场采访,以来叙夹议的手法触及物价这个敏感话题,介绍了物价上涨幅度、社会各界的反应,剖析了物价上涨的原因,提出了理顺物价体系的种种对策,收到了安抚民心的良好效果。电视新闻杂志节目要贴近观众,要求电视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生活,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把握时代的脉搏,感受人民群众的心声,创作出深受群众欢迎的节目。
3、以正面报道为主,体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原则, 对不利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违法乱纪行为,腐败现象及社会丑恶现象予以揭露。新闻杂志节目选题既有利于安定团结、统一思想,又要有利于缓解矛盾、解决问题,有利于平衡心态、引导群众,有利于传播信息、促进改革;既要弘扬正气、唱响主旋律,又要扶正祛邪。在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势下,新闻杂志节目要反映改革大潮中取得的新成就,涌现的新人物、新经验、新思想,要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当然,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过程中,会受到各种陈旧观念、错误倾向的干扰,一些地方和单位还会出现各种腐败现象、官僚主义,所以,电视新闻工作者在宣传和颂扬先进典型、先进人物和新成就的同时,也要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运用批评报道,尖锐地揭露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批评报道所触及的问题往往是复杂的,要求记者的采访要周到、细致、深入,不能感情用事,力争使新闻报道准确、全面、公正、客观。另外,批评报道要把握好“度”,不管批评谁,批评什么,出发点必须是积极的,不能影射攻击,挑动矛盾,渲染情绪。坚持以正面报道为主,做批评报道要选择好切入角度、把握报道分寸、掌握好播报时机,批评报道要争取取得积极的效果。《东方时空》中播出的《银行里的蛀虫——石狮工商银行二行长锒铛入狱》,抨击了经济领域里存在的腐败现象;《伪劣化肥曝光记》揭露了湖北黄梅县以假化肥坑害农民的事实真相;《解决经济纠纷严禁扣押人质》展示了一法院院长无视法律和公众舆论的土皇帝形象,上述节目都是反映的阴暗面,有对正义为伸张,有对公职人员的监督,有对假恶丑的鞭挞,起到了舆论监督的作用。
在批评性报道方面,一些杂志节目中的栏目选题重点是对以往节目披露的问题的后续报道。比如,福建电视台的《新闻半小时》中的不固定小栏目《谁是谁非》是对以前所披露问题的后续报道,对复杂问题展示讨论;《追踪报道》是对只报现象未报原因或只“点”到而未守的内容的深入报道;《新闻反馈》则播报问题的处理结果。事实上,这些小栏目起到了引导舆论、干预生活的作用。
4、建立完善的选题制度。为了保证选题的准确性, 提高选题的成功率,要建立完善的选题制度。《六十分钟》一次节目编入三个主题的内容,它探讨的是人人关心的社会性、政治性、尖锐而有趣的问题,它采取集体编辑的办法选题。一般由四个主持人负责,每个主持人属下各有五人专门负责选题,并要求每人每周至少提供一个选题供四位编辑选用。〔3〕这种选题方法大大提高了选题质量, 该节目精选题材着重反映社会弊端和人人关心的问题,简直让美国观众“着了迷、上了瘾”。《东方时空》节目组也建立了“三会一报”制度。〔4 〕“三会”就是每周一次全体例会,通报中宣部、广电部、电视台和新闻中心例会的精神和各方面情况,明确最近哪些题目应该做,哪些题目不宜做;每周一次报题会,确定下一周各栏目的选题;每周一次制片人碰头会,由总制片人召集栏目制片人总结上周情况。“一报”就是选题报批把关制度:记者编辑初选题目,制片人确定题目,总制片人审查题目。节目按选题要求制作完成后,再由台领导或广电部领导最后把关。经过多层次的严格把关,保证了选题的正确性。完善的选题制度是提高节目质量的重要保证,它使节目选题更加规范化、合理化。
培养优秀节目主持人
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将电视新闻一条接一条地简单组合方式,产生了综合性和多样化的杂志型编排方式。在电视新闻杂志节目中,主持人广泛采用口头叙述、现场报道、跟踪调查等多种形式,也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调用电影、录相、图片、图表等多种资料,这样打破了电视时空的局限,开拓了新闻报道的广度;对重大新闻事件、社会问题,主持人可采用多种方式介绍新闻背景资料、交代事件发生发展的来龙去脉,并对重要事件进行分析评述,这样又大大开掘了新闻报道深度。另外,主持人播报提要、开场白、串联词、结束语,与观众“面对面”的交流,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再加上主持人的个性、魅力、风格和才智,使电视传播亲切感人、富有人情味,从而,增加了传播效果。
节目主持人主持节目,他是节目的代表,是驾驭节目的“主人”。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对杂志节目的质量有着重要影响。作为新闻节目的主持人要有较高的思想水平和政策水平;具备比较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善于领会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和工作重心,善于体察民众的情绪和要求,制定相应的选题计划;选择真正具有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的素材,编制出观众真正喜欢的节目。新闻节目主持人仅仅有好口才、声音、容貌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有过硬的政治素质、精神(生理和心理)素质和业务素质。要善于捕捉群众感兴趣、发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主持人对所选择的新闻题材,从思想、理论的高度,以敏锐的洞察力,抓住本质,清醒地分析,并做出明确的判断,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
《六十分钟》总编导唐·休伊特认为:“《六十分钟》能够成功,一方面在于主持人富有个性,一方面在于节目内容具有深度”。〔 5〕《六十分钟》负责人在选择新闻节目主持人时提出了五个条件,其中二条就是“必须是一位优秀而熟练的新闻采访员”,“能够敏感地发现新事物,能发现社会意义深远的新闻主题”。〔6 〕《东方时空》对节目主持人也提出了高要求。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主任孙玉胜认为:“节目主持人尤其是新闻节目主持人,必不可少的就是要做过记者、编辑,如果没有做过记者、编辑,就不可能成为好的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7〕所以,《东方时空》推出的是与记者合为一体的主持人, 并使用“记者——主持人”的概念。《东方时空》的主持人与采访对象的双向交流相当充分。主持人中白岩松、胡健等都当过记者、编辑,他们从主持节目策划、选题、拟定采访提纲到现场采访,全过程都参与。所以在电视屏幕上看到记者主持人,提问、与采访对象交谈,举手投足都有根据,主持人与采访对象交流得自然、真实。章伟秋也是记者主持人,负责一期的节目策划,采访、编辑、主持,既要参与节目制作的全过程,又出镜主持节目,他们以目击者、参与者的身份调查采访,叙述分析事实,提高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言论的权威性。《东方时空》给我们很多启示:记者主持人实地采访、挖根寻源、认真剖析,并把发现的新事物、新动向、新思想深入浅出地传达给观众,入情入理,让观众信服。杂志节目与观众的交流是通过“主持人”这一角色,将整个节目内容化为自己的认识和亲切的话语,形成采访对象——节目主持人——观众的沟通渠道,通过沟通引起观众共鸣。
节目主持人以个人身份主持节目,对节目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成功的电视新闻杂志节目无不洋溢着主持人的个人魅力,体现主持人的个性风格。美联社对当今美国收视率最高的节目之一——《六十分钟》作了这样的分析:“《六十分钟》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节目允许节目主持人发挥个性;反过来,主持人把节目办得也有个性”。〔8 〕《六十分钟》节目的六个主持人都是全国著名的记者、电视名星,都具有鲜明的个性风格。“麦克·华莱士和哈里·里森纳以高明的锲而不舍的采访作风著称。埃德·布雷德利和莫利·塞弗以深刻激烈,风趣横生而闻名。安迪·鲁尼以作家特有的观察力、分析力为观众所熟悉。黛安·索耶则以女性的热情奔放、彬彬有礼的面貌与观众观见。”〔9 〕事实上,节目主持人在屏幕上,自觉不自觉地总会表现出自己的精神面貌,体现出对现实的独特感受、认识和特有的文化素养。主持人的风格是一种外显的表现形态,是主持人的个人气质、风格与节目的性质、风格以及对象的要求相统所形成的独特面目。在新闻杂志节目中允许主持人发挥个性,但不是任意发挥,只有当主持人个性风格与节目自身融为一体时,主持人的个性风格才能被观众认可。这样,节目主持人才能逐步成为栏目的代表、节目的象征。
从总体上来看,目前我国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综合素质偏低,主持人节目尚处于探索、积累经验阶段。由主持人主持电视新闻杂志节目,是新闻杂志节目的重要特征。新闻杂志节目需要一大批各具特色的优秀的新闻节目主持人,同样,电视新闻杂志节目的开办又为培养、造就优秀节目主持人提供实践阵地。在新闻杂志节目中主持人更多地参与新闻采访和对重要事件的跟踪调查,主持人亲临现场,报道越真实就越能体现节目特色。节目主持人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深入采访,为观众提供真实可信的报道内容,以独特的报道风格和技巧赢得广大观众的依赖。
勇于探索 不断创新
电视新闻杂志节目是由消息、言论、深度报道、系列专题等多种报道形式有机结合而成的。它的编排相当灵活,内容可长可知,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观众的需要。电视新闻杂志节目被誉为“电视新闻传播最完美的样式。”〔10〕这种节目从诞生之日起就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所以,这种节目很快被世界各国电视界广泛运用并加以发展。
办好电视新闻杂志节目,达到世界电视新闻报道的最佳水平,是每一个电视新闻工作者的愿望。为了实现这一愿望,我们必须做大量的探索和努力,同时学习和借鉴国外同行的先进经验,办出有中国特色、地方特色的优秀电视新闻杂志节目。目前,我国的电视新闻杂志节目已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如栏目设置多样,选题讲究时效观念,并大量使用现场报道和纪实性拍摄手法,夹叙夹议,将节目内容向深度开掘;节目主持人串接各小栏目,并培养出采、编、播合一的记者主持人。有些节目从栏目的风格、内容的选择、节目形式等多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比如《生活空间》以朴实无华的风格,娓娓地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这些凡人小事虽缺乏新闻的《显著性和重要性”,但透过普通百姓平凡的生活,透过他们质朴的话语,让观众体会到中国老百姓的百味人生,感受出普通老百姓勤苦善良的美德和朴实美好的心灵。《新闻透视》视角宽阔,内容丰富,注重对新闻事件和社会现象的横纵评述、深入剖析。《新闻半小时》不拘泥于一般电视新闻的格式,依据报道内容开设不固定栏目,栏目编排形式多样,节目内容针砭时弊,敢于揭露不正之风和社会丑恶现象,有效地起到了舆论监督作用。山西电视台的《电视桥》节目加强了为观众服务的意识,采用间接参与和直接参与两种形式,增加观众对节目的参与感。间接参与的栏目如《广角镜》、《晚间快语》、《公民与法》,其内容是观众关心、感兴趣的问题,内容本身就有极强的吸引力;直接参与的栏目如《热点话题、《特别来宾》、《生活大全》等栏目,把观众请到电视台直播现场,与节目主持人共同参与节目直播,这样能充分体现观众的主体地位,而且节目形式新颖活泼,可视性强。
提高我国电视新闻杂志节目的质量,需要一批有志于电视新闻事业、有敬业精神和创新意识,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高的编导、记者、主持人、节目策划和制作人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们相信,我国的电视新闻杂志节目会越办越好。
注释:
〔1〕黄匡宇《电视新闻学》,华东师大出版社,第92—93页。
〔2〕〔7〕《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94年第三期,第89—90页。
〔3〕苑子熙《新闻广播电视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第198页。
〔4〕《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95年第八期,第17页。
〔5〕《中国应用电视学》北师大出版社,第662页。
〔6〕苑子熙《新闻广播电视学》,第200页。
〔8〕〔9〕徐德仁、施天权《时代的明星——漫谈电视节目主持人》复旦大学出版社,第87页。
〔10〕同〔1〕第1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