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21世纪的高等旅游教育初探_旅游专业论文

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高等旅游教育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二十一世纪论文,旅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由于人们余暇时间增多,可自由支配的收入提高,以及交通运输的现代化,世界旅游市场的规模逐年扩展。世界旅游组织(WTO )的资料表明,1992年旅游业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业之一,〔1 〕东亚太地区旅游业长势最为强劲。1994 年, 东亚太国际旅游业总收入比上年增长14%,成为全球旅游业增长最快的地区。1995年,东亚太国际旅游业总收入693.4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9%,增长速度仅次于中东和南亚,位居世界第三。〔2〕

世界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和未来上升趋势给我国的旅游业带来了空前的机遇和挑战。1995年,我国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为87.33亿美元, 比上年增长19.3%,相当于我国外贸出口收汇的5.9%。 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实现与国际旅游市场接轨并同步发展,成为当前我国旅游业的主旋律。围绕这个主题,培养多而优的旅游从业人员,成为一项重要工作。根据国家旅游局的规划,到2000年,我国将进入世界旅游业发达国家的行列。〔3〕我国目前和未来几年接受旅游教育的人员将在2000 年前后几年内步入旅游业,中国的旅游教育尤其是高等旅游教育引起旅游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高等旅游教育的回顾

1982年杭州大学经济系率先设立了旅游本科专业,同年南开大学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旅游学系,最早的高等旅游教育体系在我国萌芽并发展。当时旅游学在我国是一门全新的科学,要建立并完善这个学科存在许多困难。首先面临的是教材建设的问题。旅游教师在既无前人教学经验,又缺乏专业图书资料的情况下,参考国内外旅游文献,借鉴相关学科的理论体系,将教学活动与社会实践积累起来的旅游专业理性知识和感性认识汇编成讲义,然后印发交付学生使用。如今,这些讲义经旅游学界多方多次汇总修订,相继正式出版。

从1982年到1995年底,高等旅游院校(含旅游学院、旅游系和旅游专业)已发展到138个。〔4〕高等旅游教育培养的人才相继走上工作岗位,他们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操作技能,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许多人经过实践的磨炼已提升到重要的工作岗位。

中国的高等旅游教育无疑为解决旅游业快速发展而造成的人才短缺问题做出了贡献。但是,时至今日,旅游学科的建设尚未完成,高等旅游教育体系未得完善,严格说来,仍处于初创阶段。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高等旅游教育出现了许多困惑,存在的一些问题值得探讨。

关于专业设置与课程设置

多数高等院校旅游专业设置的依据是旅游行业结构,所设专业主要有旅游经济、旅游管理、导游翻译、餐饮与饭店管理。也有的院校根据一些学科在旅游业中的运用,更细致地设置了一些专业,如旅游地理、旅游财会、旅游市场营销等专业。上述专业的形成一般由两个原因促成。一是办学背景。比如说,经贸类院校、系办旅游专业易突出旅游经济管理、餐饮与饭店管理方面,而外语类院校、系办旅游易突出导游翻译方向。如此,能够将办学优势、特色发挥出来。二是考虑到旅游教育要与国际接轨,根据国际旅游市场发展状况和趋势超前或同步设置一些较新的专业,将竞争机制纳入旅游教育范畴。如1989年中韩关系初见松动,大连外国语学院开办了韩国语导游本科专业,适应了目前韩国游客大量来华的需要。〔5〕如此,旅游办学更具有针对性和竞争性。

鉴于旅游学科应用性强的特点,根据市场状况审时度势,设立旅游新专业,目的在于使高等旅游教育培养的人才能够在二十一世纪竞争激烈的国际旅游市场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新不等于细。旅游学科专业设置过细,可能导致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开拓能力差,不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毕业生就业机会的选择会受到局限。某旅游企业聘用财会人员可能更倾向选择“财会专业”毕业生,而不是“旅游财会专业”的毕业生。原因是旅游企业可能从事跨行业的多种经营,而且财会专业的毕业生完全有能力做好旅游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旅游地理专业的毕业生做导游工作,其外语能力不如导游翻译专业的学生;做旅游行业管理工作,其素质不如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做旅游行业服务工作,恐怕还竞争不过旅游中专的毕业生。故旅游学科专业的设置要有科学性,要注重可行性研究。

旅游学科是一门边缘学科,这就决定了旅游专业的设置要摆脱办学背景的局限。将其它学科简单地冠以旅游二字,设置旅游财务会计、旅游地理、旅游市场营销等过细的专业,这种做法不科学、不规范,这些专业先天不足,限制了旅游专业学生知识的广度,其生命力必然薄弱。其实,这些专业完全可以都叫做旅游管理专业,在设置课程时兼收并蓄、合理取舍,方能健康发展。一味突出“特色”、“优势”,只能使旅游专业的设置走入误区。

国际上有两种教育模式,一种是“通才教育”,强调宽广的学科基础,不设专业,以英美为代表;另一种是“专才教育”,注重专门训练,设置专业,以前苏联为代表。〔6 〕我国目前的教育模式属于后一种。这种模式急需调整。过窄的专才教育是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已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如今毕业生面对的是“双向选择、自主就业”的就业大市场,用人单位由过去片面要求专业对口发展到了强调综合素质和培养潜力。结合我国专才教育的历史,高等旅游教育在专业设置时,应提倡厚基础、宽口径的专业教育。比如,杭州大学旅游学院招生时不分专业,学生在三年级才分作旅行社管理和饭店管理两个方向;西安交大旅游管理学院在招生时也不分专业,学生在三年级第二学期才开始选择专业。

鉴于旅游办学背景较复杂,在课程设置方面,我们应注意按旅游教学客观规律办事,要突出旅游专业的基础课程和主干课程,适当设置一些背景课程。以历史系办旅游专业为例分析。旅游事业是一项经济事业,而旅游活动又必然反映人与社会的关系,旅游消费形式多表现为文化消费,旅游业的发展与其背后的历史文化有重要的联系。故历史系办旅游专业可考虑设置宗教史、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建筑、革命根据地史等课程。但应注意占总课时的比例不宜过高,在讲授时,应侧重与旅游活动的联系,与旅游相关的多讲些,渊源少讲些。

无论旅游专业设置背景如何,旅游专业基础课程和主干课程的设置应该是一致的。

由于旅游业的涉外性和国际性,外语教学是旅游专业的一个重点。二十一世纪信息高速公路的载体是计算机,同时,计算机系统管理工程将在现代旅游业中发挥重大作用。计算机不再是扫盲课程,而应是加以细分的重要课程。旅游活动人际关系突出的特点,决定了公共关系的重要性。公共关系能够积极影响旅游企业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此外,旅游专业的学生还应掌握经济管理的基础知识。外语、计算机、公共关系、经济学、管理学原理、财政金融基础等应视为重要的基础课程,再加上旅游专业主干课程,这些方面的知识应为二十一世纪旅游人才的必备素质,也是旅游教学的重点。旅游专业主干课程一般有:旅游概论、旅游经济学、旅游市场营销、旅游心理学、旅行社管理、导游业务、饭店管理、旅游区管理、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旅游财务与会计、旅游法规。

基础课程的设置应有一定的广度,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赋予学生厚重的基础;同时,旅游专业主干课程的设置应有一定的深度,可为培养高水平的旅游理论研究人才打基础。

关于教材建设

目前,高等旅游专业的教材在内容上处于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状态。一种教材可能有许多版本。就一种版本而言,由于参编者观点不一,往往造成前后叙述中概念的冲突。比如《旅游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8月第二版(以下简称A版)第18页指出“旅游商品的三个构成部分本身既有有形的物质成份, 又有无形的社会与精神成份。 ”而在56页指出“旅游商品是指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购买的、以物质形态存在的实物”。旅游商品的概念前后冲突,容易使学生产生疑惑。

不同版本之间的差异则主要表现在理论结构上。如《旅游经济学》南开大学出版社1994年9月第一版(以下简称B版)“旅游微观经济效益”一节中有关旅游财务管理的基本知识的介绍就比A版丰富一些。 这是B版的长处。学生多了解一些旅游财务管理的基本知识, 就能更好地审视旅游微观经济效益。

与南开大学1985年12月第一版《旅游市场营销学》相比,漓江出版社1992年1月第一版同名专著(以下简称C版)统计数字较新,且增添了“旅游市场营销案例分析”一章,这是C版的长处。旅游营销策划、 设计性较强,结合案例教学,使营销理论落实到具体的实例当中,对学生颇具启发性。

博采众长,编写统编高等旅游专业教材无疑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它能够使先进的理论相对完整、方便地进入学生的知识库中。百家争鸣是旅游理论充实的过程,是教材建设的一个必然过程,是取得教材内容共识的必由之路。根据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教学实践的发展,修正和完善旅游专业知识,编写一套统编高等旅游专业教材的工作应该提到的日程上来,否则,中国高等旅游教育的整体发展将会受到影响。

关于师资队伍建设

近几年来,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推动了旅游教育的发展,一些高等旅游院校相继成立。同时,普通高等院校纷纷设立旅游分院、系和专业,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师资力量的匮乏。

首先,旅游硕士、博士毕业生在人数上远不能满足高等旅游教育的需要。我国旅游硕士点均以旅游经济专业的形式存在,目前有九个,分别设在南开大学、中山大学、杭州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武汉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7 〕旅游博士点我国尚无一个。其次,新成立的旅游高等院校(含分院、系和专业)多数由外语、经济、历史、地理等学科转轨派生,许多教师也因此改行从事旅游教育。他们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扎实的相关理论基础,是旅游教学中的带头人,但旅游专业理论功底欠佳,实践经验太少。针对这些问题,教师队伍的建设必须采取一些得力措施。〔8〕

1.加强旅游专业理论的培训。将教师送往旅游办学较早、较成功的高等旅游院校进修。有条件的可送往国外高等旅游院校学习,吸收国外先进的旅游管理理论,引进国外先进的旅游教学模式。

2.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让教师走入旅游的各行各业,深入了解旅游经济运行的内涵,取得实践经验,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丰富教学内容。

3.聘请旅游企业、旅游行政管理机构、旅游科研单位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管理经验的专业人员来校讲学,增强学生对旅游业的感性认识。

4.可考虑适当吸收社会上具有高等旅游专业学历的、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热爱并愿意从事旅游教育工作的人士做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提高其科研能力和水平。

关于人才培养方向

高等旅游教育人才培养方向首先应是培养受旅游业欢迎的、具有全面专业知识的应用人才,即通才教育。要培养学生旅游行业的服务意识,在理论教育的同时加强其行业服务技能、技巧的训练,旨在使毕业生走上旅游行业的工作岗位后,经过短暂的培训和实践,能够顺利地进行旅游服务操作,经过锻炼,可晋升到中、高级管理层次,成为有理论、懂业务的专业管理人才。

我国旅游业发展早期,常出现“一流的设施、九流的服务”或“一流的设施、三流的管理”等不良现象,突出反映了旅游业“软件”(服务、管理)差的问题。目前,我国旅游业的“软件”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只有加强和完善通才教育,才能够提供优质“软件”。

旅游服务技能技巧的训练和旅游社会实践是旅游教育的两个重要环节。在旅游教育发达的一些欧洲国家,大学旅游教育由于语言训练占用的时间少,几乎将学制一半的时间用于旅游服务技能技巧的训练和社会实践。上海交通大学旅游管理学院要求学生在三年级就去顶岗,熟悉规范化的旅游操作,免得眼高手低。要求学生把外语和计算机作为技能来掌握。毕业时外语要达到六级,口语要达到外语专业水平,外语要听得懂、讲得出;能够操作计算机,而且还能设计程序。所以他们的毕业生很受社会欢迎,几乎囊括了94年上海新锦江大酒店(五星级)的用人指标。

搞好两个环节教育,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可有较好收效。

1.联合办学。密切学校与旅行社、饭店等旅游企业的联系。为涉外旅行社、涉外饭店、星级饭店、高级饭店培养定向人才,由企业提供一定的代培费用,并为学生提供免费实习场所和全面技术咨询。

2.自我发展。建立实习基地,如旅行社、对外营业的饭店、餐厅、咖啡厅、酒廊。学生在实习的同时,还可取得收入。

我们应当使学生明确,高等旅游教育培养的应用人才虽是中、高级人才,但是他们走向社会后常规的发展道路应是从最辛苦的工作岗位做起,不断磨炼,在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方有提升的机会。许多分配在饭店工作的旅游专业毕业生,由于忍受不了饭店的半军事化管理,跳槽改行,未能经过磨炼而提升。现代旅游教育赋予了学生广泛、扎实的基础,而个别学生对旅游业认识有偏差或态度不够端正,导致了旅游人才的流失和浪费。这一现象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现代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不仅要求高等旅游教育提供中、高级“软件”,而且,客观上对旅游专业理论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故高等旅游教育人才培养的第二个方向应是为培养高层次的旅游专业理论研究人才做充分的准备,要造就一批旅游学科的专家,使其深入研究旅游活动在经济领域中的各种表现及其相互关系,充实发展旅游学科,建立完善的旅游教育体系,然后再服务于旅游实践。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也正是二十一世纪中国的旅游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的关键。

二十一世纪国际旅游市场的需求将由观光型旅游向非观光型旅游转变。我国开发复合型非观光旅游产品的任务迫切而艰巨。旅游从业人员的工作重心和具体内容都将发生历史性的转变,对高等旅游业人才的需求在数量上和层次上逐渐提高。因而,高等旅游教育的发展要有较高的起点,应有相应的统筹规划和必要的调整措施,能够培养面向市场的高层次的应用人才并为培养旅游学科建设的高级理论研究人才做好准备。

注释:

〔1〕陶汉军、林南枝:《旅游经济学》第22页,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8月第2版。

〔2〕《1995中国旅游年鉴》第400页; 《1996 中国旅游年鉴》第419页,中国旅游出版社。

〔3〕何光:《与国际旅游市场接轨》,《1994 中国旅游年鉴》第11页,中国旅游出版社。

〔4〕《1996中国旅游统计年鉴》第15页,中国旅游出版社。

〔5〕《1994中国旅游年鉴》第119页。

〔6 〕李玲:《大学本科专业将调减一半——访国家教委高教司司长钟秉林》,《半月谈》1997年12期第6页。

〔7〕北京高唐文化咨询服务中心:《研究生招生问答》,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5月第1版。

〔8〕张连波、蔡树棠:《旅游高等教育要审时度势、 面向未来》,《旅游通讯》1993年第6期。

标签:;  

面向21世纪的高等旅游教育初探_旅游专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